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下颌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运用 被引量:3
1
作者 倪涛 连祖胜 蔡青蓉 《中国实用医药》 2011年第17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下颌骨多发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下颌骨多发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成像。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能够立体地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骨折块移位特点和类型等空间信息。...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下颌骨多发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下颌骨多发骨折患者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和三维重建成像。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能够立体地显示骨折的部位、形态、骨折块移位特点和类型等空间信息。并指导临床手术。结论螺旋CT的三维成像技术,在影像显示上有独特的优势,可直观地了解下颌骨骨折在三维立体空间的实际大小、形态位置及四周结构的解剖关系,对骨折术前制定手术方案和术前、术后对比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下颌骨 三维重建 多排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脊柱外伤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许韶远 王青松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23期4347-4348,共2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脊柱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登封市中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脊柱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和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图像质量及对脊柱外伤的诊...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脊柱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登封市中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脊柱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X线和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图像质量及对脊柱外伤的诊断准确率和图像优良率。结果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临床诊断准确率高于X线,图像优良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外伤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多方位、立体显示脊柱损伤情况和骨折碎片,有助于临床病情的评估和治疗计划的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X线 脊柱外伤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分析
3
作者 高彦春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1期89-94,115,共7页
目的:探讨西门子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复杂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仅接受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西门子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复杂肾结石的疗效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复杂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仅接受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和观察组(n=51,在西门子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辅助下进行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手术时间(119.52±25.85 min)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78.96±17.23 min)显著降低(P<0.001),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115.25±18.74 mL)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85.65±12.36 mL)显著降低(P<0.001),观察组患者的1次穿刺成功率和结石清除率分别为100%和96.0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 h和72 h的KIM-1、Cys-C、NGAL水平均有所上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螺旋CT扫描技术辅助PCNL治疗复杂肾结石显著提高了手术效率和结石清除率,降低了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对肾功能影响较小,具有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经皮肾镜碎石术 复杂肾结石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肋骨骨折患者诊断过程中采用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临床价值
4
作者 陈佳 庄献鹏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9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肋骨骨折患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案。方法80例疑似肋骨骨折患者,均接受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检查和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学技术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患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肋骨骨折患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案。方法80例疑似肋骨骨折患者,均接受数字化X射线摄影(DR)检查和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影像学技术检查。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单根、多根肋骨骨折检出率及肋骨骨折的总检出率;两种诊断方法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特异度。结果手术病理诊断结果:80例患者中,肋骨骨折(阳性)共70例,非肋骨骨折(阴性)10例;单根肋骨骨折26例,多根肋骨骨折44例。DR检查结果:真阳性59例,真阴性6例;单根肋骨骨折20例,多根肋骨骨折39例。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结果:真阳性69例,真阴性10例;单根肋骨骨折25例,多根肋骨骨折44例。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单根、多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及总检出率分别为96.15%、100.00%、98.57%,显著高于DR检查的76.92%、88.64%、84.29%(P<0.05)。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57%、100.00%、100.00%、90.91%,均显著高于DR检查的84.29%、60.00%、93.65%、35.29%(P<0.05)。结论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患者诊断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骨折检出率显著高于DR检查,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128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检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5
作者 高强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5期97-100,共4页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平邑县郑城镇魏庄卫生院接诊的67例S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16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对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平邑县郑城镇魏庄卫生院接诊的67例SP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接受16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检查,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16排螺旋CT平扫与三维重建及二者联合应用对SPN良恶性的诊断结果(良性SPN作为良性组,恶性SPN作为恶性组),并对比良性组与恶性组CT征象。结果:16排螺旋CT及三维重建技术联合对SPN良恶性的诊断准确度(94.03%)、阳性预测值(91.43%)要优于16排螺旋CT(P<0.05),三者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恶性组粗糙边界、钙化、支气管截断征、短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分叶征、空洞征占比高于良性组(P<0.05),两组支气管充气征占比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CT征象上,良性SPN与恶性SPN存在较大差异,16排螺旋CT平扫及三维重建技术有助于提高SPN良恶性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肺结节 16螺旋ct平扫 三维重建技术 ct征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联合BRAF、MAP2K1基因突变对恶性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
