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3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的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临界病变患者的临床结局具有预测价值
1
作者 李辉 李尧 +4 位作者 姚卓亚 王钧 钱少环 李妙男 王洪巨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管壁应切力(WSS)及轴向斑块应力(APS)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临界病变的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 目的探讨基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血流储备分数(CT-FFR)、管壁应切力(WSS)及轴向斑块应力(APS)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临界病变的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2年12月在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行CCTA以及冠脉造影检查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临界病变患者共92例,进行平均12月的随访。采用LASSO回归模型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验证模型。结果根据LASSO回归分析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脂蛋白(a)、CT-FFR、WSS及APS为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临界病变患者MACEs发生与否的独立危险因素,据此建立列线图,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87;校准曲线及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度及较高的临床效用。结论脂蛋白(a)联合冠脉CCTA无创血流动力学指标CT-FFR、WSS及APS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临界病变的患者MACEs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血流动力学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界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及多层螺旋CT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2
作者 刘博 杨金花 肖月强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4期304-308,共5页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及多层螺旋CT(MSCT)对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选取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和资中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4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及多层螺旋CT(MSCT)对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选取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和资中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4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MVI组(n=43)及非MVI组(n=51)。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Gd-EOB-DTPA增强MRI及MSCT检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C患者发生MVI的影响因素;分别采用四格表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d-EOB-DTPA增强MRI参数、MSCT参数对HCC患者MVI的预测价值;Kappa检验分析Gd-EOB-DTPA增强MRI及MSCT与病理学评估HCC患者MVI发生情况的一致性。与非MVI组比较,MVI组肿瘤直径≥3 cm、低分化的占比较高(χ²=6.626、7.793,P<0.05)。与非MVI组比较,MVI组病灶边缘不光滑、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和动脉期瘤周强化的占比较高(χ²=36.539、26.255、28.333,P<0.05)。与非MVI组比较,MVI组动脉期CT值较低(t=4.733,P<0.05),门静脉期及延迟期CT值较高(t=4.617、5.83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灶边缘不光滑(OR=3.529)、肝胆期瘤周低信号(OR=2.756)、动脉期瘤周强化(OR=2.917)、门静脉期CT值(OR=1.235)及延迟期CT值(OR=1.401)为HCC患者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动脉期CT值(OR=0.928)为其保护因素(P<0.05)。边缘不光滑、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动脉期瘤周强化三项参数联合预测HCC患者MVI的敏感度为93.02%,准确度为82.98%。ROC曲线显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CT值联合预测MVI发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42%和90.20%。Kappa检验显示,Gd-EOB-DTPA增强MRI及MSCT与病理学诊断MVI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663、0.653)。Gd-EOB-DTPA增强MRI及MSCT对HCC患者MVI发生情况均具有较高预测价值,有助于术前MVI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CT灌注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评价 被引量:15
3
作者 钟井松 沈海林 +4 位作者 丁乙 陆敬民 沈雪峰 杨益龙 王虹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20-425,共6页
目的:探讨64层CT灌注(64-SCTP)成像对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0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行64-SCTP检查及头颈部64层CT血管造影(64-SCTA)检查,其中,前循环TIA11例,后循环TIA9例,测定兴趣区及... 目的:探讨64层CT灌注(64-SCTP)成像对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0例临床诊断为TIA的患者行64-SCTP检查及头颈部64层CT血管造影(64-SCTA)检查,其中,前循环TIA11例,后循环TIA9例,测定兴趣区及对侧相应区域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达峰时间(TTP),评价TIA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20例患者头颅CT平扫均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病灶,CTP有13例CT脑灌注成像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异常灌注区,其中10例前循环TIA患者发现灌注异常区,TTP、rCBF、MTT值与健侧对照区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rCBV与健侧对照区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3例后循环TIA患者发现枕叶有灌注异常;CTA发现10例前循环血管狭窄,6例后循环血管狭窄;结论:脑64-SCTP成像可以用于评价TIA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脑64-SCTP结合头颈部CTA对TIA病因诊断及病情评估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ct灌注成像 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液动力学 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度近视眼16层螺旋CT血流动力学曲线的临床研究
4
作者 武正清 陈书扬 +3 位作者 郑海军 李国桥 李植源 何芳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956-957,共2页
目的:利用16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探讨高度近视眼眼环组织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对53只高度近视眼和67只正视眼,采用GE Light-speed pro16层CT机行CT动态增强扫描,测量扫描各时间点的CT值,建立数据库,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分析... 目的:利用16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探讨高度近视眼眼环组织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对53只高度近视眼和67只正视眼,采用GE Light-speed pro16层CT机行CT动态增强扫描,测量扫描各时间点的CT值,建立数据库,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分析,绘出眼环动态增强时间—密度曲线。结果:在眼环动态增强扫描0,5,10,15,20,25s,……50s11个扫描时间点的靶处理层面高度近视组眼环CT动态增强扫描各时间点的CT值明显低于正视眼组,经统计学处理(t=4.654~9.939,P〈0.01),差异具有显著意义,提示高度近视眼赤道后部眼环组织血流量低于正视眼组;从CT动态增强扫描各时间点的时间-密度曲线分析,曲线走势趋于平行,两组增强峰值时间一致(25s),提示对比剂在两组眼环组织内首次循环时间和消退的速度基本一致,但感兴趣区的血容量不同。结论:16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能反映眼环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是一种较好的组织微循环血流动力学的定量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螺旋ct 对比增强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多层螺旋CT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5
