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巴胺D_3受体基因Ser9Gly多态性与阿立哌唑及利培酮治疗效应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胡晓凤 王芳 +5 位作者 郁昊 宓为峰 卢天兰 阮燕燕 张纪水 岳伟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54-458,共5页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血浆催乳素水平变化及其与多巴胺D3受体(DRD3)基因Ser9Gly(rs6280)多态性的关联。方法选择完成8周阿立哌唑或利培酮治疗的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6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 目的比较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血浆催乳素水平变化及其与多巴胺D3受体(DRD3)基因Ser9Gly(rs6280)多态性的关联。方法选择完成8周阿立哌唑或利培酮治疗的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60例,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评测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symptom scale,PANSS)。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催乳素水平,DNA测序技术检测DRD3基因Ser9Gly多态性,分析DRD3基因Ser9Gly多态性与两药疗效及血浆催乳素变化的关联。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PANSS减分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79±23.48)vs.(63.30±22.66),P>0.05],但利培酮组血浆催乳素的变化值高于阿立哌唑组[(26.92±9.48)vs.(-25.25±8.07),P<0.05]。利培酮组中C等位基因携带者的血浆催乳素的增加明显高于未携带者[(52.48±27.01)ng/mL vs(36.07±17.46),P<0.05];而阿立哌唑组中未见此差异[(-23.27±8.36)vs.TT(-26.05±8.11),P>0.05]。两组8周后PANSS减分率(%)与DRD3基因Ser9Gly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阿立哌唑组[CC+CT(57.83±19.94)vs.TT(56.84±18.46),P>0.05];利培酮组[CC+CT(53.94±21.08)vs.TT(60.38±19.37),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女性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引起血浆催乳素水平变化的幅度较小;利培酮引起血浆催乳素水平增加可能与DRD3基因Ser9Gly多态性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利培酮 催乳素 多巴d3受体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1个精神分裂症家系中多巴胺D_3受体基因Ser9 Gly多态的传递不平衡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周儒伦 胡宪章 +4 位作者 周朝凤 韩永华 陈昌惠 王玉凤 沈渔邨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5期455-457,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巴胺D3 受体基因 (DRD3)第一外显子Ser9Gly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方法 :采集15 1个家系 ,每家有 2名或 2名以上符合ICD 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病同胞父母存活且父母中至多只有一方有精神分裂症患病史。对DRD3基因... 目的 :探讨多巴胺D3 受体基因 (DRD3)第一外显子Ser9Gly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方法 :采集15 1个家系 ,每家有 2名或 2名以上符合ICD 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病同胞父母存活且父母中至多只有一方有精神分裂症患病史。对DRD3基因的Ser9Gly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1)总体而言 ,DRD3基因的Ser9Gly等位基因频度和基因型频度在父母组、非患病同胞组和患病同胞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在精神分裂症不同亚型之间基因型频度和等位基因频度的分布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 (2 )传递不平衡检验 (TDT)发现在患病同胞中存在传递不平衡 (χ2 =7.76 ,P =0 .0 0 5 3 ,OR =1.70 ,95 %置信区间为 1.15~ 2 .5 2 )。 (3)基因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分析显示 ,具有Ser9等位基因的患病同胞较多地出现阴性症状。结论 :DRD3基因的Ser9Gly多态与家族性精神分裂症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遗传学 多态现象 多巴d3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3受体对安非他明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小鼠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朱俊艳 陈利萍 +2 位作者 李林 郑海波 陈腾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28-430,共3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D3受体对安非他明条件性位置偏爱小鼠的作用。