6
作者 钟灵心 吴文静 王诗燕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2025年第3期67-72,共6页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联合BRAF、MAP2K1基因突变检测在恶性肺小结节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120例肺结节患者(恶性组60例,良性组60例),采用64排CT进行MSCT扫描与三维重建,并通过...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MSCT)三维重建联合BRAF、MAP2K1基因突变检测在恶性肺小结节诊断中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120例肺结节患者(恶性组60例,良性组60例),采用64排CT进行MSCT扫描与三维重建,并通过分子检测技术检测BRAF、MAP2K1基因突变情况。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MSCT三维重建联合BRAF、MAP2K1基因突变检测对恶性肺小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MSCT三维重建对恶性肺小结节的检出率为86.67%,良性组为21.67%。恶性组的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检出率等均高于良性组患者(P<0.05)。恶性组患者BRAF、MAP2K1基因突变率分别为11.67%、16.67%,显著高于良性组。联合诊断的灵敏度达96.67%,特异性为85.00%。结论:MSCT三维重建联合BRAF、MAP2K1基因突变联合检测显著提高了恶性肺小结节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 BRAF基因 MAP2K1基因 恶性肺小结节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盲肠憩室炎和急性阑尾炎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奕 曾令红 +4 位作者 胡荣兵 叶芸 狄雯婷 王晶甄 廖鸿纯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7期721-726,共6页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盲肠憩室炎和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9月于长沙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湘市人民医院和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临床疑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均进...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鉴别诊断盲肠憩室炎和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9月于长沙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湘市人民医院和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临床疑诊为急性阑尾炎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均进行CT平扫和三维重建图像处理。以术后的病理结果或出院诊断为金标准,深度探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盲肠憩室炎和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两者的鉴别要点。结果 12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或出院治疗结果证实急性阑尾炎49例,盲肠憩室炎41例,急性阑尾炎合并盲肠憩室炎21例,正常人17例。术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盲肠憩室炎的准确度为96%;诊断急性阑尾炎的准确度为98.25%;诊断急性阑尾炎合并盲肠憩室炎的准确度为100%。CT征象:急性阑尾炎患者的阑尾增粗的比例高于盲肠憩室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9.80%的阑尾炎患者阑尾周围有渗出而盲肠周围无渗出,82.93%的盲肠憩室炎患者盲肠周围有渗出而阑尾周围无渗出。结论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急性阑尾炎和盲肠憩室炎的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效能,并且能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盲肠憩室炎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灿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5期2795-2796,共2页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腰椎骨折患者,分别接受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X线检查,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及CT影像学特征。结果 CT检出率为97.92...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6月平舆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腰椎骨折患者,分别接受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X线检查,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及CT影像学特征。结果 CT检出率为97.92%,X线检出率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影像学诊断结果:骨折脱位9例,粉碎性骨折23例,压缩性骨折15例,漏诊1例。结论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显著,诊断准确率高,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胸部外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吴春东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15期128-129,共2页
目的:探讨在胸部外伤患者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价值。方法: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胸部外伤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实施X线、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T诊断肺挫裂伤、肋骨骨折检出率高... 目的:探讨在胸部外伤患者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价值。方法: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胸部外伤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实施X线、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对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T诊断肺挫裂伤、肋骨骨折检出率高于X线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诊断方法的肩胛骨骨折、锁骨骨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部外伤患者诊断中应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可靠性好、准确性较高,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部外伤 诊断 64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部外伤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武新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5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部外伤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患者病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使其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安全。方法对62例胸部外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平片及CT检查,并记录检...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部外伤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为患者病情诊断提供可靠依据,使其及时得到有效治疗,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安全。方法对62例胸部外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X线平片及CT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如是否发生骨折、骨折部位等,对不同方法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结果由表一可知,62例胸部外伤患者X线平片单发肋骨骨折、多发肋骨骨折、肩胛骨骨折及小面积肺挫裂伤检出率显著低于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锁骨骨折检出率两种检查方法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胸部外伤,能够有效避免误诊、漏诊情况发生,提高诊断正确率,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使患者尽快得到有效治疗,提高其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重建 胸部外伤 临床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技术在小儿隐性脊柱裂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11
