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自动定位及多平面重建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觧鑫 王城涛 +4 位作者 潘笑 董琦 陈颖 张文涛 林梓桐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0-206,共7页
目的:研发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自动定位及多平面重建的算法,并对其稳定性和准确性进行临床验证。方法:本研究中算法研发包括:(1)通过对CBCT影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density projection,MIP)获取上下... 目的:研发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自动定位及多平面重建的算法,并对其稳定性和准确性进行临床验证。方法:本研究中算法研发包括:(1)通过对CBCT影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density projection,MIP)获取上下颌分界线;(2)通过轴向MIP及分支点删除获得牙弓线控制点;(3)牙弓线两侧的终点为双侧颞下颌关节的中心点,通过平均密度投影(average intensity projection,AIP)获得颞下颌关节的矢状面和冠状面重建影像。选取我院3个不同CBCT品牌共计190例CBCT图像导入该软件进行双侧颞下颌关节的自动定位及三维重建,由2名口腔颌面影像医师根据该软件识别的双侧髁突最大长径层面及矢冠状位自动重建结果进行评分(1~4分),比较不同品牌CBCT图像评分结果的差异性。3个月后,随机选取30个CBCT图像再次进行自动定位及重建,评估该软件的稳定性。结果:本研究开发的算法可用于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自动定位和多平面重建。3个品牌的CBCT图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自动定位及评分的均分分别为3.33、3.26、3.51分,且3个品牌的CBCT图像评分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重复性检验显示该算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Kappa=1)。结论:基于MIP和AIP的自动重建算法可用于多品牌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影像的自动定位及多平面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锥形束CT 自动定位 自动多平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张量分解的平面温度场重建方法
2
作者 贺雪冰 李文军 +1 位作者 刘宇秋 王潇楠 《传感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02-1010,共9页
温度场测量过程中存在测量点不足及测量数据缺失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张量分解的平面温度场重建方法,用平面有限个测量点的动态温度测量数据重建平面的温度场。首先,采用有限差分法对一种平面温度场进行仿真,获得平面的... 温度场测量过程中存在测量点不足及测量数据缺失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张量分解的平面温度场重建方法,用平面有限个测量点的动态温度测量数据重建平面的温度场。首先,采用有限差分法对一种平面温度场进行仿真,获得平面的温度分布。其次,在平面上设置虚拟测量点,并设置采样时间,得到张量形式表示的平面温度场。然后,设置了4种数据缺失率,分别为60%、70%、80%和90%,继续用张量形式表示存在数据缺失的温度场。最后,通过张量分解对4种数据缺失的温度场进行重建。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张量分解的平面温度场重建方法能够重建温度场,在缺失率为90%时,重建误差不大于3.82%。以一种铝合金板为实验对象,搭建了平面温度场实验系统,布置了12个实际测量点,用热电偶测量和记录铝合金板受热升温到稳态时的测量点温度。利用实验数据集,采用张量分解方法对温度场进行重建。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在有限测点情形下,基于张量分解的动态平面温度场重建方法能够重建被测平面的温度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量分解 平面温度场 温度场重建 动态温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MSCT)及多平面重建(MPR)鉴别穿孔与非穿孔性急性阑尾炎(NPAA) 被引量:36
3
作者 刘文 强金伟 孙荣勋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4-168,186,共6页
目的研究穿孔性急性阑尾炎(perforated acute appendicitis,PAA)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表现,提高MSCT鉴别PAA与非穿孔性急性阑尾炎(nonperforated acute appendicitis,NPAA)的能力。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AA 28例和NPAA 3... 目的研究穿孔性急性阑尾炎(perforated acute appendicitis,PAA)的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表现,提高MSCT鉴别PAA与非穿孔性急性阑尾炎(nonperforated acute appendicitis,NPAA)的能力。