作者 李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4期778-780,864,共4页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2023年8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诊断脑梗死和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2023年8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诊断脑梗死和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金标准。分析比较CT血管成像、多层螺旋CT单独及联合评估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的结果,并分析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一致性。结果:CT血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均显著高于CT血管成像或多层螺旋CT单独诊断(P<0.05)。CT血管成像评估侧支循环一致性Kappa为0.512,多层螺旋CT评估侧支循环一致性Kappa为0.507,两者联合诊断评估侧支循环一致性Kappa为0.796,显著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CT血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中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 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PCI术后恢复情况的评估价值
6
作者 肖百奇 管枢 +1 位作者 王灵灵 黄海珅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7期1308-1311,共4页
目的分析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恢复情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影像科行PCI术治疗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为本研究对象,PCI术后6个月进行256层CTA检查,... 目的分析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恢复情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影像科行PCI术治疗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为本研究对象,PCI术后6个月进行256层CTA检查,2周内行冠脉造影(CAG)检查,评价256层CTA和CAG的图像质量和支架内再狭窄(ISR)情况,Kappa一致性分析256层CTA对ISR的评估价值。结果256层CTA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和ISR诊断结果与C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6层CTA诊断PCI术后ISR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6.83%,准确率为97.96%,阳性预测值为94.59%,阴性预测值为100.00%,Kappa值为0.956。256层CTA诊断PCI术后管壁厚度<0.1 mm的灵敏度为84.44%,特异度为79.25%,准确率为81.63%,阳性预测值为77.55%,阴性预测值为85.71%,Kappa值为0.633。结论256层CTA图像质量佳,对冠心病PCI术后恢复情况的诊断效能高,可作为术后恢复情况评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56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黄雪莹 党佩 +2 位作者 杨瑞 田博 王晓东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 探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为WB-DWI组(n=25)、多层螺旋CT组(n=25)、联合组(n=... 目的 探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为WB-DWI组(n=25)、多层螺旋CT组(n=25)、联合组(n=30)。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及联合对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单一及联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情况,通过ROC曲线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结果 检测结果主要与Durie-Salmon分期、国际骨髓瘤分期相关(P<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检测对比,联合检测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较高(P<0.05)。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高于单一检测(P<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诊断对比,两项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P<0.05)。结论 相较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检测,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患者病理检出情况,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多层螺旋ct 国际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烟雾病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欧建宏 方泽鲁 +3 位作者 吕建平 卢恒聪 曹国彬 彭远强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8期85-85,87,共2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烟雾病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m RS评分,术前、术后1 d及6个月脑血容量(CBF)、脑血流量(CBV)、达峰时间(MTT)及平均通过时间(TTP...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烟雾病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m RS评分,术前、术后1 d及6个月脑血容量(CBF)、脑血流量(CBV)、达峰时间(MTT)及平均通过时间(TTP)。结果术前m RS评分(1.97±0.74)分,术后6个月m RS评分(1.15±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CBF显著高于术后1 d,术后6个月患者MTT和TTP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各参数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速度快,可发现平扫不能发现的异常灌注区域,准确评估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指导烟雾病手术和评估术后效果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烟雾病 血流动力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CT灌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艳 史大鹏 +1 位作者 高永举 朱绍成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监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功能状况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临床明确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为病例组,3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正常人为对照组,行双肾CT灌注扫描,获得肾脏灌注图和灌注参数肾血流...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监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脏功能状况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临床明确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例为病例组,30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正常人为对照组,行双肾CT灌注扫描,获得肾脏灌注图和灌注参数肾血流量(BF)、肾血容量(BV)、肾脏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肾脏强化CT值上升时间(TTP),比较两组灌注参数差异,并分析99Tcm-DTPA肾动态显像获得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与灌注参数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肾皮质BF值较对照组减小(F=28.093,P<0.01),MTT(F=13.066,P<0.05)及TTP(F=4.068,P<0.05)延长;肾髓质MTT值较对照组延长(F=5.066,P<0.05)。