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1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显示胃癌患者供胃动脉的价值 被引量:8
1
作者 谢锷 翁泽生 +1 位作者 王小忠 黄耀奎 《现代医院》 2010年第12期70-72,共3页
目的分析68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腹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 ltislice Sp iral CT Angiog-raphy,MSCTA)检查的结果,探讨该检查在胃癌根治术前后显示供胃动脉解剖的诊断符合率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E64排L ightSpeed VCT,对68例患者进行MS... 目的分析68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腹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 ltislice Sp iral CT Angiog-raphy,MSCTA)检查的结果,探讨该检查在胃癌根治术前后显示供胃动脉解剖的诊断符合率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E64排L ightSpeed VCT,对68例患者进行MSCTA检查,显示供胃动脉、肿瘤血供以及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经MSCTA检查,发现68例患者中供胃血管正常的有62例(91.2%),解剖发生变异的有6例(8.8%)。全部患者于胃癌根治治疗中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发现供胃血管正常的只有61例(89.7%),解剖发生变异的有7例(10.3%)。其术后的诊断符合率为98.5%(67/68)。结论 MSCTA检查在显示供胃动脉解剖和变异上有较高的符合率,通过对患者术前进行MSCTA检查,用以正确评估肿瘤血管及周围组织结构的信息,有利于对胃癌进行定位及分期诊断,对手术方案的选择、制订以及患者的处理有重要影响。这对提高转移淋巴结的清扫率;防止因缺乏了解而误伤变异血管及误伤某些组织或器官提供了保障;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增加手术的安全和准确性,对指导手术的顺利完成,提高患者的根治水平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检查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及多层螺旋CT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2
作者 刘博 杨金花 肖月强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4期304-308,共5页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及多层螺旋CT(MSCT)对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选取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和资中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4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及多层螺旋CT(MSCT)对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选取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和资中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4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MVI组(n=43)及非MVI组(n=51)。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Gd-EOB-DTPA增强MRI及MSCT检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C患者发生MVI的影响因素;分别采用四格表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d-EOB-DTPA增强MRI参数、MSCT参数对HCC患者MVI的预测价值;Kappa检验分析Gd-EOB-DTPA增强MRI及MSCT与病理学评估HCC患者MVI发生情况的一致性。与非MVI组比较,MVI组肿瘤直径≥3 cm、低分化的占比较高(χ²=6.626、7.793,P<0.05)。与非MVI组比较,MVI组病灶边缘不光滑、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和动脉期瘤周强化的占比较高(χ²=36.539、26.255、28.333,P<0.05)。与非MVI组比较,MVI组动脉期CT值较低(t=4.733,P<0.05),门静脉期及延迟期CT值较高(t=4.617、5.83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灶边缘不光滑(OR=3.529)、肝胆期瘤周低信号(OR=2.756)、动脉期瘤周强化(OR=2.917)、门静脉期CT值(OR=1.235)及延迟期CT值(OR=1.401)为HCC患者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动脉期CT值(OR=0.928)为其保护因素(P<0.05)。边缘不光滑、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动脉期瘤周强化三项参数联合预测HCC患者MVI的敏感度为93.02%,准确度为82.98%。ROC曲线显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CT值联合预测MVI发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42%和90.20%。Kappa检验显示,Gd-EOB-DTPA增强MRI及MSCT与病理学诊断MVI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663、0.653)。Gd-EOB-DTPA增强MRI及MSCT对HCC患者MVI发生情况均具有较高预测价值,有助于术前MVI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管侵犯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多层螺旋CT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3
作者 李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4期778-780,864,共4页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2023年8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诊断脑梗死和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2023年8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诊断脑梗死和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金标准。分析比较CT血管成像、多层螺旋CT单独及联合评估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的结果,并分析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一致性。结果:CT血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均显著高于CT血管成像或多层螺旋CT单独诊断(P<0.05)。CT血管成像评估侧支循环一致性Kappa为0.512,多层螺旋CT评估侧支循环一致性Kappa为0.507,两者联合诊断评估侧支循环一致性Kappa为0.796,显著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CT血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中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对早期肺癌标准化诊断的价值
4