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AA 28例和NPAA 36例(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8例,急性阑尾炎伴周围炎18例)行MSCT超薄层扫描,辅以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及曲面重建(curved multiplanarreformation,CPR)显示阑尾,观察、测量和比较PAA组与NPAA组诸CT征象的差异。结果 PAA组与NPAA组在阑尾壁强化缺损、阑尾周围脓肿、阑尾周围蜂窝织炎、阑尾腔外积气和阑尾腔外粪石5种CT征象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0、0.000、0.000、0.000、0.019),出现任一征象对PAA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6.4%、91.7%和93.8%。PAA组的阑尾直径为(16.2±3.8)mm,明显大于NPAA组[(11.3±3.1)mm,P=0.000)];当界值为13.3mm时,诊断PAA的特异度可提高至94.4%。结论 MSCT辅以MPR和CPR可准确鉴别PAA和NPAA,指导外科医师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穿孔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多平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CM及快速迭代收缩阈值算法的平面ECT图像重建
4
作者 张立峰 唐志浩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99-906,共8页
为提高平面阵列电容成像系统的成像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FCM)进行数据优化的快速迭代收缩阈值算法(FISTA)。根据平面阵列电容数据的特点,首先利用FCM算法对测量电容值进行分类,保留有效电容值,实现电容向量降维;然后利用离... 为提高平面阵列电容成像系统的成像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FCM)进行数据优化的快速迭代收缩阈值算法(FISTA)。根据平面阵列电容数据的特点,首先利用FCM算法对测量电容值进行分类,保留有效电容值,实现电容向量降维;然后利用离散小波基(DWT)对灰度值进行稀疏表示,并建立L1正则化模型,采用FISTA进行求解,以实现图像重建;最后将FCM处理后的电容值分别用于Landweber算法、Tikhonov算法进行重建对比。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重建图像的平均相对误差约为0.0527,平均相关系数约为0.9422,均优于其它算法,且重建图像伪影较少,更接近真实情况;因此,所提算法具有更好的重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容层析成像 平面阵列电容 图像重建 模糊C均值聚类 快速迭代收缩阈值算法 缺陷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平面重建及3D打印在前交叉韧带翻修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梁杰晖 吴松 +7 位作者 沈民仁 鲁安洁 谭凌捷 罗洁文 封景 曹阳博 王姣菊 何金深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5-112,共18页
目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韧带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韧带重建手术存在较高的失败率,骨道异常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失败因素。数字骨科技术可以在术前较为精准地制订翻修手术过程中骨道的实施方案,提高翻修手术成功率。本研究术前通过多... 目的: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韧带损伤中最常见的类型。韧带重建手术存在较高的失败率,骨道异常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失败因素。数字骨科技术可以在术前较为精准地制订翻修手术过程中骨道的实施方案,提高翻修手术成功率。本研究术前通过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测定骨道位置和直径及3D打印模型建立模拟骨道,以制订前交叉韧带翻修术方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至2021年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行前交叉韧带翻修术的12名患者,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术前制订的膝关节3D打印模型及术前膝关节CT数据。测量骨道直径及位置,以此为基础指导术中翻修骨道的建立,并对术后的骨道进行再次测量及对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包括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the 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 Knee Evaluation Form,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运动等级评分]。结果:术前通过测量发现4名患者的股骨骨道位置和2名患者的胫骨骨道位置欠佳,通过MPR与3D打印技术指导术中新骨道的建立,术后测量所有患者的骨道位置满意。术前的股骨与胫骨骨道内口直径测量值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843(P<0.05)和0.889(P<0.001),组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11(P<0.05)和0.784(P<0.05);术中建立的股骨与胫骨骨道内口直径与术后复查CT测量的股骨及胫骨骨道内口直径的组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995(P<0.001)和0.987(P<0.001)。12名患者末次随访的各项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1),再次手术率为0。结论:MPR与3D打印技术能较为精准、有效地测量前交叉韧带重建骨道参数,为重建失败患者制订个性化的翻修方案,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翻修手术的成功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翻修 骨道测量 多平面重建 3D打印 数字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增强注意力机制的室内单图像分段平面三维重建 被引量:2
