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化降脂策略对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金智丽 吴青青 +4 位作者 吴晓燕 陈明 范永臻 鲁志兵 王海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74-579,共6页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策略对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136例,将其分为强化降脂组[3个月...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策略对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期间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接受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136例,将其分为强化降脂组[3个月内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1.0mmol/L,且12个月内持续达标,n=69]和标准降脂组(12个月内将LDL-C逐渐控制<1.4 mmol/L,n=67)。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趋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12个月时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和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强化降脂组与标准降脂组患者入院时的基线资料相似,基线TC、TG、LDL-C、HDL-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院3个月时,与入院时相比,强化降脂组患者的TC、TG、LDL-C、Lp(a)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标准降脂组患者的TC、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TG、HDL-C和Lp(a)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出院3、6、12个月时,强化降脂组患者的TC、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标准降脂组(P均<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出院12个月时,强化降脂组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降脂组(2.90%vs.14.93%,χ2=6.090,P=0.01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与标准降脂策略相比,强化降脂策略可显著降低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出院12个月时的MACE发生风险(HR=0.177,95%CI:0.037~0.838,P=0.029)。结论:在多支血管病变ACS患者中,与标准降脂策略相比,强化降脂策略很可能会降低短期MACE发生风险,未来需要开展大规模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强化降脂策略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梗死心电图病理性Q波评价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被引量:13
2
作者 艾民 颜昌福 +3 位作者 夏福纯 周双陆 贺剑 李翠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95-1196,共2页
近年来心肌梗死(MI)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可并发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并发症。心电图(ECG)检查被有效的应用于MI诊断,能够对MI部位做出正确的判断。冠脉造影(CAG)检查能够对患者冠脉血管病变部位、程度及支数... 近年来心肌梗死(MI)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可并发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等严重并发症。心电图(ECG)检查被有效的应用于MI诊断,能够对MI部位做出正确的判断。冠脉造影(CAG)检查能够对患者冠脉血管病变部位、程度及支数做出准确的判断,随着CAG的广泛开展,人们逐浙认识到MI患者ECG改变与冠脉病变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血管病变 并发休克 心源性猝死 冠脉血管 冠脉造影 多支病变 冠脉病变程度 病变 病变 下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洗脱支架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海伟 韩雅玲 +6 位作者 荆全民 王守力 王祖禄 王冬梅 马颖艳 栾波 王耿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8-520,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裸金属支架(BMS)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多支冠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中的安全性和中期疗效,为DES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入选2002年11月~2005年6月首次接受PCI治疗的443例T2DM... 目的对比分析裸金属支架(BMS)与药物洗脱支架(DES)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多支冠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应用中的安全性和中期疗效,为DES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入选2002年11月~2005年6月首次接受PCI治疗的443例T2DM合并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其中BMS组226例,雷帕霉素(Cypher)支架组91例,紫杉醇(TAXUS)支架组126例,分析患者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的临床情况。结果三组患者临床特征、手术成功率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Cypher支架组中病变长度和分叉病变的比例及TAXUS支架组中3支血管和分叉病变的比例均明显高于BMS组(P<0.05或0.01)。两DES组的造影随访再狭窄率明显低于BMS组(Cypher组3.2%、TAXUS组4.5%vsBMS组37.3%,P<0.05),临床随访6个月MACE发生率亦明显低于BMS组(Cypher组5.7%、TAXUS组5.8%vsBMS组18.5%,P<0.01)。结论与BMS相比,T2DM合并多支冠脉血管病变患者植入Cypher支架和TAXUS支架安全性高,6个月中期疗效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冠状动脉疾病 多支血管病变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两种完全血运重建对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伴慢性肾脏疾病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王志坚 周玉杰 +5 位作者 刘宇扬 史冬梅 赵迎新 郭永和 成万钧 杨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35-338,共4页
