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寒地区混播多年生禾草对草地植被状况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经济价值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董世魁 胡自治 +2 位作者 龙瑞军 康慕谊 江源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8-101,共4页
以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金强河地区 (海拔高度约 30 0 0 m)旱作条件下建植的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为材料 ,进行草地植被状况和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经过 3年 (1998~ 2 0 0 0年 )的试验分析和调查总结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多年生禾草混播草... 以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金强河地区 (海拔高度约 30 0 0 m)旱作条件下建植的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为材料 ,进行草地植被状况和土壤肥力变化的研究。经过 3年 (1998~ 2 0 0 0年 )的试验分析和调查总结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可以有效增加地表的植被覆盖率 ,减少水土流失 ,恢复土壤肥力 ;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的产出 /投入比、劳动生产率和单位草地面积的净收益都明显高于作物田 (燕麦地 )、放牧草地和封育草地 ,经济效益明显 ;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的合理建植和推广是解决青藏高原高寒草地高效生产和持续发展矛盾、推动牧业经济发展、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多年生禾草草地 植被状况 土壤肥力 经济价值 混播草地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多年生禾草混播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秀芳 梁庆伟 +2 位作者 娜日苏 张晴晴 潘翔磊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4-116,共3页
研究以苜蓿分别与冰草、达乌里披碱草、无芒雀麦进行混播,通过对其再生速度、干草产量、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钙、磷、30 h体外干物质消化率、30 h体外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研究以苜蓿分别与冰草、达乌里披碱草、无芒雀麦进行混播,通过对其再生速度、干草产量、粗蛋白质、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钙、磷、30 h体外干物质消化率、30 h体外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苜蓿分别与冰草、达乌里披碱草、无芒雀麦进行混播干草产量与苜蓿单播差异不显著(P>0.05);苜蓿-多年生禾草混播粗蛋白质含量与苜蓿单播差异不显著(P>0.05),酸性洗涤纤维均低于苜蓿单播,30 h体外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均显著高于苜蓿单播(P<0.05)。因此,苜蓿-多年生禾草混播营养价值较高,是建植刈牧兼用型草地的较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多年生禾草 混播 生产性能 营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嫩平原十五种多年生禾草种群营养繁殖体冬眠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允菲 祝玲 《草业学报》 CSCD 1994年第2期26-31,共6页
通过对典型群落多点随机取样的调查与观测,对松嫩平原15种天然多年生禾草种群营养繁殖体的冬眠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其中,羊草、星星草、朝鲜碱茅、硬拂子茅、拂子茅、假苇拂子茅、光稃茅香、野大麦、肥披碱草、硬质早熟禾10种禾草... 通过对典型群落多点随机取样的调查与观测,对松嫩平原15种天然多年生禾草种群营养繁殖体的冬眠特征进行定量分析。其中,羊草、星星草、朝鲜碱茅、硬拂子茅、拂子茅、假苇拂子茅、光稃茅香、野大麦、肥披碱草、硬质早熟禾10种禾草是以莲座丛和不定芽两种形式冬眠。糙隐子草、芦苇、牛鞭草、白草、白茅5种禾草仅以不定芽形式冬眠。在春季的种群结构中两种形式冬眠的10种禾草均以冬性植株占绝对比率,达90.11%±9.96%。10种禾草冬性植株的越冬率高达94.68%±5.26%。羊草种群的生殖株中冬性植株比率达94.09%±5.38%,星星草、朝鲜碱茅、野大麦、光稃茅香、硬质早熟禾5种禾草种群的生殖株100%为冬性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禾草 营养繁殖 松嫩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环湖地区7种多年生禾草的引种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石德军 周青平 +1 位作者 陈功 时永杰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8-30,43,共4页