方法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系统,观察腹腔注射安非他明前后多巴胺D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D3RKO)及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野生型小鼠(C57BL/6)的位置偏爱效应,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 目的研究多巴胺D3受体对安非他明条件性位置偏爱小鼠的作用。方法采用条件性位置偏爱系统,观察腹腔注射安非他明前后多巴胺D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D3RKO)及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野生型小鼠(C57BL/6)的位置偏爱效应,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实验数据进行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及显著性检验。结果安非他明(5mg/kg)能使D3RKO小鼠产生明显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给药前、后以及同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C57BL/6小鼠没有形成明显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P>0.05)。结论多巴胺D3受体基因敲除后可以使小鼠对安非他明产生明显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提示多巴胺D3受体基因可能对安非他明依赖性形成具有抑制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非他明 条件性位置偏爱 基因敲除 多巴d3受体 药物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_3受体基因敲除对小鼠基础痛阈的调制作用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林 赖江华 +2 位作者 陈利萍 朱俊艳 陈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01-602,共2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D3受体对小鼠基础痛阈的调制作用,为进一步探讨D3受体在痛觉调制作用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对实验小鼠进行适应性预处理后,用甩尾仪测定D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D3-/-)及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野生型(C57BL/6J)小鼠的基础... 目的研究多巴胺D3受体对小鼠基础痛阈的调制作用,为进一步探讨D3受体在痛觉调制作用中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对实验小鼠进行适应性预处理后,用甩尾仪测定D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D3-/-)及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野生型(C57BL/6J)小鼠的基础痛阈。结果D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的基础痛阈高于野生型C57BL/6J小鼠,统计学检验显示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巴胺D3受体可能参与痛觉的调制过程,对脊髓伤害性反射具有紧张性下调易化效应。对进一步在分子水平探讨多巴胺对痛觉调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d3受体 基础痛阈 基因敲除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非他明对小鼠白细胞介素-10释放的影响及多巴胺D3受体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
5
作者 陈艳炯 朱俊艳 +5 位作者 张洪波 魏曙光 阎春霞 郑海波 任会勋 陈腾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9-282,300,共5页
目的研究安非他明(AM)对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小鼠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释放的影响以及多巴胺D3受体在此过程中参与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Ⅰ:采用多巴胺D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D3RKO)以及具有相似遗传背景的野生型小鼠(C57B... 目的研究安非他明(AM)对细菌脂多糖(LPS)刺激后小鼠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释放的影响以及多巴胺D3受体在此过程中参与的调控作用。方法实验Ⅰ:采用多巴胺D3受体基因敲除小鼠(D3RKO)以及具有相似遗传背景的野生型小鼠(C57BL/6J),腹腔注射AM(5 mg/kg)10 min后再注射LPS(150μg/kg)刺激,在LPS给药后不同时间点(0、30、60、90、120、240 min)心脏穿刺抽血进行IL-10测试,观察上述不同时间点D3RKO和C57BL/6J小鼠IL-10的分泌情况。实验Ⅱ:在实验Ⅰ所确定的小鼠IL-10分泌最高时间点,观察不同剂量AM(0、2、5、10 mg/kg)对D3RKO和C57BL/6J小鼠IL-10分泌的影响。结果实验Ⅰ:AM5 mg/kg在LPS注射后可以引起D3RKO和C57BL/6J小鼠IL-10分泌增多,其中60 min达最大值,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Ⅱ:C57BL/6J小鼠以AM5 mg/kg作用后IL-10增多最为显著,D3RKO小鼠以AM2 mg/kg作用后IL-10升高最为显著,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之间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AM对小鼠免疫功能的抑制可能是通过增加IL-10分泌而起作用;小剂量AM即可引起D3RKO小鼠血中IL-10升高,提示多巴胺D3受体可能参与了AM对小鼠免疫功能抑制作用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非他明 白细胞介素-10 多巴d3受体 细菌脂多糖 基因敲除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3受体在围绝经期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曹国芬 朱莉 +1 位作者 张苏梅 唐玄兵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0-394,共5页
