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巴胺受体4对肝癌细胞增殖转移的影响及预后 被引量:3
1
作者 严俨 张红英 +5 位作者 潘家浩 王冬音 周晓爽 元云飞 曾维安 陈东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69-680,共12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4(DRD4)在肝细胞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情况与肝癌术后患者预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预后意义;探讨DRD4激动剂PD-168077以及阻滞剂L-745870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 【目的】探讨多巴胺受体4(DRD4)在肝细胞癌组织以及癌旁组织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情况与肝癌术后患者预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预后意义;探讨DRD4激动剂PD-168077以及阻滞剂L-745870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免疫组化以及实时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肝癌以及癌旁组织DRD4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DRD4表达的预后意义;采用Cell Counting Kit 8(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PD-168077以及L-745870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作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信号通路蛋白,并使用通路抑制剂验证。【结果】在196例肝癌组织中有85例(43.4%)有DRD4蛋白高表达,在74对肝癌以及非癌组织中,非癌组织的DRD4 mRNA高表达,非肝癌细胞株Miha表达较肝癌细胞系高;DRD4高表达患者包括无复发生存期(RFS)和总生存期(OS)较长,并且DRD4是肝癌切除术后患者RFS和O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PD-168077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而1 nmol/L浓度的L-745870能显著增强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PD-168077抑制ERK蛋白的磷酸化,而L-745870则可促进ERK蛋白的磷酸化,ERK抑制剂PD98059可以逆转L-745870的作用。【结论】DRD4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好,有可能成为预测肝癌术后患者预后的分子标志物;DRD4可能成为肝癌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受体4 肝细胞癌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抽动秽语综合征汉族患者的执行功能及与多巴胺D4受体第3外显子48bp可重复序列多态性 被引量:8
2
作者 季卫东 周家秀 +5 位作者 杨闯 黄晓琪 姚静 郭田友 郭兰婷 刘协和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568-573,共6页
目的:了解多巴胺D4受体基因第3外显子48bp可重复序列多态性(DRD4 exonIII NTR)与抽动秽语综合征(Gillesdela Tourette syndrome,GTS)患者执行功能缺陷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6例GTS患者进行威斯康星卡片测验(Modified Wisconsin Card sort... 目的:了解多巴胺D4受体基因第3外显子48bp可重复序列多态性(DRD4 exonIII NTR)与抽动秽语综合征(Gillesdela Tourette syndrome,GTS)患者执行功能缺陷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6例GTS患者进行威斯康星卡片测验(Modified Wisconsin Card sortingtest,WCST)、Stroop色词测验(Strooptest)和连线测验,并和51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利用PCR技术对GTS患者进行了DRD4exonIII48bpVNTR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TS组在Stroop测验中的C错误数[(44.39±65.3)vs.(20.50±10.85),P<0.01]等(包括C纠错数、C时间、CW正确数、CW错误数、CW纠错数和CW时间)、连线测验A时间[(69.80±25.84)vs.(35.69±8.25),P<0.01](包括连线B时间、错误数、犯规数)、WCST正确数[(44.39±65.37)vs.(27.49±10.85),P<0.01](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和分类数)等测验项目上成绩较差,从共病情况来看,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共病组在Stroop测验部分项目上比单纯GTS组要差;从GTS组内分析来看,DRD4exonIII48bpVNTR和各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没有关联。结论:抽动秽语综合征患者存在执行功能缺陷,DRD4exonIII48bpVNTR和抽动秽语综合征执行功能缺陷之间可能没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秽语综合征 多巴D4受体 可重复多态性 执行功能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4受体基因与注意缺损多动障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野 忻仁娥 +4 位作者 江三多 汤国梅 钱伊萍 李飞 汪栋祥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13-414,共2页
