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动脉斑块成分和体积的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金勇 孙宏亮 +2 位作者 叶志东 樊雪强 刘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3-839,共7页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DCTA)评价无症状性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的成分和体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DCTA)评价无症状性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的成分和体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连续行血管造影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70%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性患者定义为6个月内出现一过性黑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非致残性脑卒中者,否则定义为无症状性患者。共有78例患者符合条件,其中无症状性患者35例(44.9%),症状性患者43例(55.1%)。所有患者造影前一个月内行MDCTA检查。通过MDCTA利用后处理工作站斑块分析软件并根据不同的HU值将颈动脉斑块分为脂质斑块(富含脂质坏死核心,≤60 HU)、纤维斑块(60~130 HU)和钙化斑块(≥130 HU),计算斑块的总体积,各种斑块的体积及所占的比例,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无症状性患者的钙化斑块比例明显高于症状性患者(t=2.760,P=0.007),而脂质斑块比例低于症状性患者(Z=-2.009,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钙化斑块比例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OR=0.949,95%CI:0.915~0.985,P=0.005),脂质斑块比例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呈负相关(OR=1.068,95%CI:1.021~1.117,P=0.004)。对于症状性患者,当脂质斑块比例大于30.3%时,其特异度为94.3%,而敏感度仅为37.2%。两组斑块体积及纤维斑块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斑块相比,无症状斑块钙化比例增加、脂质比例减少,脂质斑块比例大于30.3%在临床上可以作为预测症状性斑块一个有用的截点,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可以应用MDCTA斑块分析进行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性 症状性 斑块成分与体积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诊断大血管炎三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
作者 任启洁 顾冰洁 +5 位作者 王小琴 陈兴国 苏定雷 袁海 杨磊磊 沈敏宁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4256-4258,4263,共4页
大血管炎是一类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常造成漏诊及误诊。近年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诊断效率。本文总结了南京医... 大血管炎是一类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缺乏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常造成漏诊及误诊。近年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提高了诊断效率。本文总结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诊的3例经^18F标记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明确诊断的大血管炎病例,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18F-FDG PET/CT在大血管炎诊断及病情监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对成人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小立 强永乾 侯海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1期23-25,29,共4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成人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影像资料齐全的71例腰椎小关节病,对发病的腰椎小关节形态、病变数目、椎间盘形态及密度等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多排螺旋CT检查,其中5...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对成人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影像资料齐全的71例腰椎小关节病,对发病的腰椎小关节形态、病变数目、椎间盘形态及密度等指标进行了观察。结果:所有病例均有多排螺旋CT检查,其中52例同时有X线检查。腰椎小关节病的多排螺旋CT表现关节突增生肥大56例,小关节间隙变窄49例,32例关节面凹凸不平并伴有骨性关节面下小的囊性变。18例腰椎小关节内出现真空征象,12例关节脱位或半脱位,7例椎小关节囊钙化,表现为小关节间隙内或外侧缘出现新月形钙化。同时合并椎间盘膨出25例,椎间盘突出37例。在52例X线片中,23例椎小关节模糊,间隙狭窄,同时伴有骨质增生硬化,29例未发现确切的异常征象。结论:X线对腰椎小关节病的诊断仅限于对关节面骨质及关节间隙宽窄度的评价,而多排螺旋CT是诊断成人腰椎小关节病的首选方法,它能清楚地鉴别椎小关节病和椎间盘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小关节病 断层摄影 X线计算机 多排螺旋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肺内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多层螺旋CT与PET/CT表现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晓梅 王靖红 +3 位作者 吴重重 赵绍宏 高杰 关志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77-681,共5页
