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钆塞酸增强MRI与多排螺旋CT在结直肠癌肝转移评估中的诊断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谢兴润 李香营 柴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7-333,共7页
目的比较钆塞酸(gadolinium-ethoxybenzyl-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在检测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目的比较钆塞酸(gadolinium-ethoxybenzyl-diethylene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EOB)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在检测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肝转移中的诊断性能。方法回顾性收集了2019年5月—2022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和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28例确诊为mCRC的患者。所有患者接受了Gd-EOB MRI和MDCT成像。三名放射科医师分别判断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结直肠肝转移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128例确诊为mCRC的患者中,共获取462个病灶,经病理证实转移阳性424个和阴性38个。在医师A的判读中,Gd-EOB MRI判断肝转移阳性404个,阴性38个,准确度95.67%,灵敏度95.28%,特异度100.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65.52%;MDCT判断肝转移阳性337个,阴性37个,准确度80.95%,灵敏度79.48%,特异度97.37%,阳性预测值99.70%,阴性预测值29.84%。在医师B的判读中,Gd-EOB MRI判断肝转移阳性403个,阴性36个,准确度95.02%,灵敏度95.05%,特异度94.74%,阳性预测值99.51%,阴性预测值64.91%;MDCT判断肝转移阳性335个,阴性35个,准确度80.09%,灵敏度79.01%,特异度92.11%,阳性预测值99.11%,阴性预测值28.23%。在医师C的判读中,Gd-EOB MRI判断肝转移阳性406个,阴性38个,准确度96.10%,灵敏度95.75%,特异度100.00%,阳性预测值100.00%,阴性预测值67.86%;MDCT判断肝转移阳性352个,阴性34个,准确度83.55%,灵敏度83.02%,特异度89.47%,阳性预测值98.88%,阴性预测值32.08%。Gd-EOB MRI判断肝转移性质的准确性、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MDCT,在医师A和医师C的判断中,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770、0.788),在医师B的判断中,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731);而MDCT检查的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值分别为0.379、0.378和0.400)。结论Gd-EOB MRI诊断mCRC肝转移的准确度、灵敏度和阳性预测率均高于MDCT,诊断性能更高,能够为临床鉴别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包膜下病变、周围胆道转移和肝脏脂肪病变会降低MDCT诊断mCRC的性能。相对于MDCT,Gd-EOB MRI可以提供更准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mCRC) 肝转移 钆塞酸增强磁共振成像(Gd-EOB MRI) 多排螺旋ct(MD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2
2
作者 林家威 徐胜 +6 位作者 黄顺荣 钟晓刚 周小燕 麦威 秦千子 冯泽荣 吴东波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1584-1587,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指标参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确诊为胃癌的患者,术前利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检出胃周围淋巴结,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从淋巴结短径、淋巴结CT值、淋巴结短长径比值、门静脉期...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判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指标参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确诊为胃癌的患者,术前利用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检出胃周围淋巴结,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从淋巴结短径、淋巴结CT值、淋巴结短长径比值、门静脉期与平扫期CT值之差等参数分析确定对判断淋巴结转移有价值的指标。结果:淋巴结门脉期CT值≥65 Hu、淋巴结短径≥6mm、淋巴结短长径比≥0.6、淋巴结门静脉期与平扫期CT值差≥35 Hu,以上4项中有两项符合要求判断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93.1%,特异性为50%,有三项符合要求判断淋巴结转移,敏感性为73.5%,特异性为75%。结论:64排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综合应用淋巴结的各项指标参数,可以对胃癌胃周围淋巴结是否转移作出比较可靠的判断,为术前制定合理的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螺旋ct 胃癌 淋巴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血栓性病变 被引量:27
3
