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99)Tc^m标记苯托品类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的制备和小鼠体内分布
1
作者 张春艳 贾红梅 +1 位作者 贾芳 刘伯里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32-235,共4页
合成了以苯托品 (Benztropine)为前体的含巯基的单齿化合物 ,其光谱数据和结构相符。使用配体交换法与 3 硫杂 1 ,5 戊二硫醇 (SSS)配位合成了99Tcm 的“3 +1”型混配螯合物a。螯合物a在小鼠脑中有一定的初始摄取和滞留量 ,在t=5min时... 合成了以苯托品 (Benztropine)为前体的含巯基的单齿化合物 ,其光谱数据和结构相符。使用配体交换法与 3 硫杂 1 ,5 戊二硫醇 (SSS)配位合成了99Tcm 的“3 +1”型混配螯合物a。螯合物a在小鼠脑中有一定的初始摄取和滞留量 ,在t=5min时 ,ID =1 0 3 % /g ;对纹状体也有一定的亲和力 ,纹状体与小脑摄取比值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在t=60min时 ,R(纹状体 /小脑 ) =1 3。混配螯合物有成为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 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 苯托品 生物分布 纹状体 放射性药物 锝9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动化制备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1)C-β-CFT及其在正常新生猪脑内PET/CT显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妍芬 王晓明 +5 位作者 曹礼 王晓煜 刘长平 李云涛 辛军 郭启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09-1412,共4页
目的在线自动化制备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1C-甲基-N-2β-甲基酯-3β-(4-氟-苯基)托烷(11C-β-CFT),并用以进行新生猪PET/CT脑显像。方法使用GE Tracerlab Fx-pro合成模块自动合成11C-β-CFT。对3只正常新生猪进行11C-β-CFT PET/CT 3D... 目的在线自动化制备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1C-甲基-N-2β-甲基酯-3β-(4-氟-苯基)托烷(11C-β-CFT),并用以进行新生猪PET/CT脑显像。方法使用GE Tracerlab Fx-pro合成模块自动合成11C-β-CFT。对3只正常新生猪进行11C-β-CFT PET/CT 3D动态显像,观察脑内基底节放射性随时间的变化,并绘制时间-活性曲线。结果在线自动化制备的11C-β-CFT放射化学纯度>98%,比活度>370 MBq/μmol,最终获得11C-β-CFT 20 mCi。PET/CT 3D脑动态显像显示,静脉注射后5 min内即可见11C-β-CFT在大脑皮质、小脑及基底节区域放射性分布较高,脑白质放射性分布较低,左右侧放射性浓聚程度对称;随着时间延长,大脑皮质、小脑的放射性明显减低,而基底节显示清晰。结论在线自动化制备11Cβ--CFT简单方便、速度快、放化纯度高,可用于进行新生猪的脑受体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转运蛋白 缺氧缺血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大脑皮层厚度与壳核多巴胺转运体的相关性
3
作者 王静 葛璟洁 +7 位作者 白侠 吴平 朱毓华 鲁佳荧 林华媚 张慧玮 张政伟 左传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0-285,共6页
目的探索不同时期帕金森病(PD)患者大脑皮层厚度特征及其与壳核多巴胺转运体(DAT)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8月—2020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PET中心行^(11)C-CFTPET和T1MRI扫描的15名健康对照者和30例PD患者... 目的探索不同时期帕金森病(PD)患者大脑皮层厚度特征及其与壳核多巴胺转运体(DAT)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纳入2016年8月—2020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核医学/PET中心行^(11)C-CFTPET和T1MRI扫描的15名健康对照者和30例PD患者。使用SPM12对PET进行图像预处理,获得壳核前部和后部的DAT平均放射性计数,以枕叶作为参考区计算DAT摄取值。使用Freesurfer v7.2软件中的标准处理方法对T1进行组织分割和皮层重建。采用一般线性模型,比较两组间左右脑的皮层厚度差异,并分析差异脑区的皮层厚度与壳核DAT摄取值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D患者的左侧顶下小叶和额中回下部、右侧额中回下部的皮层明显变薄(P均<0.05)。左侧顶下小叶、右侧额中回下部的皮层厚度与同侧壳核前/后部的DAT摄取值呈显著正相关(r=0.30~0.47,P均<0.05);右侧中央前回与同侧壳核后部的DAT摄取值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性高于对侧(r=0.32,P=0.029)。