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法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5
1
作者 黄漫宇 余祖鹏 赵曜 《工业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61,共10页
高铁作为中国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其高效便捷的运输方式对于提升城市经济关联、促进绿色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4~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借助SBM-DEA模型对城市绿色创新指数进行了测度,并利用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城... 高铁作为中国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其高效便捷的运输方式对于提升城市经济关联、促进绿色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4~2019年中国城市面板数据,借助SBM-DEA模型对城市绿色创新指数进行了测度,并利用多期DID模型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对城市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高铁开通能促进城市绿色创新,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从作用机制看,高铁开通作用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而促进城市绿色创新。异质性分析方面,高铁开通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中心城市的绿色创新,而对京津冀城市群和非中心城市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开通 绿色创新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多期双重差分法 区域异质性 SBM-DEA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税收营商环境改革有助于企业数字化转型吗?——基于多期双重差分的检验 被引量:5
2
作者 崔亚飞 郑修娟 《地方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60,共14页
税收营商环境是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制度环境。本文选取2013年—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税收营商环境改革的准自然实验特征,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税收营商环境改革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 税收营商环境是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制度环境。本文选取2013年—2021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基于税收营商环境改革的准自然实验特征,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税收营商环境改革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税收营商环境改革显著地促进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其作用机制是,税收营商环境改革通过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和缓解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还发现,税收营商环境改革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促进效应,因企业产权性质、企业规模、市场化水平和地理区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研究结论可以为深化税收营商环境改革,助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管服”改革 税收营商环境 数字化转型 多期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环保政策促进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吗?——基于多期DID模型的实证研究
3
作者 麻坤 索灵敏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1-118,共8页
畜禽环保政策对生猪产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但影响路径和影响方向尚待考证。该文从产出高效、绿色发展、防控有效、科学养殖4个维度梳理畜禽环保政策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影响路径和方向,并运用多期DID模型验证畜禽环保政策对中国生猪产业高... 畜禽环保政策对生猪产业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但影响路径和影响方向尚待考证。该文从产出高效、绿色发展、防控有效、科学养殖4个维度梳理畜禽环保政策对生猪产业发展的影响路径和方向,并运用多期DID模型验证畜禽环保政策对中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畜禽环保政策显著提高了中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且政策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对约束发展区的影响最大;畜禽环保政策导致的生猪产业规模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遮掩了畜禽环保政策对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由此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发展适度养殖规模、因地制宜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治理体系等对策建议,以推动中国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环保政策 生猪产业 高质量发展 多期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产融合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来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试点政策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4
4
作者 卢京宇 郭俊华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9-79,共11页
三产融合是农民增收致富、农业提质增效的强劲动能。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1836个县域面板数据,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三产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三产融合试点政策能... 三产融合是农民增收致富、农业提质增效的强劲动能。文章基于2013—2022年中国1836个县域面板数据,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三产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三产融合试点政策能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且该政策效应在革命老区和非生态功能区表现更为明显,而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并不明显;机制分析表明,三产融合试点政策能加快农村产业内源式融合与外延式融合,通过扩大农业内部经济规模、推动农业产业链向外延伸两条作用路径提升农民收入;拓展分析发现,试点政策的农业产业链外部延伸效应同样体现在住宿餐饮、休闲娱乐及科普教育等业态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产融合 农民收入 内源式融合 外延式融合 多期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营商环境评价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中国营商环境试评价”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陆 张泽野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0,共10页
文章以“中国营商环境试评价”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2年中国245个城市面板数据,借助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营商环境评价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营商环境评价显著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该结论在进行一... 文章以“中国营商环境试评价”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22年中国245个城市面板数据,借助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营商环境评价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营商环境评价显著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该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提高政府重视程度、促进绿色创新、激发创业活力和提高人力资本是营商环境评价影响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作用机制;拓展性分析发现,在小规模和官员晋升激励弱的城市,营商环境评价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商环境评价 经济高质量发展 准自然实验 多期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值税税率改革能否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基于多期DID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兰品 冀泽辉 胡凯 《财会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20,共8页
增值税税率改革是降低企业税负的重要措施,而这一举措能否遏制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间差异性投资收益率所导致的经济“脱实向虚”风险,不但事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更关系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本文以财税[2017]37号文、财税[2018]32... 增值税税率改革是降低企业税负的重要措施,而这一举措能否遏制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间差异性投资收益率所导致的经济“脱实向虚”风险,不但事关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实现,更关系到宏观经济的平稳运行。本文以财税[2017]37号文、财税[2018]32号文以及财政部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公告[2019]39号文的出台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2017~2019年增值税税率改革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增值税税率改革能有效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且对非国有企业、处于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域的企业治理效应更明显;增值税税率改革能有效弱化企业的“投资替代”动机促进经济“脱虚还实”,而对于“预防性储蓄”动机影响效果不明显;增值税税率改革对企业金融化的治理效应能促使实物资本投资和企业创新投资的增加,有助于优化企业投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金融化 增值税税率改革 多期双重差分法 “投资替代”动机 “预防性储蓄”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ESG表现对业绩波动性影响的实证检验