6
作者 朱光辉 缪君 +2 位作者 胡宏利 申基 杜荣华 《图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4-471,共8页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分段平面三维重建已然成为室内场景建模研究的焦点之一。针对室内场景中,平面和非平面元素常常交织在一起,导致网络提取的平面特征中掺杂了非平面信息,从而影响了最终分割的精度;且室内场景中的平面存在尺度差...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分段平面三维重建已然成为室内场景建模研究的焦点之一。针对室内场景中,平面和非平面元素常常交织在一起,导致网络提取的平面特征中掺杂了非平面信息,从而影响了最终分割的精度;且室内场景中的平面存在尺度差异巨大的情况,带来了明显的类别不平衡,小尺度平面实例往往会失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增强注意力的多尺度特征融合三维分段平面重建网络,该网络能够自动学习场景中的平面特征,并有效地将不同尺度的特征信息融合,从而提升了平面实例分割的精度。同时,通过为平面实例中的每个像素分配不同的权重,特别是增加了对小尺度平面边缘像素的权重值,进一步增强了小尺度平面分割对象的通道表达。最终,采用平衡交叉熵损失和骰子损失构建了一种新的损失函数来训练模型,进一步提升了平面分割的精度。实验证明,该算法在平面召回率和分割准确度方面均取得了显著地提升,能够产生更为准确的室内三维分段平面重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分段平面重建 多尺度融合 增强注意力 自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扫描多平面重建(MPR)诊断颈椎退行性病变 被引量:2
7
作者 靳兆军 王敏 +3 位作者 亓恒新 蒋峰 高晓翙 周兵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并多平面重建 (MPR)对颈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45例颈椎病患者利用常规颈椎CT扫描和螺旋CT扫描并行MPR重建 ,对比分析扫描结果。结果 :螺旋CT扫描并MPR重建除显示 42例表现为一个以上椎间盘突出...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并多平面重建 (MPR)对颈椎退行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45例颈椎病患者利用常规颈椎CT扫描和螺旋CT扫描并行MPR重建 ,对比分析扫描结果。结果 :螺旋CT扫描并MPR重建除显示 42例表现为一个以上椎间盘突出并压迫神经根及硬脊膜囊外 ,还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 3 0例 ,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2 1例 ,2 3例共 2 7个椎间孔狭窄 ,12例共 15个横突孔狭窄 ,9个狭窄横突孔边缘骨质硬化增白 ,并可整体直观的观察韧带骨化、肥厚及椎管狭窄情况。结论 :螺旋CT扫描并MPR重建在显示颈椎退行性变各种病理改变方面比常规CT扫描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平面重建 mpr 诊断 颈椎退行性病变 椎间盘突出 神经根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1-bit压缩感知非凸算法的平面ECT图像重建
8
作者 唐志浩 张立峰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97-1803,共7页
为提高平面电容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并提高重建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1-bit压缩感知(1-bit CS)非凸算法的平面ECT图像重建方法。首先,利用离散余弦基(DCT)对灰度值进行稀疏表示;其次,引入极大极小凹惩罚(MCP)作为正则化项,并建立1-bit CS ... 为提高平面电容成像系统的成像质量并提高重建速度,提出了一种基于1-bit压缩感知(1-bit CS)非凸算法的平面ECT图像重建方法。首先,利用离散余弦基(DCT)对灰度值进行稀疏表示;其次,引入极大极小凹惩罚(MCP)作为正则化项,并建立1-bit CS MCP正则化模型;然后,通过MCP非凸算法迭代更新对偶解的近端算子,以求取最优对偶解;最后,根据对偶解求出重建灰度值并进行图像重建。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Tikhonov算法、Landweber算法及传统压缩感知算法,所提方法得到的重建图像平均相对误差和相关系数分别为0.0496和0.9435,平均重建时间约为0.1723 s,均优于其他3种算法,缺陷还原度及重建速度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缺陷检测 平面电容成像 ECT图像重建 1-bit压缩感知 极大极小凹惩罚 非凸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IFC标准实现室内建筑三维点云的自动化BIM重建