肾皮质BF值与GFR呈正相关(r=0.433,P<0.01);TTP、MTT值与GFR呈负相关(r=-0.351、-0.423,P<0.05)。肾皮质BV值与髓质各灌注参数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MSCT肾灌注成像可用于观察高血压患者肾脏微循环的改变,反映肾功能,为临床诊断高血压肾损害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流动力学 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和醋酸-靛胭脂染色联合多层螺旋CT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亮 冯志华 +4 位作者 马为灵 马伟凤 陈帅 张立霞 吴吉海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目的 分析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和醋酸-靛胭脂染色联合多层螺旋CT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202例疑似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E-NB... 目的 分析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和醋酸-靛胭脂染色联合多层螺旋CT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效能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2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202例疑似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ME-NBI、醋酸-靛胭脂染色和多层螺旋CT检测;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 curve),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以胃癌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四格表,分析ME-NBI、醋酸-靛胭脂染色联合多层螺旋CT和三者联合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ME-NBI和醋酸-靛胭脂染色两者联合检查的图像质量明显高于各自单独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临床特征中的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E-NBI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53,准确度为85.64%,敏感度为88.37%,特异度为83.62%,醋酸-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AUC为0.814,准确度为81.68%,敏感度为83.72%,特异度为80.17%,多层螺旋CT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AUC为0.804,准确度为80.69%,敏感度为82.56%,特异度为79.31%,三者联合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AUC为0.893,准确度为89.60%,敏感度为93.02%,特异度为87.07%。结论 ME-NBI和醋酸-靛胭脂染色联合多层螺旋CT,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ME-NBI) 醋酸-靛胭脂染色 多层螺旋ct 早期胃癌 癌前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CT参数分析
11
作者 房龙祥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8期93-95,共3页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CT参数。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月—2024年2月就诊的120例乳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乳腺癌,n=39)和良性组(n=81)。所有患者均接受CTP扫描,对比良恶性... 目的:探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CTP)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及CT参数。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月—2024年2月就诊的120例乳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乳腺癌,n=39)和良性组(n=81)。所有患者均接受CTP扫描,对比良恶性组的CTP参数,并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P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对比差异较小(P>0.05);恶性组灌注值(PF)、强化峰值(PEI)、血容量(BV)、血流量(BF)、表面通透性(PS)均高于良性组(P<0.05)。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可知CTP诊断乳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2.31%、95.06%、94.17%,其与病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57。结论:CTP应用于乳腺癌早期筛查及诊断中效能较高,可准确鉴别乳腺结节性质,为临床疾病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ct参数 乳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直、结肠充气成像及多种重建技术直、结肠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8
12
作者 许彪 陈刚 +2 位作者 刘剔生 韦璐 阮天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直、结肠充气成像及多种重建技术对直、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06例临床可疑直、结肠癌患者经肛管注入气体1000~1500ml后,行全腹快速容积扫描。扫描条件:电压120kV,电流100mA,螺距1.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直、结肠充气成像及多种重建技术对直、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06例临床可疑直、结肠癌患者经肛管注入气体1000~1500ml后,行全腹快速容积扫描。扫描条件:电压120kV,电流100mA,螺距1.5,准直器宽度0.75mm,层厚1mm,横轴位数据传送至同机Volume Wizard工作站分别行MPR、SSD、Ray-sum、MIP及CTVE成像。结果:手术病理证实直、结肠癌192例,MSCT诊断189例,MSCT对直、结肠癌诊断的敏感度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8.4%、92.8%及98.1%,对肿瘤的大体分型符合率为98.4%,MSCT定性诊断结、直肠癌的能力高于与超声、肠镜、癌胚抗原测定三种检查方法。结论:多层螺旋CT直、结肠充气成像及多种重建技术对直、结肠癌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为外科手术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结肠癌 结肠充气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3
作者 邝晓 李智 +2 位作者 赵建农 罗银灯 方正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0例行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在检查前进行正确呼吸护理干预、准确的静脉穿刺;对因紧张、恐惧等因素导致不同程度心率增快含服倍他乐克25至50mg使...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0例行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在检查前进行正确呼吸护理干预、准确的静脉穿刺;对因紧张、恐惧等因素导致不同程度心率增快含服倍他乐克25至50mg使心率降至≤75次/分钟,对呼吸节律异常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检查完成后观察30分钟有无对比剂不良反应。结果:1例不能配合屏气,图像达不到诊断要求;1例对比剂渗漏,冠状动脉不显影;其余病例都成功完成检查。结论在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护理干预起到关键的作用,正确的呼吸配合、准确的静脉穿刺、适当的心率护理干预和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关系到整个检查能否成功,心率护理干预还可以减少患者接受的X线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血管成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胃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4