目的探究多巴胺D3受体在围绝经期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基于前期围绝经期抑郁动物模型,采用RT-PCR方法,研究围绝经期抑郁小鼠伏隔核D3受体mRNA的变化;进一步,采用D3受体敲除(D3 receptor knockout,D3RKO)小鼠与相同遗传背景的野生型(... 目的探究多巴胺D3受体在围绝经期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基于前期围绝经期抑郁动物模型,采用RT-PCR方法,研究围绝经期抑郁小鼠伏隔核D3受体mRNA的变化;进一步,采用D3受体敲除(D3 receptor knockout,D3RKO)小鼠与相同遗传背景的野生型(wildtype,WT)小鼠,分别构建青年组与围绝经期小鼠,采用强迫游泳、悬尾实验检测小鼠抑郁样行为。结果伏隔核D3受体mRNA在围绝经期明显下降(P<0.05);慢性束缚应激会诱导青年期小鼠D3受体mRNA下降(P<0.05);慢性束缚应激会诱导围绝经期小鼠D3受体进一步下降(P<0.05)。围绝经期D3RKO小鼠相对于围绝经期WT小鼠,在强迫游泳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围绝经期D3RKO小鼠相对于青年D3RKO小鼠,在强迫游泳、悬尾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围绝经期不会明显改变WT小鼠不动时间(P>0.05)。结论伏隔核多巴胺D3受体在围绝经期明显下降;D3受体的大幅度下降或缺失可能参与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d3受体 围绝经期 抑郁样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1、D3受体敲除及双基因敲除对小鼠体重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宝 刑博 +3 位作者 魏曙光 贾小妮 张洪波 李生斌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54-57,共4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受体介导的神经及生理活动。方法引进多巴胺D1和D3受体敲除小鼠,繁育出多巴胺D1D3受体双敲除小鼠。选择D1受体敲除、D3受体敲除、D1D3双基因敲除与WT四种基因型雄鼠各7只,对其30 d、50 d、70 d小鼠24 h内的进食量、饮水... 目的研究多巴胺受体介导的神经及生理活动。方法引进多巴胺D1和D3受体敲除小鼠,繁育出多巴胺D1D3受体双敲除小鼠。选择D1受体敲除、D3受体敲除、D1D3双基因敲除与WT四种基因型雄鼠各7只,对其30 d、50 d、70 d小鼠24 h内的进食量、饮水量及体重进行测量,探讨多巴胺D1受体、D3受体敲除小鼠及D1D3受体双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进食、饮水、体重增长的比较。结果多巴胺D1、D3受体基因对小鼠21 d和35 d的体重增长有一个较为显著的影响,直到90 d时,各基因型小鼠体重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巴胺可能通过调节HPA轴的活性,从而调控仔鼠的觅食与饱腹感,最终影响仔鼠初生重及泌乳期体重。同时,多巴胺D1、D3受体基因的敲除可能通过干扰泌乳等母性行为而影响小鼠的体重。研究结果为利用基因敲除小鼠研究多巴胺D1、D3受体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d1受体 多巴d3受体 基因敲除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I标记多巴胺D_3受体显像剂的合成 被引量:1
8
作者 薛井泉 朱爱芝 柴之芳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4-168,共5页
制备了12 5I标记的具有多巴胺D3 受体潜在活性的核药物12 5I 7 OH PIPAT(7 羟基 2 (N 丙基 N 3’ 碘 2’ 烯丙基 )氨基四氢萘满 )。从化合物 2 ,7 二羟基萘开始 ,经过多步反应合成出12 5I 7 OH PIPAT的前体 ,并对它进行12 5I标记。12 ... 制备了12 5I标记的具有多巴胺D3 受体潜在活性的核药物12 5I 7 OH PIPAT(7 羟基 2 (N 丙基 N 3’ 碘 2’ 烯丙基 )氨基四氢萘满 )。从化合物 2 ,7 二羟基萘开始 ,经过多步反应合成出12 5I 7 OH PIPAT的前体 ,并对它进行12 5I标记。12 5I 7 OH PIPAT经分离纯化后 ,检测结果为 :放射化学产额为 5 7% ,放化纯度大于8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 d3受体显像剂 标记 碘125 放射性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对剥夺血清条件下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雪 汪海涛 +1 位作者 任艳囡 郑文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54-558,共5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对剥夺血清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rotein kinase B,PI3K/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 目的研究多巴胺D1受体激动剂SKF38393对剥夺血清所致PC12细胞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s/protein kinase B,PI3K/Akt)、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ERK)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将PC12细胞分为血清剥夺模型组、血清剥夺后加不同剂量SKF38393处理组(1μmoL、3μmoL、10μmoL、30μmoL和100μmoL)及1%胎牛血清对照组,比较各组PC12细胞活性;PC12细胞分别加入不同剂量(同上)SKF38393处理40min,以及以10μmoLSKF38393处理不同时间(5~80min),然后检测PC12细胞的Akt473及ERK1/2的磷酸化水平;PC12细胞分别加入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LY294002(50μmoL)、ERK信号通路抑制剂PD98059(50μmoL)或PD169316(10μmoL),后再行SKF38393干预,比较各组PC12细胞活性。