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数据融合的水电机组劣化趋势概率区间预测
1
作者 王淑青 翟宇胜 +2 位作者 胡文庆 盛世龙 刘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05,共5页
传统的基于单一测点的预测模型无法全面反映水电机组的健康状态,这导致难以实现机组劣化状态的准确评估。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测点数据融合与概率区间预测的水电机组劣化趋势预测模型。首先,选取机组不同测点在各工况下健康运行的数... 传统的基于单一测点的预测模型无法全面反映水电机组的健康状态,这导致难以实现机组劣化状态的准确评估。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测点数据融合与概率区间预测的水电机组劣化趋势预测模型。首先,选取机组不同测点在各工况下健康运行的数据构成数据集,采用期望最大化—高斯混合模型(EM-GMM)拟合机组健康运行状态下的各监测量的概率密度分布;然后,计算待估样本在给定机组健康状态分布下的负对数似然概率,以作为劣化度指标;其次,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测点劣化度指标的权重,通过加权得到综合劣化度指标;最后,为确保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利用多目标遗传算法(MOGA)优化高斯过程回归(GPR)模型代替传统的点预测模型,并使用不同的预测模型进行对比和评估,证明本文提出的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电机组 多数据融合 EM-GMM健康模型 劣化度指标 熵权法 概率区间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VM和证据理论的多数据融合故障诊断方法 被引量:58
2
作者 姜万录 吴胜强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738-1743,共6页
针对D-S证据理论很难确定基本概率分配(BPA)及支持向量机(SVM)的硬判决难获得概率输出的缺陷,融合D-S证据理论和SVM算法提出了一种多数据融合故障诊断新方法:利用"一对一"多类SVM分配了BPA,引入基于矩阵分析的融合算法解决了... 针对D-S证据理论很难确定基本概率分配(BPA)及支持向量机(SVM)的硬判决难获得概率输出的缺陷,融合D-S证据理论和SVM算法提出了一种多数据融合故障诊断新方法:利用"一对一"多类SVM分配了BPA,引入基于矩阵分析的融合算法解决了证据理论存在的计算瓶颈问题。对液压泵进行了试验,首先,采集了柱塞泵松靴、缸体与配流盘磨损等故障信号,应用小波包对采集的信号进行了预处理,提取了12个时频特征量;最后,用所提出的基于SVM和证据理论的多数据融合新方法进行了诊断。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法故障确诊率高,诊断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诊断 SVM D-S证据理论 多数据融合 小波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数据融合的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监测系统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史聪灵 车洪磊 +1 位作者 李源 何竞择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5-9,共5页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不断增长,对客流监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当前各种客流检测技术均存在着各自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多数据融合的地铁客流监测方案设计。该方案综合了TOF成像技术、双目立体视觉技术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各自的优...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不断增长,对客流监测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当前各种客流检测技术均存在着各自的缺陷,提出了基于多数据融合的地铁客流监测方案设计。该方案综合了TOF成像技术、双目立体视觉技术与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各自的优势,利用高精度的TOF客流计数器训练精度不足但成本较低的双目客流计数器,提出了视频客流计数的区域智能匹配方法和多数据融合的区域客流计算方法,最后介绍了地铁客流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多数据融合 客流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数据融合的复合火灾探测系统设计 被引量:9
4
作者 何志祥 王立纲 +1 位作者 孟超 钱伟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77-980,共4页
以烟雾、温度、CO气体作为火灾特征参量设计复合火灾探测器;利用Labview设计复合火灾探测系统监控客户端,实现对火灾的实时监控;以模糊神经网络算法代替简单的阈值法实现对火灾的判别。为验证系统的性能,进行不同方位火灾响应时间实验... 以烟雾、温度、CO气体作为火灾特征参量设计复合火灾探测器;利用Labview设计复合火灾探测系统监控客户端,实现对火灾的实时监控;以模糊神经网络算法代替简单的阈值法实现对火灾的判别。为验证系统的性能,进行不同方位火灾响应时间实验、抗干扰实验、分布式火灾探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火灾探测器平均响应时间为19.8s,探测器与火源的水平距离比垂直距离对火灾响应时间的影响程度大;抗干扰实验中,火灾误报率为0.375%;由三路探测器组成的火灾探测系统能够实现单点和多点火灾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灾探测 多数据融合 CO气体 烟雾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数据融合技术的腊肉品质分级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昕琨 郭培源 林岩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7-221,共5页