作者 王晓燕 王林帅 《中国标准化》 2025年第8期250-253,共4页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技术在区分非肿瘤性肺结节(结核、炎性假瘤)与早期肺癌实性结节中的标准化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4年9月在甘肃省礼县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的136例患者,分为早期肺癌组23例(... 目的:评估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技术在区分非肿瘤性肺结节(结核、炎性假瘤)与早期肺癌实性结节中的标准化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4年9月在甘肃省礼县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的136例患者,分为早期肺癌组23例(直径<3 cm)和非肿瘤性肺结节组(直径<3 cm)113例。通过对比两组的影像学特征及病理诊断结果,评估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的诊断性能。结果:早期肺癌组患者的不同时期CT值均低于炎性假瘤组,高于结核组,P<0.05。肺癌组和肺结节组患者的各项CT图像特征占比差异显著,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技术在非肿瘤性肺结节与早期肺癌的鉴别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其标准化应用能显著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肺癌 肺结节 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在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5
作者 刘爽 孙邵铭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8期59-62,共4页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在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疑似心绞痛患者均实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效能;比较...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在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疑似心绞痛患者均实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效能;比较CAG、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检出率。结果 120例疑似心绞痛患者中, CAG检查显示阳性81例,阴性39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阳性76例,阴性44例,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显示阳性79例,阴性41例。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心绞痛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06%、94.87%、95.00%、97.47%、90.24%,明显高于超声心动图的79.01%、69.23%、75.83%、84.21%、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查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检查钙化斑块29例(24.17%)、非钙化斑块为58例(48.33%)、混合斑块为33例(27.50%),超声心动图检查钙化斑块为27例(22.50%)、非钙化斑块为64例(53.33%)、混合斑块为29例(24.17%),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钙化斑块为43例(35.83%)、非钙化斑块为56例(46.67%)、混合斑块为21例(17.50%)。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钙化斑块检出率高于CAG、超声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查方法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应用在心绞痛患者中,可提升诊断效能,降低患者误诊几率,使患者得到更好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多层螺旋ct检查 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PCI术后恢复情况的评估价值
6
作者 肖百奇 管枢 +1 位作者 王灵灵 黄海珅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7期1308-1311,共4页
目的分析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恢复情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影像科行PCI术治疗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为本研究对象,PCI术后6个月进行256层CTA检查,... 目的分析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恢复情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影像科行PCI术治疗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为本研究对象,PCI术后6个月进行256层CTA检查,2周内行冠脉造影(CAG)检查,评价256层CTA和CAG的图像质量和支架内再狭窄(ISR)情况,Kappa一致性分析256层CTA对ISR的评估价值。结果256层CTA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和ISR诊断结果与C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6层CTA诊断PCI术后ISR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6.83%,准确率为97.96%,阳性预测值为94.59%,阴性预测值为100.00%,Kappa值为0.956。256层CTA诊断PCI术后管壁厚度<0.1 mm的灵敏度为84.44%,特异度为79.25%,准确率为81.63%,阳性预测值为77.55%,阴性预测值为85.71%,Kappa值为0.633。结论256层CTA图像质量佳,对冠心病PCI术后恢复情况的诊断效能高,可作为术后恢复情况评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56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术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检查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任法云 付克广 +2 位作者 王磊 张俊强 曹真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10期50-51,共2页
目的 :探讨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患者进行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采用16层螺旋CT对这64例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检查,... 目的 :探讨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E)患者进行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0年7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采用16层螺旋CT对这64例患者进行肺动脉造影检查,并采用多平面重建术(MPR)、最大强度投影法(MIP)以及容积重建术(VR)等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处理。结果 :在这64例患者中,有44例患者存在偏心型充盈缺损,有20例患者存在中心型充盈缺损;这64例患者的病情共累及98支血管;其中,有30例患者的CT平扫间接征象为局部肺纹理稀疏,有24例患者的CT平扫间接征象为胸腔内有少量积液。结论 :用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术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检查具有无创,准确率高等优点。该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多层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技术 诊断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进行介入治疗的咯血患者在术前实施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的效果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亚奇 李运健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22期21-22,共2页