为探讨注意缺损多动障碍 (ADHD)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 (dopamineD4receptorgene ,DRD4)间的关系 ,采用Amp -FLP的方法检测了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 6 8例ADHD患者及其父母DRD4的多态性 ,数据采用基于单体型的单体型相对风险 (HHRR)及传递不... 为探讨注意缺损多动障碍 (ADHD)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 (dopamineD4receptorgene ,DRD4)间的关系 ,采用Amp -FLP的方法检测了上海地区汉族人群中 6 8例ADHD患者及其父母DRD4的多态性 ,数据采用基于单体型的单体型相对风险 (HHRR)及传递不平衡检验 (TDT)进行遗传关联分析。结果表明HHRR分析和复等位基因的TDT检验 ,均未显示出与ADHD的遗传关联性 (P >0 .0 5 )。提示上海地区人群中DRD4基因与ADHD无显著性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损多动障碍 多巴D4受体基因 单体型相对风险 传递不平衡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多巴胺D_4受体和多巴胺载体蛋白基因多态性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钱秋谨 王玉凤 +3 位作者 李君 杨莉 汪冰 周儒伦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12-418,共7页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 (DRD4 )第 3外显子 4 8bp和多巴胺载体蛋白基因 (DAT1)非编码区 4 0bp可变数目顺向重复 (VNTR)多态性的关系。 方法 :对 340个ADHD患儿 ,2 0 2个ADHD核心家系和 2...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 (DRD4 )第 3外显子 4 8bp和多巴胺载体蛋白基因 (DAT1)非编码区 4 0bp可变数目顺向重复 (VNTR)多态性的关系。 方法 :对 340个ADHD患儿 ,2 0 2个ADHD核心家系和 2 2 6个对照分别就DRD4 4 8bpVNTR和DAT14 0bpVNTR多态性进行检测 ,并进行ETDT、HHRR和病例对照的关联分析。结果 :所测人群中的DRD4 4 8bp的重复次数是 2~ 6次 ,最常见的等位基因是 4次重复 (77% )和 2次重复序列 (19.4 % ) ;未发现 7次重复序列或更长的片段。DAT14 0bp的重复次数是 6~ 7和 9~ 11次 ,其中 10次重复序列最常见 (90 .7% )。在ADHD患儿中 ,长重复等位基因 (DRD4的 4~ 6次和DAT1的 11~ 12次重复序列 )比对照组多。未发现ADHD和DRD4的 7次重复等位基因或DAT1的 10次重复等位基因之间存在关联。结论 :DRD4 (按照性别分层后 )和DAT1的长重复等位基因可以增加中国汉族儿童罹患ADHD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多巴D4受体 多巴载体蛋白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4受体基因与强迫症的关联 被引量:2
5
作者 徐勇 王振 +3 位作者 肖泽萍 汪栋祥 钱伊萍 江三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62-36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性同强迫症(OCD)的关系。方法采用PCRAmFLP技术测定96例OCD患者和83例健康对照者(NC)的基因型,并根据OCD患者首次发病年龄进行亚组划分。结果共检测到DRD4基因48bp可变数目重复序列的5种等位基因和8种基因... 目的探讨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性同强迫症(OCD)的关系。方法采用PCRAmFLP技术测定96例OCD患者和83例健康对照者(NC)的基因型,并根据OCD患者首次发病年龄进行亚组划分。结果共检测到DRD4基因48bp可变数目重复序列的5种等位基因和8种基因型,OCD组与NC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均无显著差异(P>0.05)。早发型OCD患者DRD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与NC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晚发型患者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分布与N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该组患者中DRD4受体基因与早发型OCD存在关联,3/4基因型可能是早发型OCD的风险因子。早发型和晚发型的OCD可能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症 基因 多巴D4受体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4受体与精神分裂症及氯氮平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2
6