结论本研究发现PD皮层变薄区域的厚度与壳核DAT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提示了基底神经节皮层环路的重要性并为进一步研究PD神经机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磁共振成像 多巴转运蛋白 脑部皮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模式对豚鼠视网膜多巴胺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王菁菁 李凯 +6 位作者 项凯迪 陈军 杜林琳 杨金柳行 刘思辰 汪玲 何鲜桂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9-314,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光照模式对豚鼠眼内多巴胺转运蛋白(DA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白色3周龄普通级豚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10000 lx组、5000 lx组和500 lx组,每组12只,分别接受相应强度的强光、中强光和正常光照射,并在各组内... 目的观察不同光照模式对豚鼠眼内多巴胺转运蛋白(DAT)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白色3周龄普通级豚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10000 lx组、5000 lx组和500 lx组,每组12只,分别接受相应强度的强光、中强光和正常光照射,并在各组内随机分成3个亚组,每组4只,500 lx组分别接受5、20、40 min光照;5000 lx组分别接受2、4、40 min光照;10000 lx组分别接受2、5、20 min光照。各组豚鼠接受光处理后注射99m Tc-TRODAT-1用于SPECT扫描DAT显像,通过Micro-SPECT采集图像数据。采用Micro-CT软件对豚鼠视网膜感兴趣区进行分析,感兴趣区总的计数值用Sum表示,Sum值反映DAT的相对分布量或分布密度。比较光照处理后豚鼠暴露眼和对照眼DAT密度、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光照时长下豚鼠双眼DAT密度差值,以及光照强度和光照持续时间对豚鼠DAT聚集的累积效应和交互效应。另取3只豚鼠,光处理后对豚鼠眼部进行连续6 h图像采集,每隔20 min采集1次,每只豚鼠共采集18次,分析豚鼠眼DAT密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500、5000、10000 lx光照强度下暴露眼DAT密度(Sum值)分别为5598.97±3159.38、8636.78±2503.16和7407.39±2053.41,明显高于对照眼的4388.89±2902.90、5981.92±3057.44和5091.32±2039.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1、4.69、11.80,均P<0.001)。500 lx光照强度下,豚鼠暴露眼和对照眼DAT密度差值在不同光照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01,P<0.01),其他光照强度下不同光照时间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光照时间为5 min时,10000 lx组豚鼠暴露眼和对照眼DAT密度差值明显大于500 l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2,P<0.001),其他光照时长下不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未发现光照强度、光照时间对DAT密度差值的累积效应和交互效应(均P>0.05)。光照后连续扫描显示,豚鼠视网膜DAT密度随时间延长先上升到峰值,随后逐渐恢复至正常值。结论光照可以引起视网膜DAT分泌增加,即使在中强度或正常光照水平下,也可以起到刺激DAT产生的作用。未发现光照强度和光照时间对视网膜DAT分布和密度的累积效应和交互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光照 豚鼠 多巴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爱剥夺对成年大鼠情绪及多巴胺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朱熊兆 彭素芳 +1 位作者 马秀玲 李婷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研究母爱剥夺对雄性大鼠成年后情绪及脑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DNA甲基化是否参与调控DAT基因的表达。方法:新生幼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出生后第1至14天,每天母子分离6h... 目的:研究母爱剥夺对雄性大鼠成年后情绪及脑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DNA甲基化是否参与调控DAT基因的表达。方法:新生幼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出生后第1至14天,每天母子分离6h。12周龄时,采用高架十字迷宫、旷场实验评定2组大鼠的情绪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纹状体DAT mRNA表达水平,亚硫酸测序法检测DAT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水平。结果:实验组大鼠在新异环境中的探索能力下降、焦虑水平较低,大脑纹状体DAT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DAT基因启动子区的DNA甲基化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爱剥夺对雄性大鼠成年后的情绪有持久的影响,且抑制纹状体DAT mRNA的表达;DNA甲基化可能不是DAT表达下降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爱剥夺 纹状体 多巴转运蛋白 DNA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转运蛋白PET成像诊断帕金森病 被引量:15
