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巴胺D2受体显像剂^(125)I-DMAIBZM的合成及生物分布实验 被引量:4
1
作者 李光慧 盛许晶 朱建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13-2418,共6页
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如帕金森病等,与脑内多巴胺神经递质异常有关.利用放射性脑受体显像技术可以了解多巴胺受体信息,进而获得多巴胺的信息变化.苯甲酰胺类衍生物125I-(S)-N-(1-乙基-2-吡咯烷基)甲基-4-氨基-2-甲氧基苯酰胺(125I-AIB... 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如帕金森病等,与脑内多巴胺神经递质异常有关.利用放射性脑受体显像技术可以了解多巴胺受体信息,进而获得多巴胺的信息变化.苯甲酰胺类衍生物125I-(S)-N-(1-乙基-2-吡咯烷基)甲基-4-氨基-2-甲氧基苯酰胺(125I-AIBZM)与多巴胺D2受体具有很高的亲和力,但其入脑量很低.为提高125I-AIBZM的入脑量,本文对其标记前体(S)-N-(1-乙基-2-吡咯烷基)甲基-4-氨基-2-甲氧基苯酰胺(ABZM)的结构进行改造,得到了新的化合物(S)-4-二甲氨基-N-(1-乙基-2-吡咯烷基)甲基-2-甲氧基苯酰胺(DMABZM).通过Idogen法对DMABZM进行标记得到标记化合物125I-DMAIBZM,标记率为74%,放化纯度达到99%.125I-DMAIBZM的脂溶性显著大于125I-AIBZM,入脑量有较大的提高.体外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测得DMABZM的IC50为2.9589×10-7mol/L,表明其与多巴胺D2受体特异性结合且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小鼠体内的分布实验表明,该标记物纹状体/小脑的放射性计数比可达6.5左右,说明该标记化合物可特异性介导到纹状体.本文结果表明,125I(123I)-DMAIBZM有望用于多巴胺D2受体的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d2受体 125I标记 受体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2受体在创伤后应激障碍样大鼠伏隔核内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伟国 曹桂范 +2 位作者 杜惠莲 陶凯 杜喆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5-187,共3页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大鼠伏隔核神经元内多巴胺D2受体表达变化.方法:用连续单一刺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制作PTSD模型,取SPS后12h、1d、7d大鼠脑组织;非刺激的脑组织为对照组,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进行各组伏... 目的: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大鼠伏隔核神经元内多巴胺D2受体表达变化.方法:用连续单一刺激(SPS)方法刺激大鼠制作PTSD模型,取SPS后12h、1d、7d大鼠脑组织;非刺激的脑组织为对照组,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进行各组伏隔核中神经元多巴胺D2受体表达的观察.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结果显示,经SPS处理后,伏隔核神经元多巴胺D2受体表达于刺激后12h低于正常组,1d时可见高于正常,7d时仍处于较高水平.结论:大鼠经SPS处理后,伏隔核内多巴胺D2受体表达先降低后升高,提示该受体表达与PTSD血浆糖皮质激素变化有关,进而促进PTSD的精神症状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连续单一刺激 伏隔核 多巴胺d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2受体显像剂^(99)Tc^m-MBZM的合成及生物性能评价 被引量:2
3
作者 胡骥 贺佑丰 +1 位作者 王翌善 肖伦 《同位素》 CAS 2000年第4期193-198,共6页
本工作以舒必利 (Sulpiride)为分子模型 ,在芳环的 5位上引入巯基 (替代磺酰胺基 )合成了 (S) -(- ) - 5-巯基 - N- [(1 -乙基 - 2 -吡咯烷基 )甲基 ] - 2 -甲氧基苯甲酰胺 [简写为 MBZM ]左旋异构体。通过“3+1”(二元混合配体络合 )方... 本工作以舒必利 (Sulpiride)为分子模型 ,在芳环的 5位上引入巯基 (替代磺酰胺基 )合成了 (S) -(- ) - 5-巯基 - N- [(1 -乙基 - 2 -吡咯烷基 )甲基 ] - 2 -甲氧基苯甲酰胺 [简写为 MBZM ]左旋异构体。通过“3+1”(二元混合配体络合 )方案 ,合成了一种新的 D2受体显像剂 99Tcm - MBZM。其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实验结果显示 ,99Tcm- MBZM在血液中的清除较快 ,30 min后降到 0 .444% ID/ g;在肝和肾脏中的放射性则持续较高 ,30 min后仍分别达 2 .1 4 8和 2 .1 84% ID/ g;在脑中的摄取量偏低 ,2 min时仅为 0 .1 4 5 % ID/ g。因此 99Tcm - MBZM不能作为脑受体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d2受体显像剂 CNS受体显像 中枢神经系统 脑疾病 合成 诊断 MBZM 锝标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多巴胺D2受体及转运体mRNA的表达 被引量:2
4
