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内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明韦迪 李晓光 +1 位作者 薛华丹 金征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96-29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内脏动脉瘤(V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PACS工作站上,经腹部普通增强CT及MSCTA诊断的123例VAA患者的影像资料,以综合诊断为参照标准,以血管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MSCTA)在内脏动脉瘤(VA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0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PACS工作站上,经腹部普通增强CT及MSCTA诊断的123例VAA患者的影像资料,以综合诊断为参照标准,以血管为分析单位,评价后处理图像检出VAA的诊断敏感性。结果综合诊断出123例共172枚VAA,脾动脉瘤91例,肾动脉瘤16例,多支内脏动脉瘤8例,胃周动脉瘤、肠系膜上动脉瘤各2例,腹腔干、胃十二指肠、胰十二指肠动脉瘤及肝右动脉瘤各1例,VAA行MSCT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100%。结论 MSCTA不同重建方法可准确、清晰地显示瘤体位置、形态、范围、瘤壁、载瘤动脉和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内脏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脏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龙江 沈文 +1 位作者 祁吉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16-819,共4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内脏动脉瘤 胃十二指肠动脉 磁共振血管成像 动脉瘤破裂 artery 肠系膜上动脉 影像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21例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丹 吕亮 +1 位作者 万立野 任丽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14-217,共4页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患者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郑远洪 张兆祥 黄晓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600-2601,共2页
烟雾病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的日渐成熟,在烟雾病的诊断上MSCTA已越来越体现出其无创性及准确性高的优势,本文搜集了5例经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的烟雾病病例,探讨多层螺旋C... 烟雾病是一种少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的日渐成熟,在烟雾病的诊断上MSCTA已越来越体现出其无创性及准确性高的优势,本文搜集了5例经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诊断的烟雾病病例,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烟雾病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诊断价值 烟雾病 血管疾病 MSctA 无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脏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5
作者 张龙江 沈文 +1 位作者 祁吉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G00期35-37,共3页
内脏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aneurysms,VAAs)罕见,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估计为0.01%~0.2%,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其发生率高达10.4%。按照发生率高低为序,内脏动脉瘤的好发部位有脾动脉(60%)、肝动脉(20%)、肠系膜上... 内脏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aneurysms,VAAs)罕见,在普通人群中的发生率估计为0.01%~0.2%,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其发生率高达10.4%。按照发生率高低为序,内脏动脉瘤的好发部位有脾动脉(60%)、肝动脉(20%)、肠系膜上动脉(5.5%)、腹腔干(4%)、胰腺动脉(2%)和胃十二指肠动脉(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内脏动脉瘤 胃十二指肠动脉 ARTERY 肠系膜上动脉 普通人群 老年人群 好发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小肾癌NSS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6
作者 宋殿宾 于满 +2 位作者 迟强 王胜林 张晶晶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25-182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小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小肾癌患者67例,随机分为MSCTA组37例,非MSCTA组30例。均行NSS,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拔除肾周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在小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小肾癌患者67例,随机分为MSCTA组37例,非MSCTA组30例。均行NSS,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拔除肾周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肾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MSCTA组显示,37例患者出现的各种肾血管异常与术中所见一致。