针对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腊肉酸价和过氧化值超标、褪色、出油、发黏等品质问题,提出一种快速、准确、实用的检测技术。首先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对生化实验测得的酸价、过氧化值以及微生物菌落总数数据,在相关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将样品腊... 针对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腊肉酸价和过氧化值超标、褪色、出油、发黏等品质问题,提出一种快速、准确、实用的检测技术。首先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对生化实验测得的酸价、过氧化值以及微生物菌落总数数据,在相关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将样品腊肉的品质等级划分为4级:放心食用、可食用、不推荐食用和不可食用。在此基础上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腊肉的酸价与过氧化值进行检测,用遗传算法优选后的波长建模所得预测均方根误差分别是用优选前建模的41%、57%,所用波长数约为整个波段波长数的1/3。采用显微图像技术获得腊肉的菌斑信息,极大的改善了传统细菌总数检验方法操作复杂、主观性强、耗时长等问题。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对近红外光谱数据和显微图像数据进行多数据融合,建立腊肉可食用等级快速判别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多数据融合 支持向量机 腊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碳酸盐岩储层多数据融合预测技术——以千米桥潜山奥陶系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闫家伟 王文庆 +3 位作者 吕芳芳 朱桂娟 富会 李振永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83-592,I0013,共11页
单一储层预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在特殊地区不能全面反映多因素控储的实际地质情况。为此,综合前人研究成果,针对千米桥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提出基于波形指示参数反演和敏感地震属性的多数据融合方法,以准确... 单一储层预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在特殊地区不能全面反映多因素控储的实际地质情况。为此,综合前人研究成果,针对千米桥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地质特征,提出基于波形指示参数反演和敏感地震属性的多数据融合方法,以准确表征受层状溶蚀孔洞和裂缝控制的复杂缝洞储层。利用波形指示反演结合曲线重构技术有效预测层状溶蚀孔洞分布;利用成像测井解释结论作为约束,优化裂缝敏感地震属性(如蚂蚁体、曲率体),得到较准确的裂缝预测结果。在地质模型的指导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融合方法,将反演结果与裂缝预测结果进行多数据融合,能够在保证层状溶蚀孔洞预测精度的同时,表征裂缝对储层的沟通作用,预测结果符合构造次生裂缝和差异岩溶作用共同控制储层发育的地质特征。实际数据应用结果表明:有利储层发育区整体沿主要断裂呈带状分布,具有一定规模;位于预测的有利储层发育区内的钻井均取得较好产能,总体符合率接近89%。预测结果能够指导开发井位部署、增储上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储层 千米桥潜山 多数据融合 波形指示参数反演 地震属性 曲线重构技术 支持向 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数据融合的电厂设备故障预警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海寅 倪新宇 +1 位作者 茅大钧 徐童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1-167,共7页
随着电厂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各设备之间联系复杂性的增强,设备工作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发生故障的风险提高。为降低故障发生风险,运用相似性原理对电站设备进行建模,并对设备相关参数进行监测分析,从而提前侦测到设备参数状态... 随着电厂设备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各设备之间联系复杂性的增强,设备工作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发生故障的风险提高。为降低故障发生风险,运用相似性原理对电站设备进行建模,并对设备相关参数进行监测分析,从而提前侦测到设备参数状态发生的变化,针对设备具体的位置进行维修,防止发生更严重的故障,达到预警的目的。为了能够对设备进行全面预警,需要从设备的实时数据库出发,结合相关维修记录对数据库中的故障特征参数进行分析,实现从特征、征兆到故障原因以及故障类型的非线性映射。当设备参数与预测值发生较大偏差时,发出报警信号,提醒运行人员对相关设备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基于此方法的预警系统不仅能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次数,还能延长设备维修周期,在大型设备的故障预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厂设备 故障预警 多数据融合 相似性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数据融合控制器的浮选过程控制应用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强 范凌霄 +1 位作者 刘利敏 苏勇 《中国矿业》 2023年第S01期177-181,共5页