9
作者 翟若明 邢会颖 +5 位作者 甘孝清 韩贤权 邹双朝 黎建洲 万鹏 丁帮宁 《测绘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56-261,共6页
针对室内点云建模中轮廓提取精度低、建模流程复杂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室内建筑场景的点云到IFC模型的自动化重建方法,旨在实现高效、标准化的BIM建模流程。首先通过点云预处理实现建筑结构要素的初步分割,并采用随机采样一致性算... 针对室内点云建模中轮廓提取精度低、建模流程复杂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面向室内建筑场景的点云到IFC模型的自动化重建方法,旨在实现高效、标准化的BIM建模流程。首先通过点云预处理实现建筑结构要素的初步分割,并采用随机采样一致性算法提取多墙体平面;然后,将点云投影至平面以构建单元格划分网格,设计基于Graph-cut图割优化的轮廓提取方法,实现墙体轮廓边界闭合;最后,采用三维几何拉伸方式构建带有语义属性的IFC模型,完成构件的自动建模与结构化表达。在两个典型室内场景中的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模型精度、轮廓完整性与几何稳健性方面表现良好,可为室内空间管理、智能运维及实景三维重建等应用提供高精度数据模型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重建 IFC标准 三维点云 平面分割 图割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用于CT引导下胰腺病变穿刺活检
10
作者 邓良余 黄学全 +1 位作者 肖云华 何闯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81-784,共4页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用于CT引导下胰腺病变穿刺活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104例单发胰腺病变患者,其中49例接受MSCT-MPR技术辅助引导穿刺活检(MPR组)、55例接受单纯MSCT引导穿刺活检(...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MS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用于CT引导下胰腺病变穿刺活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接受CT引导下穿刺活检的104例单发胰腺病变患者,其中49例接受MSCT-MPR技术辅助引导穿刺活检(MPR组)、55例接受单纯MSCT引导穿刺活检(非MPR组),记录穿刺成功率、活检时长、调整穿刺针次数、辐射剂量长度乘积(DLP),以及相关并发症;根据手术病理或随访(≥12个月)结果计算活检病理诊断的敏感度。结果 2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均为100%。MPR组活检用时(15.96±4.73)min,与非MPR组[(16.22±5.7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0,P=0.803)。MPR组调整穿刺针次数[(6.53±1.24) vs.(8.15±1.90),t=-5.201,P<0.001]及DLP[(946.02±143.54)m Gy·cm vs.(1 095.53±338.50)m Gy·cm,t=-2.988,P=0.004]均低于非MPR组。活检过程中MPR组1例、非MPR组5例少量出血,均未特殊处理而自行改善。MPR组穿刺活检病理诊断敏感度为95.56%(43/45),非MPR组为92.16%(47/51)。结论 MSCT-MPR技术用于CT引导下胰腺病变穿刺活检有利于提高穿刺准确性、降低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穿刺术 多平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平面重建用于人工耳蜗植入术后评估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蒋刈 高搏 +5 位作者 王强 林碧玉 袁永一 王国建 蔡剑鸣 戴朴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7-801,共5页
目的通过标准层面下颞骨影像重建技术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内耳精细结构进行评估。方法对42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病例进行颞骨CT检测,通过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同一标准层面下观察不同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电极的覆盖角度及电极对耳蜗内... 目的通过标准层面下颞骨影像重建技术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内耳精细结构进行评估。方法对42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病例进行颞骨CT检测,通过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同一标准层面下观察不同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电极的覆盖角度及电极对耳蜗内精细结构(蜗轴与骨螺旋板)的影响。结果同一标准层面下不同电极在耳蜗内的位置存在差异,电极的覆盖角度不同。颞骨CT下可以观察蜗轴和骨螺旋板。精细操作下人工耳蜗植入,电极对耳蜗内精细结构损伤小。结论标准层面的MPR可以帮助准确评估电极在耳蜗中的位置,虽无法评估其对基底膜造成的损伤,但是可以评价其对蜗轴与骨螺旋板造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多平面重建(mpr) 耳蜗内精细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平面CT重建下个体化改良寰椎椎弓根进钉路径的测量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李涛 朱裕成 +2 位作者 马军 王德广 王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0-164,共5页