MSCTA组和非MSCTA组手术平均时间分别为104 min和125 min,术中热缺血平均时间分别18 min和25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分别为85 mL和130 mL,拔出肾周引流管平均时间分别为2.1 d和3.5 d,术后住院平均时间分别为9.1 d和10.5 d,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A组术前、术后患肾GFR分别为(52.1±8.7)mL/min和(50.1±7.7)mL/min(P>0.05),非MSCTA组术前、术后患肾GFR分别为(53.1±7.6)mL/min和(40.1±6.7)mL/min(P<0.05)。血清肌酐及尿素氮术前、术后对比因为受对侧肾功能的影响不能反映对分肾功能的影响。结论:MSCTA能够提供较多的血管异常情况,缩短术中热缺血时间,有利于术后患肾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NSS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系膜上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舒健 张小明 +3 位作者 黄小华 董国礼 翟昭华 赵建农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CT血管成像不同后处理技术显示肠系膜上动脉(SMA)分支的能力。材料和方法:正常上腹部20例用16层CT动脉期追踪扫描,进行图像后处理,得到多平面重建(MPR)、血管外型观察(VS)、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评价三种方法对SMA的显... 目的:探讨多层CT血管成像不同后处理技术显示肠系膜上动脉(SMA)分支的能力。材料和方法:正常上腹部20例用16层CT动脉期追踪扫描,进行图像后处理,得到多平面重建(MPR)、血管外型观察(VS)、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评价三种方法对SMA的显示情况。结果:中结肠动脉各级分支,显示情况MPR优于MIP或VS。空、回肠动脉1、2、3级分支三种方法显示情况相似,4级分支的显示率MPR>MIP>VS,显示程度均差。SMA4级以上分支MPR显示率超过50%。结论:多层CT血管成像可获得良好的SMA图像。MPR结合VS或MIP能很好地显示SMA的细小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系膜上动脉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M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面动脉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江桂华 颜剑豪 +3 位作者 林楚岚 黄娟 文华 李武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57-459,共3页
目的利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对面动脉进行解剖学研究。方法挑选已行CTA检查并无血管及其他病变的病例共45例,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Brilliance16排螺旋CT,经肘静脉注入欧乃派克350mgI/ml,后处理技术主要采用MIP及VolumeRender(V... 目的利用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CTA)对面动脉进行解剖学研究。方法挑选已行CTA检查并无血管及其他病变的病例共45例,采用荷兰PHILIPS公司Brilliance16排螺旋CT,经肘静脉注入欧乃派克350mgI/ml,后处理技术主要采用MIP及VolumeRender(VR),按左右面动脉分别进行统计。结果左侧面动脉:45例中有44例(97.8%)起自颈外动脉,距离颈动脉分叉处4.50 ̄47.90mm,平均(18.77±8.98)mm;1例(2.2%)起自颈总动脉。右侧面动脉:45例(100%)均起自颈外动脉,距离颈动脉分叉处6.80 ̄39.70mm,平均(19.23±8.25)mm。双侧面动脉均以独立起于颈外动脉多见,其次为舌、面动脉共干起于颈外动脉,左侧面动脉中颏下动脉与面动脉共干以及甲、舌、面动脉共干各1例。左侧面动脉干管径1.40 ̄4.70mm,平均(2.83±0.77)mm;右侧面动脉干管径1.60 ̄4.30mm,平均(2.81±0.79)mm。左侧面动脉终止于口角以下12例(26.67%),口角至鼻翼之间7例(15.56%),鼻翼以上26例(57.77%)。右侧面动脉终止于口角以下7例(15.56%),口角至鼻翼之间12例(26.67%),鼻翼以上26例(57.77%)。双侧面动脉均以穿过下颌下腺实质多见(左侧23例、右侧24例),其次为下颌下腺深面走行(左侧11例、右侧9例)。结论16排螺旋CTA可以无创性术前评价面动脉,借助功能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以清晰显示双侧面动脉的起源、走行、分布及中止部位,为临床医师提供详细的资料,有利于整形外科的皮瓣设计和显微血管外科手术的术前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动脉/解剖学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脏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杨 杜勇 +3 位作者 罗天友 杨汉丰 黄小华 林杰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39-143,共5页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SCT)肝脏三期扫描,研究肝脏血管成像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75例怀疑或者已知肝脏肿瘤的患者行MSCT肝脏三期扫描,男性46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6岁,年龄范围24~77岁。其中肝细胞癌45例,血管... 目的:通过多层螺旋CT(MSCT)肝脏三期扫描,研究肝脏血管成像在肝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75例怀疑或者已知肝脏肿瘤的患者行MSCT肝脏三期扫描,男性46例,女性29例,平均年龄56岁,年龄范围24~77岁。其中肝细胞癌45例,血管瘤15例,腺瘤3例,肝转移癌12例,病理确诊51例(68%),其余24例(32%)经临床随访与治疗和实验室检查确诊。通过病人肘静脉以3ml/s速度注射90~120ml含碘对比剂,在注射对比剂后25s、50s、90s开始扫描,获得相应动脉期、门静脉期、平衡期图像。所有数据采用1mm薄层重组,0.5mm薄层间距,然后传输到工作站进行VR、MIP图像重组。结果:通过多层螺旋CT三期扫描血管成像和图像后处理,MSCT图像可清晰显示肿块和部分肿块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在肝动脉期,42例肝细胞癌病例清楚显示肿瘤血管及其供血动脉,其中20例DSA对照检查,MSCT图像分析结果与DSA相一致;9例动静脉瘘形成;门静脉期,16例显示门静脉癌栓,门静脉闭塞5例。在肝动脉期,14例肝血管瘤清楚显示肝动脉及其分支供血,与DSA所见一致,门静脉期均见其引流静脉及其小分支。3例腺瘤在肝动脉期明显强化,均见其供血动脉。10例肝脏转移癌在肝动脉期见肿块边缘有细小供血动脉。结论:MSCT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简便的检查方法,利用VR和MIP相结合的成像方法可提供更详细的肝脏肿瘤的血管信息,尤其在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引流静脉、肿瘤侵犯血管方面,为肝脏肿瘤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肝脏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底肿瘤术前的评估 被引量:4