作者 杨阳 荣洁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116-117,共2页
目的分析应用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小儿隐性脊柱裂的应用情况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3-2022.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隐形脊柱裂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时对研究对象实施X平片、CT和螺旋CT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检查及成片处... 目的分析应用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技术诊断小儿隐性脊柱裂的应用情况与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3-2022.3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隐形脊柱裂患儿为研究对象,同时对研究对象实施X平片、CT和螺旋CT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检查及成片处理,对诊断技术的成效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诊断结果提示,X平片、CT、CT3D及MPR等诊断技术均可对椎体骨折疾病进行显示,在对患儿椎体进行扫描诊断中,CT扫描项目具有显著优势,CT3D及MPR诊断技术可清晰地显示出患儿脊髓及神经根的损伤情况。二维CT扫描诊断60例患儿为椎板分离、椎管后方附件局部骨缺损;15例椎管腔出现骨性间隔,被一分为二,形成脊柱纵裂;多平面重建检查确诊62例患儿为局部骨缺损,15例患儿为脊髓纵裂,三维重建成像检查后确诊有65例患儿存在局部骨缺损,15例患儿为脊髓纵裂,二维CT及多平面重建检查漏诊的患儿均为脊柱裂较小的裂缝影。结论在小儿隐性脊柱裂的临床诊断中,应用CT诊断技术的优势大于X平片,而CT3D及MPR诊断技术更能患儿脊柱的受损情况充分展示出来,甚至可以显示出椎体内的损伤,显示出了脊柱裂的裂缝隙位置、范围及程度,诊断成效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多平面重建 三维重建技术 小儿隐性脊柱裂 临床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精准价值
12
作者 刘洁 徐胜男 索方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4期104-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MS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疑似肋骨骨折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行MSCT、MRI、DR检查患者肋骨骨折情况。分析MS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精准价值。结果166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MS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4年2月疑似肋骨骨折患者16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实行MSCT、MRI、DR检查患者肋骨骨折情况。分析MS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精准价值。结果166例患者中,临床诊断结果为肋骨骨折患者为150例。以临床诊断结果作为标准,DR诊断肋骨骨折的灵敏度为78.00%(117/150),特异度为37.50%(6/16);MRI诊断肋骨骨折的灵敏度为88.00%(132/150),特异度为56.25%(9/16);MSCT诊断肋骨骨折的灵敏度为97.33%(146/150),特异度为81.25%(13/16)。DR诊断肋骨骨折与临床诊断结果相比,Kappa值为0.094,P=0.212,两者一致性较差;MRI诊断肋骨骨折与临床诊断结果相比,Kappa值为0.339,P<0.001,两者一致性较差;MSCT诊断肋骨骨折与临床诊断结果相比,Kappa值为0.764,P<0.001,两者一致性较好。MSCT诊断肋骨骨折与临床诊断结果Kappa值高于DR、MRI(P<0.05)。MSCT的检出符合率(95.78%),漏检率(2.41%),误诊率(1.81%)均优于DR符合率(84.94%),漏检率(10.84%),误诊率(4.22%),MRI符合率(74.10%),漏检率(19.88%),误诊率(6.02%)。结论MS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具有重要的精准价值,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 肋骨骨折 诊断 精准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浩 武乐乐 +1 位作者 曹阿丹 胡舸帆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5期12-14,共3页
目的分析经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及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118例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进行经头颈部CTA检查,将获取... 目的分析经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疾病的特点及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期间收治的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118例进行观察,所有患者均进行经头颈部CTA检查,将获取的图像,完成最大密度投影和血管三维重建,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的诊断特点,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对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更高,118例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显示982条血管,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与DSA检查的符合率为86.97%(854/982),118例脑血管动脉狭窄患者显示颅内侧支动脉1422条,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与DSA检查的符合率为97.54%(1387/1422)。结论针对脑血管疾病动脉狭窄患者,以经头颈部CTA联合三维重建技术进行检查,对患者血管病变的分布情况、动脉狭窄程度的检查效果较好,能够有效分辨患者侧支循环等级,为后续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技术 脑血管疾病 动脉狭窄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巫志勇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33期142-143,共2页
目的:探析应用64排螺旋CT常规、多种后处理手段检查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9年7月诊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1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将所得图像应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M... 目的:探析应用64排螺旋CT常规、多种后处理手段检查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06年1月-2019年7月诊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1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64排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将所得图像应用后处理工作站进行重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重建(VR)。探析64排螺旋CT常规与多种后处理技术联合对于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145例患者接受DeBakey分型,其中Ⅰ型34例,Ⅱ型4例,Ⅲ型107例。应用64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特异度与敏感度均达到100.0%;对破口、真假腔、内膜瓣应用MPR和CPR的显示率对应为95.9%及100.0%;对破口应用MIP检测显示率为14.5%;对破口应用VR检测显示率为16.6%;对真假腔和内膜瓣应用MIP、VR的显示率对应为69.7%及94.5%。结论:应用64排螺旋CT多种后处理手段中,对于破口、真假腔以及内膜瓣显示方面,MPR与CPR相对于MIP、VR有显著优势,对主动脉夹层在进行三维重建过程中首选MPR与VR技术,MIP可放弃不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64螺旋ct 后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MPR、VR)在颌面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立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32期96-97,F0003,共3页