作者 江开达 李飞 +6 位作者 罗星光 杨晓敏 张永华 钱伊萍 汪栋祥 汤国梅 江三多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及其氯氮平疗效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的遗传关系。方法 采用Amp-FLR扩增技术,以多巴胺D4受体基因第三外显子上的48bp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为遗传标志检测38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父母组成的...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及其氯氮平疗效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的遗传关系。方法 采用Amp-FLR扩增技术,以多巴胺D4受体基因第三外显子上的48bp重复序列(VNTR)多态性为遗传标志检测38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父母组成的核心家系,对家系资料作单体型关联(HRR)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及氯氮平疗效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之间不存在关联。结论 精神分裂症及氯氮平疗效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性可能不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多巴D4受体基因 单体型关联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洛因依赖与多巴胺D4受体基因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曹莉萍 李涛 刘协和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 多巴D4受体基因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4受体PET显像剂^18F-FHTP的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谷才 尹端沚 +3 位作者 程登峰 徐万帮 郑明强 汪勇先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0-85,共6页
为研究多巴胺D4受体在精神分裂症、注意力缺乏多动症等疾病病因分析中的作用,开展了多巴胺D4受体PET显像剂3-(4-[18F]氟苄基)-8-羟基-1,2,3,4-四氢苯并吡喃[3,4-c]吡啶-5-酮(18F-FHTP)的体内外生物学评价。通过体外受体竞争抑制结合分析... 为研究多巴胺D4受体在精神分裂症、注意力缺乏多动症等疾病病因分析中的作用,开展了多巴胺D4受体PET显像剂3-(4-[18F]氟苄基)-8-羟基-1,2,3,4-四氢苯并吡喃[3,4-c]吡啶-5-酮(18F-FHTP)的体内外生物学评价。通过体外受体竞争抑制结合分析,测定了FHTP对多巴胺D2样受体的亲和性;通过辛醇实验,测定了18F-FHTP的脂水分配系数;通过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和阻断分布实验,测定了18F-FHTP在大鼠体内的各感兴趣区域的摄取率。实验测得FHTP对D2,D3受体的亲和常数Ki值分别大于5 800,3 000 nmol/L;对D4.2受体的Ki值为2.9 nmol/L;测得其脂水分配系数为1.11;大鼠生物分布实验显示,18F-FHTP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并在纹状体、下丘脑、额叶皮质、海马、小脑等已知的D4受体分布区域有较高的摄取率。体外受体结合分析、脂水分布实验、大鼠体内分布和阻断分布研究表明,18F-FHTP可作为多巴胺D4受体显像剂用于体内显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D4受体 PET显像剂 ^18F 生物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4受体基因与氯氮平临床疗效个体差异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赵爱玲 赵靖平 +3 位作者 陈晋东 陈晓岗 刘哲宁 李乐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7-270,共4页
目的 探讨多巴胺D4受体基因第 3外显子 4 8bp可变重复序列多态性与氯氮平临床疗效个体差异的关系。方法  8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单一服氯氮平治疗 6~ 8周 ,利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氯氮平的疗效。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目的 探讨多巴胺D4受体基因第 3外显子 4 8bp可变重复序列多态性与氯氮平临床疗效个体差异的关系。方法  8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单一服氯氮平治疗 6~ 8周 ,利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氯氮平的疗效。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技术 ,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同时为排除氯氮平个体代谢能力的遗传差异带来的混淆 ,检测了每个患者的血清氯氮平浓度。结果 DRD4基因第 3外显子 4 8bp可变重复序列多态性的 5等位基因的纯合子基因型 (DRD4 5 / 5 )和 5等位基因 (DRD4 5 )的频率在氯氮平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的有效组和无效组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总疗效个体差异与DRD4基因第 3外显子 4 8bp可变重复序列相关 ,携带DRD4 5等位基因者和DRD4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D4受体基因 多态性 氯氮平 精神分裂症 关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多巴胺D_4受体体内研究的3-[4-(4-[^(18)F]氟苯甲基)哌嗪-1-基]甲基-1H-吡咯并[2,3-b]吡啶的合成及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1