6
作者 何婷婷 王瑞民 +3 位作者 陈英茂 张锦明 姚树林 田嘉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显像诊断帕金森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8例正常人、31例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分别进行11C-β-CFTPET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及统计参数图(SPM)进行分析,比较正常组与PD组之间的差异。结果:ROI显示PD组尾... 目的:探讨多巴胺转运蛋白(DAT)显像诊断帕金森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8例正常人、31例晚期帕金森病(PD)患者分别进行11C-β-CFTPET显像,采用感兴趣区(ROI)及统计参数图(SPM)进行分析,比较正常组与PD组之间的差异。结果:ROI显示PD组尾状核及壳核各区域DAT摄取明显低于对照组,重侧基底节DAT减少较对侧明显,重侧的尾状核头、体及壳核前、中、后的区域内CFT摄取值分别为轻侧的94.6%、87.0%、89.6%、91.8%、95.4%。SPM图像显示DAT减低区域主要集中在两侧尾状核、壳核区域,以壳核中后部减低为著,重侧DAT减低区域明显大于轻侧。结论:11C-β-CFTPET显像能够客观显示帕金森病DAT不对称性代谢改变的区域,有助于帕金森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价。SPM分析为一种更全面、准确的统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11C-β-CFT 多巴转运蛋白 脑PET显像 统计参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景天苷对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黑质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雪芬 何虹 +3 位作者 王松海 王乐 栗艳 陈建宗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黑质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salidroside,Sal)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小鼠黑质多巴胺转运蛋白(dopamine transporter,DAT)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神经毒素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注入C57BL/6小鼠腹腔内,制备PD模型,Rotarod实验和游泳实验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黑质DAT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变化。结果:行为学实验结果显示,Rotarod实验中模型组小鼠在滚轴上运动的时间明显短于正常组(P<0.01),给予不同剂量的Sal后,小鼠在滚轴上运动的时间有所延长,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P<0.01)。游泳实验结果与Rotarod结果一致,模型组小鼠游泳时间明显短于正常组(P<0.01),给予不同剂量Sal后,小鼠游泳时间不同程度增加(P<0.05,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黑质中DAT阳性神经元的数目明显少于正常组(P<0.01),而给予不同剂量Sal干预后,小鼠DAT阳性神经元数目的减少有所恢复(P<0.05,P<0.01)。结论:Sal可以改善PD小鼠行为协调能力,提高DAT阳性神经元存活的数目,并呈剂量依赖性,表明Sal对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景天苷 MPTP 帕金森病 多巴转运蛋白 免疫组织化学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转运体蛋白基因G352A多态性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钱秋谨 王玉凤 +2 位作者 周儒伦 杨莉 李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6-629,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与多巴胺转运体蛋白基因(DAT1)第15外显子 G352A 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荧光标记序列分析方法寻找突变位点,检测337个 ADHD 患儿,...