目的探讨以肺内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多层螺旋CT(MSCT)与PET/CT影像表现,总结该病的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以肺部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淋巴瘤患者,包括霍奇金淋巴瘤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5例。18例... 目的探讨以肺内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多层螺旋CT(MSCT)与PET/CT影像表现,总结该病的影像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以肺部病变为首发症状的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淋巴瘤患者,包括霍奇金淋巴瘤3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5例。18例患者均行MSCT扫描,其中11例行PET/CT扫描。MSCT征象分析包括病灶数量、形态、密度及支气管改变。PET/CT分析全身其他部位有无病灶及肺内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结果 18例患者MSCT表现:单发6例,多发12例;结节肿块型9例,非结节肿块型7例,混合型2例;单纯实变密度3例,混合实变密度15例,空气支气管征15例。18例患者CT前瞻诊断:淋巴瘤3例,肺癌5例,肺炎7例,肉芽肿1例,性质待定2例。11例PET/CT检查肺内病灶均表现为异常高代谢,SUVmax值3.0-20.9,其中5例发现其他部位异常高代谢病灶,纵隔淋巴结异常高代谢3例,单侧锁骨上淋巴结增大1例,胰尾肿块、胃壁增厚及臀部肿块1例。11例均前瞻诊断为恶性肿瘤,诊断为淋巴瘤8例。结论以肺内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MSCT表现以多病灶、多形态、多密度、空气支气管征为特征性表现,PET/CT对该病诊断准确率较高,PET/CT较MSCT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肺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骨关节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董建军 曹伯峰 刘奉立 《放射学实践》 2006年第11期1186-1188,共3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骨关节 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 检查 计算机技术 设计原理 临床诊断 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内脂素与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焦建 王小琪 +2 位作者 邵枫 袁丹 李忠心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5-1099,共5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内脂素与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横断面研究法,收集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2月29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的MHD患者的...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清内脂素与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横断面研究法,收集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2月29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的MHD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内脂素水平,应用低剂量胸部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评估患者CAC情况并分组比较,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CAC的独立影响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影响因素对MHD患者发生CAC的预测价值。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5例MHD患者,分为无CAC组(n=39)和CAC组(n=96);2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血清内脂素、血糖、血钠、尿素清除指数(urea clearance index,Kt/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血清内脂素升高以及合并糖尿病是MHD患者发生CAC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血清内脂素单独预测CAC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51(P<0.01),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血清内脂素升高是MHD患者发生CAC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成为预测CAC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清内脂素 冠状动脉钙化 低剂量胸部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平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沈春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263-1264,共2页
目的;探讨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29例,行CT检查并行工作站后处理。对病灶内部结构、边缘形态、邻近组织改变及增强后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圆形及类圆形结节25例、呈斑片状4例... 目的;探讨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其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29例,行CT检查并行工作站后处理。对病灶内部结构、边缘形态、邻近组织改变及增强后CT征象进行分析。结果:圆形及类圆形结节25例、呈斑片状4例,有分叶征25例;毛刺征22例,血管集束征14例,支气管充气征6例,空泡征5例,空洞2例,钙化1例,胸膜凹陷征15例,邻近胸膜增厚1例。增强扫描24例中,强化CT值增幅在40~60Hu 21例。结论: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其鉴别诊断具有很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多排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在检测早期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英汉 王丹波 +2 位作者 李雅男 矫亮 孙小单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研究PET-CT诊断早期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术前行PET-CT检查的所有Ⅰa-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资料。并将淋巴结病理结果与区域淋巴结的组织径线相联系... 目的研究PET-CT诊断早期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术前行PET-CT检查的所有Ⅰa-Ⅱa期子宫颈癌患者资料。