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Argus多接收稀有气体质谱仪准确测量空气的Ar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9
1
作者 李军杰 刘汉彬 +3 位作者 张佳 金贵善 张建锋 韩娟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9-235,共7页
稀有气体质谱仪准确测量氩同位素组成是Ar-Ar法高精度定年的前提,目前测量氩同位素主要应用单接收或多接收质谱仪,其中多接收稀有气体质谱仪在数据准确性和重现性等方面具备优势。本文研究了Argus多接收稀有气体质谱仪应用于测量Ar同位... 稀有气体质谱仪准确测量氩同位素组成是Ar-Ar法高精度定年的前提,目前测量氩同位素主要应用单接收或多接收质谱仪,其中多接收稀有气体质谱仪在数据准确性和重现性等方面具备优势。本文研究了Argus多接收稀有气体质谱仪应用于测量Ar同位素过程中一些主要因素对测量结果准确度和重现性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整套系统在静态模式下不同时间段的本底值极低,不影响测定;仪器电子倍增器的接收效率优于99.67%,可显著提高Ar低含量样品测量精度,当40Ar信号强度低于0.5 V时,用电子倍增器测量40Ar/36Ar组成的标准偏差仅为0.11%,而用法拉第杯测量40Ar/36Ar组成的标准偏差为0.53%;仪器的质量歧视效应可通过多次循环测量并采用指数定律获得稳定的质量歧视校正因子(此值相对标准偏差为0.0434%),实现对Ar同位素组成的准确校正。本文以测量空气中的氩同位素组成为例,证明了Argus多接收稀有气体质谱仪的测试效率比单个接收器跳峰方式的测试效率高,测试结果更精确,因此适合年轻样品或含钾量极低的样品的Ar-Ar高精度定年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气体质谱仪 多接收 跳峰接收 AR-AR定年 电子倍增器接收效率 质量歧视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前处理装置与四极质谱仪联用分析稀有气体组分 被引量:2
2
作者 陶成 孙明良 +1 位作者 王晓锋 周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0-313,共4页
自制稀有气体前处理装置与四极质谱仪联用,以空气中稀有气体含量为标准,分析样品气体中稀有气体的百分含量。该方法灵敏度高,He,Ar分析具有较好的精确度。将之用于天然气和沉积岩群体包裹体中稀有气体组分分析,分析结果能够满足地质研... 自制稀有气体前处理装置与四极质谱仪联用,以空气中稀有气体含量为标准,分析样品气体中稀有气体的百分含量。该方法灵敏度高,He,Ar分析具有较好的精确度。将之用于天然气和沉积岩群体包裹体中稀有气体组分分析,分析结果能够满足地质研究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极质谱仪 稀有气体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有气体质谱^(40)Ar-^(39)Ar定年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军杰 刘汉彬 +7 位作者 张佳 金贵善 张建锋 韩娟 石晓 郭东侨 徐可 郭冬发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56-671,I0003,共17页
稀有气体质谱分析技术是获得高精度^(40)Ar-^(39)Ar定年数据的基本前提。本文对国内外稀有气体质谱分析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稀有气体质谱分析技术在^(40)Ar-^(39)Ar应用领域遇到的问题,提高多接收稀有气体质谱仪的灵敏度和分... 稀有气体质谱分析技术是获得高精度^(40)Ar-^(39)Ar定年数据的基本前提。本文对国内外稀有气体质谱分析技术的发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稀有气体质谱分析技术在^(40)Ar-^(39)Ar应用领域遇到的问题,提高多接收稀有气体质谱仪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依然是未来推动^(40)Ar-^(39)Ar定年技术进步的重要手段。同时,围绕稀有气体质谱仪,建立样品激光熔融气体提取和激光原位微区气体提取技术,组建极低本底、紧凑型气体纯化系统,对于发挥稀有气体质谱仪^(40)Ar-^(39)Ar定年样品测试的优势至关重要。这些措施都是^(40)Ar-^(39)Ar定年技术在定年精度、定年空间分辨率以及对极年轻样品定年实现突破的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有气体质谱仪 ^(40)Ar-^(39)Ar定年 高灵敏度 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王星探测:稀有气体和挥发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SMITH Thomas 贺怀宇 刘冉冉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2020年第6期584-604,共21页
地外天体的探测目标主要是太阳系中离地球较近的行星和天体,例如水星、金星、月球、火星、木星、小行星67P和近地小行星25143糸川。目前,人类还没有明确提出对太阳系中两大冰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探测计划。人类探测仍停留在“旅行者... 地外天体的探测目标主要是太阳系中离地球较近的行星和天体,例如水星、金星、月球、火星、木星、小行星67P和近地小行星25143糸川。目前,人类还没有明确提出对太阳系中两大冰巨行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探测计划。人类探测仍停留在“旅行者2号”探测器分别于1986年1月和1989年8月飞掠天王星和海王星时传回的数据。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越来越多类属冰巨行星的系外行星被发现,而且冰巨行星比类似木星和土星的气态巨行星数量更多,加深对冰巨行星的了解势在必行。其中,行星大气组成,特别是稀有气体和挥发分的分布尤为重要。详细回顾了对太阳系中各天体挥发分的探测及结果;总结了天王星和海王星的稀有气体和挥发分的浓度、分布和演化过程;讨论了探索冰巨行星的星际探测任务的流程、可行性以及探测器载荷选择。提出了利用离子阱质谱仪作为中国外太阳系探测任务中探索冰巨行星科学载荷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巨行星 海王星 挥发分 稀有气体 同位素比值 质谱仪 进入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年轻火山岩的定年:进展与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列坤 王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35,共13页
年轻火山岩定年对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地质年表建立、古环境演化、火山灾害、岩浆演化及地球动力学等研究非常重要。由于年轻样品放射性成因子体积累较少、大气氩含量高,微量的过剩氩极难识别,使得年轻火山岩及其沉积地层高精度定年一直... 年轻火山岩定年对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地质年表建立、古环境演化、火山灾害、岩浆演化及地球动力学等研究非常重要。由于年轻样品放射性成因子体积累较少、大气氩含量高,微量的过剩氩极难识别,使得年轻火山岩及其沉积地层高精度定年一直是地质年代学中最具挑战性的课题之一。过去几年,年轻火山岩定年在技术上的进展主要体现在定年精度和准确度不断提升,尤其是利用新型多接收稀有气体质谱对单颗粒样品进行逐步升温^(40)Ar/^(39)Ar定年,是方法学上最重要的进展之一。本文总结了年轻火山岩^(40)Ar/^(39)Ar定年的现状、影响因素和相关定年技术及应用,以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共同提高我国年轻火山岩定年的技术水平。利用新型多接收质谱和创新的实验方法,通过对全球重要火山喷发事件和年轻国际标准样的研究,广泛开展实验室间的对比是提高国内^(40)Ar/^(39)Ar年代学水平并在年轻火山岩定年中取得突破的重要途径,也是当前^(40)Ar/^(39)Ar年代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Ar/^39Ar定年 第四纪火山 单颗粒逐步升温法 多接收稀有气体质谱仪 岩浆滞留时间 长白山火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