7
作者 冯凌秉 傅元娴 许睿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9-183,共5页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企业能否基于可持续发展导向,通过提升ESG表现促进企业的稳健经营,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实证考察了企业ESG表现对业绩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ESG...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企业能否基于可持续发展导向,通过提升ESG表现促进企业的稳健经营,对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2009—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实证考察了企业ESG表现对业绩波动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ESG表现越好,业绩波动性越低;激烈的市场竞争能够增强ESG的业绩稳定器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企业良好的ESG表现可以通过增强绿色创新能力和缓解融资约束来降低业绩波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ESG表现 业绩波动性 多期双重差分法 融资约束 绿色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政策能否促进城市绿色创新集聚
8
作者 韩先锋 曾迪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5-66,共12页
已有文献多关注绿色金融政策对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却普遍忽视了绿色金融政策是否会改变城市绿色创新空间分布,即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中城市绿色创新的地理演变问题。利用2011—2022年间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的... 已有文献多关注绿色金融政策对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却普遍忽视了绿色金融政策是否会改变城市绿色创新空间分布,即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中城市绿色创新的地理演变问题。利用2011—2022年间中国283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的实施作为外生政策冲击,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研究了绿色金融政策对城市绿色创新集聚的影响效应及其内在机理。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政策的实施对城市绿色创新活动的空间集聚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这一结论在通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绿色金融政策主要通过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金融发展效率和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等方式间接驱动城市绿色创新集聚。异质性分析显示,绿色金融政策对中心城市、大型城市和重点环保城市的绿色创新集聚的激励效果更为明显。研究结论既为客观审视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新经验证据,也对构建中国特色绿色金融体系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绿色创新集聚 多期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约束、能源消费结构与全要素能源效率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淑茹 李明媛 宋炜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3-88,共6页
文章利用2007—2019年中国27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双碳约束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碳约束引致的碳排速度变化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改善不显著。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极大地缩短了双碳约束下能源消费对全要素能源效... 文章利用2007—2019年中国27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双碳约束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双碳约束引致的碳排速度变化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改善不显著。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极大地缩短了双碳约束下能源消费对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反应时滞,改变了双碳约束下能源消费结构的跨期替代弹性,对全要素能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双碳约束情境下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改善取决于能源消费结构的持续性优化,破除能源供求价格反应时滞的制度性壁垒,利用能源供求市场的杠杆机制推动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约束 能源消费结构 全要素能源效率 多期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韧性的影响:效应及机制 被引量:9
10
作者 付媛 岳由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0-140,共11页
我国自2012年起实施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而在面对各类突发事件时,智慧城市建设也凸显了对城市韧性的改善作用。文章运用2009—2021年中国26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了智慧城市试点... 我国自2012年起实施的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而在面对各类突发事件时,智慧城市建设也凸显了对城市韧性的改善作用。文章运用2009—2021年中国26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检验了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韧性的直接效应和异质性影响,同时检验了智慧城市试点政策通过促进创新资源协同和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城市韧性的渠道机制。研究发现: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韧性整体上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经过稳健性检验结果依然成立;其中,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经济韧性、社会韧性和基础设施韧性的影响显著为正,对生态韧性则无显著影响。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创新水平及科教水平高的城市影响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可以通过促进创新资源协同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影响城市韧性。文章为研究城市韧性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进而提升城市韧性带来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城市韧性 创新资源协同 政府治理能力 多期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孔晓旭 张新旭 唐晓萌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4-178,共5页
文章基于2011—2021年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以中国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等考察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于控排名单中上市企业的... 文章基于2011—2021年A股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以中国实施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等考察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实施对于控排名单中上市企业的ESG表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异质性检验发现,对于非国有企业和非高污染企业,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对企业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强;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通过强化高管可持续发展意识来提高企业履行ESG的积极性,尤其对ESG分项指标中的E和S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目标 ESG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 多期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企业数据要素活力的影响与机制——基于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视角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歆 杨亚平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4-96,共13页