在海拔3200m的环湖地区对7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进行了引种试验。经对各草种的生育期、株高、茎叶比、产草量、产籽量等生产性状测定分析。结果表明,7种多年生牧草中弯穗大麦草和多叶老芒麦各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环湖地区改良退... 在海拔3200m的环湖地区对7种多年生禾本科牧草进行了引种试验。经对各草种的生育期、株高、茎叶比、产草量、产籽量等生产性状测定分析。结果表明,7种多年生牧草中弯穗大麦草和多叶老芒麦各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环湖地区改良退化草地的首选草种。其次为短柄鹅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禾草 引种试验 青海 环湖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牧区多年生禾草引种试验初报 被引量:27
5
作者 施建军 李青云 +1 位作者 李发吉 李有福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3年第3期12-13,共2页
通过 2 1个多年生禾草三年的田间观察 ,从越冬性和产草量上衡量 ,上繁草以中华羊茅、垂穗披碱草、多叶老芒麦、紫野麦草较好 ;下繁草以西北羊茅、毛稃羊茅、冷地早熟禾、紫羊茅 (同德 )、星星草为好。但多叶老芒麦、紫野麦草种子成熟差 ... 通过 2 1个多年生禾草三年的田间观察 ,从越冬性和产草量上衡量 ,上繁草以中华羊茅、垂穗披碱草、多叶老芒麦、紫野麦草较好 ;下繁草以西北羊茅、毛稃羊茅、冷地早熟禾、紫羊茅 (同德 )、星星草为好。但多叶老芒麦、紫野麦草种子成熟差 ,只能低海拔区 (如同德 )繁殖种源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牧区 多年生禾草 引种试验 牧草 越冬性 产草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生禾草物候特征与分蘖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郭孝 陈理盾 陈小改 《家畜生态》 2002年第4期17-19,共3页
 本文根据河南省的气候特点,研究了三种主要当家禾草(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无芒雀麦)在一年内的物候期特征以及分蘖动态。结果表明:禾草在生长期内都在进行不同程度地分蘖,在一年内有三个分蘖高峰期、一个平缓期和一个负增长期,且...  本文根据河南省的气候特点,研究了三种主要当家禾草(苇状羊茅,多年生黑麦草、无芒雀麦)在一年内的物候期特征以及分蘖动态。结果表明:禾草在生长期内都在进行不同程度地分蘖,在一年内有三个分蘖高峰期、一个平缓期和一个负增长期,且分蘖期的分蘖速度最快,物候期内单株分蘖数和全年分蘖总数在果后营养期中达到最大。另外,与直根系的豆科牧草混播有利于禾草秋季的分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禾草 物候特征 分蘖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生禾草抗旱播种技术研究
7
作者 王秉龙 罗世武 +1 位作者 炎宽将 马克成 《草业与畜牧》 2010年第5期20-22,共3页
在宁夏南部干旱半干旱区,对多年生禾草抗旱播种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播深是影响产草量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播量、行距,最后是播种方式。A3B2C1D3组合出苗率、鲜草产量分别为51.6%、39.02t/hm2,均为最高,即播深3.... 在宁夏南部干旱半干旱区,对多年生禾草抗旱播种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播深是影响产草量的主要因素,其次为播量、行距,最后是播种方式。A3B2C1D3组合出苗率、鲜草产量分别为51.6%、39.02t/hm2,均为最高,即播深3.0cm、播量7.5kg/hm2、行距28.6cm、播种方式为条播覆土的组合为最优搭配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禾草 抗旱播种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苜蓿与3种多年生禾草混播效应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张辉辉 师尚礼 +2 位作者 武蓓 李自立 李小龙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9-170,共12页