作者 张会芳 袁国桢 刘新民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5期394-397,共4页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多巴胺D2受体(DRD2)与转运体(DAT)的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12月~2010年10月间在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5例及同期在该医院体检的健康成...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多巴胺D2受体(DRD2)与转运体(DAT)的mRNA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9年12月~2010年10月间在无锡市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25例及同期在该医院体检的健康成人28例。所有被试者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 ml,采用病例对照研究,RT-PCR技术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RD2、DAT的mRNA表达情况。用阳性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评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严重程度。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RD2、DAT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RD2表达与阳性症状分呈正相关(r=0.456,P=0.022),DAT mRNA表达水平统计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DRD2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强,其表达水平可以作为精神分裂症早期诊断和筛查的一个外周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多巴胺d2受体 多巴转运体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2受体和5-HT1B受体在RLS大鼠模型PAG中的共定位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强 章正祥 +3 位作者 戚观树 周会霞 邵敏峰 黄春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8期1021-1022,1025,共3页
目的探索多巴胺D2受体与5HT1B受体是否共同参与不安腿综合征(RLS)的调控.方法建立RLS大鼠模型,取脑组织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部位进行切片,用免疫荧光双染检测多巴胺D2受体、5-HT1B受体.结果荧光染色显示多巴胺D2受体、5-HT1B受体... 目的探索多巴胺D2受体与5HT1B受体是否共同参与不安腿综合征(RLS)的调控.方法建立RLS大鼠模型,取脑组织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部位进行切片,用免疫荧光双染检测多巴胺D2受体、5-HT1B受体.结果荧光染色显示多巴胺D2受体、5-HT1B受体共存于PAG同一细胞上.结论 PAG共同表达多巴胺D2受体与5HT1B受体,两种受体可能共同参与了RLS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d2受体 5-HT1B受体 RLS A11 P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神经元后多巴胺D2受体的表达
6
作者 鄢文海 吴素霞 +4 位作者 柴立辉 陈中德 韩雪飞 许燕 邢莹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1-434,共4页
目的: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化为神经元后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receptor D2,DRD2)的表达,探讨体外分化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的方法分离纯化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 目的: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化为神经元后多巴胺D2受体(dopamine receptor D2,DRD2)的表达,探讨体外分化神经元的基本功能。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培养的方法分离纯化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表面标志,DMSO/BHA/FSK作为诱导剂来诱导分化;硝酸银染色法检测神经纤维丝,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SE、DRD2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分离纯化的MSCs经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CD34、CD45表达阴性;间充质干细胞相对特异性标志CD44强阳性表达;加入诱导剂后,MSCs形成多极神经元的形态。银染色法显示神经纤维丝阳性表达,RT-PCR显示诱导后细胞表达NSE、DRD2 mRNA,免疫组化显示NSE、DRD2蛋白表达阳性。结论:MSCs分化为神经元后可以表达神经受体DRD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 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神经元 多巴胺d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丘脑室旁核内多巴胺D2受体阳性神经元对大鼠焦虑样行为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高莎莎 宋苗苗 +2 位作者 冯洁 王会生 王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丘脑室旁核(PVT)内多巴胺D2受体阳性神经元在大鼠焦虑样行为调节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0.2 mg/kg LPS)的方法构建炎性相关焦虑行为大鼠模型。