结果与剥夺血清组比较,10μmoLSKF38393即可显著增加PC12细胞的活性[(0.58±0.02)vs(0.37±0.01)],并且随着其剂量(30μmoL、100μmoL)的增加PC12细胞活性的增加可更明显[(0.62±0.01)、(0.65±0.02)],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剂量SKF38393和不同时间的SKF38393处理PC12细胞后磷酸化的Akt和ERK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剥夺血清组(P<0.05)。与SKF38393组的PC12细胞活性(0.59±0.01)比较,PD169316组细胞活性(0.41±0.14)无明显差异(P>0.05),但LY294002组(0.33±0.01)和PD98059(0.33±0.03)组细胞活性均更低(P<0.05),提示仅后二者可阻断SKF38393对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 SKF38393能保护剥夺血清所致的PC12细胞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PI3K/Akt和ER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12细胞 多巴d1受体激动剂 SKF38393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3受体显像剂的前体合成及其^19F的标记
10
作者 薛井泉 张智勇 单保慈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3-795,共3页
A novel dopamine D3 receptor imagining agent 7-OH-PFPAT(7-hydroxy-2-(N-propyl-N-3’-F-fluoropropionyl)aminotetralin)which has potential activity to be a dopamine D3 receptor is synthesized by multi-step reactions.At t... A novel dopamine D3 receptor imagining agent 7-OH-PFPAT(7-hydroxy-2-(N-propyl-N-3’-F-fluoropropionyl)aminotetralin)which has potential activity to be a dopamine D3 receptor is synthesized by multi-step reactions.At the same time,the precursor of dop-amine D3 receptor imagining agent(7-tetrahydropyranyl-2-(N-propyl-N-3’-bromopropionyl) aminotetralin) which can be radiolabeled with Fluorine-18 is prepared.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the target compound is confirmed by MS and 1H-NMR.This mild and easily manipulated synthetic procedure is attainable.These techniques may provide the potentiality to synthesize a radiolabeled compound 7-hydroxy-2-(N-propyl-N-3’-18F-fluoropropionyl) aminotetral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 d3受体显像剂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_2、D_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精神分裂症相关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书莲 程晓丽 +3 位作者 温雯静 刘华 李文超 钟红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5-159,共5页
目的探索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2receptor,DRD2)基因第8外显子Taq I A位点多态和多巴胺D3受体(Dopamine D3receptor,DRD3)基因第5内含子Msp I位点多态与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是否关联及其在不同性别是否存有差异。方法使用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探索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D2receptor,DRD2)基因第8外显子Taq I A位点多态和多巴胺D3受体(Dopamine D3receptor,DRD3)基因第5内含子Msp I位点多态与汉族人群精神分裂症是否关联及其在不同性别是否存有差异。方法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及DNA测序技术,对3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310名对照DRD2Taq I A基因多态性和DRD3Msp I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患者组与对照组间DRD2 Taq I A位点等位基因分布差异显著(P<0.01)、两两基因型对比(A1/A2与A1/A1相比:P<0.05;A2/A2与A1/A1相比:P<0.01)及两基因型联合对比(A1/A2+A2/A2与A1/A1:P<0.01)组间差异也显著。