以紫花苜蓿分别与草地早熟禾、无芒雀麦和苇状羊茅按混播比例为7∶3、5∶5和3∶7建立的人工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以4个草种单播处理为对照,通过对生物量、植物形态特征以及种间关系的测定分析,探讨种间关系对混播草种和比例的响应以及植... 以紫花苜蓿分别与草地早熟禾、无芒雀麦和苇状羊茅按混播比例为7∶3、5∶5和3∶7建立的人工草地群落为研究对象,以4个草种单播处理为对照,通过对生物量、植物形态特征以及种间关系的测定分析,探讨种间关系对混播草种和比例的响应以及植物生长特征和生物量对种间关系的响应,为建植高产、优质的混播草地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3种混播组合中紫花苜蓿相对产量(RY)值均大于1.0且大于禾草,紫花苜蓿较禾草均具有竞争优势,紫花苜蓿+草地早熟禾和紫花苜蓿+无芒雀麦混播组合中,紫花苜蓿对禾草的生长具有压迫作用,紫花苜蓿+苇状羊茅组合表现为两种牧草协同生长。随紫花苜蓿比例的下降和禾草比例的提高,紫花苜蓿RY值表现为豆禾比例3∶7>5∶5>7∶3,禾草RY值表现为豆禾比例3∶7>7∶3>5∶5,混播系统通过降低紫花苜蓿株高、增加茎粗和叶面积,禾草通过提高株高,降低茎粗以及先增大再减小叶面积来响应种间关系的变化,使得各混播比例下相对产量总和(RYT)值均大于1.0,进而使两种牧草达到协同生长,最终达到增产的目的。3种混播组合中,紫花苜蓿与苇状羊茅混播增产效果好于其他混播组合,并且以3∶7混播增产率最高,紫花苜蓿与草地早熟禾、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以7∶3混播增产效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苜蓿 多年生禾草 混播 种间关系 形态特征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刚察县22种多年生禾草引种试验报告 被引量:16
9
作者 黎明 王梅花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2年第3期8-9,共2页
1999— 2 0 0 1年对 2 2种国内外牧草及野生驯化牧草的物候期进行了田间观察 ,通过牧草的越冬率、鲜草产量、种子产量、千粒重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 。
关键词 刚察县 多年生禾草 引种试验 物候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牧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试验
10
作者 高原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9年第18期4-4,共1页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施建军等,在青海省达日县进行了高寒牧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试验。在田间按随机区组法排列,三次重复,共设36个小区。小区面积为6m^2(2m×3m),1997年5月24日播种。试验地前茬为撩荒地,肥力低下,墒情差。耕翻后清除...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施建军等,在青海省达日县进行了高寒牧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试验。在田间按随机区组法排列,三次重复,共设36个小区。小区面积为6m^2(2m×3m),1997年5月24日播种。试验地前茬为撩荒地,肥力低下,墒情差。耕翻后清除杂草整地耙平。条播,每区7行,行距3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禾草 高寒牧区 地上生物量 混播试验 随机区组法 达日县 垂穗披碱草 畜牧兽医 撩荒地 清除杂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人工草地杂草种群动态研究
11
作者 董世魁 龙瑞军 +2 位作者 胡自治 康慕谊 江源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2-87,共6页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甘肃省天祝县金强河地区多年生禾草人工草地杂草种群动态研究表明 :该区多年生人工草地的主要杂草为灰绿藜 ( Chenopodium glaucum)、香薷 ( Elsholtzia patrini)、微孔草 ( Microulasikkimensis)和野胡萝卜 ( Osmo... 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甘肃省天祝县金强河地区多年生禾草人工草地杂草种群动态研究表明 :该区多年生人工草地的主要杂草为灰绿藜 ( Chenopodium glaucum)、香薷 ( Elsholtzia patrini)、微孔草 ( Microulasikkimensis)和野胡萝卜 ( Osmorhiza aristata) ,草地建植当年 ,高大杂草微孔草和野胡萝卜的生长速度动态呈 7,8月中旬较高的双峰型 ,低矮杂草香薷和灰绿藜的生长速度动态呈 7月下旬较高的单峰型 ,所有杂草群落的生物量生长率动态呈 7月中下旬较高的单峰型 ;草地建植第 2年 ,杂草的生长速度动态与第 1年完全相同 ,微孔草和灰绿藜的生物量生长率动态呈 6月下旬、8月上旬较高的双峰型 ,香薷的生物量生长率动态呈 7月中下旬相对较高的单峰型 ,野胡萝卜的生物量生长率动态几乎呈截距为 0的水平线 .杂草与栽培禾草的生长速度、生物量生长率大小比较及人工草地群落的组分动态分析表明 :对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多年生人工草地而言 ,灰绿藜、香薷和微孔草等杂草是重点防除对象 (杂草 ) ,生长季初期是杂草防除的关键时期 ,建植第 1年是杂草防除的关键年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禾草草地 杂草种群动态 高寒地区 杂草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种间竞争效应分析