并将淋巴结病理结果与区域淋巴结的组织径线相联系并比较。结果共有10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28.4%的患者存在盆腔淋巴结转移。PET-CT检测盆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分别为37.9%、91.8%、66.7%及79.8%。11.1%的患者存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PET-CT检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为分别为40.0%、97.5%、66.7%及92.9%。真阳性和假阴性2组淋巴结的平均径线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ET—CT诊断早期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较低,特异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淋巴转移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血管重建术前与术后脑灌注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兴利 薛静 +2 位作者 高培毅 王昊 张亚男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08-611,共4页
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颈内动脉末端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端血管慢性进行性的狭窄或闭塞,常伴有颅底紊乱侧支血管网形成。目前尚无一种有效的药物能控制或逆转疾病的进展,血管重建术是最主要且最有效... 烟雾病是一种罕见的慢性进行性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颈内动脉末端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近端血管慢性进行性的狭窄或闭塞,常伴有颅底紊乱侧支血管网形成。目前尚无一种有效的药物能控制或逆转疾病的进展,血管重建术是最主要且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血管重建术并非越早越好,有研究表明,手术时机取决于脑血管储备,只有当脑血管储备降低时才提倡积极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灌注成像 计算机体层扫描术 磁共振成像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电子发射体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诊断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16
10
作者 翟亚楠 郭顺林 +2 位作者 周怀琪 王平 王海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3-26,67,共5页
目的:系统评价当前研究PET/CT诊断宫颈癌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文献的质量并合并分析其准确性。方法:收集当前研究PET/CT诊断宫颈癌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文献,并根据QUADAS(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 目的:系统评价当前研究PET/CT诊断宫颈癌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文献的质量并合并分析其准确性。方法:收集当前研究PET/CT诊断宫颈癌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文献,并根据QUADAS(Quality assessment of diagnostic accu-racy studies)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的质量,用MetaDisc软件对敏感性、特异性等进行合并分析和异质性检验并绘制SROC曲线。结果:共纳入9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宫颈癌患者346例(3979例淋巴结转移)。以淋巴结为单位合并分析:敏感度为0.58[95%可信区间(CI)0.51~0.65],特异度为0.98(95%CI 0.98~0.99),阳性预测值为0.686(0.464~0.852),阴性预测值为0.936(0.833~0.995),阳性似然比为21.5(7.20~64.24),阴性似然比为0.43(0.32~0.58),准确度为0.900(0.75~0.993),AUC值0.7724;以病人为单位合并分析:敏感度为0.54(95%CI 0.45~0.63),特异度为0.86(95%CI 0.98~0.99),阳性预测值为0.725(0.471~0.923),阴性预测值为0.765(0.615~0.886),阳性似然比为4.58(1.86~11.31),阴性似然比为0.52(0.34~0.80),准确度为0.756(0.620~0.0.897),AUC值0.8699。结论:PET/CT对宫颈癌盆腔及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具有中度诊断价值,可为制定治疗计划提供较为可靠的指导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淋巴转移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对胃癌治疗后临床再分期及治疗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敬勉 赵新明 +3 位作者 王建方 王颖晨 张召奇 赵秀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60-1365,共6页
目的探讨18氟标记的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在胃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分析其对胃癌治疗后临床再分期及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癌治疗后患者55例,分别于静脉注射1... 目的探讨18氟标记的氟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在胃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分析其对胃癌治疗后临床再分期及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癌治疗后患者55例,分别于静脉注射18F-FDG后60 min及120 min行PET/CT早期及延迟显像。延迟显像于患者饮水使胃适度充盈后进行。必要时行增强CT检查。分别从肿瘤复发、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外转移3个方面评价18F-FDG PET/CT显像在胃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分析18F-FDG PET/CT显像对临床再分期及治疗决策的影响。分别测量胃癌复发与吻合口炎症早期及延迟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及SUVmax变化率(△SUVmax%),评价饮水胃充盈后18F-FDG PET/CT延迟显像的价值。