浮选机过程控制主要以液位和气量控制为主,往往采用单变量单回路的控制方式,从浮选工艺角度出发,不同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并未考虑,导致浮选过程控制过程较为粗放。在分析浮选机工艺要求,总结人工操作经验后,建立了以液位、气量、泡沫流... 浮选机过程控制主要以液位和气量控制为主,往往采用单变量单回路的控制方式,从浮选工艺角度出发,不同变量之间的耦合关系并未考虑,导致浮选过程控制过程较为粗放。在分析浮选机工艺要求,总结人工操作经验后,建立了以液位、气量、泡沫流速的多变量融合模糊控制器,以更符合工艺要求的模糊控制规则库对浮选过程进行控制。经过仿真试验,证明了多数据融合模糊控制器比传统PID控制器有更好的控制效果,最终在国内某钼矿浮选机上开展了工业应用试验,试验结果取得了预期控制效果,验证了该研究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数据融合 模糊控制 浮选机 PID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数据融合+BP神经网络的农业温室大棚环境监控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许德立 皇甫森森 李澍源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1期167-171,176,共6页
研究了一种基于多数据融合+BP神经网络的农业温室大棚监控系统。在大棚内部设置多点传感器,避免单个传感器测量不准确的问题,通过加权平均算法进行数据融合,再结合BP神经网络对参数的变化趋势进行判断,最终得到决策后的控制策略。本研... 研究了一种基于多数据融合+BP神经网络的农业温室大棚监控系统。在大棚内部设置多点传感器,避免单个传感器测量不准确的问题,通过加权平均算法进行数据融合,再结合BP神经网络对参数的变化趋势进行判断,最终得到决策后的控制策略。本研究实现了更为精准的大棚环境参数预测,多数据融合后的参数更准确,再进行神经网络的训练,获得各参数变化的趋势,为农业温室大棚提供良好的植株生长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大棚 BP神经网络 多数据融合 加权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数据融合的山林防火系统
10
作者 畅柯 房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期157-159,162,共4页
针对陕北山林火灾探测系统中的缺陷,本文提出了运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开展山林火情探测,并进行了仿真结果验证,以实现对火情的提前预警。采用温湿度传感器、CO浓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土地墒情传感器采集山林的环境数据,对同一时间... 针对陕北山林火灾探测系统中的缺陷,本文提出了运用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开展山林火情探测,并进行了仿真结果验证,以实现对火情的提前预警。采用温湿度传感器、CO浓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土地墒情传感器采集山林的环境数据,对同一时间采集的数据进行方差计算处理,再使用BP神经网络和模糊处理的方式对预处理后的方差值进行数据融合,最终得到该时某点山林的着火概率,运用无线传输设备及时通知管理人员采取措施。陕北山林实地模拟测试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监测到山林的数据情况,能准确监测火情的大小并对着火点进行林间定位,为陕北山区森林提供了一种可执行的监测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传感器 方差 多数据融合 山林防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地多数据互辅融合技术在大型牌式古建筑重建的应用 被引量:31
11
作者 孙保燕 周鑫 +2 位作者 覃禹程 韦龙华 葛广昊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127,132,共8页
由于大型牌式古建筑自身单体窄高、面饰构件灵活百怪,单一建模技术因自身数据采集的局限性,难以单方面建立全面的大型牌式古建筑三维模型电子档案。针对此问题,本文以桂北灌阳县月岭村月岭"孝义可风"牌坊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 由于大型牌式古建筑自身单体窄高、面饰构件灵活百怪,单一建模技术因自身数据采集的局限性,难以单方面建立全面的大型牌式古建筑三维模型电子档案。针对此问题,本文以桂北灌阳县月岭村月岭"孝义可风"牌坊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空地多数据互辅融合三维模型重建方式,以倾斜摄影与三维激光扫描为主,地面近景多视角拍照为辅的采集方案,重建完整精细的大型牌式古建筑文物三维模型电子档案,并完成了数据融合偏差验证、数据融合前后的模型完整性分析与精度对比评估。该方法可为大型牌式古建筑档案的建立提供新的思路,在文物保护方面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地辅助 三维扫描 多数据融合 三维重建 大型牌式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融合多种配电终端数据的配网短路故障定位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军财 董世君 +1 位作者 王明辉 范高祥 《农村电气化》 2020年第11期29-32,共4页
