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层递阶和回归分析的单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高水延长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程银才 范世香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5-57,共3页
测站的水位流量关系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没有固定的曲线线型,使得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延长变得较为困难。多层递阶方法将预测系统视为动态系统,具有跟踪系统时变参数的特性,但没能考虑高相关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回归分析考虑到了高相... 测站的水位流量关系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没有固定的曲线线型,使得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延长变得较为困难。多层递阶方法将预测系统视为动态系统,具有跟踪系统时变参数的特性,但没能考虑高相关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回归分析考虑到了高相关影响因子的重要性,但由于采用定常参数建模,不能反映动态系统时变参数的特性。将多层递阶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结合起来,用于单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高水延长。方法克服了传统的单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高水延长时线型的需要选择、精度难以控制、效率低和不易程序化等缺点,为单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的高水延长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 回归分析 水位流量关系 曲线 高水延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逐步回归周期分析与多层递阶方法相结合的时间序列分析预报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李邦宪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93-495,共3页
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是针对方差分析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作者将其应用于长期预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某些缺陷,其主要表现在实际应用时,随着预报时效的增长,预报效果明显趋于不稳定。这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逐步回归周期分析是针对方差分析的不足而提出的一种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作者将其应用于长期预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着某些缺陷,其主要表现在实际应用时,随着预报时效的增长,预报效果明显趋于不稳定。这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某些时间序列本身的周期性不强,所选的周期显著性水平低,此时则不宜单纯用周期分析外推做长期预报,对此,作者已在另文中作过研究。二是在逐步回归周期分析预报模型中,回归系数取为固定的参数,而天气系统则是时变系统。这样,若用固定参数预报模型来描述一个时变参数系统的状态,其拟合率虽然可以很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步回归周期 多层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递阶回归分析的轧钢煤气用量预测
3
作者 李玲玲 吴敏 曹卫华 《控制工程》 CSCD 2004年第S2期33-35,共3页
以某钢铁企业为背景,基于煤气用户的历史数据,通过多层递阶回归分析建立相应的消耗预报模型,从而对煤气用量进行预测。首先把统计样本中的各个高相关因子作为回归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处理,然后以回归系数与预报因子的乘积作为对修正量来进... 以某钢铁企业为背景,基于煤气用户的历史数据,通过多层递阶回归分析建立相应的消耗预报模型,从而对煤气用量进行预测。首先把统计样本中的各个高相关因子作为回归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处理,然后以回归系数与预报因子的乘积作为对修正量来进行多层递阶预报。这种多层递阶与回归分析方法,既能较好地体现高相关因子在预报模型中的重要作用,又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提高预报精度。实际工业应用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多层递阶回归分析方法 煤气平衡 故障诊断 等维新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递阶回归方法的裂隙水资源评价
4
作者 方燕娜 廖资生 平建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6-18,22,共4页
裂隙地下水在我国许多城市和工矿企业供水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地下水流态复杂、含水介质不均一地区,当具有系统动态观测资料时,多宜采用随机模型方法.考虑到地下水是一种时空变化的动态系统,以往用于地下水位预测和资源计算的数理统计... 裂隙地下水在我国许多城市和工矿企业供水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地下水流态复杂、含水介质不均一地区,当具有系统动态观测资料时,多宜采用随机模型方法.考虑到地下水是一种时空变化的动态系统,以往用于地下水位预测和资源计算的数理统计方法均为固定参数模型,不免影响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而多层递阶回归方法,是针对时空动态系统而言的,模型中的参数是随时间变化的,能很好的反映出系统动态变化情况.以吉林省四平市为例,阐明了多层递阶回归方法在白垩系孔隙裂隙水允许开采量计算中的应用,为区域水资源优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裂隙水资源评价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回归方法 地下水允许资源量 动态时变系统 白垩系孔隙裂隙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多层递阶预报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晓东 韩志刚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36-439,共4页