10
作者 凌华威 管永靖 +3 位作者 胡锦清 潘自来 张欢 陈克敏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Multislice CTA)在颅底肿瘤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4 5例颅底肿瘤患者行Multislice CTA检查 ,采用表面遮蔽显示法 (SSD)、彩色SSD法、最大强度投影法 (MIP)及透视法等方法重建图像。结果Multislice CTA显示...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Multislice CTA)在颅底肿瘤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4 5例颅底肿瘤患者行Multislice CTA检查 ,采用表面遮蔽显示法 (SSD)、彩色SSD法、最大强度投影法 (MIP)及透视法等方法重建图像。结果Multislice CTA显示了所有肿瘤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轮廓的三维结构 ,特别清晰地显示出肿瘤、Willis环的大血管、静脉窦和颅底骨之间的三维空间关系 ,特别是肿瘤对脑血管的压迫移位以及肿瘤破坏颅底骨质的情况。这些情况均被手术所证实。结论Multislice CTA对颅底肿瘤术前评估有其独特的价值 ,有助于手术入路的设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肿瘤 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 术前评估 ctA WILLIS环 血管 结论 情况 透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龙江 杨亚英 包颜明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11期787-790,共4页
关键词 诊断 主动脉瘤 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 主动脉夹 主动脉疾病 创伤性 分辨率 图像 显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黄刚 徐香玖 +2 位作者 汝晓睿 左晓娜 陈天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342-34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比分析21例颅内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的表现。结果:21例中,MSCTA发现21个动脉瘤,DSA发现20个动脉瘤,其中1例双侧动脉瘤...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比分析21例颅内动脉瘤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的表现。结果:21例中,MSCTA发现21个动脉瘤,DSA发现20个动脉瘤,其中1例双侧动脉瘤,DSA只发现1侧,另1例MSCTA及DSA均未发现病变;21个动脉瘤中18个为圆形或类圆形,3个为不规则形,平均最长径为6.9mm(2.2—15mm);21个动脉瘤1个位于后交通动脉,2个位于基底动脉,5个位于大脑前动脉,5个位于大脑中动脉,8个位于前交通动脉。结论: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作为外科治疗或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筛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龙江 卢光明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8期923-926,共4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 螺旋ct血管成像 先天性冠状动脉异常 多层 临床症状 影像学检查 心肌缺血 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长虹 赵振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0-240,共1页
本书作者在广泛收集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科研和临床经验,系统地介绍了CT设备、CT扫描技术、CT图像质量的控制、对比剂相关知识及应用技术,重点介绍了各部位血管的CTA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本书内容丰富翔实,通俗... 本书作者在广泛收集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科研和临床经验,系统地介绍了CT设备、CT扫描技术、CT图像质量的控制、对比剂相关知识及应用技术,重点介绍了各部位血管的CTA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本书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从事影像学诊断和介入诊疗的各级医师、技术员或从事血管疾病治疗的各级临床医师、医学生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阅读参考。本书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联系人:王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ct扫描技术 ct图像质量 临床医师 影像学诊断 临床经验 ct设备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肝脏病的价值
15
作者 贺永斌 马首雁 +2 位作者 孙鹏 王东辉 王鑫淼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3-38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肝脏疾病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GE Light SpeedQX/i4层螺旋CT机,对152例患者行肝脏CT3时相增强扫描,扫描后对原始数据行三维薄建重建,分析其结果。结果:152例中,原发性肝细胞癌41例、肝海绵状血管...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肝脏疾病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应用GE Light SpeedQX/i4层螺旋CT机,对152例患者行肝脏CT3时相增强扫描,扫描后对原始数据行三维薄建重建,分析其结果。结果:152例中,原发性肝细胞癌41例、肝海绵状血管瘤52例、肝脏囊肿15例、脂肪肝8例、肝脓肿5例、肝脏转移瘤8例、胆囊癌3例、胆管癌4例和正常16例。动脉期均成功显示腹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如腹腔干,肾动脉,肠系膜动脉等。143例可清晰显示肝总动脉与脾动脉,胃左动脉显示清晰者123例(VR像显示108例,MPR像显示123例),发现异常的分支16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肝脏CT扫描中能直观地显示病变及周围血管的关系,对外科手术及介入治疗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16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875-875,共1页