数据交易平台建设作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内容,已成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科学评估其政策效应对激活企业数据要素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视角,运用2011—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 数据交易平台建设作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重要内容,已成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科学评估其政策效应对激活企业数据要素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视角,运用2011—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将数据交易平台设立视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企业数据要素活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够激发企业数据要素活力,此结论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促进企业数字技术创新和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激发企业数据要素活力,并且数据经纪人集聚和数据基础设施完善能够进一步强化这种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企业数据要素活力的影响存在行业垄断程度和企业生命周期异质性。相较于高垄断行业企业、成熟期企业和衰退期企业,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对低垄断行业企业和成长期企业数据要素活力的促进作用更大。此外,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能够抑制企业避税行为。因此,应继续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大力布局数据交易平台建设;优化数据要素市场生态,构建数据要素创新体系;培育和发展数据经纪人,加强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因业、因企制宜实施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增强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与税收征管的联动作用,为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和提升企业数据要素活力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数据要素活力 数据交易平台 多期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效“领跑者”制度与企业绿色创新——政府生态环境注意力及高管环保经历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杜江 龚新蜀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50,共10页
节能提效是“双碳”目标下重点用能行业减碳的首要举措。以高耗能行业实施的能效“领跑者”制度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高耗能行业企业微观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分析能效“领跑者”制度对“非领跑”企业绿色创新... 节能提效是“双碳”目标下重点用能行业减碳的首要举措。以高耗能行业实施的能效“领跑者”制度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高耗能行业企业微观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分析能效“领跑者”制度对“非领跑”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考察地方政府生态环境注意力和企业高管环保经历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能效“领跑者”制度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政府生态环境注意力和高管环保经历在其中发挥负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能效“领跑者”制度对非国有性质、低融资约束、低媒体关注度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影响更显著。同时,政府生态环境注意力对国有性质、高融资约束、高媒体关注度企业具有显著负向调节作用,而高管环保经历仅在非国有企业发挥负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效“领跑者” 高耗能企业 绿色创新 多期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碳汇减损效应--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5A级景区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童昀 王灵恩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9-62,共14页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保障生态文明战略有效推进的关键区域,“双碳”目标下考察旅游资源开发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碳汇影响效应,有利于拓展旅游资源开发的环境外部性研究视野,并促进资源富集型欠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文章依托...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保障生态文明战略有效推进的关键区域,“双碳”目标下考察旅游资源开发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碳汇影响效应,有利于拓展旅游资源开发的环境外部性研究视野,并促进资源富集型欠发达地区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文章依托多源遥感影像构建733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单元研究数据集,利用空间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5A级景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在县区精细尺度揭示旅游资源开发对碳汇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碳汇呈现微弱上升态势,但空间分异明显;2)旅游资源开发造成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碳汇减损,具有显著环境负外部性;3)旅游资源开发碳汇减损效应主要出现于中部、西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但在生态文明战略和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制度实施后得到缓解;4)旅游资源开发对碳汇的不利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性,“以邻为壑”特征明显。基于前述分析,文章进一步提出,理论上应探索将碳汇影响纳入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框架;政策上推动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完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旅游资源开发碳汇补偿制度,促进配套设施和关联产业科学布局和生态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开发 碳汇减损 空间多期双重差分法 空间溢出效应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区域绿色经济效率了吗?——基于试点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云波 陈阳 马红瀚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0-35,共16页
选取2009—2021年全国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经济内涵及理论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存在区域、规模、数字基础设施以及城市资源异质性,即智慧城... 选取2009—2021年全国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多期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经济内涵及理论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对绿色经济效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存在区域、规模、数字基础设施以及城市资源异质性,即智慧城市建设对西部地区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强于东部、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对特大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强于大型城市和中小城市,对数字基础设施薄弱以及非资源型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作用更强。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规模效应、流动效应是智慧城市建设提升绿色经济效率的主要路径,创新效应则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政策评估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多期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政府建设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吗?——基于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春燕 张鑫 《产经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88,共18页
以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主要抓手的数字政府建设将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引擎。以省级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数字政府建设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以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主要抓手的数字政府建设将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引擎。以省级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数字政府建设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结果显示:数字政府建设显著地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数字政府建设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存在时间动态效应和区域异质性;数字政府建设可以通过加大创新投入强度、优化营商环境和优化要素投入结构来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因此,应充分借助数字政府建设赋能政务服务的契机,促进数字技术与政府管理服务的深度融合,激发地区创新活力、优化要素结构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利的营商环境,从而更好地发挥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长效带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 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 产业结构升级 多期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能否因“智慧”而“绿色包容”?——基于中国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成坤 张茗泓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5-188,共14页
