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93篇文章
< 1 2 10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载阿奇霉素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用于牙周炎治疗
1
作者 王璐 叶强 +3 位作者 王秀丽 赵明璨 李毅 侯宇川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6-233,共8页
利用二甲基咪唑与六水合硝酸锌之间的配位作用制备了正十二面体形貌的ZIF-8;再以ZIF-8为模板,多巴胺盐酸盐为原料,利用配位竞争诱导聚合法制备了中空结构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PDANPs);进一步以PDA NPs为载体负载药物,制备了负载阿奇霉素(... 利用二甲基咪唑与六水合硝酸锌之间的配位作用制备了正十二面体形貌的ZIF-8;再以ZIF-8为模板,多巴胺盐酸盐为原料,利用配位竞争诱导聚合法制备了中空结构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PDANPs);进一步以PDA NPs为载体负载药物,制备了负载阿奇霉素(AZM)的聚多巴胺纳米粒子(AZM@PDA NPs).研究结果表明,PDANPs的中空结构有助于阿奇霉素的大量负载,载药率高达20.2%.AZM@PDANPs的生物相容性高,对正常细胞的毒性极低,能够促进细胞中抗炎因子的表达.AZM@PDANPs实现的药物缓释能够有效治疗牙周炎,对抗牙槽嵴吸收,并且在体内的生物安全性良好,应用前景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多巴胺 载药 药物缓释 牙周炎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止动汤对慢性束缚应激抽动障碍大鼠多巴胺系统的影响
2
作者 白雪 张宏贤 +3 位作者 张宁 马宁 孟艳丽 崔霞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53-159,共7页
目的 探究健脾止动汤对慢性束缚应激抽动障碍(TD)大鼠多巴胺(DA)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择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硫必利组与健脾止动汤组,每组12只。干预结束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脑组织中的DA、二羟基苯乙酸(DOP... 目的 探究健脾止动汤对慢性束缚应激抽动障碍(TD)大鼠多巴胺(DA)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择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硫必利组与健脾止动汤组,每组12只。干预结束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脑组织中的DA、二羟基苯乙酸(DOPAC)和高香草酸(HVA)含量;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脑中多巴胺D1受体(DRD1)、DRD2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DA、HVA含量,下丘脑组织中DA、DOPAC含量、DRD2蛋白、DRD1 mRNA、DRD2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硫必利组下丘脑DA、DOPAC含量、DRD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健脾止动汤组海马组织中DA、DOPAC、HVA含量,下丘脑组织中DA、DOPAC、HVA含量、DRD1蛋白、DRD1 mRNA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硫必利组比较,健脾止动汤组海马组织中HVA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健脾止动汤干预能够通过DRD1相关靶点降低慢性束缚应激抽动障碍大鼠海马和下丘脑组织中DA、DOPAC、HVA含量,改善多巴胺系统功能,达到抗抽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束缚应激 抽动障碍 健脾止动汤 多巴胺系统 多巴胺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礞石滚痰汤对慢性应激模拟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小鼠多巴胺及其转运体的调节作用
3
作者 丁一芸 王雅璇 王素梅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研究加味礞石滚痰汤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模型小鼠行为学以及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并探讨其疼痛调控机制。方法选取36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舍曲林组及加味礞石滚痰汤高、中、... 目的研究加味礞石滚痰汤对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模型小鼠行为学以及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并探讨其疼痛调控机制。方法选取36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舍曲林组及加味礞石滚痰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正常组不予刺激,其余5组应用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的方法制备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加味礞石滚痰汤高、中、低剂量组和舍曲林组分别予以对应药物灌胃治疗,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灌胃。