所有患者的诊断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SAS 9.13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8F-FDG PET/CT诊断胃癌复发的准确性96.4%(53/55)高于CT(85.5%),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92.0%)、准确性(96.4%)、阴性预测值(93.8%)均高于CT(60.0%、81.8%、75.0%),诊断淋巴结外转移的灵敏度(81.8%)、准确性(90.9%)均高于CT(45.5%、7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8F-FDG PET/CT显像使34.5%(19/55)的患者TNM分期发生改变,21.8%(12/55)的患者治疗方案改变。(3)胃癌复发患者及吻合口炎症患者△SUVmax%分别为(22.8±9.8)%、(8.6±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可早期探测胃癌复发、转移,将成为胃癌治疗后有效的监测手段;且18F-FDG PET/CT显像对临床再分期及合理治疗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饮水胃充盈后18F-FDG PET/CT延迟显像有助于肿瘤复发与吻合口炎症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肿瘤复发 局部 肿瘤转移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氟脱氧 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25
12
作者 赵岩 孙健 杨学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6期645-650,共6页
随着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为了综合解剖结构影像(CT、MRI、B超等)和功能影像(功能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等)的优势,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应运而生,并且有了较大发展,使神经外科的理念有了极大转变。近年来... 随着医学影像学诊断技术的进步,为了综合解剖结构影像(CT、MRI、B超等)和功能影像(功能磁共振成像、扩散张量成像、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等)的优势,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应运而生,并且有了较大发展,使神经外科的理念有了极大转变。近年来,以影像融合为基础的功能神经导航和术中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更是给神经外科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使神经外科尤其是脑实质内病变的手术方式取得显著进步。利用多模态功能神经导航技术可以标记并在术中保护重要脑功能结构,以最大化地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有效延长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对改善重要脑功能区的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超声检查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神经外科(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呋塞米介入^(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宫颈癌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胡晓燕 彭辽河 +6 位作者 李蕾 倪茵 李杰 朱佳 邱大胜 丁九荣 周静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672-675,共4页
目的:探讨口服呋塞米介入(~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宫颈癌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临床可疑宫颈癌复发、转移患者132例。所有患(~18)F-FDG PET/CT常规全身显像后,口服40 mg呋塞米并多饮水,多次排尿,服呋塞米后约2 h憋尿... 目的:探讨口服呋塞米介入(~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在宫颈癌复发、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临床可疑宫颈癌复发、转移患者132例。所有患(~18)F-FDG PET/CT常规全身显像后,口服40 mg呋塞米并多饮水,多次排尿,服呋塞米后约2 h憋尿充盈膀胱,再进行(~18)F-FDG PET/CT盆腔延迟显像。评价呋塞米介入(~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诊断宫颈癌复发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结果:132例患者经组织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105例肿瘤复发和转移。(~18)F-FDG PET/CT常规显像诊断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灵敏度为42.59%(23/54),特异性为98.72%(77/78),准确性为75.76%(100/132),阳性预测值为95.83%(23/24),阴性预测值为71.30%(77/108);(~18)F-FDG PET/CT延迟显像诊断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灵敏度为98.15%(53/54),特异性为97.44%(76/78),准确性为97.73%(129/132),阳性预测值为96.36%(53/55),阴性预测值为98.70%(76/77);(~18)F-FDG PET/CT常规显像与延迟显像对诊断复发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5例复发、转移患者中,因排除复发病灶累及临近器官、发现小于1 cm的淋巴结转移灶及发现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因此临床放疗方案改变,占25.8%;因出现远处转移者放弃原来的治疗方案,采用姑息化疗,占16.2%。结论:呋塞米介入(~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可提高宫颈癌复发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对宫颈癌复发后临床决策、治疗后随访及再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在寻找转移瘤原发灶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7
14