作者 崔志鹏 马爱红 +4 位作者 李天文 惠萍 孙红 陈波 郭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3期175-179,共5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静脉造影(CTV)诊断下肢静脉血栓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下肢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MSCTV)检查12例,同期均做下肢静脉Dopp ler超声(US)检查;其中1例同时进行了肺动脉CT血管造影,并于延迟2m in时行间接法下肢静...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静脉造影(CTV)诊断下肢静脉血栓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下肢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MSCTV)检查12例,同期均做下肢静脉Dopp ler超声(US)检查;其中1例同时进行了肺动脉CT血管造影,并于延迟2m in时行间接法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病例均采用5mm层厚和层间距行踝关节至髂骨上缘水平的增强CT扫描,并获得原始图像,图像经1.25mm层厚和50%的重叠处理后传送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64排螺旋CTV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11例,诊断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1例,同时合并肺栓塞1例。以US作对照,64排螺旋CTV显示股静脉和腘静脉血栓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98.6%。MSCTV上DVT表现为静脉腔内不规则低密度充盈缺损,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表现为深静脉边缘不规则且于延迟2m in扫描见其远端引流静脉区造影剂点状残留。结论:64排螺旋CTV在显示股腘静脉血栓与US具有同等价值,MSCTV可作为下肢静脉血栓性病变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螺旋ct 静脉造影 血栓 下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静脉64排螺旋CT数据Mimics软件三维重建及其解剖变异 被引量:9
4
作者 陶文强 侯致典 +2 位作者 徐达传 毕振宇 黄文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目的研究基于64排螺旋CT数据门静脉三维(3D)重建方法及其解剖变异。方法采用Mimics软件对64例患者的CT数据行门静脉三维重建,评价3D模型中门静脉分支的显示率、显影质量及其解剖变异。结果 3D模型对门静脉4级以上分支的显示率为100%;显... 目的研究基于64排螺旋CT数据门静脉三维(3D)重建方法及其解剖变异。方法采用Mimics软件对64例患者的CT数据行门静脉三维重建,评价3D模型中门静脉分支的显示率、显影质量及其解剖变异。结果 3D模型对门静脉4级以上分支的显示率为100%;显影质量:门静脉主干、左支和右支均达Ⅲ级以上,2例肠系膜上静脉和1例脾静脉只有Ⅳ级;解剖变异:常见型50例(78.1%),变异14例(21.9%)。结论门静脉3D模型真实反应了其解剖变异的形态结构,对于手术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静脉 64螺旋ct 三维重建 解剖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与冠脉造影对心肌桥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李良 夏云峰 +3 位作者 刘润梅 翟红霞 殷亚昕 张津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6期573-575,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s,MB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08年7月285例在我院同时接受MSCT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患者的影...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壁冠状动脉-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s,MBs)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5年7月~2008年7月285例在我院同时接受MSCT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确诊的壁冠状动脉的影像表现,进行准确率的对比。结果在285例患者中,MSCT检出MBs59例存在82段壁冠状动脉,检出率20.7%。CAG检出16例,检出率5.6%。MSCT检出59例患者的82处MB,单支血管者42处,占71.19%。其他为2支或3支血管复合存在。壁冠状动脉在左前降支(LAD)者67处(占81.71%,近中段52处,远段15处)。左回旋支(LCX)远段者4处(4.87%),钝缘支(OM)远段者2处,对角支(D1+D2)远段4处,右冠状动脉中远段5处。MSCT结果中有26支与CAG发现的心肌桥(28支)一致,以CAG为检测心肌桥的"金标准",那么MSCT的敏感性为92.86%。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准确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是确诊壁冠状动脉的首选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桥 血管造影 多排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6
作者 何忆雯 秦永文 丁仲如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脉造影(SCA)结果为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对6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272节段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冠脉)成像(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选择性冠脉造影(SCA)结果为金标准,采用64排螺旋CT对68例疑诊冠心病患者的冠脉主干及主要分支272节段进行重建和分析。评价其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CTA能够清晰显示冠脉主干及其分支狭窄、钙化、开口起源异常及桥血管病变,CTA发现钙化病变52节段,SCA仅发现钙化病变35节段。CTA诊断冠脉病变的灵敏度96.33%,特异度98.16%,阳性预测值97.22%,阴性预测值97.56%。其中对左主干、左前降支病变及>75%的病变灵敏度最高,分别达到100%和94.4%。