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巴胺D_1类受体在小鼠巨噬细胞上的表达及其对ox-LDL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杨迪 韩愈 +5 位作者 寇恂 符金娟 刘渔凯 王震 何多芬 曾春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14,共4页
目的检测小鼠巨噬细胞上的多巴胺D1类受体表达及探讨其对ox-LDL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靶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多巴胺D1类受体的表达。不同浓度的ox-LDL(10、20、40μg/mL)诱导RAW264.7细胞的增... 目的检测小鼠巨噬细胞上的多巴胺D1类受体表达及探讨其对ox-LDL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为靶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多巴胺D1类受体的表达。不同浓度的ox-LDL(10、20、40μg/mL)诱导RAW264.7细胞的增殖,观察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Fenoldopam)10-7mol/L、拮抗剂(SCH23390)10-6mol/L及MAPK信号通路的特异性阻断剂(PD98059)10-6mol/L存在的情况下,RAW264.7增殖的变化情况,细胞增殖用3H-TdR掺入量表示。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的ERK、总ERK1/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多巴胺D1类受体在RAW264.7细胞上表达。Fenoldopam(10-7mol/L)、PD98059(10-6mol/L)能明显抑制ox-LDL(20μg/ml)诱导的RAW264.7细胞增殖,且SCH23390(10-6mol/L)预处理可以逆转Fenoldopam(10-7mol/L)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在MAPK阻断剂PD98059存在的情况下,Fenoldopam作用丧失,此外,Fenoldopam(10-7mol/L)可降低ox-LDL升高的PCNA以及磷酸化ERK水平。结论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上有多巴胺D1类受体的表达,且刺激多巴胺D1类受体可明显抑制ox-LDL诱导的RAW264.7细胞增殖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影响MAPK/ERK这一信号转导通路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d1类受体 巨噬细胞增殖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1受体在频闪光诱导性近视发生发展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胡倩倩 李炳 +2 位作者 佘曼 李涛 周晓东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77,共7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D1类受体(D1DR)在频闪光诱导性近视(flickering light-induced myopia,FLM)发生中的作用,初步探讨FLM的发病机制。方法36只2周龄豚鼠随机分成4组(n=9):对照组、频闪光(FLM)组、频闪光+溶剂(FLM+Vehicle)组、频闪光+D1DR... 目的研究多巴胺D1类受体(D1DR)在频闪光诱导性近视(flickering light-induced myopia,FLM)发生中的作用,初步探讨FLM的发病机制。方法36只2周龄豚鼠随机分成4组(n=9):对照组、频闪光(FLM)组、频闪光+溶剂(FLM+Vehicle)组、频闪光+D1DR拮抗剂(FLM+SCH 23390)组。分别于造模前后测量各组豚鼠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造模6周后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视网膜中D1DR的表达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HPLC-ECD)测定视网膜中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频闪光组屈光度和眼轴长度呈显著的近视样改变(P<0.001,P<0.05),视网膜D1DR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DA含量显著上升以及DOPAC/DA比值显著下降(P<0.001);而玻璃体腔注射SCH 23390可显著改善FLM豚鼠屈光度和眼轴的变化(P<0.001,P<0.05),使FLM豚鼠视网膜DA含量下降(P<0.001)和DOPAC/DA比值增加(P<0.05)。结论D1DR参与了FLM的形成,D1DR拮抗剂可能通过抑制D1DR并影响DA及其代谢水平而改善FLM豚鼠的近视样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多巴胺d1类受体 频闪光诱导 SCH 2339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1受体通过PKC途径调节肾近曲小管上皮肾胺酶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少雄 杨剑 +4 位作者 陈彩宇 韩愈 任红梅 何多芬 曾春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2558-2561,共4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D1类受体对Wistar-Kyoto(WKY)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renal proximal tubule,RPT)中肾胺酶(renalase)的表达与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WKY大鼠RPT细胞株为实验对象,采用RT-PCR方法检测D1类受体激动剂fenoldopam对... 目的研究多巴胺D1类受体对Wistar-Kyoto(WKY)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renal proximal tubule,RPT)中肾胺酶(renalase)的表达与活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以WKY大鼠RPT细胞株为实验对象,采用RT-PCR方法检测D1类受体激动剂fenoldopam对renalase mRNA转录水平的影响,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蛋白表达的变化,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NADH)氧化法检测renalase活性。结果多巴胺D1类受体激动剂fenoldopam(10-6 mol/L)作用24 h可显著上调WKY大鼠RPT细胞renalase的mRNA[(1.09±0.07)vs(0.67±0.11)]和蛋白[(1.12±0.10)vs(0.73±0.05)]表达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fenoldopam(10-6 mol/L)刺激24 h后,RPT细胞renalase的NADH氧化活性也明显增高[(3.98±0.06)vs(3.55±0.13),P<0.05]。fenoldopam上调WKY大鼠RPT细胞的renalase的转录、蛋白合成和活性,并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fenoldopam对renalase的上调作用可以被蛋白激酶C抑制剂(protein kinase C inhibitor,PKCI,即PKC抑制肽19-31,10-6 mol/L)所阻断。结论多巴胺D1类受体能够增强WKY大鼠RPT细胞中renalase的表达水平与活性,该调解作用与PKC信号途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d1类受体 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蛋白激酶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