10
作者 田海滨 尹端沚 +6 位作者 张春富 张岚 王丽华 李俊玲 周伟 汪勇先 吴春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65-270,共6页
目的  7 氮杂吲哚的衍生物L 74 5 ,870是一个新的、高亲和性 (Ki=0 4 3nmol·L-1)的多巴胺D4受体选择性配体 ,我们放化合成了其类似结构的新化合物 3 [4 (4 [18F]氟苯甲基 )哌嗪 1 基 ] 甲基 1H 吡咯并 [2 ,3 b]吡啶 ([18F]C) ... 目的  7 氮杂吲哚的衍生物L 74 5 ,870是一个新的、高亲和性 (Ki=0 4 3nmol·L-1)的多巴胺D4受体选择性配体 ,我们放化合成了其类似结构的新化合物 3 [4 (4 [18F]氟苯甲基 )哌嗪 1 基 ] 甲基 1H 吡咯并 [2 ,3 b]吡啶 ([18F]C) ,并作了大鼠体内生物学评价。方法  ([18F]C)的放化合成是通过 3 (哌嗪 1 基 )甲基 1H 吡咯并 [2 ,3 b]吡啶和 4 氟[18F]苯甲醛的胺烷基化反应完成 ,放化产率为 9 0 %~12 0 % ,放化纯度大于 98% ,比活度高于 37GBq·mol-1。结果 额叶皮质、海巴和延髓等脑区有较高的放射性摄取率 ,分别为 0 4 3%ID/ g和 0 35 %ID/g ;而纹状体、小脑处放射性摄取率较低。结论 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和代谢物研究表明 :[18F]C在大鼠脑组织区域有特异性分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F 7-氮杂吲哚类似物 多巴D4受体 组织分布 代谢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4受体显像剂^18F-FDTP的研制和受体结合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谷才 尹端沚 +4 位作者 夏姣云 程登峰 王明伟 郑明强 汪勇先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7-173,共7页
研发多巴胺D4受体显像剂,采用"一锅两步法"制备了一种潜在的多巴胺D4受体PET显像剂3-(4-[18F]氟苄基)-8,9-二甲氧-基1,2,3,4-四氢苯并吡喃[3,4-c]吡啶-5-酮(18F-FDTP),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分离纯化。其合成时间为105 min... 研发多巴胺D4受体显像剂,采用"一锅两步法"制备了一种潜在的多巴胺D4受体PET显像剂3-(4-[18F]氟苄基)-8,9-二甲氧-基1,2,3,4-四氢苯并吡喃[3,4-c]吡啶-5-酮(18F-FDTP),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了分离纯化。其合成时间为105 min,放射化学产率为19.8%(衰变校正),纯化后放射化学纯度大于97%,比活度大于6.3×104PBq/mol。通过体外受体竞争结合分析,测定FDTP对多巴胺D4受体的亲和常数为8.1 nmol/L,对D2,D3受体的亲和常数分别大于5800,3000 nmol/L;通过分配实验,测得其脂水分配系数为0.85。初步的体外研究显示,18F-FDTP有希望用于D4受体显像,但还需经进一步试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吡喃[3 4-c]吡啶-5-酮 氟-18 多巴D4受体 显像剂 受体结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4受体对血管紧张素Ⅱ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程江华 杨剑 +6 位作者 于长青 韩愈 何多芬 王旭开 王红勇 杨成明 曾春雨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2168-2171,共4页
目的观察多巴胺D4受体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muscle cells,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株(A10细胞)、原代的Wistar-Kyoto(WKY VSMCs)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目的观察多巴胺D4受体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muscle cells,VSMCs)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株(A10细胞)、原代的Wistar-Kyoto(WKY VSMCs)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胸主动脉血管平滑细胞(VSMCs)为研究对象,观察刺激D4受体对AngⅡ促增殖作用的影响以及D4受体特异性阻断剂L745870对该作用的阻断效应。细胞增殖采用MTT和细胞计数方法测定。结果 AngⅡ(10-7mol/L)可促进A10细胞增殖,最大增殖幅度为64%。D4受体激动剂PD168077本身对A10细胞无增殖影响,但D4受体特异激动剂PD168077可抑制AngⅡ(10-7mol/L)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作用,最大抑制幅度为40%;应用D4受体阻断剂L745870后该抑制作用丧失;D4受体对AngⅡ介导血管增殖的作用在SHR和WKY大鼠的VSMCs之间并无区别。