采用悬尾实验评价小鼠行为学指标;ELISA法检测VTA及杏仁核中多巴胺(dopamine,DA)、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及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VTA及杏仁核中DAT、Th含量。结果应激6周后,模型组小鼠不动时间明显增长,糖水偏好率明显下降。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VTA和杏仁核中DA、Th含量显著下降(P<0.01),DAT表达增加(P<0.01);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VTA和杏仁核中DAT表达增加(P<0.01),Th的含量降低(P<0.01)。给药后,加味礞石滚痰汤中、高剂量组和舍曲林组小鼠的不动时间和糖水偏好明显提升(P<0.01)。ELISA结果显示,加味礞石滚痰汤低剂量组小鼠VTA和杏仁核中DA含量升高(P<0.05),杏仁核中DAT表达下降(P<0.05);加味礞石滚痰汤中剂量组小鼠VTA和杏仁核中DA含量升高(P<0.01),VTA中Th含量升高(P<0.01),杏仁核中DAT表达下降(P<0.01);加味礞石滚痰汤高剂量组和舍曲林组小鼠VTA和杏仁核中DA、Th含量升高(P<0.01),DAT表达下降(P<0.01)。WB结果提示,加味礞石滚痰汤各剂量组和舍曲林组小鼠VTA和杏仁核中Th含量升高(P<0.01),DAT含量下降(P<0.01)。结论加味礞石滚痰汤能够改善模型小鼠抑郁样行为和提升动机,其机制可能与增加Th含量、下调DAT表达、增加DA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自杀性自伤 多巴胺 疼痛奖赏 加味礞石滚痰汤 豁痰清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受体在微波辐射后小鼠认知功能中的作用研究
4
作者 潘婷 何钢华 +4 位作者 冯志华 郝延辉 李杨 左红艳 杜丽娜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86-93,共8页
目的研究微波辐射对海马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的影响及辐射作用敏感的多巴胺受体亚型,探讨多巴胺D4受体(Drd4)特异性拮抗剂对微波辐射致小鼠认知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以C57 BL/6 N小鼠为实验对象,采用2.856 GHz、8 mW·cm^(-2)、比吸... 目的研究微波辐射对海马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的影响及辐射作用敏感的多巴胺受体亚型,探讨多巴胺D4受体(Drd4)特异性拮抗剂对微波辐射致小鼠认知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以C57 BL/6 N小鼠为实验对象,采用2.856 GHz、8 mW·cm^(-2)、比吸收率为6.12 W·kg^(-1)的微波全身辐射小鼠15 min,建立微波辐射小鼠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微波辐射对海马各亚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式反应(RT-qPCR)筛选微波辐射敏感的海马多巴胺受体亚型。针对微波辐射敏感的Drd4,采用腹腔注射给予Drd4特异性拮抗剂L-745870(10 mg·kg^(-1)),结合新物体识别行为学实验,研究L-745870对微波辐射致小鼠认知功能改变的影响。结果微波辐射后6 h,海马CA3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海马Drd1、Drd4表达较对照组上调(P<0.05、P<0.01)。新物体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辐射后1 h,辐射组小鼠新物体辨别指数及认知指数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而辐射给药组小鼠的新物体辨别指数及认知指数均较辐射组升高(P<0.05)。结论微波辐射可引起海马CA3区多巴胺能神经元活性增强,海马组织Drd1和Drd4基因表达上调,Drd4特异性拮抗剂L-745870可明显改善微波辐射所致认知功能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海马 多巴胺能神经元 多巴胺受体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多巴胺处理对PLA非织造布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王俊毅 亓世超 +2 位作者 丁莉 窦冠显 明津法 《棉纺织技术》 CAS 2025年第1期15-21,共7页
为了研究盐酸多巴胺对PLA非织造布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采用质量分数为0.5%~1.0%的盐酸多巴胺对PLA熔喷非织造布和PLA纺黏非织造布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盐酸多巴胺质量分数的增加,处理后的PLA非织造布... 为了研究盐酸多巴胺对PLA非织造布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采用质量分数为0.5%~1.0%的盐酸多巴胺对PLA熔喷非织造布和PLA纺黏非织造布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的样品进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盐酸多巴胺质量分数的增加,处理后的PLA非织造布纤维表面盐酸多巴胺黏附量增加,且非织造布由疏水性转变为超亲水性;PLA纺黏非织造布单位面积质量的变化对盐酸多巴胺的黏附量影响较小;PLA非织造布拉伸应力随着盐酸多巴胺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PLA熔喷非织造布对CCl_(4)/水和正己烷/水混合溶液正常表现为水可快速通过,而油性溶剂被拦截;相反,材料经油性溶剂浸润,油性溶剂可快速通过,而水被拦截的自主选择性,且其油水分离通量为1671.123 L/(m^(2)·h)和1697.951 L/(m^(2)·h);PLA纺黏非织造布对CCl_(4)/水和正己烷/水混合溶液的油水分离通量达到3852.743 L/(m^(2)·h)和3922.961 L/(m^(2)·h);PLA非织造布对正己烷/水混合溶液重复分离10次后,分离通量降幅较小,油水分离循环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非织造 亲疏水性 油水分离 盐酸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绪营销:当代女装设计中的“多巴胺”风格