12
作者 林慧龙 董世魁 《草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79-82,共4页
从高寒地区3组分禾草混播草地群落的种间竞争机制出发,建立了适合高寒地区3组分禾草混播草地群落种间竞争机制的Lotka-Volterra竞争效应模型,并对该模型所描述的竞争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试验。模拟结果表明,试验所选的3种高寒地区3组分禾... 从高寒地区3组分禾草混播草地群落的种间竞争机制出发,建立了适合高寒地区3组分禾草混播草地群落种间竞争机制的Lotka-Volterra竞争效应模型,并对该模型所描述的竞争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试验。模拟结果表明,试验所选的3种高寒地区3组分禾草混播草群的种间相容性分为两种类型,即不稳定的群落:多叶老芒麦+无芒雀麦+垂穗披碱草和垂穗披碱草+多叶老芒麦+扁穗冰草,其竞争结局是:群落内多叶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二者共同表现为优势种群,无芒雀麦或扁穗冰草与优势植物的竞争结果将导致其从群落中消失,多叶老芒麦和垂穗披碱草种群将能稳定共存;不稳定-稳定过渡群落:无芒雀麦+多叶老芒麦+扁穗冰草,在没有多叶老芒麦种群的时候,无芒雀麦和扁穗冰草种群可以共存,但是如果多叶老芒麦种群加入无芒雀麦和扁穗冰草所占的区域,它将导致无芒雀麦和扁穗冰草种群趋于灭绝。通过对3个混播试验组计算机模拟竞争模型的竞争效应分析,其结果与方法对科学建植同类型的多年生混播人工草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多年生禾草 混播草地 种间竞争 数学模型 计算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的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13
作者 董世魁 胡自治 +1 位作者 蒲小朋 李春鸣 《草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9-45,共7页
在青藏高原高寒区——天祝县金强河地区进行了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与单播相比 ,混播可以使 0~ 2 0 cm土层的生长季≥ 0℃积温和日均温分别提高 4 0 .6℃~ 2 4 6 .7℃、0 .3℃~ 1.7℃ ;混播草地地表... 在青藏高原高寒区——天祝县金强河地区进行了多年生禾草混播草地生理—生态特性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与单播相比 ,混播可以使 0~ 2 0 cm土层的生长季≥ 0℃积温和日均温分别提高 4 0 .6℃~ 2 4 6 .7℃、0 .3℃~ 1.7℃ ;混播草地地表≥ 0℃积温和日均温增幅最大的月份为 6月 ,其余土层≥ 0℃积温和日均温增幅最大的月份均为 5月 ;与单播草群相比 ,相应的混播群落的光能利用率明显提高 (P<0 .0 5 ) ;四组分草群的光能利用率显著高于二、三组分草群 (P<0 .0 5 ) ,二组分草群和三组分草群的光能利用率间均无显著差异 (P>0 .0 5 ) ;同一环境条件下 ,单种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率取决于植物的种类 ,而与播种方式 (单播或混播 )无关 (P>0 .0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多年生禾草 混播草地 生理-生态特性 光能转化率 光合速率 水分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生能源禾草的产能和生态效益 被引量:77
14
作者 解新明 周峰 +1 位作者 赵燕慧 卢小良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329-2342,共14页
多年生禾草作为能源植物具有许多优良特性,特别是具有很高的生物质产量和多方面的生态功能,可以通过燃烧、气化和液化等方式进行能源生产。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等国对多年生能源禾草的兴趣就不断增加,并从中选取了柳枝稷(Pani... 多年生禾草作为能源植物具有许多优良特性,特别是具有很高的生物质产量和多方面的生态功能,可以通过燃烧、气化和液化等方式进行能源生产。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欧美等国对多年生能源禾草的兴趣就不断增加,并从中选取了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L.)、芒(Miscanthus spp.)、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 L.)