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腺腺鳞癌的多探测器计算机断层扫描表现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来华 史涛涛 +2 位作者 祖大报 朱飞鹏 孙志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80-1184,共5页
目的目前关于胰腺腺鳞癌(PASC)的影像学特征认识不足。文中旨在总结PASC的多探测器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影像学表现并归纳其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MDCT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丹阳市中医院、东部战区... 目的目前关于胰腺腺鳞癌(PASC)的影像学特征认识不足。文中旨在总结PASC的多探测器计算机断层扫描(MDCT)影像学表现并归纳其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本病MDCT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丹阳市中医院、东部战区总医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行MD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PASC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分析肿瘤的MDCT表现及PASC的大体形态及病理特征。结果21例患者PASC均为单发病灶,其主要影像学表现:①主要为内生性生长;②体积较大,平均(38.92±18.44)mm,呈类圆形或椭圆形;③与正常胰腺相比,平扫肿瘤实性成分呈等/稍低密度、坏死/囊变呈低密度,增强扫描胰腺期均表现为低密度影,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④患者(85.71%)肿瘤边缘可见完整或不完整的强化环;⑤囊变或坏死多见;⑥胰管或胆管扩张及胰周血管包绕多见;⑦瘤内钙化较少,所有肿瘤内均未见出血。结论增强扫描PASC边缘环形强化、实性成分渐进性强化及局灶性坏死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PASC的MDCT影像学特征(内生性生长、体积较大、渐进性强化、局灶性坏死及完整或不完整强化环等),对其术前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腺腺鳞癌 探测器计算机断层扫描 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320排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联合脑灌注成像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林盛东 黎红华 +3 位作者 陈信坚 崔敏 邹佳妮 易娟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1期56-60,共5页
目的利用320排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脑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imaging,CTP)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 目的利用320排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及脑灌注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 imaging,CTP)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侧支循环与脑灌注的关系。方法对72例单侧MCA重度狭窄或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头部320排CTA及CTP检查,根据有无侧支循环分为2组,对2组CTA和CTP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共入组72例患者,有侧支循环组58例,无侧支循环组14例。有侧支循环组38例(65.52%)MCA闭塞,无侧支循环组中5例(35.71%)MCA闭塞,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41)。有侧支循环组脑灌注代偿率高于无侧支循环组(68.97%vs 21.43%,χ2=10.595,P=0.001);在CTP异常的68例患者中,有侧支循环者54例,无侧支循环者14例,有侧支循环组患侧的脑血容量[35.00(29.92,41.13)ml/100 g vs 26.25(18.23,37.18)ml/100 g]及脑血流量[(2.39±0.73)ml/100 g·min vs(1.75±0.72)ml/100 g·min]高于无侧支循环组,P分别为0.007和0.040。但2组患侧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平均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320排CTA联合CTP检查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有侧支循环者脑灌注代偿率高,而且其脑血容量和脑血流量均高于无侧支循环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侧支循环 脑灌注 320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斑块成分和体积的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评价 被引量:6
3
作者 李金勇 孙宏亮 +2 位作者 叶志东 樊雪强 刘鹏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3-839,共7页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DCTA)评价无症状性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的成分和体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MDCTA)评价无症状性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斑块的成分和体积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大学中日友好临床医学院连续行血管造影确诊的颈内动脉狭窄≥70%患者的临床资料。症状性患者定义为6个月内出现一过性黑朦、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及非致残性脑卒中者,否则定义为无症状性患者。共有78例患者符合条件,其中无症状性患者35例(44.9%),症状性患者43例(55.1%)。所有患者造影前一个月内行MDCTA检查。通过MDCTA利用后处理工作站斑块分析软件并根据不同的HU值将颈动脉斑块分为脂质斑块(富含脂质坏死核心,≤60 HU)、纤维斑块(60~130 HU)和钙化斑块(≥130 HU),计算斑块的总体积,各种斑块的体积及所占的比例,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无症状性患者的钙化斑块比例明显高于症状性患者(t=2.760,P=0.007),而脂质斑块比例低于症状性患者(Z=-2.009,P=0.