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巴胺3型受体敲除对电击诱发恐惧记忆形成和唤起的抑制作用
1
作者 丁晓燕 王志媛 +2 位作者 吴宁 李锦 宋睿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1-88,共8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3型受体(D_(3)R)对强烈电击诱发恐惧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1)以野生型(WT)和D_(3)R敲除(D_(3)R^(-/-))小鼠为研究对象,用足底热辐射法以缩足反应潜伏期(PWL)为观察指标评价WT和D_(3)R^(-/-)小鼠足底... 目的研究多巴胺3型受体(D_(3)R)对强烈电击诱发恐惧记忆的影响及其可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1)以野生型(WT)和D_(3)R敲除(D_(3)R^(-/-))小鼠为研究对象,用足底热辐射法以缩足反应潜伏期(PWL)为观察指标评价WT和D_(3)R^(-/-)小鼠足底基础痛阈值,以排除痛阈值差别对强烈电击效果的影响。(2)将WT和D_(3)R^(-/-)小鼠分别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第1天模型组施予不可逃避性足底电击(1.5 mA,持续10 s,间隔10 s,共15次),对照组不施予电击。于第2,7,10,14和16天进行情景恐惧测试,通过计算僵住时间(FT)百分率反映环境线索诱发的恐惧记忆形成;于环境线索诱发的恐惧反应消退后(第17天)再次给予模型组低强度电流(0.5 mA,持续10 s,间隔10 s,共15次)刺激进行恐惧记忆唤起,对照组不施予电击,第18天进行情景恐惧测试,通过观察FT百分率反映环境线索诱发的恐惧记忆唤起。(3)另一批WT和D_(3)R^(-/-)小鼠,分组和处理同(2),运用光纤记录技术检测电击时WT和D_(3)R^(-/-)小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DA)能神经元钙荧光信号实时动力学变化,以曲线下面积(AUC)为指标量化DA能神经元兴奋性。结果(1)与WT小鼠相比,D_(3)R^(-/-)小鼠PWL无显著变化。(2)与WT对照组相比,WT模型组在电击后第2,7,10和14天FT百分率均显著增加(P<0.05);与D_(3)R^(-/-)对照组相比,D_(3)R^(-/-)模型组仅在电击后第2和7天FT百分率显著增加(P<0.01)。与WT模型组小鼠相比,D_(3)R^(-/-)模型组小鼠在电击后第2,7,10和14天FT百分率均显著减少(P<0.05,P<0.01)。在唤起阶段(第18天),与各自对照组相比,WT模型组和D_(3)R^(-/-)模型组(P<0.05)小鼠FT百分率均显著增加(P<0.05,P<0.01),而D_(3)R^(-/-)模型组FT百分率显著低于WT模型组小鼠(P<0.01)。(3)在电击过程中,WT模型组和D_(3)R^(-/-)模型组小鼠VTA中DA能神经元钙信号在电击前2 s内均迅速升高,在电击2~10 s时间段内钙信号均缓慢下降,而D_(3)R^(-/-)模型组小鼠在2~10 s时间段内的AUC显著低于WT模型组(P<0.05)。结论D_(3)R敲除抑制小鼠长期恐惧记忆的形成和唤起,其神经生物学机制可能与电击时DA能神经元兴奋性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3型受体 恐惧记忆 中脑腹侧被盖区 多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店员工情绪劳动慢性应激的表观遗传机制探索
2
作者 熊伟 黄媚娇 范方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6-166,共11页
情绪劳动成为酒店员工不可避免的慢性职业应激源,但情绪劳动影响酒店员工心理健康的心理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以往研究显示,D3型多巴胺受体基因与应激相关的心理症状密切相关。为此,文章通过整群取样的方式追踪调查了603名来自中职院校... 情绪劳动成为酒店员工不可避免的慢性职业应激源,但情绪劳动影响酒店员工心理健康的心理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以往研究显示,D3型多巴胺受体基因与应激相关的心理症状密切相关。为此,文章通过整群取样的方式追踪调查了603名来自中职院校的酒店实习生,根据其在情绪劳动慢性应激下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的变化轨迹进行分组,从中提取情绪劳动易感组样本22个和耐受组样本38个,并根据年龄、学历等匹配对照组21人,提取其口腔粘膜细胞进行高通量亚硫酸氢盐测序法测序,尝试探究情绪劳动应激适应性与D3型多巴胺受体基因甲基化水平的关联。结果表明:D3型多巴胺受体基因2205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在情绪劳动易感组和对照组中具有显著差异,情绪劳动易感组的甲基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为此,D3型多巴胺受体基因2205位点可作为情绪劳动应激适应性的候选基因。该研究从心理生物学视角为提升酒店员工的职业心理健康提供表观遗传层面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绪劳动 慢性应激 D3多巴受体基因 DNA甲基化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