为解决多层递阶方法的预报效果不稳定 ,特别是预报因子之间存在较大量级差异时预报不稳定的问题 ,给出了一种改进的多层递阶预报方法———多层递阶回归分析方法 .该方法将原模型中的各项看作回归变量作线性回归 ,再以回归系数与预报因... 为解决多层递阶方法的预报效果不稳定 ,特别是预报因子之间存在较大量级差异时预报不稳定的问题 ,给出了一种改进的多层递阶预报方法———多层递阶回归分析方法 .该方法将原模型中的各项看作回归变量作线性回归 ,再以回归系数与预报因子的乘积作为对原预报因子的修正变量 ,然后进行多层递阶预报 .该方法集多层递阶和回归分析两者的优点 ,既能较好地体现高相关因子在预报模型中的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预报方法 多层 回归分析 多层递阶回归分析方法 线性回归 预报模型 控制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多层递阶回归算法在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吴为英 向阳 崔家保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54-57,共4页
用改进的多层递阶回归算法建立数学模型 ,并以此来精确预测未来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数值大小。根据对未来进出口贸易总额的预测值 ,制订相应的政策和采取有效措施来发展进出口贸易。
关键词 多层回归 时变参数 标准变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多层递阶周期分析作西沙海区热带气旋长期预报 被引量:3
7
作者 聂桂珍 任崇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3-57,共5页
本文分析了47年西沙海区热带气旋活动的概况,并针对该海区热带气旋预报的难度。
关键词 热带气旋 逐步回归 多层 周期分析 气旋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高水延长方法新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程银才 范世香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9,共2页
针对传统的单一水位流量关系曲线高水延长方法的缺陷,以泗洪站为例,采用多层递阶和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稳定水位流量关系曲线进行了高水延长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精度较高,并可通过计算机编程计算,提高了工作效率。
关键词 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高水延长 多层 回归分析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预测城市人口的方法
9
作者 陈森发 《预测》 1987年第4期45-49,共5页
本文用多层递阶预报方法来预测城市总人口。首先,建立城市人口的模型,并对模型参数进行估计和预测;然后以参数的预测值为基础对城市总人口进行预测。对某市的人口的计算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有较高的精度。
关键词 城市人口 模型 预测值 模型参数 就业人口 预报方法 多层预测 回归分析 参数模型 社会经济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浪中船舶横摇仿真与预报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姜礼平 王玉珍 胡伟文 《控制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4-347,共4页
对船舶横摇运动进行仿真与预报研究可大大提高船舶航行安全性,更好地保障船舶各项作业的顺利进行。从频谱分析的角度对海上随机风浪进行仿真,并根据刚体平衡原理建立船舶运动方程,由此仿真船舶的横摇运动。在此基础上,针对舰船运动姿态... 对船舶横摇运动进行仿真与预报研究可大大提高船舶航行安全性,更好地保障船舶各项作业的顺利进行。从频谱分析的角度对海上随机风浪进行仿真,并根据刚体平衡原理建立船舶运动方程,由此仿真船舶的横摇运动。在此基础上,针对舰船运动姿态非线性、非平稳的时域特点,运用改进AR模型的多层递阶方法和自回归方法对船舶横摇运动进行预报,结合预报误差指标进行两种预报方法的比较。预报结果表明,多层递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船舶运动姿态的预报精度和预报时间长度,可较好实现非线性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横摇 随机海浪 回归 多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市PM_(2.5)预报统计修正模型及其应用检验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岳军 张怀德 +3 位作者 朱凌云 何俊琦 韩照宇 冯坤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07-1213,共7页
为提高太原市PM_(2.5)预报准确率,更好地服务于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在华北区域BREMPS(环境气象数值预报系统)预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MR(多元线性回归)、BP(BP神经网络)和MLR(多层递阶)建立10 d的滚动修正模型,并对太原市2017年1月15日... 为提高太原市PM_(2.5)预报准确率,更好地服务于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工作,在华北区域BREMPS(环境气象数值预报系统)预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MR(多元线性回归)、BP(BP神经网络)和MLR(多层递阶)建立10 d的滚动修正模型,并对太原市2017年1月15日—4月15日ρ(PM_(2.5))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3种修正模型对BREMPS预报的ρ(PM_(2.5))小时值和日均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尤其是MLR修正结果在多项评价指标上明显优于MR和BP,其小时值的RMSE(均方根误差)由原来的42.46μg/m3降至26.74μg/m3,重污染和非重污染时段日均值的RMSE分别由未修正前的63.78、43.68μg/m3降至28.52、21.27μg/m3,日均值修正结果的基础评分从0.65升至0.88,预报准确率由原来的66.18%升至86.74%.从3种修正模型的构建来看,MR和BP方法对系统平稳状态的修正具有一定的优势,而对系统大幅变化的识别能力较弱,所以在天气变化时临界状态的修正结果误差较大,模型的稳定性较差.研究显示,MLR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自适应能力,稳定性和修正结果的整体趋势明显优于MR和BP方法,对太原市空气质量预报改进、重污染天气预警和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多元线性回归 BP神经网络 多层 滚动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