结论 D4受体对AngⅡ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高血压病所伴发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4多巴受体 血管紧张素Ⅱ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_3受体对大鼠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多巴胺D_4受体表达和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陈新建 杨剑 +7 位作者 任红梅 陈彩宇 何多芬 王旭开 王红勇 杨成明 周林 曾春雨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观察多巴胺D3受体(D3受体)对大鼠肾脏近曲小管(RPT)上皮细胞多巴胺D4受体(D4受体)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Wistar-Kyoto(WKY)大鼠RPT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印迹法观察D3受体激动剂PDl28907刺激D3受体后D4受体表达的变化;... 目的:观察多巴胺D3受体(D3受体)对大鼠肾脏近曲小管(RPT)上皮细胞多巴胺D4受体(D4受体)表达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Wistar-Kyoto(WKY)大鼠RPT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利用免疫印迹法观察D3受体激动剂PDl28907刺激D3受体后D4受体表达的变化;采用哇巴因法测定Na+-K+-ATP酶(ATP为三磷酸腺苷)活性,观察D3受体激动剂PDl28907(10-7mol/L,24 h)预先作用后,D4受体激动剂PD168077(10-7mol/L,15 min)对Na+-K+-ATP酶活性的影响。同时,探讨D3受体激动剂PDl28907影响D4受体表达的作用机制。结果:D3受体激动剂PDl28907刺激可明显增强RPT上皮细胞中的D4受体蛋白表达,该作用呈时间与浓度依赖性关系。D3受体激动剂PDl28907对D4受体蛋白表达的增强作用可被D3受体特异性抑制剂U99194A(10-6mol/L)所阻断。磷脂酶C抑制剂U73122存在的情况下,D3受体激动剂PD128907刺激D3受体后对D4受体的促进表达效应受到显著抑制。与单用D4受体激动剂PD168077相比,在PDl28907(10-7mol/L,24 h)预先刺激的情况下,D4受体激动剂PD168077对Na+-K+-ATP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有所增强。结论:D3受体对大鼠RPT上皮细胞上D4受体表达和功能具有增强作用,此作用可能通过磷脂酶C信号途径发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D3受体 多巴D4受体 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4-氟苄基)哌嗪-1-基甲基]吡唑并[1,5-a]吡啶的合成及其体外受体结合分析
14
作者 李谷才 蒋开军 +1 位作者 易志有 杨芳伟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932-935,共4页
以吡唑并[1,5-a]吡啶-2-甲醛和N-甲酰基哌嗪为原料,经过还原胺化反应、水解反应、N-烷基化反应,合成了2-[4-(4-氟苄基)哌嗪-1-基甲基]吡唑并[1,5-a]吡啶,总收率29.5%,用1HNMR、19FNMR、ESI-MS对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通... 以吡唑并[1,5-a]吡啶-2-甲醛和N-甲酰基哌嗪为原料,经过还原胺化反应、水解反应、N-烷基化反应,合成了2-[4-(4-氟苄基)哌嗪-1-基甲基]吡唑并[1,5-a]吡啶,总收率29.5%,用1HNMR、19FNMR、ESI-MS对中间体及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并通过体外受体结合实验,测定目标化合物对多巴胺D4受体的亲和常数为1.2nmol/L,对D2、D3受体的亲和常数分别为3 900、1 890 nmol/L,显示对多巴胺D4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性与选择性,是一种潜在的多巴胺D4受体配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并[1 5-a]吡啶 多巴D4受体 配基 体外结合分析 医药与日化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障碍患者攻击行为与DRD4基因多态性及人格特征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道良 刘寒 +3 位作者 吴宇杰 杜文永 季卫东 陈玄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62-367,共6页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患者攻击行为与多巴胺D4受体(dopamine D4 receptor,DRD4)基因第3外显子(exonⅢ)48 bp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VNTR)多态性及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 目的·探讨双相障碍患者攻击行为与多巴胺D4受体(dopamine D4 receptor,DRD4)基因第3外显子(exonⅢ)48 bp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tandem repeat,VNTR)多态性及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上海市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静安区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市徐汇区精神卫生中心和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嘉定区中心医院就诊的双相障碍患者共173例,根据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评分将其分为攻击组(研究组)和非攻击组(对照组)。分别进行一般情况调查、气质性格问卷(Temperature and Character Inventory,TCI)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DRD4 exonⅢ48 bp VNTR多态性位点。