6
作者 谢思思 彭姣 《纺织科技进展》 2025年第2期55-59,共5页
“多巴胺”风格是近几年时尚流行趋势之一。为探究其设计特征及设计文化背景,丰富我国女装设计思路与方法,运用案例调查法、类比分析法对国内外“多巴胺”风格女装设计特征进行分析。“多巴胺”风格以色彩为主导,以情绪IP为牵引,表现服... “多巴胺”风格是近几年时尚流行趋势之一。为探究其设计特征及设计文化背景,丰富我国女装设计思路与方法,运用案例调查法、类比分析法对国内外“多巴胺”风格女装设计特征进行分析。“多巴胺”风格以色彩为主导,以情绪IP为牵引,表现服装带给人的积极、乐观的情绪价值。研究发现,“多巴胺”风格可分为几何视觉、童趣怪诞、甜心少女与运动潮酷4类,结合设计特征完成“多巴胺”情绪IP设计、色彩融合、款式定位3阶段的设计实践,该设计方法的提炼可为同类设计提供范式参考,助力我国女装时尚的国际化交流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风格 色彩心理 色彩营销 女装设计 流行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多巴胺激活的功能化外泌体调控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的实验研究
7
作者 杨喆浩 王嵘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25年第2期170-176,共7页
目的探究聚多巴胺(PD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泌外泌体(exo)的产量及活性的影响,并评价聚多巴胺-外泌体(PDA-exo)调控心肌细胞(CM)氧化应激的效果。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对分离出的BMSCs进行表征;利用粒径分析(NTA)及扫描电子显微镜... 目的探究聚多巴胺(PD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泌外泌体(exo)的产量及活性的影响,并评价聚多巴胺-外泌体(PDA-exo)调控心肌细胞(CM)氧化应激的效果。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对分离出的BMSCs进行表征;利用粒径分析(NTA)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PDA颗粒进行表征;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WB)、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NTA定量分析对exo及PDA-exo进行表征;利用体外模拟的CM氧化应激环境对PDA-exo进行效果验证,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荧光显微镜、荧光染色技术对CM及活性氧(ROS)调控效果进行评价。以上实验于2024年6~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实验室完成,样本分析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完成。结果PDA纳米颗粒可以使BMSCs分泌更多高活性的exo(约提高1.5倍);与对照组相比,PDA-exo在体外模拟的氧化应激环境中,有效降低了CM内的ROS水平(P<0.05),并有效提高了CM的链接蛋白43(Cx43)及肌钙蛋白-T(c-TnT)的表达,降低了凋亡相关基因3(caspase-3)的表达,改善了CM的活性与功能(P<0.05)。结论PDA纳米颗粒可以有效刺激BMSCs分泌更多高生物活性的exo,并且PDA-exo可以有效清除CM内的ROS,恢复CM活性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细胞氧化应激 抗氧化 外泌体 功能化外泌体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纱线的漆酶催化多巴胺聚合染色
8
作者 李宇 亢福行 +1 位作者 艾显超 杨允浩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25,共5页
为开发一种温和环保的亚麻纱线染色方法,以漆酶为催化氧化剂制备聚多巴胺黑色素,并采用一浴法对亚麻纱线进行染色,探讨了多巴胺在漆酶催化氧化作用下的聚合进程和产物结构,以及聚多巴胺染色亚麻纱线的机理。结果表明,漆酶催化多巴胺聚... 为开发一种温和环保的亚麻纱线染色方法,以漆酶为催化氧化剂制备聚多巴胺黑色素,并采用一浴法对亚麻纱线进行染色,探讨了多巴胺在漆酶催化氧化作用下的聚合进程和产物结构,以及聚多巴胺染色亚麻纱线的机理。结果表明,漆酶催化多巴胺聚合形成聚多巴胺黑色素的过程中,伴有中间产物橙色多巴胺色素,使染色亚麻纱线呈现出黑棕色的外观。聚多巴胺黑色素一方面通过氢键吸附于亚麻纱线表面,另一方面以多巴胺单体为偶联剂与亚麻纱线的木质素侧基共价接枝,在亚麻纱线表面形成一层致密均匀的薄膜涂层,染色纱线耐皂洗色牢度可达到3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纱线 多巴胺 漆酶 催化氧化 生物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多巴胺辅助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张婕 苗耐英 +1 位作者 李欢 刘新建 《儿科药学杂志》 2025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NEC新生儿7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奥曲肽,观察组加用小剂量多巴胺[2.5μg/(kg·min)]。比较两组患儿总有效率...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胺对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NEC新生儿7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奥曲肽,观察组加用小剂量多巴胺[2.5μg/(kg·min)]。