对照组(control)接受等量盐水注射。通过比较LPS组(n=6)和control组(n=6... 目的探讨丘脑室旁核(PVT)内多巴胺D2受体阳性神经元在大鼠焦虑样行为调节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腹腔注射脂多糖(0.2 mg/kg LPS)的方法构建炎性相关焦虑行为大鼠模型。对照组(control)接受等量盐水注射。通过比较LPS组(n=6)和control组(n=6)动物在旷场中央区和高架十字开放臂停留时间的差异,评价LPS组动物焦虑水平的变化。将LPS注射建立的焦虑模型大鼠,分为普拉克索组(n=6)和生理盐水组(n=6),观察PVT内微量注射D2受体激动剂普拉克索(6μg/μl)对动物焦虑样行为的影响。将D2特异性环化重组酶大鼠分为光敏感通道蛋白组(ChR2,n=6)和红色荧光蛋白组(mCherry,n=6)。采用470 nm光选择性刺激两组大鼠的PVT,观察两组动物焦虑水平的差异。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LPS组大鼠出现焦虑样行为,在中央区停留时间缩短(P=0.002),开放臂停留时间减少(P=0.004)。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普拉克索组大鼠的焦虑样行为减轻,在中央区停留时间增长(P=0.008),开放臂停留时间增加(P=0.041)。与mCherry组比较,ChR2组大鼠出现焦虑样行为,在中央区停留时间缩短(P=0.013),开放臂停留时间减少(P=0.018)。结论PVT内多巴胺D2受体阳性神经元的过度激活促进大鼠焦虑样行为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虑样行为 多巴胺d2受体 丘脑室旁核 神经元 脂多糖 多巴受体激动剂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_2受体显像剂Epidepride的合成及其^(131)I标记 被引量:7
8
作者 杨敏 胡名扬 +2 位作者 裴著果 王博诚 周杏琴 《同位素》 CAS 2001年第2期65-70,共6页
以 3-甲氧基水杨酸为原料合成了 Epidepride[S- ( - ) - N- [( 1-乙基 - 2 -吡咯烷基 )甲基 ]- 5-碘 - 2 ,3-二甲氧基苯甲酰胺 ]及其标记前体 ( S- ( - ) - 5- (三正丁基锡 ) - N- [( 1-乙基 - 2 -吡咯烷基 )甲基 ]2 ,3-二甲氧基苯甲酰... 以 3-甲氧基水杨酸为原料合成了 Epidepride[S- ( - ) - N- [( 1-乙基 - 2 -吡咯烷基 )甲基 ]- 5-碘 - 2 ,3-二甲氧基苯甲酰胺 ]及其标记前体 ( S- ( - ) - 5- (三正丁基锡 ) - N- [( 1-乙基 - 2 -吡咯烷基 )甲基 ]2 ,3-二甲氧基苯甲酰胺 ) ,并采用双氧水法对标记前体进行 131I标记 ,获得 131I- epidepride,标记率和放化纯度均大于 95%。13 1I- epidepride溶液体外稳定性好 ,4℃放置 15d放化纯度仍大于 90 %。131I- epide-pride与 D2 受体亲和力高 ,大鼠脑内纹状体与小脑的摄取比在 32 0 min时高达 2 37;在脑内纹状体的吸收可被 Spiperone完全阻断。因此 ,131I- epidepride有望成为多巴胺 D2 受体 SPECT显像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d2受体显像剂 Epidepride 合成 碘132标记物 核医学 垂体脑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内啡肽、环氧合酶-2、多巴胺受体D2在右向左分流合并有先兆偏头痛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焦虑状况的关联性
9
作者 郑瑶 王宝月 +2 位作者 贾琳楠 曲海丽 孙晖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7期101-104,109,共5页
目的 研究β内啡肽(β-EP)、环氧化酶-2(COX-2)、多巴胺受体D2(DRD2)在右向左分流(RLS)合并有先兆偏头痛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焦虑状况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收治的214例检查存在RLS的有先兆偏头... 目的 研究β内啡肽(β-EP)、环氧化酶-2(COX-2)、多巴胺受体D2(DRD2)在右向左分流(RLS)合并有先兆偏头痛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焦虑状况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收治的214例检查存在RLS的有先兆偏头痛患者,记作RLS偏头痛组,50例检查无RLS的有先兆偏头痛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β-EP、COX-2、DRD2水平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另将RLS偏头痛组患者根据检查结果分为少、中、大量RLS偏头痛组(78例),分别为90、46、78例,比较三组血清β-EP、COX-2、DRD2水平及SAS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RLS偏头痛组患者血清β-EP、COX-2、DRD2水平与RLS分级、SAS评分的关系。结果 RLS偏头痛组血清β-EP、DRD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OX-2水平及S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大量RLS偏头痛组血清β-EP、DRD2水平低于少量RLS偏头痛组,大量RLS偏头痛组低于中量RLS偏头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大量RLS偏头痛组血清COX-2水平、SAS评分高于少量RLS偏头痛组,大量RLS偏头痛组高于中量RLS偏头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RLS偏头痛组患者血清β-EP、DRD2水平与RLS分级、SAS评分呈负相关(rs<0,P<0.05),血清COX-2水平与RLS分级、SAS评分呈正相关(rs>0,P<0.05)。