作者 葛冉 赵丽霞 +2 位作者 田蓉 苏鸣岗 李林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722-726,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8F-FDG PET-CT对转移瘤患者原发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转移的不明原发灶肿瘤患者为寻找原发灶而行18F-FDG PET-CT检查,待最终随访结束后对所有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结果:...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18F-FDG PET-CT对转移瘤患者原发灶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为转移的不明原发灶肿瘤患者为寻找原发灶而行18F-FDG PET-CT检查,待最终随访结束后对所有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处理分析。结果:18F-FDG PET-CT对肿瘤原发灶总检出率为51.2%(84/164),特异性97.3%(71/73),敏感性92.3%(84/91),准确度94.5%(155/164),阴性预测值91.0%(71/78),阳性预测值97.7%(84/86)。PET-CT对转移性腺癌、转移性鳞癌、转移性未分化癌3组常见病理类型转移瘤的原发灶检出率分别为54.0%(47/87)、56.8%(21/37)、40.0%(12/30)。经统计分析,3组转移瘤原发灶检出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8F-FDG PET-CT在寻找不明原发灶肿瘤原发灶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未知原发灶 氟脱氧葡萄糖F18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早期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理完全缓解的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鲁胜男 冯彦林 +3 位作者 李雯 王颖 冼伟均 杨明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313-317,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灶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早期变化能否预测新辅助化疗(NAC)病理完全缓解(pCR)。方法:61例初治乳腺癌患者在NAC前、NAC第1疗程结束后及NAC第2疗程结束后行18F-...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灶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18F-FDG PET/C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早期变化能否预测新辅助化疗(NAC)病理完全缓解(pCR)。方法:61例初治乳腺癌患者在NAC前、NAC第1疗程结束后及NAC第2疗程结束后行18F-FDG PET/CT检查,并计算病灶的SUVmax的变化率(ΔSUVmax1%、ΔSUVmax2%)。手术后病理评价是否达到pCR,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评估ΔSUVmax1%、ΔSUVmax2%预测pCR的效能。结果:pCR组ΔSUVmax1%、ΔSUVmax2%下降率均大于非p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根据ROC曲线得到ΔSUVmax1%最佳预测pCR阈值为40.5%(敏感度为85.7%,特异性为67.7%);ΔSUVmax2%最佳预测pCR阈值为56.5%(敏感度为84.6%,特异性为57.1%);ΔSUVmax1%、ΔSUVmax2%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7、0.820(P分别为0.003、0.001),两者预测pCR的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5)。Luminal型乳腺癌pCR组的ΔSUVmax1%、ΔSUVmax2%与非pC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分别为0.041、0.005);非Luminal型乳腺癌pCR组的ΔSUVmax1%与非pCR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而在第2疗程结束后pCR组与非p CR组的ΔSUVmax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0)。结论:18F-FDG PET/CT显像在乳腺癌NAC早期(第1疗程、第2疗程结束后)即可预测pCR,指导个体化治疗;对于非Luminal型乳腺癌只有ΔSUVmax1%可以预测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CT、PET/CT表现及预后随访 被引量:9
16
作者 雷强 李新春 +5 位作者 万齐 邹乔 余煜栋 包盈莹 王宇泽 梁结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620-623,639,共5页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CT、PET/CT表现的多样性及病理学基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CT、PET/CT表现及病理资料,其中3例分别合并矽肺、干燥综合征及结核,4例同... 目的:探讨肺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CT、PET/CT表现的多样性及病理学基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肺MALT淋巴瘤患者的CT、PET/CT表现及病理资料,其中3例分别合并矽肺、干燥综合征及结核,4例同时有肺外受累。24例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2例行CT平扫,10例同时行PET/CT检查,1例仅行PET/CT扫描。结果:27例肺MALT淋巴瘤,单发3例,多发24例。27例CT均表现为肺实变,沿胸膜下或支气管血管束节段性分布,其中跨叶16例,不跨叶11例,其中24例见扩张型充气支气管,病灶边缘伴磨玻璃影或结节;同时其余肺叶伴有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多发磨玻璃影或结节18例。病灶密度均匀,4例见少许钙化。轻度均匀强化7例,中度均匀强化17例,18例见血管造影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4例。胸腔积液7例,胸膜增厚5例。11例病灶SUV范围2.5~14.4,平均为5.6±2.7;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放射性浓聚7例,SUV范围1.5~6.6,其中3例分别并泪腺、肝脏或股骨放射性浓聚,SUV范围3.4~6.8。21例随访,病情稳定或完全缓解18例,进展3例。免疫组化CD20及CD79a均阳性,CyclinD1均阴性,Ki-67阳性表达<20%。结论:肺MALT淋巴瘤的影像特征性表现为多发的结节及实变影,密度均匀,内有扩张充气支气管,18F-FDG高代谢,但确诊需靠病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结合HRCT在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7
