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PLS快速重路由多故障恢复算法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振启 何文庭 杨云雪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133-2136,2140,共5页
传统的MPLS快速重路由技术在面对网络多故障的情况时有许多不足之处,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提出一种新的MPLS快速重路由多故障恢复算法。算法采用Detour路径保护方式,对有不同备份路径经过的链路上的预留带宽资源进行共享管理,并为工作路... 传统的MPLS快速重路由技术在面对网络多故障的情况时有许多不足之处,为了更好的解决问题,提出一种新的MPLS快速重路由多故障恢复算法。算法采用Detour路径保护方式,对有不同备份路径经过的链路上的预留带宽资源进行共享管理,并为工作路径建立主、从备份路径。仿真实验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够有效减少备份路径上预留带宽资源消耗,对出现多故障的网络进行快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协议标签交换 多故障恢复 快速重路由 预留带宽资源 备份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SDN中基于SR的多故障恢复与规避机制 被引量:4
2
作者 黄建洋 兰巨龙 +1 位作者 胡宇翔 马腾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61-2768,共8页
针对SDN中的多故障恢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路由的多故障恢复与规避机制.为实现故障的快速恢复,在数据平面通过SR技术预部署一个可对多故障提供快速恢复能力的链路环备份系统;为防止故障恢复时造成部分链路负载过重引发再故障,提出... 针对SDN中的多故障恢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段路由的多故障恢复与规避机制.为实现故障的快速恢复,在数据平面通过SR技术预部署一个可对多故障提供快速恢复能力的链路环备份系统;为防止故障恢复时造成部分链路负载过重引发再故障,提出最优化流量平滑算法对负载超过设定阈值的链路实施流量均衡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与已有的SDN多故障恢复机制OAM-Based和Fast Failover相比,所提机制的平均故障恢复成功率分别提高了6.7%和8.5%,且控制器通信开销仅为传统OpenFlow方案的9%,同时,所提机制对故障恢复时导致的链路负载过重问题进行了处理,从故障规避的角度为网络提供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定义网络 分段路由 多故障恢复 故障规避 流量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负荷时变性的配电网故障抢修恢复策略 被引量:30
3
作者 马瑞 张海波 +1 位作者 王建雄 唐海国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27,共8页
针对未考虑负荷时变性求取的配电网故障抢修和恢复策略不准确的问题,该文在考虑负荷时变性和故障抢修恢复持续时间较长的基础上,对配电网多故障抢修顺序和故障恢复后网架重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在故障抢修恢复阶段,以故障抢修完恢复负... 针对未考虑负荷时变性求取的配电网故障抢修和恢复策略不准确的问题,该文在考虑负荷时变性和故障抢修恢复持续时间较长的基础上,对配电网多故障抢修顺序和故障恢复后网架重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在故障抢修恢复阶段,以故障抢修完恢复负荷价值最大为目标;在故障恢复后网架重构阶段,以电压偏移量和网络损耗加权和最小为目标,采用二进制粒子群算法来求解模型。通过抢修与恢复的交替、协同,循环往复求解,得到故障抢修顺序和对应恢复策略。以改进的IEEE69节点配电网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配电网故障抢修恢复应结合故障发生后负荷实际需要求解目标值,进而确定抢修顺序;抢修故障恢复后,利用故障抢修完所处时段的负荷值来网络重构优化,更符合实际、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负荷时变性 粒子群算法 多故障抢修恢复 网架重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免疫原理的多拓扑路由生成算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铎龙 孟相如 +1 位作者 梁霄 袁荣坤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12-216,共5页
针对现有多拓扑路由生成算法存在存储资源利用不合理、多故障恢复能力无法有效适应网络环境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生物免疫原理的多拓扑路由生成算法。该算法以适应网络环境中常见的多故障为目标,根据免疫原理中抗原与抗体决定基无须完... 针对现有多拓扑路由生成算法存在存储资源利用不合理、多故障恢复能力无法有效适应网络环境等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生物免疫原理的多拓扑路由生成算法。该算法以适应网络环境中常见的多故障为目标,根据免疫原理中抗原与抗体决定基无须完全吻合而只需关键部位相匹配的机制,将子拓扑生成看作免疫原理中的抗体产生,增强了多故障情况下的网络抗毁性,同时引入人工免疫算法来解决算法中的寻优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网络在多故障环境下的抗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抗毁性 多故障恢复 免疫机制 多拓扑路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