结论CTA对冠脉狭窄病变、桥血管、开口畸形、支架管腔均显影良好,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对钙化病变诊断率优于冠脉造影,可以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无创性筛选检查及冠脉支架术后随访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螺旋ct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6例多排螺旋CTA下肢动脉血管成像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俞同福 王德杭 +3 位作者 吴飞云 康桂荣 庞长珠 施海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01-903,F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的价值。方法:搜集了56例双下肢动脉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正常6例,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8例、腘窝假性动脉瘤4例、双下肢大动脉炎10例、糖尿病性血管炎12例、股动脉血栓形成15例、股动...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血管疾病中的价值。方法:搜集了56例双下肢动脉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正常6例,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8例、腘窝假性动脉瘤4例、双下肢大动脉炎10例、糖尿病性血管炎12例、股动脉血栓形成15例、股动脉搭桥1例,所有病例经手术或DSA证实。造影剂用量按2ml/kg,注射速率3ml/s。扫描延迟时间用testBolus,层厚2 ̄3mm。数据重建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实时三维(realtime3D)及容积显示(Fly3D)等。结果:6例为正常双下肢动脉血管,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见不同程度的动脉壁钙化斑。4例腘动脉瘤CTA显示病灶的部位、大小、瘤蒂。10例大动脉炎见双下肢动脉血管管壁呈锯齿状,部分节段见血栓形成。12例糖尿病性血管炎与大动脉炎表现相近似。15例股动脉血栓栓塞,CTA见股动脉充盈缺损至管腔填塞,最长栓塞达60cm。1例人造血管CTA可清晰显示走向和双股动脉。结论:下肢动脉CT血管成像是一种安全、准确、无创的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图像重建技术在肩部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李威 王玉林 +2 位作者 吴国庚 王焱焱 周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8期1240-1241,共2页
目的 分析多排螺旋CT体积扫描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在肩关节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2 1例肩关节骨折病人接受MSCT检查 ,对CT二维图像资料经工作站处理 ,进行多平面重建 (MPR)和三维表面遮盖法 (SSD)重建 ,最后进行图像比较分析。结果 MPR... 目的 分析多排螺旋CT体积扫描图像三维重建技术在肩关节损伤中的应用。方法  2 1例肩关节骨折病人接受MSCT检查 ,对CT二维图像资料经工作站处理 ,进行多平面重建 (MPR)和三维表面遮盖法 (SSD)重建 ,最后进行图像比较分析。结果 MPR可更全面地显示骨折的断面信息 ,3D SSD能立体地显示骨折的范围和方向 ,对关节脱位的解剖关系显示清楚。结论 螺旋CT的 2D MPR和 3D SSD重建作为CT轴位图像的重要补充依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肩关节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骶尾部肿瘤的多排螺旋CT诊断 被引量:6
9
作者 严超贵 范淼 +3 位作者 王俊丽 林玲 霍梦娟 李子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6-640,共5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儿童骶尾部肿瘤(SCT)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对儿童SCT的诊断能力。【方法】纳入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儿童SCT(男22例,女32例,年龄1 d至16岁),所有病例术前均行64排螺旋CT平扫及单期增强扫描。回...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DCT)在儿童骶尾部肿瘤(SCT)的应用价值,以期提高对儿童SCT的诊断能力。【方法】纳入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4例儿童SCT(男22例,女32例,年龄1 d至16岁),所有病例术前均行64排螺旋CT平扫及单期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患儿的CT特点及临床资料。【结果】儿童SCT好发于4岁以下儿童,女性多见,其中生殖细胞肿瘤最常见,其次为神经源性肿瘤。54例儿童SCT中,恶性39例,良性15例。在CT检查中,以实性成分为主的肿瘤37例(68%),31例为恶性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的肿瘤8例(15%),均为良性肿瘤。囊实性或实性肿块伴有明显坏死的肿瘤9例(17%),8例为恶性肿瘤。【结论】儿童恶性SCT发病率高于良性,大部分恶性SCT以实性成分为主、囊实性或实性肿块中伴有明显坏死,而大部分的良性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大多数SCT在结合CT表现及患儿临床资料的基础上于术前可做出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尾部肿瘤 儿童 多排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层)螺旋CT的辐射剂量表达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66
10
作者 白玫 郑钧正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2,共12页
多排(层)螺旋CT反映了放射学影像设备与技术的最新进展。它的迅速推广应用有益于临床医学诊断,但同时也增加了受检者医疗照射,随之可能增加一定的电离辐射风险。然而相应的放射防护监测及评价的前提是准确表达并测量其辐射剂量。因此本... 多排(层)螺旋CT反映了放射学影像设备与技术的最新进展。它的迅速推广应用有益于临床医学诊断,但同时也增加了受检者医疗照射,随之可能增加一定的电离辐射风险。然而相应的放射防护监测及评价的前提是准确表达并测量其辐射剂量。因此本文侧重辐射剂量学角度,从总结归纳多排(层)螺旋CT的主要特点入手;系统评述X射线CT所致辐射剂量的表征量及其测量或估算方法;进而分析探讨影响多排(层)螺旋CT扫描所致辐射剂量的主要因素。显然,正确掌握这些X射线CT所致辐射剂量的表达及其测量与评价方法,进而统筹兼顾优化提高影像质量与合理降低受检者剂量,已经成为放射防护学界、医学物理学界、临床医学放射学界以及医疗器械研发部门等共同关注的重点和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层)螺旋ct 辐射剂量学 ct剂量指数 影响因素 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血管重建对腹部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顾国华 吴晓 +1 位作者 黄小燕 耿小川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0-92,共3页