比较两组患儿总有效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较对照组(77.14%)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腹胀消退、腹泻缓解、大便改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8(IL-8)、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儿出现嗜睡、出汗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NEC新生儿采用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可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促进患儿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 小剂量 多巴胺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多巴胺侧流免疫层析法检测谷物中呕吐毒素
10
作者 田秀梅 陈晓阳 +4 位作者 杨天宝 罗昌伟 毛烨炫 补彤 张西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4期62-70,共9页
目的制备一种基于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纳米载体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高灵敏检测谷物中的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方法本研究通过多巴胺自氧化聚合制备PDA,一步结合法制备PDA-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PDA-mAb)探... 目的制备一种基于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纳米载体的免疫层析试纸条,用于高灵敏检测谷物中的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方法本研究通过多巴胺自氧化聚合制备PDA,一步结合法制备PDA-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PDA-mAb)探针,以呕吐毒素抗原为检测线(T线)、羊抗鼠二抗作为质控线(C线)建立PDA免疫层析试纸条。结果该试纸条检测DON的消线值为6.0 ng/mL,视觉检出限为0.9 ng/mL,IC50=1.13 ng/mL,比荧光微球试纸条和胶体金试纸条分别高0.88倍和3.08倍,且该试纸条稳定性与特异性良好。此外,该试纸条已经成功用于玉米、小米和燕麦样品中DON的检测,最低检出限分别为8.40、6.87、9.89μg/kg,回收率为80.10%~122.05%,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2.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PDA免疫层析试纸条具有灵敏、准确、快速和简便等特点,为谷物中真菌毒素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呕吐毒素 侧流免疫层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归降糖解郁方调控多巴胺受体改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神经炎症的作用机制研究
11
作者 李萍 邹蔓姝 +7 位作者 王婷婷 郭海鹏 任廷婷 刘颖希 唐璎娟 何璎 王宇红 韩远山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12-119,共8页
目的基于多巴胺受体探讨左归降糖解郁方改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模型大鼠伏隔核神经炎症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饲养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及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孤笼饲养分别建立糖尿病、抑郁症和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模型,... 目的基于多巴胺受体探讨左归降糖解郁方改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模型大鼠伏隔核神经炎症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饲养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及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孤笼饲养分别建立糖尿病、抑郁症和糖尿病并发抑郁症大鼠模型,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抑郁症组、糖尿病组、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组、阳性药组、D1R激动剂组、D2/3R激动剂组和左归降糖解郁方组。