结论 随着RLS合并有先兆偏头痛患者RLS分级的升高,其血清β-EP、DRD2表达降低,COX-2表达升高,且三者均与患者的焦虑状态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先兆偏头痛 右向左分流 Β内啡肽 环氧合酶-2 多巴受体d2 焦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_2受体TaqI A多态性与海洛因渴求程度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邵春红 江开达 +7 位作者 李一峰 赵敏 宋立升 徐一峰 金力 周伟航 刘培勇 秦海鸥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 探讨多巴胺D2 受体TaqIA多态性与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程度的关系。 方法 380名海洛因依赖者接受环境诱发渴求实验 ,用PCR RFLP技术检测DRD2 受体TaqIA多态性 ,比较不同基因型与线索暴露前后渴求程度的关系。结果 强制戒毒被试者... 目的 探讨多巴胺D2 受体TaqIA多态性与线索诱发海洛因渴求程度的关系。 方法 380名海洛因依赖者接受环境诱发渴求实验 ,用PCR RFLP技术检测DRD2 受体TaqIA多态性 ,比较不同基因型与线索暴露前后渴求程度的关系。结果 强制戒毒被试者基因型与暴露前后渴求程度未见显示差异 (P >0 0 5 )。自愿戒断被试者基因型与诱发后渴求分值、暴露前后渴求分差值的差异有显著性 (F =4 5 2 3,P =0 0 12 ;F =3 936 ,P =0 0 2 1) ,A1/A1基因型被试者暴露后渴求程度高于A2 /A2 (P =0 0 2 7,P =0 0 19)和A1/A2 (P =0 0 32 ,P =0 0 35 )被试者。三者基因型在成瘾、加量和海洛因使用时间差异上有显著性 (P =0 0 14 ,P =0 0 0 1,P =0 0 0 4 )。A1/A1基因型个体成瘾时间和加量时间小于A2 /A2 (P =0 0 0 7,P =0 0 0 1)和A1/A2 (P =0 0 2 3,P =0 0 0 1)基因型个体 ,但吸毒时间大于A1/A2 (P =0 0 0 3)和A2 /A2 (P =0 0 0 2 )基因型个体。结论 DRD2 受体基因TaqIA多态性可能与环境诱发海洛因渴求程度易感性和成瘾、加量及毒品使用时间有关 ,A2 + (A2 /A2 ,A1/A2 )基因型可能在海洛因依赖中起保护作用 ,而A2 -(A1/A1)基因型则可能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d2受体 TaqIA 基因多态性 海洛因渴求 海洛因依赖 戒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帕金森病中多巴胺转运体的显像及其与D_2受体显像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培勇 陈刚 EvelineD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87-289,共3页
目的 :了解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大脑内多巴胺转运体及多巴胺D2 受体的变化情况。材料和方法 :7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和 7例正常人进行大脑12 3 I β CIT/SPECT显像 ;其中 5例进行12 3 I β IBZM /SPECT显像。计算纹状体与小脑的放射性比值 ,... 目的 :了解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大脑内多巴胺转运体及多巴胺D2 受体的变化情况。材料和方法 :7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和 7例正常人进行大脑12 3 I β CIT/SPECT显像 ;其中 5例进行12 3 I β IBZM /SPECT显像。计算纹状体与小脑的放射性比值 ,分析双侧纹状体中 β CIT和IBZM的特异性摄取。 结果 :7例患者症状对侧和症状同侧纹状体 18小时的 β CIT特异性摄取指数为 2 .3± 0 .4和 4.1± 0 .3 ,纹状体的非对称指数为 2 3 .3± 6.8;其中 5例患者症状对侧和症状同侧纹状体的12 3 I IBZM特异性摄取指数分别为 1.8± 0 .2和 1.7± 0 .2 ,非对称指数为 2 .0± 0 .1。结论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双侧纹状体中多巴胺转运体的丢失比D2 受体的变化更早 ,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巴转运体 多巴胺d2受体 Β-CI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1、D2受体在脑缺血后神经可塑性中的作用及电针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赵丹 雷慧 +1 位作者 葛林宝 徐鸣曙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脑缺血 多巴 受体 多巴d1 受体 多巴d2 神经元可塑性 电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酰胺类D_2受体新配体的合成,^(125)I标记及生物分布研究
13
作者 贾芳 刘正浩 刘伯里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1-55,共5页