腹部精原细胞瘤临床少见,由于患者难以启齿,一般临床均无提供隐睾病史,为影像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spiral CT,MSCT)血管重建对明确腹部肿瘤来源,诊断本病具有很大优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例经临床病... 腹部精原细胞瘤临床少见,由于患者难以启齿,一般临床均无提供隐睾病史,为影像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row spiral CT,MSCT)血管重建对明确腹部肿瘤来源,诊断本病具有很大优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6例经临床病理证实为腹部精原细胞瘤的MSCT影像表现,评估了MSCT对腹部精原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细胞瘤 腹部 多排螺旋ct 血管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病变的应用价值初探 被引量:14
12
作者 姜兴岳 姚振威 +3 位作者 耿道颖 冯晓源 沈天真 陈星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393-397,共5页
目的:探讨十六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技术优势。材料和方法:采用GE公司的Lightspeed十六排螺旋CT对自发性脑内出血、动脉瘤、脑肿瘤等共76例病人行CTA检查,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其中1例AVM和2例动脉瘤进行了DS... 目的:探讨十六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其技术优势。材料和方法:采用GE公司的Lightspeed十六排螺旋CT对自发性脑内出血、动脉瘤、脑肿瘤等共76例病人行CTA检查,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其中1例AVM和2例动脉瘤进行了DSA检查并与CTA结果比较,另外7例颅内及颜面部AVM及7例脑肿瘤病人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76例病人CTA检查结果如下:脑血管主干及其1~3级分支显示率为100%,大脑中动脉4~5级分支显示率为94.7%(72/76)。发现动脉瘤6例,清晰显示了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及其详细关系;9例AVM,清楚地显示了AVM的畸形团及其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7例脑肿瘤显示了肿瘤与周围血管、颅骨间的三维关系;Moyamoya病1例,清晰显示了基底节区的烟雾血管。结论:十六排螺旋CT血管造影重建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可显示更细小分支,对颅内各种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及显示血管与颅内其他病变三维空间关系具有重要价值,可作为动脉瘤等其他血管性病变筛选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螺旋ct 血管造影 颅内血管性病变 三维重建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汪蔚青 金惠根 +4 位作者 尚孝堂 杨伟 刘宗军 王东毅 施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54-455,共2页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冠状动脉钙化 冠心病 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筛窦解剖变异的多排螺旋CT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玉华 高煜 +2 位作者 薛建平 朱铭 曹荣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12期1702-1703,共2页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显示筛窦解剖方面的作用 ,同时探讨筛窦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GELightspeedPlus多排螺旋机对 2 5 0例进行筛窦横断面HQ或HS模式扫描 ,然后经工作站作冠状面、矢状面等切面三维重建。结果... 目的 评价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显示筛窦解剖方面的作用 ,同时探讨筛窦解剖变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GELightspeedPlus多排螺旋机对 2 5 0例进行筛窦横断面HQ或HS模式扫描 ,然后经工作站作冠状面、矢状面等切面三维重建。结果 筛窦的冠状面、矢状面多平面重建图像几乎与直接扫描相同 ,筛窦的解剖变异发生率较高 ,所见的解剖变异有 5种 ,其中筛大泡 10 4例 ,占总变异的 5 6.5 % ;Onodi气房 48例 ,占 2 6% ;眶下气房 12例 ,占 6.5 % ;筛凹低位 8例 ,占 4.3 % ;纸样板内移 12例 ,占 6.5 %。结论 筛窦横断面HS或HQ模式的扫描 ,经三维重建可以得到冠状面及其他任何切面图像 ,完全能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它能如实反映筛窦的解剖变异 ,对鼻内镜外科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窦 解剖变异 多排螺旋ct 三维重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误诊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孟冷 张兆琪 +2 位作者 吕飚 于薇 晏子旭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8年第3期187-192,共6页