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与多巴胺转运体蛋白基因(DAT1)第15外显子 G352A 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荧光标记序列分析方法寻找突变位点,检测337个 ADHD 患儿,201个 ADHD 核心家系和207个对照 DAT1的新基因位点 G352A 的多态性,并进行传递不平衡检验(transmission disequilibrium test,TDT)和病例对照的关联分析。结果:所测对照人群中 DAT1的 G352A 的等位基因频率,352G 是79.5%,352A 是20.5%。家系和病例对照研究表明,DAT1第15外显子 G352A 基因和ADHD 之间不存在关联。但是按照性别分组后,TDT 结果表明,G352A 基因和 ADHD 女孩可能存在关联,即352G等位基因在 ADHD 女孩中有优先传递的趋势。结论:DAT1第15外显子上的新基因位点 G352A 和 ADHD 之间不存在关联。352G 等位基因在 ADHD 女孩中有优先传递的趋势,但尚需要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才能得出确切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HD 多巴转运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多态性 女孩 外显子 对照 新基因 荧光标记 蛋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帕金森病^(99)Tc^m-TRODAT-1多巴胺转运蛋白SPECT脑显像 被引量:6
9
作者 边艳珠 冯珏 +4 位作者 刘怀军 田瑞振 哈志远 李金福 田国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8期746-748,共3页
目的 应用99Tcm TRODAT 1进行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SPECT脑显像 ,探讨其在早期诊断帕金森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Hoehn Yahr分级为Ⅰ级的 7例偏侧帕金森病患者和 7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99Tcm TRODAT 1SPECT脑显像。应用计算机... 目的 应用99Tcm TRODAT 1进行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SPECT脑显像 ,探讨其在早期诊断帕金森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Hoehn Yahr分级为Ⅰ级的 7例偏侧帕金森病患者和 7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99Tcm TRODAT 1SPECT脑显像。应用计算机感兴趣区 (ROI)技术半定量计算纹状体 /小脑、尾核 /小脑和壳核 /小脑放射性计数比值 ,分别代表纹状体、尾核和壳核的DAT功能水平 ,对帕金森病患者纹状体及其组成部分的DAT功能与健康志愿者的相应区域DAT功能进行比较 ,并对帕金森病患者患侧肢体对侧和同侧纹状体、尾核和壳核的DAT功能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双侧纹状体DAT功能均低于健康志愿者 (1.5 5± 0 .16,1.46± 0 .14 ,1.80± 0 .0 4,P <0 .0 5 ,P <0 .0 1) ,并以患侧肢体对侧纹状体功能降低明显 (P <0 .0 1) ;与健康志愿者相比 ,双侧尾核DAT功能降低 (2 .2 0± 0 .0 5 ,1.88± 0 .3 8,1.62± 0 .2 2 ,P <0 .0 5 ,P <0 .0 0 1) ;与健康志愿者相比 ,双侧壳核DAT功能降低 (1.92± 0 .10 ,1.61± 0 .15 ,1.43± 0 .2 0 ,P <0 .0 1,P <0 .0 0 1) ,且以患侧肢体对侧壳核DAT功能降低明显 (P <0 .0 5 )。所有受检者在显像过程中及显像后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99Tcm TROD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脑显像 TRODAT-1 帕金森病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多巴转运蛋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nztropine类多巴胺转运蛋白配体的QSAR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贾红梅 张春艳 +1 位作者 孟昭兴 刘伯里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4-78,共5页