目的:对比药物洗脱支架(DES)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两种完全血运重建方式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伴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改良MDRD公式,对因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接受DES和CABG的患者的肾功能进行评估,筛选出824... 目的:对比药物洗脱支架(DES)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两种完全血运重建方式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伴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根据改良MDRD公式,对因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接受DES和CABG的患者的肾功能进行评估,筛选出824例CKD患者接受了完全血运重建治疗,其中冠状动脉双支病变409例(DES 312例,CABG 97例),冠状动脉三支病变415例(DES 167例,CABG 248例)。为校正基线资料的差异,对冠状动脉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置入DES和接受了CABG的临床预后进行分别对比。首要终点为2年内全因死亡、心肌梗死以及脑血管事件的复合终点事件,次级终点为2年内再次血运重建。结果:在冠状动脉双支病变患者中,DES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均与CABG患者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三支病变患者中,DES患者复合终点的发生率与CABG患者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ES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在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中,DES患者2年内无复合终点事件的生存率与CABG患者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次血运重建生存率在DES患者明显低于CABG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人群中DES患者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显著高于CABG患者(风险比:2.32,95%可信区间:1.57~7.33,P=0.024)。结论:在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伴CKD患者中,CABG和DES两种血运重建策略显示出相同的无复合终点生存率。但在冠状动脉三支病变患者中,即使在同样接受完全血运重建治疗后,DES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依然高于CAB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疾病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药物洗脱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分站式杂交手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高卿 凌云鹏 +7 位作者 卢明喻 陈彧 杨威 鲍黎明 刘健 马玉良 李琪 王伟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61-964,共4页
目的探讨择期分站式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因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在我院心脏中心行择期分站式Hybrid手术30例(Hybrid组),按手术时间、年龄、性别、术前心功能状态、血... 目的探讨择期分站式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因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在我院心脏中心行择期分站式Hybrid手术30例(Hybrid组),按手术时间、年龄、性别、术前心功能状态、血管病变程度等从同期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手术患者数据库中1∶1抽取30例(OPCAB组),进行回顾性比较。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时采用电话问卷方式进行随访。结果Hybrid组手术时间(124.8±22.2)min,明显短于OPCAB组(211.8±28.2)min(t=13.277,P=0.000);Hybrid组术中出血量(144.5±117.1)ml,明显少于OPCAB组(480.0±261.3)ml(t=6.418,P=0.000),且Hybrid组术后输血量和输血浆量亦明显少于OPCAB组(P〈0.05)。Hybrid组术后呼吸机时间[(8.3±4.6)h vs.(13.6±9.3)h,t=2.798,P=0.007]、监护时间[(26.4±15.6)h vs.(51.0±40.0)h,t=3.138,P=0.003]均较OPCAB组显著缩短。Hybrid组PCI时间距手术(6.1±2.6)d,植入支架(2.6±1.9)枚。Hybrid组术后肝酶峰值、血肌酐峰值与OPCAB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均无住院期间死亡。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均存活,无再入院,无再发脑梗死、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也无明显心绞痛症状。结论分站式杂交手术处理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安全有效,严格执行围手术期抗凝策略下分站式杂交手术能有效减少出血及用血,且不增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站式杂交手术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行完全血运重建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11
6
作者 高立建 陈纪林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25-626,共2页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约40%~50%合并多支血管病变,较单支血管病变患者死亡率和再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发生率更高,这可能与非梗死相关血管斑块不稳定、心肌灌注及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或心律失常有关。对于血液动力学...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约40%~50%合并多支血管病变,较单支血管病变患者死亡率和再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发生率更高,这可能与非梗死相关血管斑块不稳定、心肌灌注及心室收缩功能受损或心律失常有关。对于血液动力学稳定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STEMI患者,血运重建策略包括:仅对梗死相关动脉进行血运重建(Culprit-Only Revascularization,C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血管病变 ST段抬高 梗死相关血管 完全血运重建 非致死性 心室收缩功能 心肌灌注 血管病变 多支病变 血液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多支血管病变超高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同介入策略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健 张瑞岩 +3 位作者 张奇 杨震坤 丁风华 沈卫峰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00-902,共3页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完全血运重建对伴发多支血管病变超高龄(>80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8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多支血管病变并入院接受PCI术治疗的80岁以上急性... 目的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完全血运重建对伴发多支血管病变超高龄(>80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8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多支血管病变并入院接受PCI术治疗的80岁以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45例仅作罪犯血管血运重建,37例作完全血运重建。