性别分层研究DRD2Taq I A位点女性组间差异显著(P<0.01),男性组间差异无意义(P>0.05)。DRD3Msp I位点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分布及性别分层分析等所有数据均显示患者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风险因子趋势检验结果DRD2Taq I A位点等位基因A2:P<0.01;DRD3Msp I位点等位基因2:P>0.05。结论所得数据支持DRD2Taq I A位点等位基因A2可能为精神分裂发生的风险因子,特别对女性而言。数据分析不支持DRD3Msp I位点基因与精神分裂发生有关。此结果需更进一步研究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基因多态 多巴d2受体 多巴d3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_3受体选择性配体治疗药物依赖的新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苟红艳 吴宁 +2 位作者 苏瑞斌 丛斌 李锦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8-111,共4页
药物依赖是一种以复吸为特征的慢性脑病,迄今为止尚缺乏有效的防复吸药物。随着药物依赖及复吸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了一些潜在的药物干预靶点。靶向多巴胺D3受体(DAD3R)防复吸药物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DAD3R选择性分布在... 药物依赖是一种以复吸为特征的慢性脑病,迄今为止尚缺乏有效的防复吸药物。随着药物依赖及复吸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了一些潜在的药物干预靶点。靶向多巴胺D3受体(DAD3R)防复吸药物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DAD3R选择性分布在啮齿类动物及人脑内与药物依赖相关的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在药物依赖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重点介绍DAD3R在药物依赖中的作用及选择性配体治疗药物依赖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成瘾 多巴 多巴d3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3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晓斌 沙维伟 +1 位作者 张志珺 侯钢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4-225,共2页
关键词 迟发性运动障碍 多巴d3受体 基因多态性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多巴胺D_3受体抑制剂的发现
14
作者 邓欣贤 沈庆 +4 位作者 徐丽丽 熊子君 赵伟利 镇学初 付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779-1784,共6页
根据最新解析的多巴胺D3受体的晶体结构进行活性位点分析,建立了基于受体的药效团模型,并对Asinex Gold Collection数据库进行筛选,选择7个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测试,得到了高活性新型多巴胺受体抑制剂(04932482),它对多巴胺D3受体抑制率... 根据最新解析的多巴胺D3受体的晶体结构进行活性位点分析,建立了基于受体的药效团模型,并对Asinex Gold Collection数据库进行筛选,选择7个化合物进行生物活性测试,得到了高活性新型多巴胺受体抑制剂(04932482),它对多巴胺D3受体抑制率达85.45%,其Ki值为(806.75±34.58)nmol/L.进一步对活性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研究了其与受体相互作用的模式,并以此为指导提出以04932482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d3受体 药效团模型 数据库筛选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_3受体对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多巴胺D_4受体表达和功能的影响
15
作者 陈新建 杨剑 +7 位作者 任红梅 陈彩宇 何多芬 王旭开 王红勇 杨成明 周林 曾春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观察多巴胺D3受体(D3受体)对大鼠肾脏近曲小管(RPT)上皮细胞多巴胺D4受体(D4受体)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Wistar-Kyoto(WKY)大鼠RPT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印迹法观察D3受体激动剂PDl28907刺激D3受体后D4受体表达的变化;... 目的:观察多巴胺D3受体(D3受体)对大鼠肾脏近曲小管(RPT)上皮细胞多巴胺D4受体(D4受体)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Wistar-Kyoto(WKY)大鼠RPT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印迹法观察D3受体激动剂PDl28907刺激D3受体后D4受体表达的变化;采用哇巴因法测定Na+-K+-ATP酶(ATP为三磷酸腺苷)活性,观察D3受体激动剂PDl28907(10-7mol/L,24 h)预先作用后,D4受体激动剂PD168077(10-7mol/L,15 min)对Na+-K+-ATP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探讨D3受体激动剂PDl28907影响D4受体表达的作用机制。结果:D3受体激动剂PDl28907刺激可明显增强RPT上皮细胞中的D4受体蛋白表达,该作用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关系。