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水迷宫实验评估大鼠抑郁情况和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伏隔核神经元损伤情况,ELISA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伏隔核D1R、D2R、D3R和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P3)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伏隔核D1R、D2R、D3R、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胱天蛋白酶-1(Caspase-1)p20、IL-1β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组大鼠空腹血糖(FBG)变化量显著升高(P<0.01),旷场实验活动总距离和活动次数、水迷宫实验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比和穿越原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5,P<0.01),强迫游泳实验不动时间和水迷宫实验逃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P<0.01),血清5-HT和DA含量显著降低(P<0.01),IL-1β和IL-18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伏隔核神经元核固缩,退化和坏死细胞增多,尼氏体丢失,D1R、D2R、D3R表达显著降低(P<0.01),NLRP3、ASC、Caspase-1 p20和IL-1β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与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组比较,左归降糖解郁方组大鼠FBG变化量显著降低,学习记忆能力增强,抑郁样行为改善,伏隔核神经元损伤减轻,血清5-HT和DA含量显著升高(P<0.01),IL-1β和IL-18含量显著降低(P<0.01),伏隔核D1R、D2R、D3R表达升高(P<0.05,P<0.01),NLRP3、ASC、Caspase-1 p20和IL-1β蛋白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多巴胺能系统功能障碍和神经炎症是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关键机制,左归降糖解郁方可能通过调节多巴胺受体抑制小胶质细胞NLRP3信号激活,减轻伏隔核神经炎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归降糖解郁方 糖尿病并发抑郁症 多巴胺受体 NLR家族Pyrin域蛋白3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多巴胺/MXene/Cu改性棉织物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方龙 张鹏 +1 位作者 喻湘华 李亮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55-161,共7页
本文以纯棉织物作为柔性基体,首先在纯棉织物表面涂覆聚多巴胺(PDA)/MXene,然后在其表面通过无电沉积的方法沉积具有粗糙结构的金属铜(Cu),得到一种具有导电性和抗菌性的PDA/MXene/Cu改性棉织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棉织物的形貌进行... 本文以纯棉织物作为柔性基体,首先在纯棉织物表面涂覆聚多巴胺(PDA)/MXene,然后在其表面通过无电沉积的方法沉积具有粗糙结构的金属铜(Cu),得到一种具有导电性和抗菌性的PDA/MXene/Cu改性棉织物。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棉织物的形貌进行观察,通过万能试验拉伸机测量棉织物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u、PDA和MXene均匀覆盖在棉织物表面。PDA/MXene/Cu改性棉织物的力学性能提升,改性棉织物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增长到了150 kPa和28.6%。进一步将导电棉织物作为应变传感器监测人体手指的弯曲情况从而对器件的传感性能进行评价,当手指弯曲角度为60°时最大传感响应为10.9%。最后对导电棉织物进行抗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改性棉织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在沉积铜1.5 h时抑菌圈直径为31.8 mm、面积为793.9 mm^(2)。这种多功能PDA//MXene/Cu改性棉织物,有望应用在可穿戴电子设备、健康和运动监测器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MXene 棉织物 传感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多巴胺纳米材料及其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曦琦 刘梓钰 +2 位作者 梁晓云 赵王晨 王龙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2-411,共10页
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是一种由多巴胺(dopamine,DA)单体在碱性条件下氧化聚合生成的生物聚合物,具有多种独特的理化性质,如粘附性、金属离子螯合和生物相容性等。近年来,PDA在生物医药、材料学及食品科学等研究领域广受关注。本... 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是一种由多巴胺(dopamine,DA)单体在碱性条件下氧化聚合生成的生物聚合物,具有多种独特的理化性质,如粘附性、金属离子螯合和生物相容性等。近年来,PDA在生物医药、材料学及食品科学等研究领域广受关注。本文总结现有报道中PDA的酶氧化、电聚合及化学氧化等制备途径,综述其聚合机理从共价聚合到超分子聚集体的演变。基于PDA的自聚合特性,对已发现的多种PDA纳米结构进行分类,总结了PDA纳米涂层、纳米颗粒、纳米胶囊、介孔及多孔纳米结构等在功能性包装、固定化酶、污染物检测和活性物质递送等食品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最新进展,并对其中尚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PDA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纳米材料 自聚合 食品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接枝双醛纤维素纳米纤丝增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性能的研究
14
作者 袁硕 刘哲秀 +6 位作者 辛钰 徐王东 霍丹 王汉敏 张凤山 杨秋林 侯庆喜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5,共8页