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住院期间和1年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如全因死亡、心绞痛复发和心肌缺血再次血运重建等,以及对比剂肾病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伴高血压病、伴糖尿病、伴高脂血症、脑卒中史和既往PCI史无明显差异。完全血运重建组和罪犯血管血运重建组患者对比剂肾病发生率分别为8.1%(3/37)、13.3%(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7);MACE发生率分别为8.1%(3/37)、40.0%(1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其中心绞痛复发率分别为2.7%(1/37)、20.0%(9/45)(P=0.041)。结论伴发多支血管病变超高龄(>80岁)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接受PCI术完全重建血运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多支血管病变 血运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支血管病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罪犯血管的判断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国添 阮翔 曾志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403-2405,共3页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尽管当今诊疗技术的进展,由于ACS引发的死亡、心肌梗死、再入院率依然很高。目前的指南普遍认为,对于多支血管病变的ACS患者,应该首先处理罪犯血管,然后分期完成完...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尽管当今诊疗技术的进展,由于ACS引发的死亡、心肌梗死、再入院率依然很高。目前的指南普遍认为,对于多支血管病变的ACS患者,应该首先处理罪犯血管,然后分期完成完全血运重建,因此对于罪犯血管的判断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多支血管病变 罪犯血管 患者 诊疗技术 心肌梗死 再入院率 血运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9
9
作者 朱家赫 于彤彤 孙兆青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27-231,共5页
目的探讨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3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根据是否进行完全血运重建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CR组,n=139... 目的探讨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39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老年患者(年龄>60岁),根据是否进行完全血运重建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CR组,n=139)和非完全血运重建组(NCR组,n=251)。通过COX回归分析研究完全血运重建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与NCR组相比,CR组年龄更小,既往罹患陈旧性心肌梗死比例更高,平均支架个数更多,平均支架总长度更长,术后钙通道阻滞剂应用比例更低。术后随访显示,2组患者的全因死亡、心因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计划再次血运重建均无显著差异。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完全血运重建策略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的预后无显著影响。结论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患者选择完全血运重建策略与否在临床方面存在个体性差异,但预后并未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血运重建策略 老年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多支血管病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干预非罪犯血管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成彪 高凌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1-446,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对非罪犯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血运重建策略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并已急诊接受罪犯血管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6年1月1日-2018年7... 目的探讨早期对非罪犯血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血运重建策略对合并多支血管病变(MVD),并已急诊接受罪犯血管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6年1月1日-2018年7月30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诊断为STEMI合并MVD并急诊行PCI的患者212例,根据治疗策略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153例,仅在急诊PCI时干预罪犯血管;试验组59例,在对照组措施基础上,于早期(住院14 d内)对非梗死相关血管行PCI。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安全终点事件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12个月,试验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1%vs.22.2%,P=0.006),两组全因死亡(0%vs.5.1%)、恶性心绞痛(1.7%vs.7.8%)、造影剂肾病(3.4%vs.2.6%)、消化道出血(0%vs.5.1%)、脑卒中(3.4%vs.0.7%)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照组(即早期未干预非梗死相关血管)及手术时间延长是MAC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接受急诊PCI且合并MVD的STEMI患者,与仅干预罪犯血管相比,早期对非罪犯血管行PCI的血运重建策略是安全的,且可降低12个月内的MACE发生率,改善预后,降低再住院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多支血管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非罪犯血管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较简单与复杂支架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1
作者 金昭 武宗寅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1-303,共3页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一直以来都是摆在所有介入医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各种技术和器械的发展,对部分多支病变的介入治疗更倾向于简单支架技术下的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相对于复杂支架技术下的完全性血运重建,两...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一直以来都是摆在所有介入医生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各种技术和器械的发展,对部分多支病变的介入治疗更倾向于简单支架技术下的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相对于复杂支架技术下的完全性血运重建,两者在患者预后影响上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而且能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手术费用,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简单架置入术 复杂架置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院期间完全血运重建与仅罪犯血管血运重建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宇 王乐丰 +16 位作者 杜胜利 杨新春 卢长林 李奎宝 王红石 徐立 李惟铭 倪祝华 夏昆 张大鹏 迟永辉 何冀芳 孙昊 郭宗生 张智勇 王洪江 姜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6-331,共6页