用SHEsis软件进行基因型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度检验及组间基因型频率的差异分析,用χ~2检验和t检验分析双相障碍患者攻击行为与DRD4基因多态性及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一般情况调查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检测到DRD4 exonⅢ48 bp VNTR的6种等位基因和9种基因型,2组最常见的是4次重复等位基因。2组间DRD4基因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P=0.018)。研究组寻求新奇、伤害避免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26,P=0.000),合作性、自我定向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00)。研究组携带长重复等位基因的患者寻求新奇、伤害避免维度评分高于携带短重复等位基因的患者(P=0.000,P=0.006),合作性维度评分低于携带短重复等位基因的患者(P=0.038)。结论·双相障碍患者攻击行为与DRD4 exonⅢ48 bp VNTR之间可能存在关联。双相障碍攻击行为患者具有冲动、寻求刺激、探索、害怕不确定、报复心强、自私自利等人格特征,携带长重复等位基因患者人格异常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障碍 攻击行为 多巴D4受体 人格特征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D4 exon Ⅲ基因多态性与抽动秽语综合征共病抑郁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季卫东 李宁 +11 位作者 郑宏 陈思路 杨闯 周家秀 黄晓琪 姚静 郭田友 郭兰婷 刘协和 吴志国 吴彦 方贻儒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26-430,共5页
目的了解多巴胺D4受体(DRD4)基因第3外显子48 bp可重复序列多态性(DRD4 exonⅢ48 bp VNTR)与抽动秽语综合征(TS)共病抑郁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TS诊断标准的112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TS组),以71名健康儿童作... 目的了解多巴胺D4受体(DRD4)基因第3外显子48 bp可重复序列多态性(DRD4 exonⅢ48 bp VNTR)与抽动秽语综合征(TS)共病抑郁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4版TS诊断标准的112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TS组),以71名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等位基因分型技术检测DRD4 exonⅢ48 bp VNTR多态位点,分析该位点与TS的关联;采用儿童抑郁量表(CDI)测定TS儿童的抑郁水平。结果 112例TS儿童中29例(25.9%)共病抑郁。TS组及其亚组DRD4exonⅢ48 bp VNTR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S组内,携带长重复等位基因组(61例)与短重复等位基因组(51例)CDI总分和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D4 exonⅢ48 bp VNTR与TS共病抑郁之间可能不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动秽语综合征 多巴D4受体 抑郁症状 关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T1和DRD4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临床症状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少华 丁凯景 +6 位作者 刘瑞湘 张婕 杨润许 周惠至 杨晨 刘璐 康传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多巴胺转运体基因(dopamine transporter gene,DAT1)、多巴胺D4受体基因(dopamine receptor D4 gene,DRD4)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与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 目的探索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患儿多巴胺转运体基因(dopamine transporter gene,DAT1)、多巴胺D4受体基因(dopamine receptor D4 gene,DRD4)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与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11例ADHD患儿精神类疾病家族史资料,并采用ADHD症状分级父母评定量表(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rating scale-Ⅳhome version,ADHD-RS-Ⅳ)及自编对立违抗障碍(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ODD)量表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定。采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检测患者外周血的DAT1、DRD4启动子区CpG岛目标片段甲基化状态。结果无抑郁、焦虑和ADHD家族史的患儿DAT1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高于有抑郁、焦虑或ADHD家族史的患儿(P<0.05)。