D3受体激动剂PDl28907对D4受体蛋白表达的增强作用可被D3受体特异性抑制剂U99194A(10-6mol/L)所阻断。磷脂酶C抑制剂U73122存在的情况下,D3受体激动剂PD128907刺激D3受体后对D4受体的促进表达效应受到显著抑制。与单用D4受体激动剂PD168077相比,在PDl28907(10-7mol/L,24 h)预先刺激的情况下,D4受体激动剂PD168077对Na+-K+-ATP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有所增强。结论:D3受体对大鼠RPT上皮细胞上D4受体表达和功能具有增强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磷脂酶C信号途径发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d3受体 多巴d4受体 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多巴胺涂层3D打印双相磷酸钙组织工程支架的制备及其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宁宁 徐志民 +2 位作者 郑叶 张赢心 韩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55-959,共5页
目的:在3D打印制备的双相磷酸钙(BCP)支架的表面进行聚多巴胺(PDA)涂层,构建成骨活性较高的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并对其应用潜力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BCP生物陶瓷支架,将制备完成的组织工程支架在多巴胺溶液中浸泡,以... 目的:在3D打印制备的双相磷酸钙(BCP)支架的表面进行聚多巴胺(PDA)涂层,构建成骨活性较高的新型骨组织工程支架,并对其应用潜力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BCP生物陶瓷支架,将制备完成的组织工程支架在多巴胺溶液中浸泡,以使支架表面形成纳米级的PDA覆膜结构,无PDA涂层的支架为3DBCP组,有PDA涂层的支架为PDA-3DBCP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支架表面微观形貌,通过测定支架表面的水接触角表征材料的亲水性,采用比重法测定支架的孔隙度,万能试验机检测支架的机械强度,CCK-8方法检测支架上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与3DBCP组比较,PDA-3DBCP组支架表面水接触角明显缩小(t=5.06,P<0.05),支架孔隙度和机械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03,P>0.05;t=0.002,P>0.05)。将细胞接种至支架并进行1、3和5 d的复合培养,CCK-8法检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2组细胞增殖活性逐渐升高,第5天时与3DBCP组比较,PDA-3DBCP组支架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升高(t=39.3,P<0.05)。结论: PDA涂层的3D打印BCP多孔支架符合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表征,并且可以提高细胞的增殖能力,具备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多巴 骨组织工程 生物陶瓷 双相磷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情感障碍与DRD3、DRD2和COMT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马小红 周琴 +6 位作者 李涛 王英成 黄颐 孙学礼 刘协和 师建国 吴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4-87,共4页
目的 探索多巴胺D3受体 (DRD3)、多巴胺D2受体 (DRD2 )和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COMT)基因多态性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系。方法 使用病例 对照的关联分析方法 ,对 10 5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 12 8名对照者之DRD3、DRD2和COMT的多态性进... 目的 探索多巴胺D3受体 (DRD3)、多巴胺D2受体 (DRD2 )和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COMT)基因多态性与双相情感障碍的关系。方法 使用病例 对照的关联分析方法 ,对 10 5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 12 8名对照者之DRD3、DRD2和COMT的多态性进行检测 ,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 DRD3等位基因在两组间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 (χ2 =5 77,P =0 0 2 ) ,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基因型 1/ 1和 2 / 2在两组间分布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36 ,OR=5 72 7) ,等位基因分析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2 2 ,OR =6 786 ) ;DRD2和COM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χ2 =1 983,P =0 37/ χ2 =1 6 7,P =0 4 1;χ2 =0 2 16 ,P >0 0 5 / χ2 =0 14 3,P >0 0 5 ) ;将DRD3和DRD2共同分析时发现OR值升高 (OR =6 6 97)。结论 DRD3基因多态性与双相情感障碍有关联 ,且与DRD2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情感障碍 多巴d3受体 多巴d2受体 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_2受体配体的合成及^(99m)Tc标记(Ⅰ)——悬挂式设计 被引量:1
18