和芦竹(Arundo donax L.)等4类根茎型禾草加以重点突破,以求达到快速应用和示范的目的。综述了这4类能源禾草在欧美国家的研发现状,介绍了它们的一般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及产能效益,重点强调了其在土壤和水体污染治理、土壤理化特性改良、CO2气体减排和促进生物多样性改善等方面的生态效益。进而认为,只有根据中国的土地资源国情,在非农业用土地上发展非粮能源植物,才是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的真正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禾草 能源植物 产能效益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生禾本科混播人工草地的群落演替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文霞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4期193-196,共4页
以青藏高原高寒区甘肃农业大学高山草原试验站6个多年生禾本科人工草地组合样地为试验对象,并与人工草地建植初期、围栏外天然草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多年生禾本科混播人工草地的群落演替情况。结果表明,多年生禾本科混播人工草地群落... 以青藏高原高寒区甘肃农业大学高山草原试验站6个多年生禾本科人工草地组合样地为试验对象,并与人工草地建植初期、围栏外天然草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多年生禾本科混播人工草地的群落演替情况。结果表明,多年生禾本科混播人工草地群落,在演替过程中主要种的优势地位发生替代变化程度强,外来杂草的入侵以及空间、养分的竞争明显,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随着自然演替而增大,主要混播多年生禾草的优势度减小,优势地位发生明显替代变化。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向天然草地方向演替,且演替度不断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禾草 人工草地 群落演替 优势度 演替度 丰富度 丰富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小麦族禾草及其杂交后代基因组DNA的RAPD研究 被引量:18
16
作者 于卓 云锦凤 +1 位作者 马有志 辛志勇 《草地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87-292,共6页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蒙古冰草、航道冰草及其种间杂种F1、BC1代和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及其属间杂种F1代的基因组DNA差异性。筛选出能检测各条本及杂交后代间遗传差异的适宜引物;从DNA分子水平验证出亲本加拿大披碱...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分析蒙古冰草、航道冰草及其种间杂种F1、BC1代和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及其属间杂种F1代的基因组DNA差异性。筛选出能检测各条本及杂交后代间遗传差异的适宜引物;从DNA分子水平验证出亲本加拿大披碱草和野大麦两属间种比亲本蒙古冰草、航道冰草二种间的亲缘关系远;杂种F1代的RAPD图谱有明显偏母本的倾向;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可用于牧草远缘杂种鉴定及遗传育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族禾草 杂交种 基因组DNA 多年生禾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小麦族禾草及其杂交后代农艺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8
17
作者 于卓 李造哲 云锦凤 《草业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83-89,共7页
对几种小麦族多年生禾草及其杂交后代的生育、产草量等农艺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属间杂种F1的生长速度偏向母本,株高呈双亲的中间型,具有父本野大麦的强短根茎特性和果后营养期长的优良特性,表现出很... 对几种小麦族多年生禾草及其杂交后代的生育、产草量等农艺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属间杂种F1的生长速度偏向母本,株高呈双亲的中间型,具有父本野大麦的强短根茎特性和果后营养期长的优良特性,表现出很强的分蘖能力和再生能力,其花粉可育率为1.19%,结实率0,杂种平均优势16.98%。蒙古冰草×航道冰草种间杂种F1的生长速度和株高均介于双亲中间,具有父本航道冰草分蘖和再生能力强的特性,花粉可育率为26.75%,结实率5.30%,杂种平均优势19.35%;BC1的生长速度呈双亲的混合型,株高、分蘖性和再生性偏向其回交父本蒙古冰草,花粉可育率为46.67%,结实率14.77%,BC1育性恢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族多年生禾草 远缘杂种 生长发育 产草量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两年施氮对15龄混作禾草草地的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曹文侠 刘皓栋 +3 位作者 李文 徐长林 李小龙 师尚礼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0-137,共8页
