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斑块成分和体积的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金勇 孙宏亮 +2 位作者 叶志东 樊雪强 刘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3-839,共7页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DCTA)评价无症状性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的成分和体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DCTA)评价无症状性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的成分和体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连续行血管造影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70%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性患者定义为6个月内出现一过性黑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非致残性脑卒中者,否则定义为无症状性患者。共有78例患者符合条件,其中无症状性患者35例(44.9%),症状性患者43例(55.1%)。所有患者造影前一个月内行MDCTA检查。通过MDCTA利用后处理工作站斑块分析软件并根据不同的HU值将颈动脉斑块分为脂质斑块(富含脂质坏死核心,≤60 HU)、纤维斑块(60~130 HU)和钙化斑块(≥130 HU),计算斑块的总体积,各种斑块的体积及所占的比例,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无症状性患者的钙化斑块比例明显高于症状性患者(t=2.760,P=0.007),而脂质斑块比例低于症状性患者(Z=-2.009,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钙化斑块比例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OR=0.949,95%CI:0.915~0.985,P=0.005),脂质斑块比例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呈负相关(OR=1.068,95%CI:1.021~1.117,P=0.004)。对于症状性患者,当脂质斑块比例大于30.3%时,其特异度为94.3%,而敏感度仅为37.2%。两组斑块体积及纤维斑块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斑块相比,无症状斑块钙化比例增加、脂质比例减少,脂质斑块比例大于30.3%在临床上可以作为预测症状性斑块一个有用的截点,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可以应用MDCTA斑块分析进行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性 症状性 斑块成分与体积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对成人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杨小立 强永乾 侯海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3-25,29,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成人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影像资料齐全的71例腰椎小关节病,对发病的腰椎小关节形态、病变数目、椎间盘形态及密度等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多排螺旋CT检查,其中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成人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影像资料齐全的71例腰椎小关节病,对发病的腰椎小关节形态、病变数目、椎间盘形态及密度等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多排螺旋CT检查,其中52例同时有X线检查。腰椎小关节病的多排螺旋CT表现关节突增生肥大56例,小关节间隙变窄49例,32例关节面凹凸不平并伴有骨性关节面下小的囊性变。18例腰椎小关节内出现真空征象,12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7例椎小关节囊钙化,表现为小关节间隙内或外侧缘出现新月形钙化。同时合并椎间盘膨出25例,椎间盘突出37例。在52例X线片中,23例椎小关节模糊,间隙狭窄,同时伴有骨质增生硬化,29例未发现确切的异常征象。结论:X线对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仅限于对关节面骨质及关节间隙宽窄度的评价,而多排螺旋CT是诊断成人腰椎小关节病的首选方法,它能清楚地鉴别椎小关节病和椎间盘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小关节病 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多排螺旋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沈春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63-1264,共2页
目的;探讨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29例,行CT检查并行工作站后处理。对病灶内部结构、边缘形态、邻近组织改变及增强后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圆形及类圆形结节25例、呈斑片状4例... 目的;探讨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29例,行CT检查并行工作站后处理。对病灶内部结构、边缘形态、邻近组织改变及增强后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圆形及类圆形结节25例、呈斑片状4例,有分叶征25例;毛刺征22例,血管集束征14例,支气管充气征6例,空泡征5例,空洞2例,钙化1例,胸膜凹陷征15例,邻近胸膜增厚1例。增强扫描24例中,强化CT值增幅在40~60Hu 21例。结论: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其鉴别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联合血清CA125在外突性肌瘤与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何重阳 刘楠 陈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83-1088,共6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r tomography,MSCT)联合血清CA125在外突性肌瘤与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外突性肌瘤(A组)63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B组)51例,CT图像...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r tomography,MSCT)联合血清CA125在外突性肌瘤与卵巢性索间质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外突性肌瘤(A组)63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B组)51例,CT图像分别观察2组肿瘤供血动脉、卵巢静脉与肿瘤的关系、肿瘤强化特点、有无腹水,作出CT诊断;再结合血清CA125结果作出最终诊断,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组肿瘤中2种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A组肿瘤由子宫动脉子宫支伴或不伴卵巢动脉供血;追踪卵巢静脉多数可见正常卵巢组织;肿瘤强化明显,可见“漩涡征”;血清CA125多为正常,不易合并腹水;B组肿瘤主要由卵巢动脉伴或不伴子宫动脉卵巢支供血;可见卵巢血管蒂征(ovarian vascular sign,OVPS),追踪卵巢静脉不能显示完整卵巢组织;增强后肿瘤无或轻度延迟强化,血清CA125多升高,常合并腹水。2组肿瘤单独CT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48%(57/63)、80.39%(41/51),联合血清CA125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65%(59/63)、86.27%(44/51)。结论:根据肿瘤的CT特点并结合血清CA125结果,对女性盆腔内外突性肌瘤及卵巢性索间质肿瘤有较高的鉴别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突性肌瘤 性索间质肿瘤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CA125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