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表明钙化斑块比例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呈正相关(OR=0.949,95%CI:0.915~0.985,P=0.005),脂质斑块比例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呈负相关(OR=1.068,95%CI:1.021~1.117,P=0.004)。对于症状性患者,当脂质斑块比例大于30.3%时,其特异度为94.3%,而敏感度仅为37.2%。两组斑块体积及纤维斑块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斑块相比,无症状斑块钙化比例增加、脂质比例减少,脂质斑块比例大于30.3%在临床上可以作为预测症状性斑块一个有用的截点,对于颈动脉狭窄患者,可以应用MDCTA斑块分析进行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无症状性 症状性 斑块成分与体积 多排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测器分块排列的CT系统及其图像重建
4
作者 罗宁 袁翠云 +2 位作者 齐宏亮 徐圆 周凌宏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847-851,共5页
为解决CT系统中扫描视野受限及低剂量成像问题,提出一种探测器分块排列的CT系统及其稀疏角度CT图像迭代重建方法。探测器分块排列可扩大CT图像物体扫描视野,稀疏角度采集投影数据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同时采用ART-TV迭代算法重建CT图像... 为解决CT系统中扫描视野受限及低剂量成像问题,提出一种探测器分块排列的CT系统及其稀疏角度CT图像迭代重建方法。探测器分块排列可扩大CT图像物体扫描视野,稀疏角度采集投影数据能有效降低辐射剂量,同时采用ART-TV迭代算法重建CT图像。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扩大CT系统扫描视野,在稀疏角度获取投影数据采集方式下,利用ART-TV迭代重建算法可重建优质CT图像,实现降低辐射剂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探测器分块 扫描视野 稀疏角度 迭代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探测器的设计与最新技术 被引量:5
5
作者 卫小乐 M.M.Nasseri +2 位作者 蒋宁 阴泽杰 吴孝义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76-480,共5页
介绍了X射线CT的基本原理,着重讨论了CT探测器的设计方法、CT最新技术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CT探测器 X射线断层扫描 计算机系统 X线球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ce CT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在不同心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家虎 冯越 张建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1723-1726,共4页
目的基于第三代双源SOMATOM Force CT探讨不同心率患者在采用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选取2016年8—11月于浙江医院行CTCA的98例患者,根据CTCA扫描时心率将其分为3组:心率≤65次/... 目的基于第三代双源SOMATOM Force CT探讨不同心率患者在采用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进行CT冠状动脉成像(CTCA)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方法选取2016年8—11月于浙江医院行CTCA的98例患者,根据CTCA扫描时心率将其分为3组:心率≤65次/min为A组(47例),65次/min<心率≤75次/min为B组(24例),心率>75次/min为C组(27例)。3组均采用第三代双源SOMATOM Force CT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进行扫描。对3组冠状动脉各个节段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记录并比较3组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3组患者共出现1 443个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评分为1分的节段有1 291个(89.47%),2分的节段有149个(10.33%),3分的节段有3个(0.20%)。不同性别的心率、图像质量评分、DLP和E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DLP为(51.3±12.8)mGy·cm,ED为(0.72±0.18)mSv。3组图像质量评分、DLP和E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C组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A组(P<0.05);C组DLP、ED均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基于Force CT采用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进行CTCA检查对于不同心率患者均有临床应用价值,尤其是心率≤65次/min,根据不同心率选择合适的采集时相,可以得到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且ED<1 mS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血管造影术 多排探测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 TURBO Flash扫描模式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CT探测系统噪声特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珏 陈教泽 +1 位作者 谭辉 王鑫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29-934,共6页
分析工业CT探测系统的噪声特性,并且对该探测系统噪声的来源、影响因素等进行详细研究。首先,对噪声处理的一般方法进行介绍。然后,针对低能的工业CT系统,设计了一组实验,测试其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最后,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与统计,... 分析工业CT探测系统的噪声特性,并且对该探测系统噪声的来源、影响因素等进行详细研究。首先,对噪声处理的一般方法进行介绍。然后,针对低能的工业CT系统,设计了一组实验,测试其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最后,对测得的数据进行处理与统计,计算信号与噪声的大小,总结噪声的统计规律。实验结果证明:本底噪声的大小基本不会变化;噪声与积分时间、放大倍数有关;DDC118环节引入的噪声很小。探测系统噪声主要由前端模拟电路以及射线源部分引入,其成分主要有低频噪声与白噪声,因此可以通过降低系统带宽的方法削弱噪声、提高信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断层扫描 X射线探测器 本底 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8