以1999年建植的5个不同禾草组合混作草地为对象,研究连续两年不同施氮量75kg/hm2(N1),150kg/hm2(N2),225kg/hm2(N3)和0kg/hm2(CK)对草地生产力的提升及群落特征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连续2年施氮均可不同程度提升高寒地区人工禾草草地... 以1999年建植的5个不同禾草组合混作草地为对象,研究连续两年不同施氮量75kg/hm2(N1),150kg/hm2(N2),225kg/hm2(N3)和0kg/hm2(CK)对草地生产力的提升及群落特征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连续2年施氮均可不同程度提升高寒地区人工禾草草地的生产力和草层高度,但一定程度降低了草地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N2梯度可在有效提高草地生产力的同时,更好维持建植禾草的优势地位和物种的多样性水平,是该地区15龄人工草地改良的最佳施氮量。不同的禾草混作组合样地及不同施氮年份对施氮的响应存在一定差异,垂穗披碱草比重较大的样地对氮肥的响应较其他禾草更为敏感。研究也证明,过量施氮或单纯连续施氮对高寒地区多年生禾草混作草地群落的稳定性会造成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草地 多年生禾草 混作 施氮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对15龄不同组合禾草混作草地的改良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皓栋 曹文侠 +3 位作者 李文 徐长林 李小龙 师尚礼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09-1113,共5页
以15龄混作禾草草地为对象,研究不同施氮肥量0(CK),75(N_1),1 50(N_2)和225 kg·hm^(-2)(N_3)对植物群落特征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提高牧草高度和地上生物量,降低了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但对混作草地主要牧草的优势地位影响... 以15龄混作禾草草地为对象,研究不同施氮肥量0(CK),75(N_1),1 50(N_2)和225 kg·hm^(-2)(N_3)对植物群落特征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提高牧草高度和地上生物量,降低了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但对混作草地主要牧草的优势地位影响不明显。N_2极显著增加了混作草地的产量和Jaccard多样性指数(P<0.01),降低了Whittaker多样性指数,在提升草地生产力的同时,保持了群落的相对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多年生禾草 混播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三倍体杂种加倍植株同工酶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马艳红 于卓 +1 位作者 赵晓杰 刘杰 《草地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98-102,共5页
分析了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三倍体属间杂种F1加倍植株的同工酶酶谱特征。结果显示:同一生育阶段杂种自然加倍植株与加倍F1代植株在EST、POD和SOD酶带的数目、位点及强弱方面具有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而与杂种F1代及亲本的酶带表型差异显... 分析了加拿大披碱草-野大麦三倍体属间杂种F1加倍植株的同工酶酶谱特征。结果显示:同一生育阶段杂种自然加倍植株与加倍F1代植株在EST、POD和SOD酶带的数目、位点及强弱方面具有一致性和遗传稳定性,而与杂种F1代及亲本的酶带表型差异显著,从酶蛋白分子水平证明该杂种F1染色体加倍是真实的;加倍植株抽穗期旗叶的EST、POD酶谱中分别呈现9和4条酶带,分蘖期幼叶的EST、POD、SOD酶谱内分别呈现8、4和4条酶带,有多态性位点的特征酶带可作为杂种加倍后代育性恢复鉴定的遗传标记的候选位点;对供试材料不同生育阶段做同工酶酶谱对比分析,比单一生育阶段更能反映其酶带表型的遗传差异性,提高同工酶电泳技术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学 多年生禾草 属间杂种F1 加倍植株 同工酶 酶带表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