配电网短路故障准确快速定位对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实际生产中配网主站短路故障定位对线路终端数据质量要求高,存在容错性差,故障定位准确性不高问题,且不适应线路多点同时短路的故障定位。提出了一种充分融合FTU终端... 配电网短路故障准确快速定位对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实际生产中配网主站短路故障定位对线路终端数据质量要求高,存在容错性差,故障定位准确性不高问题,且不适应线路多点同时短路的故障定位。提出了一种充分融合FTU终端、二遥故障指示器终端各种信息数据,建立网络拓扑定位算法模型,并引入目标函数对该算法进行改进优化求解最可能的故障区间。该算法具有更好的容错性,可适应线路多点同时短路故障的故障定位,可实现更高精确的配网短路故障定位,为实际配网线路故障准确快速查巡提供可靠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短路故障定位 网络拓扑定位改进算法 多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时延基因调控网络的多数据源融合算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赛娟 郭红 吕暾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5-379,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因调控网络构建的精确度,提出一种基于多数据源融合的时延基因调控网络构建算法.该算法基于递归模糊神经网络模型,使用时序互信息估计基因间的转录时延,并限制每个基因的潜在调控基因,从而有效提高建网的效率.在网络结... 为了进一步提高基因调控网络构建的精确度,提出一种基于多数据源融合的时延基因调控网络构建算法.该算法基于递归模糊神经网络模型,使用时序互信息估计基因间的转录时延,并限制每个基因的潜在调控基因,从而有效提高建网的效率.在网络结构学习阶段,使用离散多目标粒子群优化(discrete 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dMOPSO)算法实现从时序基因表达数据和CHIP-chip数据共同构建基因调控网络.人工模拟数据和酵母菌细胞周期表达数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正确选出潜在的调控基因,从而更加精确地构建基因调控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调控网络 递归模糊神经网络 多数据融合 时延 时序互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物理技术向油藏开发延伸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旭日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31,共17页
地球物理技术近几十年来一直不断地向油气藏开发延伸,在面向目标成像、岩石物理、多约束反演、地震约束和驱动建模、油藏动态监测与表征以及多数据融合与智能化等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地球物理技术向油藏开发延伸是地球物理技术本... 地球物理技术近几十年来一直不断地向油气藏开发延伸,在面向目标成像、岩石物理、多约束反演、地震约束和驱动建模、油藏动态监测与表征以及多数据融合与智能化等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地球物理技术向油藏开发延伸是地球物理技术本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开发油气藏的需要。与勘探地球物理相比,面向油藏开发领域的地球物理技术,由于数据条件、关键技术问题与目标的变化而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特征的技术体系。旨在简单总结和梳理该领域的发展和现状,目的是能和读者分享作者对未来技术发展的思考,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开发 油藏地球物理 动态监测 动态表征 油藏模型 多约束地震反演 多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域道路实况数据的交通行为谱分析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丰雨 吴业福 +1 位作者 陈镜任 吴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7-912,共6页
针对国内外有关交通行为谱研究的特征指标和评价指标不完善,且不能定量分析等问题,设计并定义了相应的特征指标和评价指标以建立完整的、能够定量化的分析区域交通行为数据的交通行为谱体系。首先基于交通行为特征,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 针对国内外有关交通行为谱研究的特征指标和评价指标不完善,且不能定量分析等问题,设计并定义了相应的特征指标和评价指标以建立完整的、能够定量化的分析区域交通行为数据的交通行为谱体系。首先基于交通行为特征,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AHP)对交通秩序类型进行了分类;其次采用多数据融合的实时系统集成(RTSI)算法对某路段交通安全性进行综合评判。最后开发了交通行为谱分析工具,该工具能根据交通实况数据计算区域路段的交通安全指数,较为完备地分析该路段内的交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行为谱 交通行为谱分析工具 区域道路实况数据 交通行为特征 多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机载、车载雷达数据进行全景三维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被引量:8
16
作者 田耀永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9-72,共4页
机载Li DAR能够准确表达建筑物的顶部信息,但对建筑物立面信息的获取存在欠缺,而车载Li DAR则能够准确地描述建筑物立面的几何位置和纹理信息。因此,可以综合利用机载Li DAR和车载Li DAR数据,从而发挥两种数据源的不同优势,扩展时空分... 机载Li DAR能够准确表达建筑物的顶部信息,但对建筑物立面信息的获取存在欠缺,而车载Li DAR则能够准确地描述建筑物立面的几何位置和纹理信息。因此,可以综合利用机载Li DAR和车载Li DAR数据,从而发挥两种数据源的不同优势,扩展时空分辨力。本文基于面向对象的方法,利用机载/车载Li DAR数据分别提取了建筑物的顶部和立面信息;最后通过空间几何关系将二者融合在一起,使获取的综合信息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精度。将该方法应用于河南省全景三维重建,不仅为数字城市和全景三维提供了补充数据,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雷达 车载雷达 多数据融合 全景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数据源电离层层析成像方法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海生 许正文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49-653,822,共6页