本研究采用多巴胺(DA)接枝的双醛纤维素纳米纤丝(DA-OCNF)和丙烯酰胺(AM)制备复合水凝胶(DOCA),并对水凝胶在空气中和水下的黏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A的引入有效提升了水凝胶的水下黏附强度,双醛改性后的OCNF改善了DA对水凝胶机... 本研究采用多巴胺(DA)接枝的双醛纤维素纳米纤丝(DA-OCNF)和丙烯酰胺(AM)制备复合水凝胶(DOCA),并对水凝胶在空气中和水下的黏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A的引入有效提升了水凝胶的水下黏附强度,双醛改性后的OCNF改善了DA对水凝胶机械性能的影响。该策略充分发挥了双组分的优势,制备出内聚力和黏附力相平衡的高机械强度和黏附强度的复合水凝胶。当DA-OCNF的含量为1.0%时,DOC_(1.0)A的断裂伸长率、断裂强度相比DOC_(0)A分别提高了27.2个百分点和54.82 kPa,其在空气中和水中对钢铁的黏附强度分别达42.70和30.65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双醛纤维素纳米纤丝 水凝胶 水下黏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对碳纤维增强聚苯硫醚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
15
作者 俞大为 余婷 +4 位作者 朱金铭 杨家操 张守玉 王孝军 杨杰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0-38,共9页
碳纤维增强聚苯硫醚复合材料(CF/PPS)因其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关注,但实际应用中发现碳纤维与聚苯硫醚的界面结合并不理想,因此,改善CF/PPS界面结合强度来提升其宏观力学性能就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文中基于微球脱粘技术... 碳纤维增强聚苯硫醚复合材料(CF/PPS)因其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被广泛关注,但实际应用中发现碳纤维与聚苯硫醚的界面结合并不理想,因此,改善CF/PPS界面结合强度来提升其宏观力学性能就有着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文中基于微球脱粘技术,将具有优良黏附性的多巴胺水溶液作为界面改性剂,对纤维进行表面改性,采用微球脱粘实验和宏观拉伸等实验测试探究了不同多巴胺浓度对CF/PPS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多巴胺浓度为2 g/L时,聚多巴胺在碳纤维表面均匀黏附,形成较好的微纳结构,涂覆效果最佳,表观界面剪切强度最大为36.09 MPa,较未改性前增加13.50%;PDA-CF2/PPS拉伸试样的断面呈现凹凸不平的形态,拔出的碳纤维上残留树脂基体最多,具有良好的界面改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聚苯硫醚 复合材料 多巴胺 界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包覆珍珠岩对抑制甲烷爆炸的试验研究
16
作者 吉冬雨 杨克 +1 位作者 纪虹 舒中俊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505-1511,共7页
通过自行搭建的试验平台,以9.5%的甲烷为爆炸性气体,研究了不同质量的珍珠岩、多巴胺包覆珍珠岩以及SiO_(2)粉体对火焰传播形状、甲烷爆炸压力以及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粒径分析、XRD分析以及扫描电镜对包覆前后珍珠岩粉... 通过自行搭建的试验平台,以9.5%的甲烷为爆炸性气体,研究了不同质量的珍珠岩、多巴胺包覆珍珠岩以及SiO_(2)粉体对火焰传播形状、甲烷爆炸压力以及火焰传播速度的影响。采用热重分析、粒径分析、XRD分析以及扫描电镜对包覆前后珍珠岩粉体的热稳定性以及表面微观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对比分析改性珍珠岩的抑爆机理。各种数据对比表明,3种粉体均具备抑制甲烷爆炸的作用,其中多巴胺包覆的珍珠岩效果最为明显,喷撒320 mg工况下最大爆炸压力最小,较纯甲烷下降了62.3%,360 mg火焰的最大传播速度最小,下降了42.6%。多巴胺包覆珍珠岩粉体的加入阻碍了火焰的传播,通过化学和物理抑爆中断甲烷爆炸的链式反应,从而达到甲烷抑爆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岩 多巴胺 火焰形状 爆炸压力 火焰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聚多巴胺纳米颗粒光热蒸发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邹广新 王弋 +1 位作者 高芳 贺斌 《材料科学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1,共8页
聚多巴胺具有与黑色素相似的吸光性能,是一种被广泛关注的高分子近红外吸收材料,在光热转化方面有良好前景。但由于其本身聚合机理多样,内部结构复杂,目前对聚多巴胺功能性设计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设计Fe3+和硅烷偶联剂与多巴胺反应,... 聚多巴胺具有与黑色素相似的吸光性能,是一种被广泛关注的高分子近红外吸收材料,在光热转化方面有良好前景。但由于其本身聚合机理多样,内部结构复杂,目前对聚多巴胺功能性设计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设计Fe3+和硅烷偶联剂与多巴胺反应,提高了聚多巴胺的吸光特性和亲水性;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证明,成功合成了高吸光度亲水聚多巴胺纳米颗粒,吸光度达到90%。同时将合成的纳米颗粒真空抽滤,堆叠构建亲水输运通道。实验表明:在太阳光蒸发环境,一个太阳光强下,使用本文设计的光热膜进行纯水蒸发实验,纯水蒸发速率可以达到1.1 kg/(m^(2)·h),光热转化效率为80%,比普通聚多巴胺提高15%,证明该材料有很好的光热转化性能,在海水淡化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热蒸发 多巴胺 硅烷偶联剂 光热纳米颗粒 光热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多巴胺/壳聚糖改性棉织物的茶色素染色及其抗菌和防紫外线性能