目的对照X线冠状动脉造影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误诊原因。方法搜集140例患者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DCTCA)完整资料,以其近期实施的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对于两种检查结果中不同的部分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4DC... 目的对照X线冠状动脉造影分析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误诊原因。方法搜集140例患者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DCTCA)完整资料,以其近期实施的X线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为金标准对比,对于两种检查结果中不同的部分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4DCTCA显示1343支冠状动脉,不同部位的Ⅲ级血管冠状动脉成像质量无显著差异(χ2检验,P>0.05)。在Ⅰ、Ⅱ级血管中,79支两项检查结果不一致,其中64DCTCA假阳性28支,假阴性14支,10支病变程度评估过重,27支评估过轻。各组血管间总体存在显著差异(χ2检验,P<0.01);对冠状动脉主干与分支的误诊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χ2检验,P<0.01),而冠状动脉主干LAD,LCX和RCA病变显示无显著差异(χ2检验,P>0.05)。结论完善的检查前准备是保障64DCTCA重组优质冠状动脉图像的前提,良好的图像后处理有助于避免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64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 选择性X线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在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术前排除冠心病的价值 被引量:11
16
作者 田树平 李春平 +6 位作者 吴芳 李颖娜 宋翔 甘露 常瑞萍 具海月 杨立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55-260,共6页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CT造影(CCTA)用于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术前排除冠心病,避免无必要侵袭性冠状动脉造影(ICA)的价值.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月至6月拟行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需要术前行ICA的患者157例,其中高危险度手...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CT造影(CCTA)用于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术前排除冠心病,避免无必要侵袭性冠状动脉造影(ICA)的价值.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1月至6月拟行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需要术前行ICA的患者157例,其中高危险度手术17例,中危险度手术140例.采用多排螺旋CT行术前CCTA.术后随访6~11个月,观察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继发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死亡、心律失常、冠状动脉血管重建及心力衰竭.比较非心脏手术前未行ICA的患者和行ICA的患者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157例患者中,145例(92.4%)的CCTA图像可用于诊断冠心病,其中37例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88例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管腔狭窄<50%,此125例患者术前未再行ICA检查;经术前手术风险评估,118例按期手术,7例经内科治疗后择期手术.CCTA显示20例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管腔狭窄≥50%,于CCTA后3~7d内进行了ICA检查,其中18例确诊.根据CCTA及ICA结果,经术前手术风险评估,11例患者按期手术,9例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得到干预后再行手术.CCTA所示血管狭窄程度对手术计划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01).12例患者的CCTA图像不可用于诊断,术前进行了ICA检查,其中4例显示为管腔狭窄≥5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在非心脏手术前未行ICA的患者和行ICA的患者比较,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结论 拟行中、高危险度非心脏手术的患者术前行CCTA可有效诊断冠心病.CCTA表现正常或管腔狭窄<50%的患者术前可免除IC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非心脏手术 术前 冠心病 侵袭性冠状动脉造影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比剂精准化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彭飞 施海彬 +2 位作者 唐立钧 黄德健 张小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对比剂剂量精准化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4例可疑冠心病病例,根据体重指数(BMI)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不同剂量对比剂注射方案并应用Test-Bolus法进行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观... 目的 :探讨对比剂剂量精准化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4例可疑冠心病病例,根据体重指数(BMI)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不同剂量对比剂注射方案并应用Test-Bolus法进行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观察两组间血管强化效果差异。结果:两组在冠状动脉开口水平(ascending aorta,AA)、左主干(left main coronary artery,LM)、右侧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artery,RCA)、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和左旋支(left circumflex,LCX)近段的血管强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增强效果无差别(P>0.05)。低体重组、标准体重组平均对比剂剂量,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时,可以根据患者体重指数优化设计对比剂注射方案,减少对比剂的使用量,从而有效减少碘制剂对受检者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不同剂量对比分析与低剂量探讨 被引量:5
