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吉林西部多时相遥感数据分类方案的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晓东 姜琦刚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07-915,共9页
为了深化遥感监测方法在生态环境调查中的应用,本文以吉林西部为试验区,设计了一种多时相遥感数据分类方案。该方案以物候信息为主,结合地物特征变量(植被、水体和土地信息)构建的多维特征空间数据集用于土地覆被分类。该遥感分类方案... 为了深化遥感监测方法在生态环境调查中的应用,本文以吉林西部为试验区,设计了一种多时相遥感数据分类方案。该方案以物候信息为主,结合地物特征变量(植被、水体和土地信息)构建的多维特征空间数据集用于土地覆被分类。该遥感分类方案提取了9种地表覆被类型,结果表明:地表植被季节变化信息和土地利用信息的引入能明显改善土地覆被的分类精度;与基于原始波段的分类方案相比,多时相遥感数据分类方案的分类精度最好,总体分类精度为95.50%,Kappa系数为95.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林西部 多时相遥感数据 土地覆被分类 物候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的乌鲁木齐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被引量:6
2
作者 田柳兰 王珊珊 毋兆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155-1165,共11页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可促进区域生态发展,对于生态脆弱区的环境改善显得尤为重要。以乌鲁木齐市2000、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识别了生态源地,借助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提取了生态廊...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可促进区域生态发展,对于生态脆弱区的环境改善显得尤为重要。以乌鲁木齐市2000、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识别了生态源地,借助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提取了生态廊道,利用电路理论确定了生态夹点,最终采用阻力阈值法构建了生态安全空间并明确了高警戒修复区。结果表明:(1)近20 a,生态源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共计445.63 km^(2),占比增加3.19%,新增生态源地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南和东部的乌鲁木齐县和达坂城区。(2)识别3期生态廊道总数分别为27条、30条和40条,总长度分别为870.42 km、1115.83 km和1277.12 km。(3)近20 a,研究区5个等级生态安全空间分布具有不均衡性。高生态安全空间集中分布于研究区东北部和西南部,较高生态安全空间集中分布于高生态安全空间外围,且相对集中于中部,二者空间分布呈持续扩张趋势。中等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布呈西北—东南走向条带状,较低态安全空间集中分布于研究区西北部及东南部,低生态安全空间则主要集中分布于北部,且在南部有较少分布,三者空间分布皆呈不断减少趋势。(4)研究区生态夹点7个,高警戒修复区188.17 km^(2),修复后最大累积电流由值4.75 A降至3.82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遥感数据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电路理论 生态安全格局 乌鲁木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夜间多时相遥感数据的热异常与地震的相关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孟亚飞 孟庆岩 +2 位作者 张颖 周世健 刘文宝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4-135,共12页
本文使用第二代欧洲气象卫星MSG搭载的SEVIRI传感器数据,基于卫星数据稳健分析技术提取了意大利地区2015—2017年间的三次热异常,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热异常的判定条件,利用静止气象卫星的高时间分辨率特性,基于夜间多时相遥感数据探究热... 本文使用第二代欧洲气象卫星MSG搭载的SEVIRI传感器数据,基于卫星数据稳健分析技术提取了意大利地区2015—2017年间的三次热异常,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热异常的判定条件,利用静止气象卫星的高时间分辨率特性,基于夜间多时相遥感数据探究热异常与地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通过夜间多时相遥感数据均值可更清晰地展示出研究区热异常的时空变化,基于改进后的判定条件可以有效地判断热异常是否可能与地震有关。此外,夜间多时相热异常的时空分布研究表明,云层的扩散与消失可能对热异常提取结果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热异常 多时相遥感数据 RST算法 时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的神东地区环境特征研究
4
作者 姚沛林 王瑞军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39-441,共3页
神东地区位于内蒙古与陕西省交界地带,跨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和陕西省的神木县,该区植被类型以低而稀疏的旱生、半旱生植被为主,生态环境先天脆弱,极为敏感。目前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进行环境变化特征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混合像元分解法、回... 神东地区位于内蒙古与陕西省交界地带,跨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和陕西省的神木县,该区植被类型以低而稀疏的旱生、半旱生植被为主,生态环境先天脆弱,极为敏感。目前利用多时相遥感数据进行环境变化特征研究的方法主要有混合像元分解法、回归模型法、机器学习法等(琪翔等,2022;谢晓宁等,2022;马丽等,2022;郑荣伟等,20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时相遥感数据 数据处理 环境特征 变化规律 神东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石油遥感应用中多时相影像数据管理 被引量:3
5
作者 郭红燕 邹立群 +2 位作者 董文彤 刘杨 周红英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9-133,共5页
针对目前多时相影像数据管理主要是面向影像产品管理,仅考虑影像产品本身的信息作为管理要素,无法满足石油行业遥感应用要求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面向三维石油遥感应用的多时相数据管理方法,通过采用数据组织目录结构与瓦片存储目录结构相... 针对目前多时相影像数据管理主要是面向影像产品管理,仅考虑影像产品本身的信息作为管理要素,无法满足石油行业遥感应用要求这一问题,提出一种面向三维石油遥感应用的多时相数据管理方法,通过采用数据组织目录结构与瓦片存储目录结构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多时相影像数据的分级管理与访问。该方法满足石油遥感应用多样性、应用的油区范围分散、多数据源组合、油区变化性检测的要求,并以鄱阳湖三角洲环境变化中多时相数据管理为例进行了软件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石油遥感应用 多时影像管理 数据组织结构 影像瓦片 数据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