目的:探讨对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的咯血患者在术前实施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收治的30例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前,均对其实施64层螺旋CT... 目的:探讨对进行介入手术治疗的咯血患者在术前实施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收治的30例咯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在进行介入治疗前,均对其实施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然后观察这些患者进行检查的结果。结果 :在这些患者中,共检出42支出血动脉。在检出的42支出血动脉中,左侧支气管动脉占28.57%(12/42),右侧支气管动脉占47.62%(20/42),肺循环动脉占11.90%(5/42),交通吻合型动脉占11.90%(5/42)。在检出的32支出血支气管动脉中,走行迂曲的支气管动脉占65.63%(21/32)。这32支支气管动脉的内径为1.5~4.1mm,其平均内径值为(2.02±0.26)mm。结论:对进行介入治疗的咯血患者在术前实施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可确定其出血血管的数量、起源、走行,可为对其进行介入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 咯血 介入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黄雪莹 党佩 +2 位作者 杨瑞 田博 王晓东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 探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为WB-DWI组(n=25)、多层螺旋CT组(n=25)、联合组(n=... 目的 探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为WB-DWI组(n=25)、多层螺旋CT组(n=25)、联合组(n=30)。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及联合对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单一及联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情况,通过ROC曲线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结果 检测结果主要与Durie-Salmon分期、国际骨髓瘤分期相关(P<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检测对比,联合检测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较高(P<0.05)。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高于单一检测(P<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诊断对比,两项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P<0.05)。结论 相较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检测,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患者病理检出情况,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多层螺旋ct 国际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脑肿瘤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冯贤荣 杨东东 唐宇姣 《当代医药论丛》 2019年第19期161-162,共2页
目的 :探讨对脑肿瘤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使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 目的 :探讨对脑肿瘤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使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然后,观察这些患者脑内各动脉(包括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及颅内动脉)成像的质量。结果 :这些患者脑内的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及颅内动脉成像的清晰度均较高。结论 :对脑肿瘤患者使用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可清晰地观察到其脑内各动脉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容积显示成像技术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邝晓 李智 +2 位作者 赵建农 罗银灯 方正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0例行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在检查前进行正确呼吸护理干预、准确的静脉穿刺;对因紧张、恐惧等因素导致不同程度心率增快含服倍他乐克25至50mg使...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0例行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在检查前进行正确呼吸护理干预、准确的静脉穿刺;对因紧张、恐惧等因素导致不同程度心率增快含服倍他乐克25至50mg使心率降至≤75次/分钟,对呼吸节律异常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检查完成后观察30分钟有无对比剂不良反应。结果:1例不能配合屏气,图像达不到诊断要求;1例对比剂渗漏,冠状动脉不显影;其余病例都成功完成检查。结论在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护理干预起到关键的作用,正确的呼吸配合、准确的静脉穿刺、适当的心率护理干预和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关系到整个检查能否成功,心率护理干预还可以减少患者接受的X线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血管成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12
作者 钱根年 陈自谦 +2 位作者 李天然 赵春雷 张小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技术及其诊断脑血管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受检者69例,用GE公司Discovery Ultra 16层螺旋CT扫描仪按颅脑血管成像参数扫描,然后将所采集的参数送入ADW4.1高级后处理工作站,行VR、MIP、MPR进行重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脑血管成像技术及其诊断脑血管病变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受检者69例,用GE公司Discovery Ultra 16层螺旋CT扫描仪按颅脑血管成像参数扫描,然后将所采集的参数送入ADW4.1高级后处理工作站,行VR、MIP、MPR进行重建。结果:69例中,脑血管无异常18例,检出脑血管动脉瘤29例、脑血管动静脉畸形15例、脑动脉狭窄或中断6例和烟雾病1例;VR、MIP、MPR都能清楚显示颅内血管情况,VR色彩鲜艳,层次丰富;MIP、MPR色彩单调,但对诊断价值较大。