作者 彭辽河 丁久荣 +4 位作者 胡晓燕 邱大胜 李杰 周静 朱佳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10期695-698,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结合高分辨率CT(HRCT)在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PTBA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26例PTBAC患者的18F-FDG PET/CT及HRCT影像资料,患者均先行18F-FDG PET/CT显像,其中15例根...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结合高分辨率CT(HRCT)在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PTBA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26例PTBAC患者的18F-FDG PET/CT及HRCT影像资料,患者均先行18F-FDG PET/CT显像,其中15例根据诊断需要0~3 d内行HRCT检查,分析两者结合对PTBAC的诊断价值。结果:全组26例患者18F-FDG PET/CT显像检查,确切诊断肺癌9例,恶性不除外13例,肺感染性病变4例,确诊率为34.6%,误诊率较高;其中15例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后结合HRCT确切诊断肺癌13例,1例初次诊断感染性病变者后经结合HRCT图像诊断为肺癌,1例18F-FDG PET/CT显像及HRCT均疑为肺炎者,经18F-FDG PET/CT延迟显像后综合评判考虑肺癌,后病理证实;18F-FDG PET/CT结合HRCT诊断正确率达100%。结论:PTBAC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及HRCT表现复杂多样,PET/CT结合HRCT在PTBAC诊断中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癌 细支气管肺泡 氟脱氧葡萄糖F18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在儿童肝母细胞瘤中的诊断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亚超 沈智辉 +3 位作者 党浩丹 李灿 刘家金 徐白萱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儿童肝母细胞瘤(H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及手术病理确诊的15例儿童HB患者的PET/CT影像及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PET/CT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要点。结果:15例HB患者PET/CT均表现...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儿童肝母细胞瘤(H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及手术病理确诊的15例儿童HB患者的PET/CT影像及临床资料,总结该病的PET/CT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要点。结果:15例HB患者PET/CT均表现为低密度或混杂密度肿块(8例肿块内见散在钙化灶)伴代谢增高;同时PET/CT发现4例肺转移、1例肺及骨转移。结论:PET/CT检查可安全、无创的用于儿童(包括婴幼儿)显像,且儿童肝母细胞瘤PET/CT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肝母细胞瘤的诊断和协助临床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胚细胞瘤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霍小东 柴树德 +3 位作者 郑广均 杨景魁 梁吉祥 魏巍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16-618,共3页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伴肺不张中PET-CT对肿瘤靶区定位的价值。方法:2006年5月~2009年12月随机选择26例晚期NSCLC合并肺不张患者植入前分别行PET-CT检查,将PET-CT及与其对应的CT图像分别输入计划系统(Tre... 目的:探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伴肺不张中PET-CT对肿瘤靶区定位的价值。方法:2006年5月~2009年12月随机选择26例晚期NSCLC合并肺不张患者植入前分别行PET-CT检查,将PET-CT及与其对应的CT图像分别输入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进行放射治疗剂量计算,将所得靶区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及计划粒子数进行比较。然后做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结果:PET-CT组和CT组肺癌GTV分别为(51.03±16.02)cm3,(58.10±19.11)cm3,两组应植入粒子数分别为43.88±12.30个和49.46±14.74个,PET-CT组GTV较CT组GTV体积减少12.17%,植入粒子数减少11.28%(P<0.001)。结论:应用PET-CT在NSCLC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术前肿瘤靶区定位方面较CT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对宫颈癌放疗后骶骨不全骨折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杰平 林端瑜 +2 位作者 李生栩 蔡志华 唐明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52-957,共6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鉴别诊断宫颈癌放疗后骶骨不全骨折(SIF)与骶骨转移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29例宫颈癌放疗后SIF患者(SIF组)及28例单发骶骨转移瘤患者(转移瘤组)的PET/CT资料,观察放疗区域内、外...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鉴别诊断宫颈癌放疗后骶骨不全骨折(SIF)与骶骨转移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29例宫颈癌放疗后SIF患者(SIF组)及28例单发骶骨转移瘤患者(转移瘤组)的PET/CT资料,观察放疗区域内、外椎体CT值、骨折类型、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FDG摄取模式、骨质破坏模式、有无骨折线、有无软组织肿块。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F与骶骨转移瘤的最佳SUVmax临界值。结果SIF组放疗区域内、外椎体CT值分别为(25.1±26.6)Hu和(90.3±32.5)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54,P<0.001);SIF组骨折类型为B1型9例,B2型2例,A1型11例,A2型7例,合并骶骨外骨折11例。SIF组与转移瘤组SUVmax分别为3.0±1.2和9.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0,P<0.001);FDG摄取模式、骨质破坏模式、折线及软组织肿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OC分析显示诊断转移瘤的SUVmax最佳阈值为5.0,敏感度为83.2%,特异度为98.5%。结论SIF的典型18F-FDG PET/CT表现为平行于骶髂关节的骨折线伴轻中度FDG摄取,PET/CT显示病变的FDG摄取特征及形态学改变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应力性 骶骨 宫颈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