目的:比较住院期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部分血运重建(IRA-only)和完全血运重建(CR)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发病12 h内到达北京朝阳医院心脏... 目的:比较住院期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部分血运重建(IRA-only)和完全血运重建(CR)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远期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发病12 h内到达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并接受急诊PCI的592例合并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STEMI患者,在住院期间择期干预非罪犯血管为CR组(n=341),择期PCI平均延迟(5.2±2.2)天;未干预非罪犯病变的患者为IRA-only组(n=251)。所有患者置入药物洗脱支架。比较两组患者远期预后,其中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全因死亡、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以及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结果:两组临床基线特征相似,具备可比性。随访7~10年,平均随访(105.0±13.6)个月期间,CR组MACCE发生率与IRA-only组无显著差异(21.2%vs 26.0%,P=0.26),两组死亡、脑卒中及再发心肌梗死无显著差异,IRAonly组仅再次血运重建率显著高于CR组(21.5%vs 14.8%,OR=1.48,95%CI:1.01~2.18,P=0.04),主要表现在非罪犯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较高(14.6%vs 5.7%, OR=2.69,95%CI:1.54~4.69,P<0.001)。结论:对于已经接受急诊PCI合并多支血管病变的STEMI患者,住院期间择期干预非罪犯病变血管未降低远期MAC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多支血管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完全血运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与分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完全血运重建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仇俊玲 马颖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探讨一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全血运重建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N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为研... 目的探讨一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完全血运重建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NSTEMI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介入性完全血运重建治疗策略的不同分为一次PCI组(60例)和分次PCI组(98例),比较两组围术期资料和主要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年龄、性别、合并症、心功能和心肌酶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此外,两组患者双支病变比例和人均支架置入数量均相似(均为P>0.05),但一次PCI组患者平均病变血管数量(2.2±0.6比2.8±0.5)、住院时间[(5.0±3.5)d比(11.2±6.4)d]和住院费用[(50 862.2±21 300.0)元比(66 522.1±27 445.0)元]较分次PCI组显著降低(均为P<0.05)。一次PCI组主要并发症较分次PCI组有增加趋势(13.3%比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随访12个月,一次PCI组患者LVEF优于分次PCI组(59.6%±2.7%比54.2%±4.9%,P=0.03),且MACE发生率较分次PCI组显著降低[6(10.3%)比22(23.7%),P<0.0001]。结论本研究提示一次PCI完全血运重建可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改善患者心功能和降低术后MACE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多支血管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完全血运重建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赵宽 黄新亮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年第4期351-353,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差,其血运重建策略的选择是介入治疗的难点。现有指南推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仅干预梗死相关血管,同时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可能使患者临床预后恶化。然而随着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差,其血运重建策略的选择是介入治疗的难点。现有指南推荐,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时仅干预梗死相关血管,同时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可能使患者临床预后恶化。然而随着介入器械、技术的进步和新型抗栓药物的临床应用,最近的一些研究结果提示处理非梗死相关血管可降低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风险和改善患者预后。现就急性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患者介入性完全血运重建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多支血管病变 完全血运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支血管病变的功能性血运重建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焱 肖国胜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2年第6期406-408,共3页
传统认为,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不完全血运重建(in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IR)增加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和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解剖学上的完全血运重建(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CR)则能够改善长期的临床预后,从而... 传统认为,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不完全血运重建(in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IR)增加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和再次血运重建的风险,解剖学上的完全血运重建(complete revascularization,CR)则能够改善长期的临床预后,从而成为心脏介入治疗追求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血管病变 不完全血运重建 完全血运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余SYNTAX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刚 刘德平 +1 位作者 何青 于雪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6期383-383,共1页