利用Hansch方法 ,研究了 37种benztropine类化合物diphenylmethoxy部位苯环取代基结构与其活性的定量关系 .结果表明 :苯环取代基的电性和体积等均是影响该类化合物与多巴胺转运蛋白亲和力的重要因素 .所得到的benztropine类化合物diphe... 利用Hansch方法 ,研究了 37种benztropine类化合物diphenylmethoxy部位苯环取代基结构与其活性的定量关系 .结果表明 :苯环取代基的电性和体积等均是影响该类化合物与多巴胺转运蛋白亲和力的重要因素 .所得到的benztropine类化合物diphenylmethoxy部位取代基的综合结构效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转运蛋白配体 benztropine类化合物 药物设计 Hansch方法 电性 亲和力 苯环取代基 Q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程帕金森病大鼠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越群 陈文新 +4 位作者 林志毅 伍兵 叶婧 柯自立 林玲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99-402,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帕金森病(PD)大鼠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DAT)的动态变化,并探讨该变化与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点注射6-OHDA至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和前脑内侧束,建立偏侧PD模型。建模后2周、4周、6周... 目的:观察不同病程帕金森病(PD)大鼠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DAT)的动态变化,并探讨该变化与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双点注射6-OHDA至大鼠右侧黑质致密部和前脑内侧束,建立偏侧PD模型。建模后2周、4周、6周的PD大鼠分别尾静脉注射99mTc-TRODAT-1,1h后取左右纹状体,以1计数仪测定放射性计数,并计算单位质量的左、右放射性计数率以及左、右纹状体单位质量的放射性计数比值。同时取建模后2周、4周、6周PD大鼠黑质组织进行TH免疫染色,观察阳性细胞形态及分布。结果:PD大鼠毁损侧纹状体放射计数明显低于健侧,建模后2周、4周、6周PD大鼠DAT相对放射计数较健侧分别降低了16.8%、35.9%和50.1%(P〈0.05~0.001);不同病程PD大鼠毁损侧纹状体DAT的相对放射计数与TH阳性细胞数呈高度的正相关(P〈0.01,R=0.9,n=15)。结论:PD大鼠纹状体DAT含量随着病程的增加逐渐减少,“Tc—PRO-DAT-1的放射性分布能够较准确的反映突触前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巴转运蛋白 多巴 酪氨酸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转运蛋白PET成像在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瑞民 王庆胜 +4 位作者 郭喆 张锦明 尚爱加 姚树林 田嘉禾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多巴胺转运蛋白(11C-β-CFT)PET成像技术在判别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22只成功的PD大鼠模型分别进行11C-β-CFTPET显像,ROI方法测量模型大鼠两侧纹状体/小脑比值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侧有无显著性差异。... 目的:研究多巴胺转运蛋白(11C-β-CFT)PET成像技术在判别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22只成功的PD大鼠模型分别进行11C-β-CFTPET显像,ROI方法测量模型大鼠两侧纹状体/小脑比值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侧有无显著性差异。正常与模型大鼠分别进行TH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模型大鼠毁损侧纹状体放射性明显下降(P=0.000)。同时模型大鼠TH染色黑质处阳性神经元数量减少。结论:PET多巴胺转运蛋白成像可结合行为学观察作为证实模型成功的检验方法之一,为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断PD提供了一种分子成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大鼠模型 多巴转运蛋白 P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张格 杨文江 刘宇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70,共17页
中枢多巴胺系统与多种神经行为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有关。一直以来,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在研究活体大脑中多巴胺生物化学过程上有着重要价值。PET成像的基础是^(11)C、^(18)F等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 中枢多巴胺系统与多种神经行为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有关。一直以来,多巴胺系统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成像在研究活体大脑中多巴胺生物化学过程上有着重要价值。PET成像的基础是^(11)C、^(18)F等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显像剂,这些显像剂通过与多巴胺神经系统不同的靶点特异性结合从而反映多巴胺合成、囊泡储存、突触释放和受体结合以及再摄取过程,推动神经病学、精神病学、药物滥用和成瘾以及药物开发的研究进展。本文综述了以氨基酸脱羧酶、多巴胺转运体、多巴胺受体以及囊泡单胺转运体为靶点的^(11)C、^(18)F标记的PET显像剂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放射性显像剂 多巴系统 多巴受体 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猫多巴胺转运蛋白PET脑显像研究