结论:多层螺旋CT颅脑血管成像术是一种无创伤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检查方法,定性、定位明确,确诊率高,可部分替代DS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对门脉高压分流侧支血管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家臣 刘学静 +1 位作者 田军 巩若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9期991-994,共4页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体之间侧支血管扩张,形成多处门体循环;在这些扩张的侧支血管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常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实施手术或介入治疗时,术前了解侧支血管的情况尤为重要;近年来,随...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体之间侧支血管扩张,形成多处门体循环;在这些扩张的侧支血管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常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实施手术或介入治疗时,术前了解侧支血管的情况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及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开发,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能全面准确地显示肝硬化患者门体循环之间侧支血管的部位和范围,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术前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侧支血管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心脏静脉 被引量:6
14
作者 赵锡海 蔡祖龙 +1 位作者 杨立 徐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评价心脏静脉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筛选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经影像学和临床其他检查最终证实为无冠状动脉疾病及心肌病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53.5岁),将其冠状动脉CTA图像数据进行最大密度...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评价心脏静脉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筛选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经影像学和临床其他检查最终证实为无冠状动脉疾病及心肌病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53.5岁),将其冠状动脉CTA图像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采用血管分析测量冠状窦、心大静脉、心中静脉、侧静脉和后静脉近端直径,心中静脉、侧静脉、后静脉及从冠状窦口至心大静脉肉眼可辨别的最远端管腔中心线的长度,对冠状静脉血管图像质量进行评分(0~3分),并测定心脏静脉的对比噪声比(CNR)。结果:冠状窦、心大静脉、心中静脉、侧静脉和后静脉的近端直径分别为9.3±2mm、6.8±2.2mm、4.9±1.1mm、3.6±0.9mm、2.5±0.8mm,冠状窦近端上下径明显大于前后径(P<0.05),横截面积为71.4±29.2mm2,冠状窦瓣显示率75%。心脏静脉CT冠状动脉成像重建图像表现为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较高的对比噪声比。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评价冠状动脉的同时可以评价心脏静脉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像 64螺旋ct 冠状动脉 心脏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对比剂应用于多层螺旋CT腹部动脉血管成像的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志平 周海 徐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0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对比剂应用于多层螺旋CT腹部动脉血管成像的价值。方法选择本科行腹部CT动脉血管成像(CTA)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研究组)采用高浓度、低剂量对比剂,即370 mgI/mL对比剂60 mL,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浓度对比剂,即300 mgI... 目的探讨高浓度对比剂应用于多层螺旋CT腹部动脉血管成像的价值。方法选择本科行腹部CT动脉血管成像(CTA)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研究组)采用高浓度、低剂量对比剂,即370 mgI/mL对比剂60 mL,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浓度对比剂,即300 mgI/mL对比剂100 mL,根据显像结果评价两种不同浓度造影剂对腹部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效果。结果两种造影方法均能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其中研究组显示肾动脉级别及各级血管显示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内对比剂浓度比较,研究组各动脉内对比剂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浓度对比剂应用于多层螺旋CT腹部动脉血管成像,各动脉显像清晰,并且对比剂使用剂量减少,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高浓度 多层螺旋ct 腹部血管成像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老年颈性眩晕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范璞 吉中国 梁决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7期40-41,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老年颈性眩晕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颈性眩晕患者35例,采用GE Discovery LS 16层螺旋CT,经Smart Prep软件掌控增强扫描时相,对所有患者作MSCTA,应用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建技...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老年颈性眩晕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颈性眩晕患者35例,采用GE Discovery LS 16层螺旋CT,经Smart Prep软件掌控增强扫描时相,对所有患者作MSCTA,应用容积再现技术(VR)、多平面重建技术(MPR)和高级血管分析软件(AVA)方法处理数据。结果 35例患者成功重建70条椎动脉,其中椎动脉正常20条,异常(椎动脉局部狭窄)50条(轻度24条、中度21条、重度5条)。AVA全程满意显示椎基动脉,VR除8支寰椎段椎动脉显示不满意外,其余各段均满意显示。结论 MSCTA结合适当的后处理技术,能很好的显示正常和异常椎—基底动脉及其邻近解剖结构,对颈性眩晕的病因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颈性眩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健 许承志 +2 位作者 刘彪 黎军强 吴俊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1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PA)技术在肺动脉栓塞(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患者18例,图像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肺动脉并分析其表现。结果:18例PE患...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PA)技术在肺动脉栓塞(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患者18例,图像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肺动脉并分析其表现。结果:18例PE患者中,左右肺动脉栓塞9支,叶肺动脉栓塞27支,段肺动脉栓塞98支,亚段肺动脉栓塞64支。PE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充盈缺损,其中,中心型缺损46支,可见"悬浮征"或"轨道征",环壁缺损型42支,附壁缺损型74支,完全性阻塞36支。PE的间接征象有肺梗死灶4例,局限性肺纹理稀疏12例,马赛克征6例,肺动脉高压8例,两侧胸腔积液3例,心包少量积液2例。结论:MSCTPA可以清晰显示肺动脉的栓塞部位和血栓栓子的形态,应该作为确诊PE的主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联合术中超声在小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宋殿宾 徐辉 +5 位作者 张晶晶 王志勇 李红阳 迟强 马光 刘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27期58-61,共4页