18
作者 伍保忠 李大圩 施玉森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51-853,856,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最有效的方法。方法:对心率<70次/min且心率波动<5次/min的受检者,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对心律不齐或心率>70次/min的受检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并按患者的体重指数(BMI,kg/m2)应用...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低剂量扫描最有效的方法。方法:对心率<70次/min且心率波动<5次/min的受检者,使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对心律不齐或心率>70次/min的受检者,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并按患者的体重指数(BMI,kg/m2)应用不同的管电压。分析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和根据受检者BMI指数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两种方式的图像质量和患者的辐射剂量。以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辐射剂量作为对照进行比较。结果:23例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55例根据受检者BMI指数,变动管电压的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比应用常规回顾性门控CT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降低70%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顾性心电门控:BMI<18kg/m2者,管电压用80kV比用120kV辐射剂量降幅亦55%左右;BMI 18~24kg/m2者,管电压用100kV比用120kV辐射剂量降幅25%左右。结论:根据患者的心率、心律、BMI等参数制定合适的扫描方案,就能在获得高质量冠状动脉图像的同时,使患者的辐射剂量降到最低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 冠状动脉ct成像 64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128层螺旋CT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20
19
作者 蒋芳勇 吴刚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检索2000年至2012年Pubmed、Embase、Ovid、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文献,无语言限制,以64排螺旋CT、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64-row CT、1... 目的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检索2000年至2012年Pubmed、Embase、Ovid、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文献,无语言限制,以64排螺旋CT、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64-row CT、128-slice CT、conventional coronaryangiography、CAD(coronary artery diease)为检索关键词。由2位研究人员评价每篇文献的质量并提取数据。结果共纳入稳定性好、文献质量评估较好的6项研究。研究存在异质性,总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77[95%CI(0.962-0.987)]和0.936[95%CI(0.921-0.949)],经敏感度分析后结果无明显变化。SRCO曲线下面积为:0.991 3,Q值为0.961 9。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其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高,对临床诊断冠心病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64128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巍巍 刘昌伟 +5 位作者 李拥军 刘暴 叶炜 曾嵘 宋小军 陈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总结多排螺旋CT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经手术探查明确诊断PAES的10例患者共13条肢体的诊断与治疗。3例(30.0%)为双侧PAES。结果 11条肢体... 目的总结多排螺旋CT在腘动脉陷迫综合征(PAE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经手术探查明确诊断PAES的10例患者共13条肢体的诊断与治疗。3例(30.0%)为双侧PAES。结果 11条肢体首诊时腘动脉已发生闭塞(84.6%)。体位变化检查、彩超和造影诊断PAES阳性率15.4%。螺旋CT诊断PAES的阳性率为100%。术中探查显示,Ⅰ型2例(15.4%)、Ⅱ型5例(38.5%)、Ⅲ型4例(30.8%),Ⅴ型2例(15.4%)。单纯行腘动脉松解术2例,行腘动脉松解、血栓内膜剥脱、补片成型术8例,行置管溶栓、腘动脉松解术3例。随访时间4~3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1期通畅率92.3%(12/13),累计通畅率100%(13/13),救肢率100%。结论体位变化检查、彩超和动脉造影对已经闭塞的PAES诊断有一定局限性,螺旋CT对PAES的诊断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动脉陷迫综合征 诊断 多排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