合成了苯酰胺类D2 受体配体 (S) N [(1 羟乙基 2 四氢吡咯烷基 )甲基 ] 5 氨基 2 ,3 二甲氧基苯甲酰胺(HEABZM) ,用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和质谱法进行了表征。以HEABZM为标记前体 ,制备了 (S) N [(1 羟乙基 2 四氢吡咯烷基 )甲基 ... 合成了苯酰胺类D2 受体配体 (S) N [(1 羟乙基 2 四氢吡咯烷基 )甲基 ] 5 氨基 2 ,3 二甲氧基苯甲酰胺(HEABZM) ,用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和质谱法进行了表征。以HEABZM为标记前体 ,制备了 (S) N [(1 羟乙基 2 四氢吡咯烷基 )甲基 ] 5 氨基 4 12 5I 2 ,3 二甲氧基苯甲酰胺。标记率为 79% ,经萃取分离后 ,放化纯度在90 %以上。小鼠体内初步生物分布研究表明 ,该配合物在小鼠脑中有一定的区域分布 ,纹状体与小脑的比值略大于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d2受体 PET SPECT 苯甲酰 碘125 同位素标记物 配体 神经系统疾病 生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多巴胺D2基因启动子区-350A/G多态位点荧光素酶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及活性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朝霞 张洁元 +4 位作者 陈魁君 李晓霞 许川 王建民 李兵仓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27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人多巴胺D2(DRD2)基因启动子区-350 bp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rs1799978)对DRD2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DRD2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功能及其对创伤应激障碍综合征易患性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人全血基因组DNA... 目的探讨人多巴胺D2(DRD2)基因启动子区-350 bp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rs1799978)对DRD2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揭示DRD2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功能及其对创伤应激障碍综合征易患性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人全血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扩增DRD2基因启动子区-350 bp处分别为A或G的目的片段(-1000 bp^+168 bp),与经过改建的报告基因空载体pmirGlo-promoter相连接,构建启动子区-350 bp处分别为A和G的重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载体,并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双酶切及测序进行鉴定,然后将构建好并经过鉴定的表达载体pmirGlo-promoter-A和pmirGlo-promoter-G分别与pRL,-CMV瞬时共转染人胚肾癌细胞株HEK293,48 h后检测细胞中荧光素酶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双酶切及测序结果证实,成功构建了重组荧光素酶表达载体pmirGlo-promoter-A和pmirGlo-promoter-G;荧光素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pmirGlo-promoter-G的荧光素酶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pmirGlo-promoter-A,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pmirGlo-promoter-A/pmirGlo-promoter-G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DRD2基因启动子区-350 bp为G时,基因转录活性较高,为A时,基因转录活性较低,说明rs1799978多态位点由A突变为G后,可能增强基因转录活性,该结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DRD2基因启动子区-350 bp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受体d2 启动子区 单核苷酸多态性 荧光素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龟板对多发性抽动症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与对DA及D_2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方锦颖 陈琪 +5 位作者 国文文 杨德爽 孟州令 陈光耀 吴卓耘 王素梅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781-784,共4页
目的探究龟板对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TS)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及其对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多巴胺D_2受体(dopamine D_2receptor,D_2R)、血浆中DA的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硫必利组和龟板组... 目的探究龟板对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 syndrome,TS)模型大鼠的行为学改变,及其对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DA)、多巴胺D_2受体(dopamine D_2receptor,D_2R)、血浆中DA的含量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硫必利组和龟板组。腹腔注射亚氨基二丙腈(iminodipropionitrile,IDPN)建立TS模型,并给予每组相应的生理盐水或药物灌胃。造模完成后每周进行行为学检测,并于造模第4周采用ELISA法检测纹状体DA、D_2R、血浆中DA的含量。