本书作者在广泛收集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科研和临床经验,系统地介绍了CT设备、CT扫描技术、CT图像质量的控制、对比剂相关知识及应用技术,重点介绍了各部位血管的CTA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本书内容丰富翔实,通俗... 本书作者在广泛收集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科研和临床经验,系统地介绍了CT设备、CT扫描技术、CT图像质量的控制、对比剂相关知识及应用技术,重点介绍了各部位血管的CTA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本书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从事影像学诊断和介入诊疗的各级医师、技术员或从事血管疾病治疗的各级临床医师、医学生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阅读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ct扫描技术 ct图像质量 临床医师 影像学诊断 临床经验 ct设备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17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56-956,共1页
本书作者在广泛收集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科研和临床经验,系统地介绍了CT设备、CT扫描技术、CT图像质量的控制、对比剂相关知识及应用技术,重点介绍了各部位血管的CTA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本书内容丰富翔实,通俗... 本书作者在广泛收集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科研和临床经验,系统地介绍了CT设备、CT扫描技术、CT图像质量的控制、对比剂相关知识及应用技术,重点介绍了各部位血管的CTA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本书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从事影像学诊断和介入诊疗的各级医师、技术员或从事血管疾病治疗的各级临床医师、医学生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阅读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ct扫描技术 ct图像质量 临床医师 影像学诊断 临床经验 ct设备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腹部血管成像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全冠民 袁涛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6期619-623,共5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腹部动脉 临床应用 周围静脉穿刺 图像质量 无创性检查 重组技术 静脉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在亲属活体供肾术前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金锋 王国民 +5 位作者 丰贵文 刘杰 王跃 庞新路 尚文俊 刘磊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64-SCTRA)术前评价亲属活体供肾的临床价值。方法:拟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供者84例,行64-SCTRA了解肾实质及肾脏血管情况,并将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相对照。结果:84例供者CT检查均获得满意图像。67例供者...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肾血管成像(64-SCTRA)术前评价亲属活体供肾的临床价值。方法:拟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供者84例,行64-SCTRA了解肾实质及肾脏血管情况,并将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相对照。结果:84例供者CT检查均获得满意图像。67例供者双侧肾动脉均为单支,17例供者一侧或双侧肾动脉伴有副肾动脉;14例供者发现肾动脉过早分支;肾动脉内斑块12例,其中11例管腔轻度狭窄,1例管腔中度狭窄;肾静脉双支5例。肾囊肿11例,肾结石4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除1例间质性肺炎、1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供者被剔除,其余82例行开放手术切取供肾,均获得成功。肾静脉、肾盂及输尿管64-SCTRA的检查结果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64-SCTRA对肾动脉过早分支的检出率为100%。3例术中发现细小副肾动脉而64-SCTRA未报告。结论:64-SCTRA可对肾脏及肾血管进行充分评估,可作为供肾切取术前的常规检查项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活体供者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邝晓 李智 +2 位作者 赵建农 罗银灯 方正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0例行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在检查前进行正确呼吸护理干预、准确的静脉穿刺;对因紧张、恐惧等因素导致不同程度心率增快含服倍他乐克25至50mg使...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0例行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在检查前进行正确呼吸护理干预、准确的静脉穿刺;对因紧张、恐惧等因素导致不同程度心率增快含服倍他乐克25至50mg使心率降至≤75次/分钟,对呼吸节律异常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检查完成后观察30分钟有无对比剂不良反应。结果:1例不能配合屏气,图像达不到诊断要求;1例对比剂渗漏,冠状动脉不显影;其余病例都成功完成检查。结论在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护理干预起到关键的作用,正确的呼吸配合、准确的静脉穿刺、适当的心率护理干预和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关系到整个检查能否成功,心率护理干预还可以减少患者接受的X线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血管成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