18
作者 李丽丽 袁亮 +2 位作者 唐雨霞 杨文菊 王浩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3,共8页
为提高棉织物的天然色素染色性和多功能性,利用CuSO_(4)/H_(2)O_(2)氧化体系下多巴胺(DA)在织物表面快速聚合沉积后,采用壳聚糖(CS)整理制备聚多巴胺/壳聚糖(PDA/CS)改性棉织物,再用茶色素对其进行染色处理。探究了DA快速聚合沉积过程... 为提高棉织物的天然色素染色性和多功能性,利用CuSO_(4)/H_(2)O_(2)氧化体系下多巴胺(DA)在织物表面快速聚合沉积后,采用壳聚糖(CS)整理制备聚多巴胺/壳聚糖(PDA/CS)改性棉织物,再用茶色素对其进行染色处理。探究了DA快速聚合沉积过程中各因素对改性棉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得到较佳工艺条件:CuSO_(4)浓度为3 mmol/L,DA质量浓度为2.0 mg/mL,H_(2)O_(2)浓度为13 mmol/L,沉积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PDA/CS改性棉织物染色后的K/S值达到6.21。研究结果表明:CuSO_(4)/H_(2)O_(2)氧化体系下DA在棉织物表面形成PDA层,可与CS产生氢键作用在织物表面均匀成膜;茶色素染色PDA/CS改性棉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耐皂洗色牢度(沾色)和耐人造光色牢度均达到4级及以上;PDA/CS改性织物染色后的UPF值为312,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到90%以上,具备抗菌和防紫外线的双重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 多巴胺 壳聚糖 茶色素染色 天然染料 功能整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诱导电子转移的比率型发光传感器定量检测生物样本中的多巴胺
19
作者 朱润芝 王怡 +4 位作者 纳佳雪 曹乐乐 张辉 王迎辉 孟哲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7,共10页
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种光致发光材料,在激发停止后以光的形式将储存的能量缓慢释放出来,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而在生物传感和生物成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发光性能优异的双发射长余辉纳米粒子Sr_(2.992)Mg_(0.9)Si_(2)O_(8)∶0.008Eu^(... 长余辉发光材料是一种光致发光材料,在激发停止后以光的形式将储存的能量缓慢释放出来,因其优异的光学性能而在生物传感和生物成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将发光性能优异的双发射长余辉纳米粒子Sr_(2.992)Mg_(0.9)Si_(2)O_(8)∶0.008Eu^(2+),0.10Mn^(2+)(SEM)和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共价偶联,开发了一种比率型发光传感器(SEM-TYR),其可避免自发荧光干扰和外部干扰,可用于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生物样本中的多巴胺(DA).当DA存在时,酪氨酸酶将其氧化生成多巴醌,依据光诱导电子转移(PET)原理,SEM-TYR光致激发的电子部分转移至电子受体多巴醌,导致SEM-TYR中680 nm红色余辉猝灭.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双发射余辉猝灭比值Δ(I680/I460)与DA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0.2~10μmol/L(R^(2)=0.9965),检出限为40 nmol/L.将该方法用于生物样本血清、尿液及汗液中DA的检测,回收率分别为94.8%~104.0%,91.3%~101.6%和97.4%~105.2%,RSD<6.8%(n=10).所开发的比率型发光传感器用于生物样本中DA的检测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率型发光传感器 多巴胺 长余辉纳米粒子 光诱导电子转移 无自发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Xene@聚多巴胺的制备、性能和应用
20
作者 周建华 晏亚飞 周梦园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3,40,共7页
将光热转换材料聚多巴胺包覆的MXene(MXene@PDA)引入胶原气凝胶,来提高其光热转换能力,扩大其在低温防护领域的应用范围。采用化学刻蚀和原位锂离子插层法制备了MXene,然后利用多巴胺(DA)在MXene表面发生氧化自聚合反应,得到了MXene@PDA... 将光热转换材料聚多巴胺包覆的MXene(MXene@PDA)引入胶原气凝胶,来提高其光热转换能力,扩大其在低温防护领域的应用范围。采用化学刻蚀和原位锂离子插层法制备了MXene,然后利用多巴胺(DA)在MXene表面发生氧化自聚合反应,得到了MXene@PDA,探讨了DA用量对MXene@PDA性能的影响。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对MXene@PDA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测试和表征。结果表明PDA被成功包覆在MXene薄片上,提高了MXene的环境稳定性。当MXene与DA的质量比为100∶6时,制得的MXene@PDA光吸收性能最佳。在100 mW/cm^(2)氙灯照射下,MXene@PDA改性胶原气凝胶的温度高达54.8℃,相比于胶原气凝胶提升了17.9℃,并且在多次光热循环实验中最高温度都在54.8℃左右,表现出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Xene 多巴胺 光热转换 胶原 气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