目的:通过对寰椎椎弓根轴位、矢状位多平面CT重建,测量个体化改良椎弓根进钉路径数据,以期提高寰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方法:20具成人颈椎标本,男11具,女9具,年龄不详。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在寰椎椎弓根轴位像上建立... 目的:通过对寰椎椎弓根轴位、矢状位多平面CT重建,测量个体化改良椎弓根进钉路径数据,以期提高寰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方法:20具成人颈椎标本,男11具,女9具,年龄不详。进行螺旋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在寰椎椎弓根轴位像上建立改良的椎弓根进钉路径,即经椎管外缘和齿突孔外缘划切线L1线,经椎动脉孔内缘画L2线平行于L1线,经L1、L2线之间中点画A线平行于L1、L2线,A线即为改良的寰椎椎弓根进钉路径。根据A线确定并测量椎弓根进钉点、进钉方向等个体化置钉参数,根据测量的置钉参数在标本的寰椎椎弓根置人直径3.5mm皮质骨螺钉。置钉后行螺旋CT扫描,按Ludwing椎弓根置钉安全标准统计椎弓根螺钉误置率。结果:多平面CT重建后影像学测量表明,改良寰椎椎弓根进钉路径的进钉点距寰椎后结节:右侧25.8±1.9mm,左侧25.7±1.8mm,比传统的进钉点(距寰椎后结节18-20mm)更偏外;进钉内倾角度:右侧21.1°±4.6°,左侧20.0°±4.9°,比传统的内倾角(0-10°)更大。20具颈椎标本共置钉40枚,按照Ludwing椎弓根置钉安全标准:0级36枚(90%),1级4枚(10%)。结论:寰椎椎弓根多平面CT重建下建立的改良椎弓根进钉路径,能够获取进钉点、进钉角度的个体化置钉参数。该路径比传统的方法进钉点更偏外,内倾角更大,能够提高寰椎椎弓根置钉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椎弓根螺钉 改良 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4
13
作者 王学淳 孙屹岩 +1 位作者 安丰新 吴新彦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17-119,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 (MPR)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42例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 (MPR) ,其中 4例行增强延时扫描。结果 :CT确诊输尿管结石 95 .3 % ( 4 0 /4 2 ) ;MPR图像...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结合多平面重建 (MPR)在输尿管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 42例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行螺旋CT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 (MPR) ,其中 4例行增强延时扫描。结果 :CT确诊输尿管结石 95 .3 % ( 4 0 /4 2 ) ;MPR图像质量分为好、较好、差 ,分别为 66.7% ( 2 8/4 2 )、2 3 .8% ( 10 /4 2 )、9.5 % ( 4 /4 2 )。结论 :螺旋CT结合MPR可全面、立体、直观地显示输尿管结石及梗阻扩张的程度 ,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多平面重建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价值 被引量:12
14
作者 乔鹏岗 李珊珊 +4 位作者 周娟 陆虹 盛复庚 邢旭东 李功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100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螺旋CT的表现,利用三维成像软件以多层面重建法进行重建,比较横断位薄层图像与MPR图像对病灶深分叶、短毛刺、胸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100例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周围型肺癌螺旋CT的表现,利用三维成像软件以多层面重建法进行重建,比较横断位薄层图像与MPR图像对病灶深分叶、短毛刺、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空泡征、细支气管气相等征象的显示率。结果:100例多平面重建图像显示清晰,与横断位薄层图像比较,MPR图像能明显提高深分叶、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细支气管气相的显示率,并能减少"空泡征"的假阳性,对短毛刺征的显示率无明显改变。结论:多平面重建方法简单易行,能充分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形态特征,为周围型肺癌影像学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型肺癌 螺旋CT 多平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平面重建技术在CT引导肺磨玻璃结节带钩钢丝术前定位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黄蔚 吴志远 +4 位作者 陈克敏 王子寅 刘钦 丁晓毅 王忠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63-867,共5页