残余SYNTAX评分(rSS)可评估PCI后冠心病的残余负荷。
关键词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多支血管病变 残余 评分 预后 患者 冠心病 PC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流储备分数指导的多支血管病变心梗患者的再血管化治疗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刚 刘德平 +1 位作者 何青 于雪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7年第6期382-382,共1页
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在非梗死相关血管中的应用仍有争议。
关键词 血管化治疗 多支血管病变 血流储备分数 患者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梗 梗死相关血管 STEM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多支病变的血管重建治疗的选择PCI还是CABG 被引量:2
18
作者 吕树铮 汪国忠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第2期86-87,共2页
冠状动脉(冠脉)多支病变患者常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复杂的临床情况,同时又多见于糖尿病、绝经期后妇女、长期大量吸烟、高脂血症等多重危险因素聚集的患者。因而,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既是高危冠心病患... 冠状动脉(冠脉)多支病变患者常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复杂的临床情况,同时又多见于糖尿病、绝经期后妇女、长期大量吸烟、高脂血症等多重危险因素聚集的患者。因而,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既是高危冠心病患者,但同时也是血管重建治疗的最大受益者。既往多采用外科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血管病变 冠心病患者 重建治疗 多支病变 CABG 冠脉旁路移植术 PCI 陈旧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 被引量:8
19
作者 吴松 凌云鹏 +8 位作者 傅元豪 张鲁锋 杨航 郭丽君 王贵松 崔鸣 牛杰 高炜 万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1-116,共6页
目的探讨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在我院行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的73例资... 目的探讨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8月在我院行择期"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的73例资料,以同期、同一术者完成的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383例作为对照,进行回顾性研究。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比较2组围术期及随访结果。结果与OPCAB组相比,HCR组手术时间短[(152.9±43.8)min vs.(262.6±51.8)min,t=-16.993,P=0.000],术后总引流量少[中位数460(20~2070)ml vs.980(130~8770)ml,Z=-8.232,P=0.000],输血少[12例(16.4%)vs.200例(52.2%),χ2=31.555,P=0.000],机械通气时间短[(9.4±7.4)h vs.(19.0±18.3)h,t=-4.391,P=0.000]。术后HCR组随访73例(100%),OPCAB组随访360例(94.0%)。2组随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25.0±9.6)月vs.(22.8±10.6)月,t=1.693,P=0.091]。2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or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4例(5.5%)vs.10例(2.8%),χ~2=0.684,P=0.408],生存曲线也无显著性差异(log-rankχ~2=1.041,P=0.308)。结论 "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术与OPCAB相比手术时间短,引流量少,输血少,机械通气时间短,随访结果显示其MACCE发生率与OPCAB相近。因此认为,"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杂交重建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站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杂交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随访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完全及不完全介入性血运重建1年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韩雅玲 李成洋 +6 位作者 王效增 荆全民 王守力 马颖艳 栾波 王祖禄 王冬梅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2-514,共3页
目的比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进行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血运重建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995年6月~2004年9月接受PCI的2579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完全性血运重建组2278例(88.3%),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301例,对比分... 目的比较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进行完全性和不完全性血运重建术后1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995年6月~2004年9月接受PCI的2579例冠心病患者,其中完全性血运重建组2278例(88.3%),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301例,对比分析两组PCI术后1年的随访结果。结果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患者中3支血管病变、复杂B2/C型病变、完全闭塞病变的比例均高于完全性血运重建组(P<0.01),术前靶血管狭窄程度亦较后者严重(P<0.05);完全血运重建组PCI成功率明显高于不完全血运重建组(96.4%vs94.0%,P<0.05)。对2426例患者进行了12个月的随访,总随访率为94.1%。两组造影复查率、造影复查再狭窄率无显著差异(56.4%vs55.3%,15.2%vs19.2%,P均>0.05)。完全性血运重建组患者心绞痛复发率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组(5.7%vs9.2%,P<0.05;21.2%vs31.6%,P<0.01)。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行介入完全性血运重建的患者1年长期临床疗效优于不完全性血运重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多支血管病变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血运重建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