14
作者 赵军 林祥通 +2 位作者 王开颜 左传涛 张政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3年第6期435-437,共3页
目的:制备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8)F-FP-βCIT[^(18)F-N-(3-氟丙基)-2β-甲酯基-3β-(4’-碘苯基)去甲基托烷],并进行猫PET脑显像。材料和方法:^(18)F-FP-βCIT的制备应用一步法:用K_(222)催化发生亲核氟化反应,得到^(18)F-FP-βCIT。... 目的:制备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18)F-FP-βCIT[^(18)F-N-(3-氟丙基)-2β-甲酯基-3β-(4’-碘苯基)去甲基托烷],并进行猫PET脑显像。材料和方法:^(18)F-FP-βCIT的制备应用一步法:用K_(222)催化发生亲核氟化反应,得到^(18)F-FP-βCIT。PET显像仪器为Siemens ECAT HR^+ PET仪,3只健康正常猫进行^(18)F-FP-βCIT PET脑动态显像,观察纹状体体区放射性计数随时间的变化,并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18)F-FP-βCIT总放化合成时间为60~90min,时间校正后放化产率为2%~10%,放化纯度平均为96.3%,tR=3.38±0.20min。PET显像示早期(15min内)猫脑皮质及纹状体可见显影,随显像时间延长,脑皮质放射性减退,而纹状体显影更为清晰,30min纹状体/小脑比值达2.59±0.16,60min、90min及120min时此比值分别为2.73±0.23、2.52±0.13、2.08±0.11。结论:^(18)F-FP-βCIT是一种理想的PET多巴胺转运蛋白显像剂,可利用PET进行猫的脑受体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转运蛋白 PET 脑显像 帕金森病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小鼠模型的多巴胺转运蛋白mRNA转录
15
作者 潘天虹 刘昭平 +2 位作者 张珏 周孝达 费俭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303-306,共4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 (PD)小鼠模型中脑黑质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基因转录状况。 方法用 1-甲基 - 4-苯基 - 1,2 ,3,6 -四氢吡啶 (MPTP)腹腔注射C5 7BL小鼠 ,制作PD鼠模型 ,分 10、18d两组 ;用相同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作为正常对照。以Do...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 (PD)小鼠模型中脑黑质多巴胺转运蛋白 (DAT)基因转录状况。 方法用 1-甲基 - 4-苯基 - 1,2 ,3,6 -四氢吡啶 (MPTP)腹腔注射C5 7BL小鼠 ,制作PD鼠模型 ,分 10、18d两组 ;用相同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作为正常对照。以Dot-Blot方法检测小鼠中脑黑质部位DAT基因转录。 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 ,MPTP组小鼠行为异常 ,中脑黑质部位TH(+ )细胞减少 ,DATmRNA转录降低 (P <0 .0 5 )。正常对照组中小脑部位DATmRNA转录低于黑质部位 (P <0 .0 5 )。 结论多巴胺能神经元及其DATmRNA转录量随PD的发生而减少或降低。DATmRNA转录量可反映残存多巴胺神经元量或功能状况 ,反映PD的状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巴转运蛋白 甲基 苯基 四氯吡啶 MRNA转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侧帕金森病患者葡萄糖代谢与多巴胺转运蛋白PET显像
16
作者 赵军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5-145,共1页
评价葡萄糖代谢与多巴胺转运蛋白PET显像在偏侧帕金森病(PD)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正常对照组16例。偏侧PD患者34例,Hohn-YahrⅠ~Ⅱ级。其中16例偏侧(右侧肢体)PD患者进行18↑F-脱氧葡萄糖(HDG)PET显像,18例偏侧(右侧或左侧)PD患... 评价葡萄糖代谢与多巴胺转运蛋白PET显像在偏侧帕金森病(PD)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正常对照组16例。偏侧PD患者34例,Hohn-YahrⅠ~Ⅱ级。其中16例偏侧(右侧肢体)PD患者进行18↑F-脱氧葡萄糖(HDG)PET显像,18例偏侧(右侧或左侧)PD患者进行埔18↑F-N-(3-氟丙基)-2甲酯基,3β(4’-碘苯基)去甲基托烷(Fp-β-CIT)显像,6例患者同时进行两种显像。静脉注射18↑F-FDG185~259MBq30min后进行脑三维采集,结果 应用感兴趣区(ROI)半定量分析和统计参数地图(SPM)分析。