DAT1和DRD4甲基化水平在ADHD-RS-Ⅳ总分(≤30分组与>30分组)、注意缺陷因子分(≤17分组与>17分组)、多动冲动因子分(≤13分组与>13分组)低分和高分组的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ODD量表<9分的患儿DAT1甲基化水平较ODD量表得分≥9分的患儿高(P<0.05),且患儿DAT1甲基化水平与ODD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2.203,P=0.033)。结论 DAT1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可能影响ADHD患者对立违抗行为的严重程度,且与患者有无抑郁、焦虑和ADHD家族史存在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DNA甲基化 多巴转运体基因 多巴D4受体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并[1,5-α]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体外受体结合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谷才 孙磊 +1 位作者 陈波 钟怀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2-706,共5页
以吡唑并[1,5-α]吡啶-3-甲醛和N-甲酰基哌嗪为原料,经过还原胺化、水解和N-烷基化反应,合成了3-(4-苄基哌嗪-1-基甲基)吡唑并[1,5-α]吡啶、3-[4-(4-氯苄基)哌嗪-1-基甲基]吡唑并[1,5-α]吡啶和3-[4-(4-甲氧基苄基)哌嗪-1-基甲基]吡唑... 以吡唑并[1,5-α]吡啶-3-甲醛和N-甲酰基哌嗪为原料,经过还原胺化、水解和N-烷基化反应,合成了3-(4-苄基哌嗪-1-基甲基)吡唑并[1,5-α]吡啶、3-[4-(4-氯苄基)哌嗪-1-基甲基]吡唑并[1,5-α]吡啶和3-[4-(4-甲氧基苄基)哌嗪-1-基甲基]吡唑并[1,5-α]吡啶,通过1H NMR、ESI MS等技术手段对中间体及3个目标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并通过体外受体结合实验,测定3个目标化合物对多巴胺D4.2受体的亲和常数(Ki)分别为1.6、7.2、65 nmol/L;对D2受体的亲和常数分别为1920、5320和9800 nmol/L;对D3受体的亲和常数分别为1710、4270和5600 nmol/L。结果表明,3-(4-苄基哌嗪-1-基甲基)吡唑并[1,5-α]吡啶对多巴胺D4受体具有较高的亲和性与选择性,是多巴胺D4受体潜在的配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并[1 5-α]吡啶 多巴D4受体 配基 体外受体结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羟基苄基)-8-甲氧基-1,2,3,4-四氢苯并吡喃[3,4-c]吡啶-5-酮的合成工艺
19
作者 李谷才 尹端沚 +1 位作者 练文柳 汪勇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9-1134,共6页
以3-甲氧基苯酚、4-酮-3-甲酸甲酯哌啶盐酸盐和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通过分子间环加成反应和N-烷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潜在的多巴胺D4受体拮抗剂3-(4-羟基苄基)-8-甲氧基-1,2,3,4-四氢苯并吡喃[3,4-c]吡啶-5-酮。采用红外光谱、质谱、氢... 以3-甲氧基苯酚、4-酮-3-甲酸甲酯哌啶盐酸盐和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通过分子间环加成反应和N-烷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潜在的多巴胺D4受体拮抗剂3-(4-羟基苄基)-8-甲氧基-1,2,3,4-四氢苯并吡喃[3,4-c]吡啶-5-酮。采用红外光谱、质谱、氢核磁共振谱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中间体及产物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子间环加成反应中,当反应物3-甲氧基苯酚、4-酮-3-甲酸甲酯哌啶盐酸盐与硫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1:30、反应时间为48 h时,最高收率为49.2%;在N-烷基化反应中,当反应物8-甲氧基-1,2,3,4-四氢苯并吡喃[3,4-c]吡啶-5-酮、4-羟基苯甲醛与三乙酸基硼氢化钠的物质的量比为2:4:5、反应时间为20 h时,最高收率为5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吡喃[3 4-c]吡啶-5-酮 多巴D4受体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质维度及其相应运动员选材中的基因筛选 被引量:6
20
作者 侍勇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6-128,共3页
人类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可是气质中诸如猎奇行为和伤害逃避行为维度与多巴胺受体4(D4DR)和血清素转运关联启动区(5-HTTLPR)基因的功能性多态表现有密切相关联。目前,有关气质不同维度模型与基因多肽性关联的报道很多,也有对不少问题缺乏... 人类气质没有好坏之分,可是气质中诸如猎奇行为和伤害逃避行为维度与多巴胺受体4(D4DR)和血清素转运关联启动区(5-HTTLPR)基因的功能性多态表现有密切相关联。目前,有关气质不同维度模型与基因多肽性关联的报道很多,也有对不少问题缺乏合理解释而受到责难的,基于此,提出寻找气质和个性的候选基因为运动员选材提供依据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质维度 猎奇 伤害逃避 多巴胺受体4基因多肽 血清素转运关联启动区基因多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