作者 晏彪 周赵霞 +1 位作者 蒋玲玲 陈振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362-2364,共3页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8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与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对比分析,分别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目的:探讨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8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与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对比分析,分别计算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经320排CT发现支架内狭窄38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其中35例确为支架内狭窄,另新发现4例经320排CT诊断为阴性的支架内狭窄。计算得出320排CT对于支架内狭窄诊断的灵敏度为89.65%,特异度为98.13%,阳性预测值为92.06%,阴性预测值为97.43%。结论:320排CT冠状动脉成像对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不失为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复查的一种可靠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320计算机断层扫描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20排CT超低管电压在体重指数≤30 kg/m^(2)患者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贾紫珺 尹伟 +3 位作者 胡信心 李佳余 陆建平 王敏杰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6-251,共6页
目的探讨在320排CT上应用70 kV管电压、低造影剂用量、低造影剂流速的扫描方案对BMI≤30 kg/m^(2)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可行性。方法连续纳入我院2021年1-4月BMI≤30 kg/m^(2)、拟诊或确诊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52例,均通过宽体... 目的探讨在320排CT上应用70 kV管电压、低造影剂用量、低造影剂流速的扫描方案对BMI≤30 kg/m^(2)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可行性。方法连续纳入我院2021年1-4月BMI≤30 kg/m^(2)、拟诊或确诊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52例,均通过宽体探测器CT前瞻性心电门控轴位扫描模式采集数据。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70 kV组(采用70 kV管电压及低造影剂用量和流速)和120 kV组(采用120 kV管电压及常规造影剂用量和流速)。两组均采用混合迭代算法重建图像。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体重、BMI、心率、造影剂用量及造影剂流速等,评估冠状动脉各节段血管的客观和主观图像质量,并分析比较两组的辐射剂量。结果70 kV组患者造影剂用量及流速均低于120 kV组[(27.15±3.70)mL vs(48.92±5.08)mL、(2.71±0.37)mL/s vs(4.50±0.35)mL/s,P均<0.001]。两组患者的客观图像质量指标中冠状动脉平均CT值、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0.05),而70 kV组的图像噪声高于120 kV组[(31.50±5.74)HU vs(28.26±5.17)HU,P=0.037]。共770个冠状动脉节段纳入主观评估,2名观察者之间的图像主观评分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72);70 kV组与120 kV组冠状动脉平均评分及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7±0.38)分vs(1.21±0.43)分、100.00%(384/384)vs 98.96%(382/386),P均>0.05]。70 kV组有效辐射剂量、CT容积剂量指数与辐射剂量长度乘积均低于120 kV组[(0.80±0.16)mSv vs(3.13±0.67)mSv、(4.51±0.98)mGy vs(17.36±3.19)mGy、(57.32±11.32)mGy·cm vs(223.61±47.64)mGy·cm,P均<0.001]。结论在320排CT上采用70 kV管电压对BMI≤30 kg/m^(2)患者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是可行的,在亚毫希沃特条件下可获得满足临床诊断的图像,且较常规扫描方案降低了碘造影剂用量和流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宽体探测器 造影剂 低管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血栓栓塞的多排螺旋CT诊断 被引量:10
10
作者 龚静山 徐坚民 +4 位作者 夏占统 李莹 陈宇 胡丽霞 张景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10期1577-1580,共4页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对急性肺血栓栓塞 (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急性PE的 2 1例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行薄层肺动脉造影 (CTPA)及间接法深静脉造影 (CTV)。结果 CTPA检出 12例急性PE ,间接法CTV检出深静脉血栓 8例。 1mm有效层...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对急性肺血栓栓塞 (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急性PE的 2 1例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行薄层肺动脉造影 (CTPA)及间接法深静脉造影 (CTV)。结果 CTPA检出 12例急性PE ,间接法CTV检出深静脉血栓 8例。 1mm有效层厚图像对段、亚段肺动脉及其内血栓的显示高于 3mm有效层厚图像 (P <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排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