目的探讨在小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中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联合术中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是否行MSCTA联合术中超声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65例小肾癌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33例,对照组32例。比较... 目的探讨在小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中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联合术中超声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是否行MSCTA联合术中超声将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65例小肾癌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33例,对照组32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热缺血时间、术中微小癌灶发现率、术后拔除肾周引流管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率、术肾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肾血管变异在术前MSCTA中与术中所见一致。试验组术中超声发现微小癌灶1例。对照组术后出现漏尿1例。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热缺血平均时间、拔引流管时间、切缘阳性率、术后平均住院日均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肾GFR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患肾GFR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MSCTA联合术中超声能够快速地控制肾血管,降低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同时可最大程度保留肾单位,预后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肾癌 保留肾单位手术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术中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19
作者 萧剑彬 林少芒 +3 位作者 张智辉 李强 艾文佳 刘金铃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3期1-3,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于2010月4月-2012年3月收治的具有ASO临床症状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双下肢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所有扫描原始数据行冠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对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于2010月4月-2012年3月收治的具有ASO临床症状的62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双下肢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所有扫描原始数据行冠状、矢状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重建,并分析各段血管的显影质量和血管狭窄程度;同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与MSCTA进行对比,比较这两种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按照国际常用的外周血管狭窄分级方法分别对DSA和MSCTA的诊断结果进行分级,通过比较MSCTA与DSA的吻合度,评估MSCTA对糖尿病ASO的诊断效果。结果 62例患者的MSCTA的图像质量均较为理想。通过MSCTA共发现411个狭窄及闭塞,其中Ⅰ级狭窄128个,Ⅱ级狭窄158个,Ⅲ级狭窄84个,Ⅳ级狭窄41个;采用MSCTA与DSA对ASO诊断,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DSA为诊断标准,MSCTA对血管不同程度的狭窄以及闭塞的诊断吻合率达到97.1%,对血管不同病变部位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均高于80%。结论 MSCTA可以清晰的显示下肢动脉病变的部位以及程度,与DSA具有相当的效能,可以作为糖尿病ASO术前评价和筛选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2型糖尿病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指导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患者心率及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林丽娟 袁小梅 +2 位作者 何虹 龙雪银 陈凤娇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8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指导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患者心率及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4例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指导组82例和常规组82例,心理指导组在检查全过程进行心理护理,常规组按常规护理操作进行,比较两...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指导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患者心率及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4例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指导组82例和常规组82例,心理指导组在检查全过程进行心理护理,常规组按常规护理操作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和检查过程中的心率及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检查前和检查过程中的心率稳定情况及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质量和图像有无运动性伪影等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进行全程心理健康指导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稳定心率,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指导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心率 成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