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城市公共空间绿视率对多时态热舒适度的影响
- 1
-
-
作者
毛志睿
李雨航
陈笑葵
-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数字化城乡空间规划关键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
出处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2168004)。
-
文摘
[目的]为优化城市热环境与人居品质提供新视角。[方法]以武汉市江岸区滨水地段为例,结合街景数据与遥感气候数据,利用深度学习与ENVI-met模拟计算绿视率和生理等效温度(PET),分析其时空特征,探讨绿视率对热舒适度的影响。[结果]1)武汉市江岸区滨水地段内,绿视率受区域特征影响呈现分布差异;2)7∶00-15∶00,不同城市空间热舒适度(PET)变化速率不同,历史街区内部>街道区域>滨水公园区;3)绿视率与PET的负相关性随时间变化显著,早晨至中午逐渐增强,中午12∶00达到峰值后减弱;4)绿视率对PET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减效应,绿视率在43.9%~47.3%时对PET的降低作用最显著(P<0.05),超过此范围后改善效果减弱;5)绿视率对热环境稳定性的影响显著,高绿视率显著减小了PET的日变化幅度,表现为更稳定的热环境和更小的日温差。[结论]城市空间类型显著影响热环境动态特征;绿视率与PET呈负相关关系,其调控效应在日间辐射峰值时段(12∶00前后)最强且存在边际递减规律;合理配置绿视率是提升热舒适度的关键。未来需进一步探究多气候条件下绿视率与植被类型、配置方式的关联机制。
-
关键词
多时态热舒适度
绿视率
语义分割
微气候模拟
边际递减效应
-
Keywords
multi-temporal thermal comfort
green view index(GVI)
semantic segmentation
microclimate simulation
diminishing marginal effect
-
分类号
TU984.18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TU111
[建筑科学—建筑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