结果 (1)与模型组比较,两周后硫必利组大鼠刻板行为减少(P<0.05),三周后运动行为减少(P<0.05),四周后运动行为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龟板组两周后大鼠刻板行为与运动行为均减少(P<0.05);(2)模型组大鼠较空白组大鼠血浆中DA含量升高(P<0.05),纹状体DA含量降低(P<0.05),纹状体D_2R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龟板组大鼠血浆DA含量减少(P<0.05),硫必利组血浆DA明显减少(P<0.01),纹状体DA含量两组均升高(P<0.05),两组纹状体D2R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龟板对TS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原因可能与调节DA的代谢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抽动症 龟板 多巴 多巴胺d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灵口服液对癫痫共患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DAT、DRD2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郝伟红 关小宁 +4 位作者 冯淑医 柳敏 程颖 景素敬 冯娇娇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年第3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究静灵口服液在癫痫共患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血清DAT、DRD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癫痫共患ADHD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盐酸硫必利片与盐酸哌甲酯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静灵口服液治疗,2... 目的探究静灵口服液在癫痫共患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患儿血清DAT、DRD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癫痫共患ADHD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盐酸硫必利片与盐酸哌甲酯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静灵口服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个月。统计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12个月内癫痫发作次数;比较2组治疗前后PSQ评分、血清DAT、DRD2 mRNA表达的差异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2组治疗后3个月内、6个月内及12个月内癫痫发作次数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PSQ量表各因子评分、血清DAT、DRD2 mRNA表达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结论静灵口服液治疗癫痫共患ADHD患儿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DAT、DRD2 mRNA表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静灵口服液 多巴转运体 多巴胺d2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的抗多巴胺能不良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汪春运 《四川精神卫生》 2007年第1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典型抗精神病药 不良反应 多巴 多巴胺d2受体 精神病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D2在RLS大鼠模型LPAG上的变化
18
作者 张先元 陈强 +3 位作者 章正祥 周会霞 邵敏峰 黄春华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4期475-476,480,共3页
目的探索RLS大鼠模型PAG上多巴胺D2受体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n=3)、假手术组(n=6)、模型组(n=6).对右侧A11进行药物注射,第8天进行行为学录制和脑组织取材.对A11进行TH免疫组化染色,PAG行多巴胺D2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 目的探索RLS大鼠模型PAG上多巴胺D2受体的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n=3)、假手术组(n=6)、模型组(n=6).对右侧A11进行药物注射,第8天进行行为学录制和脑组织取材.对A11进行TH免疫组化染色,PAG行多巴胺D2受体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毁损组右侧A11多巴胺神经元毁损率明显高于对侧和假手术组右侧(P<0.01).毁损组第3 h的爬笼时间高于假手术组(P<0.05).RLS模型组双侧LPAG多巴胺D2受体表达多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毁损单侧A11后,可导致双侧LPAG的多巴胺D2受体表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d2受体 RLS A11 PA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ies of D_2 receptors and brain perfusion inhemi-parkinsonism rats
19