目的评估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肺磨玻璃结节带钩钢丝术前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29例行MPR技术引导下肺磨玻璃结节术前穿刺定位患者,评估应用该方法进行肺磨玻璃结节定位的成功率、定位耗时和并... 目的评估CT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在肺磨玻璃结节带钩钢丝术前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29例行MPR技术引导下肺磨玻璃结节术前穿刺定位患者,评估应用该方法进行肺磨玻璃结节定位的成功率、定位耗时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9例肺磨玻璃结节均成功定位(成功率100%),操作平均耗时19.1 min。1例(3.4%)患者出现钩针脱落,6例(20.7%)患者出现无症状气胸,6例(20.7%)患者出现肺内出血,29例患者定位术后均成功切除病灶并获得病理诊断。结论 MPR技术有助于多角度、多平面规划肺磨玻璃结节带钩钢丝定位的穿刺路径,提高肺磨玻璃结节,特别是毗邻纵隔、血管、叶间裂和骨性结构的特殊部位结节的定位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磨玻璃结节 多平面重建 CT引导 带钩钢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高分辨率CT及MPR重建的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幼瑾 杨军 +1 位作者 吴皓 陶峥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4期441-445,共5页
目的分析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儿的颞骨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0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耳鼻咽喉科因听力障碍(15例)、外耳畸形(55例)而就诊的70例儿童颞骨高分辨率CT和冠状面多平... 目的分析先天性外中耳畸形患儿的颞骨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1月—2009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耳鼻咽喉科因听力障碍(15例)、外耳畸形(55例)而就诊的70例儿童颞骨高分辨率CT和冠状面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结果。结果 CT检查揭示70例患儿共有82畸形耳,分三种情况。(1)64例73耳外耳畸形:其中51例57耳合并中耳畸形,7例10耳存在外、中、内耳畸形,6例6耳仅有外耳畸形。(2)4例6耳中耳畸形同时合并内耳畸形;(3)2例3耳仅存在单纯中耳畸形。所发现的外耳道畸形包括狭窄、膜性闭锁、骨性闭锁;中耳畸形包括乳突气化异常,中耳腔、听小骨及其关节、卵圆窗畸形,另外还发现面神经畸形、脑脊液耳漏及先天性脑膜脑膨出。本组外耳道膜性闭锁的患儿合并中、内耳畸形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组外耳道膜性闭锁的患儿合并中、内耳畸形较多。高分辨率CT检查及MPR重建对外、中耳畸形诊断和分类,对于制定临床干预策略、选择治疗方式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耳畸形 CT 多平面重组(m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utoCAD2000平台的平面立体三维重建的算法与实现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仁芝 赵健 +3 位作者 刘巍 翟广泉 郑幸 林礼剑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5-76,81,共3页
介绍了在AutoCAD2 0 0 0平台上用VisualLISP语言编程实现平面立体的三维重建的一些算法和技巧 ,通过对几个主要步骤的探讨 ,成功地编写了平面立体三维重建算法的实用化程序。
关键词 AutoCAD2000平台 平面立体 三维重建 算法 二维视图 三维重建 实体模型 C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肺癌氩氦冷冻消融治疗中的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张云嵩 蔡迎玖 +4 位作者 陈田子 董建林 高小俊 张彦伟 白芳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5-190,共6页
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ner reconstruction,MPR)在肺癌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接受常规轴位扫描或MPR引导下实施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消融治疗... 目的:探讨CT多平面重建技术(multi-planner reconstruction,MPR)在肺癌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消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接受常规轴位扫描或MPR引导下实施经皮穿刺氩氦冷冻消融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T2或T3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6例。按引导方式分为常规组31例,MPR组35例。比较相同布针数量时两组穿刺次数、穿刺误差、操作总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肿瘤残留率、局部控制率差异。