卫星信标电离层层析成像(CIT)是一种高度不适定性问题,有限视角、稀疏布站等原因造成电离层CIT数据采集严重不完整,CIT结果精度不高,尤其是垂直误差可达50km以上。为了解决CIT结果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地面垂测、斜测数据、顶部... 卫星信标电离层层析成像(CIT)是一种高度不适定性问题,有限视角、稀疏布站等原因造成电离层CIT数据采集严重不完整,CIT结果精度不高,尤其是垂直误差可达50km以上。为了解决CIT结果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地面垂测、斜测数据、顶部探测仪数据和三频卫星信标数据的多数据源电离层联合CIT方法。该方法采用建立在实测数据基础上的迭代初值,与实际偏离较小,能够提高CIT反演结果的精度;同时地基设备和顶部探测设备有较高的垂直分辨率,与卫星信标结合能够有效解决有限视角问题,提高CIT结果的垂直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成像 多数据融合 三频信标 T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框架和雷达视频融合技术的铁路周界系统 被引量:3
18
作者 江军 俞利强 +4 位作者 夏宝前 李阳 王列伟 唐亮 朱丹 《中国铁路》 2023年第2期120-126,共7页
铁路周界防护是保证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为有效提升铁路周界防护水平,分析铁路安防系统现状和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分布式框架和雷达视频融合技术的铁路周界系统,重点论述该系统的设计原则、关键技术、核心功能、性能指标、适用... 铁路周界防护是保证铁路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为有效提升铁路周界防护水平,分析铁路安防系统现状和需求,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分布式框架和雷达视频融合技术的铁路周界系统,重点论述该系统的设计原则、关键技术、核心功能、性能指标、适用场景及特点。该系统可有效弥补现有防护手段的不足,进一步满足铁路周界防护的需求,并已在多条铁路投入使用,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周界防护 分布式框架 雷达视频融合 多数据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输电线路高浓度烟雾环境火点定位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祝永坤 尚鑫 +2 位作者 冯振华 王湃 黄宇辰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5-241,共7页
针对目前巡检与监控手段在高浓度烟雾环境下无法准确识别10 m2以下的着火面积,以及不能准确识别处于低洼地带的山火等问题,以组合惯导多数据融合为核心,研究山区输电线路高浓度烟雾环境火点定位技术。该技术采用联邦滤波器,对山区输电... 针对目前巡检与监控手段在高浓度烟雾环境下无法准确识别10 m2以下的着火面积,以及不能准确识别处于低洼地带的山火等问题,以组合惯导多数据融合为核心,研究山区输电线路高浓度烟雾环境火点定位技术。该技术采用联邦滤波器,对山区输电线路的卫星遥感、惯导等多源监测数据进行组合与多数据融合。设计基于上下文判断法与绝对阈值法的着火点自适应阈值检测算法,实施山区输电线路火点信息提取。设计PSO算法与BP神经网络相结合的多波段光电复合探测目标识别方法,实现高浓度烟雾环境下的山区输电线路火点目标识别。利用基于激光测距的山区输电线路火点测距方法,实现山区输电线路高浓度烟雾环境火点定位。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设计技术对于平原地带火点(10 m2以上的着火面积)、平原地带火点(10 m2以下的着火面积)、低洼地带火点(10 m2以上的着火面积)三种情况的定位精度均高于9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惯导多数据融合 山区输电线路 PSO算法 激光测距 火点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管道快速测量与建模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5
20
作者 耿欣 曲兴华 +2 位作者 江炜 张福民 张婷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38-343,共6页
为了提高大尺寸管道测量效率和测量精度,搭建了一套具有快速、高精度、密集点云采集、实时数据处理等功能的扫描测量系统。基于坐标系变换理论,提出了一种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双目结构光扫描技术和逆向工程重构建模技术的组合式测量方案... 为了提高大尺寸管道测量效率和测量精度,搭建了一套具有快速、高精度、密集点云采集、实时数据处理等功能的扫描测量系统。基于坐标系变换理论,提出了一种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双目结构光扫描技术和逆向工程重构建模技术的组合式测量方案,快速便捷地获得大范围高密度的物体表面点云,并利用三维重构软件对物体表面测量数据进行曲面重构,利用误差合成理论对测量及曲面重构过程中的误差进行了分析,论证了该方法在理论精度上满足工业生产对逆向工程的要求。将该组合式测量系统应用于大型锻造管道的测量重构,在效率和精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管道 面型测量 多数据融合 3D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