作者 LIN Yan-Song, LIN Xiang-Tong (Huashan hospital, Shanghai Medic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28-233,共6页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pamine D2 receptors and brain perfusion in hemi-parkinsonism rats was studied. Hemi-parkinsonism rats were made by stereotaxic 6-hydroxy dopamine (6-OH-DA) lesions in substantia nigra(SN) a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opamine D2 receptors and brain perfusion in hemi-parkinsonism rats was studied. Hemi-parkinsonism rats were made by stereotaxic 6-hydroxy dopamine (6-OH-DA) lesions in substantia nigra(SN) and 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 apomorphine (Apo) which could induced the successful model rat rotates toward the intact side was used to select the rats, 125I-IBZM ex-vivo autoradiography analysis and 99mTc-HM-PAO regional cerebral biodistribution were used to evaluate D2 receptors and cerebral blood flow. The HPLC-ECD were used to measure striatum DA and its metabolites content. The lesioned side striatum DA and its metabolites HVA DOPAC reduced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the intact side and seudo-operated group, striatum/cerebellum 125I-IBZM uptake ratio was 8.04+-0.71 in lesioned side of hemi-parkinsonism rat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intact side and the seudo-operated group(p <0.05), 30.11+-4.53% enhancement as compared to the intact side, and also show good correlation with 30 min Apo induced rotation numbers (r=0.98), the 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 study didn’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ilateral brain cortex area(p >0.05).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the 6- OH-DA lesioned side DA conte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nd an up-regulation of striatum D2 receptor binding sites was induced in hemi-parkinsonism rats, which showed good correlation with rotation behavior induced by Apo. Comparing with cerebral blood flow, D2 receptor reflected by IBZM seems to be more specific and earlier to detect the cerebral functional impairment in experimental bend-parkinso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IBZM ^99mTc-HM-PAO 碘125 锝99 放射性核素药物 自动放射化学疗法 多巴胺d2受体 脑灌注显像 脑部疾病
全文增补中
具有脑靶向功能的^125I-AIBZM纳米脂质体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光慧 沈海星 +2 位作者 钱隽 司展 朱建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295-1300,共6页
将苯甲酰胺类衍生物125I-(S)-5-碘-N-(1-乙基-2-吡咯烷基)甲基-4-氨基-2-甲氧基苯酰胺(125I-AIBZM)包载于具有脑靶向功能的纳米脂质体载药系统中,以提高125I-AIBZM的入脑量.采用硫酸铵梯度主动载药法制备了125I-AIBZM-脂质体(125I-AIBZM... 将苯甲酰胺类衍生物125I-(S)-5-碘-N-(1-乙基-2-吡咯烷基)甲基-4-氨基-2-甲氧基苯酰胺(125I-AIBZM)包载于具有脑靶向功能的纳米脂质体载药系统中,以提高125I-AIBZM的入脑量.采用硫酸铵梯度主动载药法制备了125I-AIBZM-脂质体(125I-AIBZM-L)和125I-AIBZM-Lf-脂质体(125I-AIBZM-Lf-L),脂质体形状规则,分布均匀,粒径在100 nm左右,两种脂质体的125I-AIBZM包封率分别为39%和35%.包载荧光素DIR的DIR-脂质体(DIR-L)和DIR-Lf-脂质体(DIR-Lf-L)的小鼠荧光活体成像研究显示,DIR-Lf-L具有明显的脑靶向性,证实了乳铁蛋白(Lf)介导脑靶向的功能.药动力学实验表明,125I-AIBZM-L与125I-AIBZM-Lf-L在大鼠体内的血循环时间比125I-AIBZM明显延长,各时相125I-AIBZM-Lf-L的入脑量显著高于125I-AIBZM-L(P<0.01),而125I-AIBZM-L的入脑量又显著高于125I-AIBZM(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 多巴胺d2受体 乳铁蛋白 脂质体 荧光活体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