结果:相同布针数量时,两组术中平均穿刺次数、穿刺误差比较,MPR组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平均操作时间比较,MPR组与常规扫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MPR组均显著低于常规扫描组,其中穿刺合并出血为1.52%vs.13.64%、穿刺继发气胸为3.03%vs.19.70%,(P<0.05),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随访至术后12个月时,MPR组的肿瘤局部残留率、总有效率等治疗获益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分别为1.52%vs.10.61%和51.52%vs.36.36%,(P<0.05)。结论:MPR技术引导经皮穿刺肺癌氩氦冷冻消融治疗穿刺误差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获益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冷冻消融治疗 CT 多平面重建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诊断急性阑尾炎 被引量:26
19
作者 刘文 强金伟 +2 位作者 廖治河 孙荣勋 王丽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7-341,共5页
目的:探讨无肠道准备的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方案诊断急性阑尾炎(AA)的价值。方法:6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AA患者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穿孔性急性阑尾炎(PAA)28例,非穿孔性急性阑尾炎(NPAA)36例(单纯性AA18例... 目的:探讨无肠道准备的多层螺旋CT(MS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方案诊断急性阑尾炎(AA)的价值。方法:64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AA患者行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其中穿孔性急性阑尾炎(PAA)28例,非穿孔性急性阑尾炎(NPAA)36例(单纯性AA18例,AA伴周围炎18例)。用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相结合的方法完整地显示阑尾,观察、测量和比较MSCT平扫与增强扫描在诊断AA方面的差异。结果:对于单纯性AA和PAA的诊断和分型,MSCT增强方案明显优于平扫方案(P=0.000,0.000);对于AA伴周围炎,两者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1.000);MSCT增强方案诊断AA的准确性为95.3%(61/64),而平扫仅为56.3%(36/64)。结论:无肠道准备的MSCT增强方案是一种简便、快捷、准确的AA诊断方法,结合阑尾MPR重建可进一步提高诊断信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阑尾炎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 多平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定位机械性小肠梗阻移行带 被引量:19
20
作者 崔磊 龚沈初 +3 位作者 黄胜 何伯圣 何玉泉 何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6-779,共4页
目的与CT轴位图像对比,评估64层螺旋CT MPR技术对机械性小肠梗阻(SBO)移行带的定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2例机械性SBO患者的CT图像。首先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阅片确立移行带,作为评估的标准。然后由另2名影像医师(医师A... 目的与CT轴位图像对比,评估64层螺旋CT MPR技术对机械性小肠梗阻(SBO)移行带的定位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52例机械性SBO患者的CT图像。首先由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阅片确立移行带,作为评估的标准。然后由另2名影像医师(医师A、B)分别独立阅读CT图像(首先阅读轴位图像,1个月后阅读MPR图像)确定梗阻移行带,并进行可靠性评分(1分:可靠性弱;2分:可靠性中等;3分:可靠性强),记录阅片评估时间。比较单独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确定梗阻移行带的准确率、可靠性评分及阅片时间。结果医师A单独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确定梗阻移行带的准确率分别为82.69%和96.15%(χ2=7.00,P=0.0082),医师B分别为78.85%和86.54%(χ2=4.00,P=0.0445)。医师A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的可靠性评分分别为2.46±0.67和2.65±0.69(t=3.48,P=0.001),医师B分别为2.40±0.72和2.71±0.57(t=4.76,P<0.001)。医师A阅读轴位图像和MPR图像的时间分别为(298±47)s和(304±42)s(t=0.70,P=0.49),医师B分别为(210±39)s和(224±52)s(t=1.46,P=0.15)。结论较之CT轴位图像,MPR图像可提高机械性SBO移行带的定位准确率和可靠性,且阅片耗时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梗阻 移行带 多平面重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