作者 贾芳 刘正浩 +2 位作者 唐志刚 张小波 刘伯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3-86,共4页
以多巴胺D2 受体配体Cl ABZM为前体 ,合成了末端带有巯基的单齿化合物 ,光谱数据与结构相符 .用配体交换法与 3 硫杂 1,5 戊二硫醇共同配位合成了“3+ 1”型混配螯合物 ,对影响标记率的诸多因素如 pH值、温度、配体用量及反应时间等进... 以多巴胺D2 受体配体Cl ABZM为前体 ,合成了末端带有巯基的单齿化合物 ,光谱数据与结构相符 .用配体交换法与 3 硫杂 1,5 戊二硫醇共同配位合成了“3+ 1”型混配螯合物 ,对影响标记率的诸多因素如 pH值、温度、配体用量及反应时间等进行了优化 ,得到最佳标记条件 ,标记率大于 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d2受体 配体交换法 mTc标记化合物 合成 5-氯-4-氨基-苯甲酰 药物设计 3-硫杂-1 5-戊二硫醇 螯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苯丙胺对脂多糖刺激RAW264.7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
19
作者 曹国芬 孟改利 +1 位作者 李彦霖 张永爱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2-447,共6页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究可能机制。方法研究METH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刺激组、不同浓度METH(20、... 目的研究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的巨噬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影响,并探究可能机制。方法研究METH对LPS刺激RAW264.7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的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刺激组、不同浓度METH(20、100、200μmol/L)干预组(即METH/LPS组)。研究多巴胺D3受体(dopamine D3 receptor,D3R)在该过程中的作用,应用D3R拮抗剂NGB2904处理,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刺激组、METH/LPS组、NGB2904/LPS组、NGB2904/METH/LPS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6、IL-10和TNF-α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p-ERK1/2、ERK1/2蛋白表达。结果相对于空白对照组,LPS刺激组、METH/LPS处理组RAW264.7细胞活性、IL-6、IL-10及TNF-α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ERK1/2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相对于LPS刺激组,METH/LPS处理组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IL-6、IL-10水平、ERK1/2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METH的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在200μmol/L时抑制效应最强;进一步采用D3R拮抗剂干预的结果显示:相对于LPS刺激组,METH/LPS组、NGB2904/LPS组细胞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但IL-6、IL-10水平、ERK1/2磷酸化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NGB2904/METH/LPS组的IL-6、IL-10水平、ERK1/2磷酸化水平相对于METH/LPS组、NGB2904/LPS组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METH可能通过抑制LPS刺激的RAW264.7细胞内ERK1/2磷酸化,降低RAW264.7细胞产生IL-6和IL-10;METH的免疫抑制效应类似于D3R被拮抗的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METH) 巨噬细胞 多巴d3受体(d3r) ErK1/2 IL-6 IL-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3D打印多孔硅胶义眼台及其表面修饰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宏 王艺霖 +5 位作者 汪艳芳 宫海环 殷俊飞扬 崔晓军 张剑凯 黄文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3-792,共10页
目的制备个性化多孔硅胶义眼台并探讨表面修饰对硅胶义眼台性能的影响。方法检测支撑介质的透明度、流动性及流变学性能,确定硅胶的最适打印参数。扫描电镜分析硅胶表面修饰前后的形貌变化;水接触角评估硅胶表面的亲疏水性;压缩试验测... 目的制备个性化多孔硅胶义眼台并探讨表面修饰对硅胶义眼台性能的影响。方法检测支撑介质的透明度、流动性及流变学性能,确定硅胶的最适打印参数。扫描电镜分析硅胶表面修饰前后的形貌变化;水接触角评估硅胶表面的亲疏水性;压缩试验测试多孔硅胶的压缩模量;将猪主动脉内皮细胞(PAOEC)与多孔硅胶支架共培养1、3、5 d后测试多孔硅胶的细胞相容性;大鼠皮下植入试验评估多孔硅胶的体内局部炎症反应。结果确定多孔硅胶义眼台的最适打印参数为:支撑介质4 wt%、打印压力为1.0 bar,打印速度为6 mm/s;扫描电镜显示硅胶表面聚多巴胺、胶原蛋白修饰成功,修饰后的硅胶表面亲水性显著提升(P<0.05),且压缩模量无显著变化(P>0.05);细胞毒性及增殖实验结果显示:修饰后的多孔硅胶无明显细胞毒性且能够促进PAOEC的黏附和增殖(P<0.05);植入大鼠皮下后局部组织未见明显炎症反应。结论嵌入式3D打印技术能够制备孔隙均匀的多孔硅胶义眼台,表面修饰后的硅胶亲水性增加、生物相容性良好,为3D打印个性化义眼台的性能研究与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眼台 嵌入式3d打印 硅胶 多巴 胶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