18↑F-FP-β-CIT显像于注射后2~3h进行,计算(各ROI计数,小脑计数)/小脑计数比值。结果 PD组与对照组比较,患侧肢体对侧基底节葡萄糖代谢减低,但差异无显著性。SPM分析结果显示,PD患者与对照组比较,葡萄糖代谢减低位于左侧前额叶、中额叶、下额叶及左侧中颞叶,而摄取增加区域除双侧额叶中央前回、双侧顶叶楔前叶、左侧枕叶外,还累及左侧丘脑。偏侧PD患者豆状核后部18↑F-FP-β-CIT摄取显著减低,且不仅见于症状对侧豆状核,同侧豆状核后部也可见摄取减低。结论 18↑F-FDG PET、显像对PD的早期诊断无特异性。18F-FP-β-CIT可早期发现PD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变化,有助于PD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与18F-FDG PET显像结合,可显示大脑皮质的葡萄糖代谢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葡萄糖代谢 多巴 转运蛋白 PET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变化对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珂 郭佳 +4 位作者 葛明月 殷姜文 殷洁婷 张晗 李燕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59-364,共6页
目的研究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变化与老年大鼠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PND模型组、多巴胺转运蛋白敲低AAV·DAT·RNAi组、多巴胺转运蛋白敲低阴性对照AAV... 目的研究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转运蛋白的变化与老年大鼠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PND模型组、多巴胺转运蛋白敲低AAV·DAT·RNAi组、多巴胺转运蛋白敲低阴性对照AAV·NC组,每组10只。模型组大鼠进行丙泊酚全麻下脾切除手术;AAV干预大鼠预先经脑立体定位仪显微靶向注射AAV·DAT·RNAi或AAV·NC至VTA核团;假手术组大鼠输注丙泊酚。采用Morris水迷宫及条件恐惧实验判断大鼠认知功能损伤程度;免疫荧光染色观察VTA区及海马CA1区DAT、α-synuclein(α-syn)、β-Amyloid1-42(Aβ1-42)的蛋白定位及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α-synuclein(α-syn)、β-Amyloid1-42(Aβ1-42)的蛋白含量,比较各组间蛋白含量的差异。结果与空白组比较,PND模型组大鼠行为学表现出明显的认知功能减退;海马CA1区α-syn、Aβ1-42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PND模型组相比,AAV·DAT·RNAi组大鼠行为学显示认知功能减退改善;AAV·DAT·RNAi组VTA区多巴胺转运蛋白含量明显降低;海马CA1区α-syn、Aβ1-42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VTA区多巴胺转运蛋白参与了老年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并且VTA区DAT变化对老年大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可能与调控海马区α-syn、Aβ1-42蛋白聚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中脑腹侧被盖区 多巴转运蛋白 海马 Α-SYNUCLEIN β-Amyloid1-4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转运体在丙泊酚全麻大鼠苏醒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佳 许珂 +5 位作者 殷姜文 葛明月 秦新磊 樊世文 张晗 李燕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4-239,共6页
目的研究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转运体(DAT)在丙泊酚麻醉苏醒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OHDA毁损组、生理盐水组、丙泊酚麻醉组、AAV空载组、AAV2·DAT·RNAi组,每组10只。AAV干预大鼠预先经脑立体定... 目的研究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转运体(DAT)在丙泊酚麻醉苏醒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OHDA毁损组、生理盐水组、丙泊酚麻醉组、AAV空载组、AAV2·DAT·RNAi组,每组10只。AAV干预大鼠预先经脑立体定位仪显微靶向注射AAV至VTA核团。各组大鼠经尾静脉以11 mg·kg^(-1)的剂量缓慢推注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后以70 mg·kg^(-1)·h^(-1)的剂量持续泵入丙泊酚,对照组以相同速度输注等剂量生理盐水,共30 min,停药10 min后取脑;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VTA内DAT蛋白、前额叶皮层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PFC内c-fos的蛋白含量。