智慧城市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产物,而包容性绿色增长则是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思想,智慧城市试点能否推动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还有待进行检验。该研究基于2009—2020年2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 智慧城市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融合的产物,而包容性绿色增长则是经济发展转型的重要战略思想,智慧城市试点能否推动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还有待进行检验。该研究基于2009—2020年2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研究了智慧城市试点对中国包容性绿色增长的影响,并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此外,还对政策效应的子系统路径、区位异质性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智慧城市建设会对包容性绿色增长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政策效应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强,并且智慧城市建设对经济增长和绿色增长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不显著。②智慧城市建设对包容性绿色增长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其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均表现出显著的积极影响,在东北地区表现出显著的消极影响,在中部地区的影响则不显著。③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特点,智慧城市建设能显著促进邻近非试点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绿色增长,但是仅能显著促进邻近试点地区的经济增长。因此,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为了提升政策试点对包容性绿色增长的推动作用,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应将重点放在推动包容性增长,基于各地的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地制定合理的试点目标;另一方面,应促进地区间试点经验和创新资源的交流,合理安排创新资源的投入水平,避免“洼地效应”和“虹吸效应”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试点 包容性绿色增长 多期双重差分法 空间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提升新质生产力研究——基于城市数据交易平台设立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晓龙 魏启帆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87,共16页
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逐渐凸显,为顺应时代浪潮、把握历史机遇,各国正竭力寻求新的生产力模式。着眼于此,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恰逢其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为中国... 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对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逐渐凸显,为顺应时代浪潮、把握历史机遇,各国正竭力寻求新的生产力模式。着眼于此,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恰逢其时,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可为中国塑造发展新优势、应对外部环境冲击提供重要战略支点。而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作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点内容和关键部署,将为铸造新质生产力带来崭新动力。文章借助数据交易平台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选取中国2011年至2021年277个地级城市的样本数据,以科技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和数字生产力为基础维度构建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法验证了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显著促进了新质生产力提升,且该结论在采用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新质生产力的提升作用可以通过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经济集聚程度这三个机制实现;对于东部城市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来说,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影响更显著;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政策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特点,即试点城市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可促进邻近城市新质生产力提升。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文章提出了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加速经济集聚、推动地方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升级、制定特色化发展战略等政策建议。文章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将数据交易平台试点政策视为准自然实验,把研究视角下沉至地级城市层面,以更加细微的尺度分析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效应,不仅补充了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经济后果相关研究,亦丰富了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工具箱;从人力资本积累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和经济集聚效应三个视角讨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影响新质生产力的内在机制,并系统探究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对新质生产力提升的异质性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可为深化数据要素市场改革、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要素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新质生产力 数据交易平台 多期双重差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府数据开放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基于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上线的准自然实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孟望生 范鼎浩 李丁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7,共17页
政府数据开放会对经济绿色创新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探究政府数据开放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对把握两者关系、推动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1年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研... 政府数据开放会对经济绿色创新活动产生重要影响。探究政府数据开放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对把握两者关系、推动城市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1—2021年28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政府数据开放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效率,且该影响主要通过促进人才集聚、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和优化监管环境三条路径予以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政府数据开放对城市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在中西部、高公众环保关注度及高网络基础设施水平城市中更强。扩展研究发现,政府数据开放能够实现绿色创新“量质齐升”;政府数据开放平台质量提高能够强化其绿色创新效应。此外,该影响在微观企业层面也得到验证。研究结果为推动地方政府数据高质量开放与城市绿色创新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为探索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政策设计提供了经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数据开放 绿色创新效率 多期双重差分法 超效率SBM-G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贸试验区建设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雷晔雯 杨栋旭 《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2,F0003,共10页
设立自贸试验区是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对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基于2005—2019年中国275个城市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评估自贸试验区设立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自贸试验... 设立自贸试验区是新时代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战略举措,对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深远。基于2005—2019年中国275个城市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评估自贸试验区设立对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建设对所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区域来看,内陆自贸试验区建设对所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超过沿海自贸试验区。对于沿海地区而言,自贸试验区建设对所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显著体现在长三角地区。从时间上看,第一批次和第三批次设立的自贸试验区对所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突出。机制检验表明,自贸试验区建设可以通过制度效应、投资效应、贸易效应以及金融效应等渠道促进所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研究发现,自贸试验区建设在促进所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会对相邻城市经济发展质量产生“虹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贸试验区 高质量发展 绩效评估 多期双重差分法 空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