目的探讨运用64排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技术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进行MPR、VR三维重建,对MPR图像、VR图像显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5例颌面部外伤病例共有5... 目的探讨运用64排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技术在颌面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例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进行MPR、VR三维重建,对MPR图像、VR图像显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5例颌面部外伤病例共有58处骨折,其中VR图像显示骨折52处,不能显示骨折6处,漏诊率10.3%;MPR图像显示全部骨折。结论 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MPR、VR)在颌面外伤病例中可作为首选常规检查,综合运用横断位结合MPR、VR三种方式能大大提高骨折的检出率,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重建 颌面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6
作者 刘五嵩 王庆兵 郭玉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5年第7期120-120,共1页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将原始图像传入工作站,根据原始轴位图像,结合多层面重建术(MPR)和薄层多平面重组(CPR)、表面遮盖法(SSD)、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诊...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扫描,将原始图像传入工作站,根据原始轴位图像,结合多层面重建术(MPR)和薄层多平面重组(CPR)、表面遮盖法(SSD)、容积再现(VR)技术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40例患者中共检出110根肋骨发生骨折。单发11例(11根),多发30例(99根)。右侧36根,左侧74根。粉碎性骨折7根,凹陷性骨折22根,错位性骨折26根,线性骨折55根。结论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骨骨折 三维重建 64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国民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7期1280-1281,共2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周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腰椎骨折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观察组实施16...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周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腰椎骨折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采用X线检查,观察组实施16排螺旋CT检查。对比两组诊断准确度。结果研究组诊断准确率为97.67%(42/43),对照组为76.74%(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腰椎骨折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 三维重建 腰椎骨折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传真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24期46-47,共2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住院并进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碘油沉积检查、肝脏DSA造影检查以及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 44例患者进行DSA造影检查,检出的病灶数明显少...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住院并进行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碘油沉积检查、肝脏DSA造影检查以及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 44例患者进行DSA造影检查,检出的病灶数明显少于CT扫描检查的结果(P<0.05)。12例患者由于腹腔干狭窄而无法进行腹腔动脉造影检查,采用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检查。经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结果显示,44例患者中,32例患者由于肝癌的供血血管比较细小而造成DSA造影检查结果显示不佳,12例患者由于大病灶对小病灶的遮盖而造成DSA造影检查结果显示不佳。结论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肝癌检查中可以清晰的显示患者的肿瘤大小以及周围血管的情况,为介入治疗提供准确的依据,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 三维重建 肝癌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排螺旋CT泌尿系的三维重建技术探讨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胜军 黄月中 魏庆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3期63-64,共2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泌尿系的三维重建技术的重要应用价值。方法 42例泌尿系病症患者,在对上述患者的泌尿系进行16排CT扫描时,额外增加一个延迟扫描系列。采集扫描图像的数据并进一步对尿路时行三维重建成像。并且对42例患者的三维重建...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泌尿系的三维重建技术的重要应用价值。方法 42例泌尿系病症患者,在对上述患者的泌尿系进行16排CT扫描时,额外增加一个延迟扫描系列。采集扫描图像的数据并进一步对尿路时行三维重建成像。并且对42例患者的三维重建成像逐一分析成像的质量。结果通过利用16排螺旋CT泌尿系的三维重建技术治疗泌尿系病症42例患者,结果发现三维重建技术所形成的影像具有较强的立体感,能够清晰的反映出患者尿路的全貌和解剖的具体走向。结论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及治疗依据,有利于患者尽快确诊病情并获得积极救治,保障其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病症 尿路结石 螺旋ct泌尿系 三维重建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三维骨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进 《中国医学工程》 2013年第12期178-179,共2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骨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了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共65例,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层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250 mAs,层厚及螺距均为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骨重建技术在创伤性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了2010年4月-2012年4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共65例,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层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250 mAs,层厚及螺距均为5 mm,然后对原始影像资料进行处理,利用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再现技术(VR),以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进行三维骨重建,对其骨折部位、塌陷程度以及空间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检查分析,结果显示8例为胫骨平台粉碎性骨折,多发肋骨骨折及错位18例,颅面骨折10例,跟骨骨折9例,脊椎压缩性骨折例9例,髋关节骨折6,鼻骨骨折3例,额骨骨折2例。通过SSD、VR、MIP等检查方法可对骨折情况进行细化分析,在扫描后进行图像重建,获得了较为详细的图像,通过矢状面、冠状面的观察,对骨折情况以及骨折周围组织的受累情况、微小骨折等都有详细的了解。结论在创伤性骨折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通过多排螺旋CT三维骨重建技术的应用可对骨折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观察和了解,从而更加准确的、有针对性的实施治疗,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三维重建 骨折创伤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