通过翻正反射消失(LORR)时间和翻正反射恢复(RORR)时间记录丙泊酚麻醉诱导和苏醒时间;应用在体脑电记录大鼠麻醉期和苏醒期的脑电变化。结果与NC组比较,6-OHDA组LORR时间缩短,RORR时间延长(P<0.05);与生理盐水组比较,丙泊酚麻醉组VTA内DAT表达降低(P<0.05);与NC组比较,AAV组LORR时间延长,RORR时间缩短,脑电图在丙泊酚麻醉期间α波、β波频率增多(P<0.05),在丙泊酚苏醒期间β波频率增多,θ波频率减少,丙泊酚麻醉苏醒期间PFC中c-fos蛋白表达增多(P<0.05);与NC组比较,AAV·NC组LORR时间和RORR时间、丙泊酚麻醉及苏醒期间的脑电图、丙泊酚麻醉苏醒期PFC中c-fos蛋白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敲低VTA区DAT,可使PFC神经元活性增强,促进大鼠从丙泊酚麻醉中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中脑腹侧被盖区 多巴转运蛋白 皮层脑电 麻醉-觉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囊泡单胺转运体分子探针18F-FP-(+)-DTBZ纵向定量评价2型糖尿病大鼠脑多巴胺能神经元
19
作者 姜东朗 潘智伟 +5 位作者 肖见飞 黄琪 任树华 华逢春 管一晖 谢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61-1765,共5页
目的观察2型囊泡单胺转运体(VMAT2)靶点分子探针18F-FP-(+)-DTBZ评价2型糖尿病(T2DM)大鼠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效果。方法将12只ZDF大鼠均分为T2DM组(fa/fa基因型)和对照组(fa/+基因型),每组6只。于大鼠3、6和12月龄时行18F-FP-(+)-DTBZ M... 目的观察2型囊泡单胺转运体(VMAT2)靶点分子探针18F-FP-(+)-DTBZ评价2型糖尿病(T2DM)大鼠脑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效果。方法将12只ZDF大鼠均分为T2DM组(fa/fa基因型)和对照组(fa/+基因型),每组6只。于大鼠3、6和12月龄时行18F-FP-(+)-DTBZ Micro-PET/CT显像,观察2组大鼠体质量、血糖及脑纹状体标准摄取比值(SUVR)变化。结果 T2DM组大鼠6月龄时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3月和12月龄时2组体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2DM组大鼠3月龄时空腹血糖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月龄、12月龄时空腹血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T2DM组大鼠3月龄、6月龄时脑纹状体SUVR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2月龄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可致大鼠脑纹状体VMAT2表达降低,进而引起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帕金森病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多巴 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多巴胺系统损害和感觉运动功能改变
20
作者 王志忠 田嘉禾 +3 位作者 张锦明 王瑞民 郭喆 刘晓飞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7年第8期1586-1590,共5页
为建立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多巴胺系统的改变。在中脑内侧束(MFB)两点注射6-羟基多巴(6-OHDA)建立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观察模型大鼠在自然状态下... 为建立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通过影像学和组织学方法观察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多巴胺系统的改变。在中脑内侧束(MFB)两点注射6-羟基多巴(6-OHDA)建立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观察模型大鼠在自然状态下和阿朴吗啡诱导中出现的行为学改变,并通过小动物PET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大鼠脑组织内多巴胺能神经变化。结果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在行为学上表现了在自发状态下的患肢运动感觉能力降低;在阿朴吗啡作用下患侧肢体的运动感觉能力有所提高,但是协调性较差;组织学和影像学上表现为损毁侧纹状体、黑质、及中脑内侧传导束内多巴胺转运蛋白缺失。说明完全毁损型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表现为单侧肢体的运动感觉功能障碍,通过神经学显像技术和组织学方法能探测到损毁侧纹状体内多巴胺能神经末梢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大鼠模型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 多巴转运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