作者 王莉莉 徐香玖 +2 位作者 黄刚 王治民 毛泽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90-593,595,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进行胃癌灌注成像的可行性,评价其在胃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67例经胃镜证实的胃癌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扫描,计算肿瘤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进行胃癌灌注成像的可行性,评价其在胃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67例经胃镜证实的胃癌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扫描,计算肿瘤感兴趣区的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分析胃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转移部位与各灌注参数的关系。结果 PS值在胃癌不同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病理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值在胃癌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F、BV在不同TNM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F在病理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灌注成像能反映胃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胃癌的术前评估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流动力学: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外伤性急腹症的多层螺旋CT与超声成像的诊断价值评价 被引量:13
15
作者 陈平 吴发银 +2 位作者 周超 李凤英 程向华 《安徽医学》 2010年第10期1269-1271,共3页
关键词 非外伤性急腹症 多层螺旋ct 超声成像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肖平 娄明武 +3 位作者 谭理连 李扬彬 高立 黄伟年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肝硬化43例,按有无腹水、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分4组。采用彩色灌注图法获得各肝脏灌注参数;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对照组、单纯肝硬化组、出血组、... 目的:探讨多层CT灌注成像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肝硬化43例,按有无腹水、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分4组。采用彩色灌注图法获得各肝脏灌注参数;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对照组、单纯肝硬化组、出血组、腹水组、混合组的灌注参数分别为:肝动脉灌注量(HAP)为24.80±5.84、18.09±6.65、23.44±11.08、20.94±7.23、17.29±3.41ml.min-1.100ml-1,门静脉灌注量(PVP)为104.91±21.70、91.68±20.14、78.43±28.92、67.26±12.95、54.08±3.88ml.min-1.100ml-1,总肝灌注量(TLP)为129.90±25.19、109.76±21.22、101.86±25.11、88.20±13.04、71.37±2.89ml.min-1.100ml-1,肝动脉灌注指数(HPI,%)为19.13±3.33、16.82±5.92、24.42±14.34、23.96±8.18、24.22±4.65。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肝硬化组43例的TLP的平均值97.1ml.min-1.100ml-1为阈值,TLP对腹水/上消化道出血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发生的阳性预测值为88.0%,阴性预测值为83.3%。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评价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灌注变化。TLP对于预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 高血压 血液动力学 多层螺旋ct 灌注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对门脉高压分流侧支血管的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家臣 刘学静 +1 位作者 田军 巩若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7年第9期991-994,共4页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体之间侧支血管扩张,形成多处门体循环;在这些扩张的侧支血管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常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实施手术或介入治疗时,术前了解侧支血管的情况尤为重要;近年来,随...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体之间侧支血管扩张,形成多处门体循环;在这些扩张的侧支血管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常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危及患者健康和生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在实施手术或介入治疗时,术前了解侧支血管的情况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发展及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开发,多层螺旋CT门静脉成像能全面准确地显示肝硬化患者门体循环之间侧支血管的部位和范围,为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治疗方法的选择和术前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肝门静脉成像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侧支血管曲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岩心裂缝观测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军 孟英峰 +2 位作者 李皋 李永杰 杨从武 《断块油气田》 CAS 2008年第3期52-54,共3页
储层裂缝研究是裂隙性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一个难点。图像重建是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主要优势功能之一,它集显微技术、高速激光螺旋分层扫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为一体,在现代临床医学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近年来CT技术在石油地质及开发研究... 储层裂缝研究是裂隙性油气田勘探开发的一个难点。图像重建是多层螺旋CT技术的主要优势功能之一,它集显微技术、高速激光螺旋分层扫描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为一体,在现代临床医学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近年来CT技术在石油地质及开发研究中的应用日益增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含裂缝岩心,利用多层螺旋CT机对岩心裂缝进行扫描,把获得的储层含裂缝岩心的图像容积数据导入CT-3D工作站,利用设备附带的图像分析处理软件,对导入数据进行三维立体成像,来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在储层岩心裂缝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实验结果表明,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能够实现对储层裂缝形态的定性观察和定量测量,具有原位、快捷、准确、无损岩样等特点,是观测、描述、评价储层岩心裂缝形态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技术 三维成像 图像处理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肝硬化分级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马淑华 金鑫 +2 位作者 黎叶芳 袁珠 王振栋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2期2129-2131,2138,共4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5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纳入研究,对比两组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差异。结果研究组BF,BV,PVP,THB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TT,HAP,HP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50例肝硬化患者和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纳入研究,对比两组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差异。结果研究组BF,BV,PVP,THBF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MTT,HAP,HP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程度肝硬化之间的HAP,PVP,THBF,HPI均有显著差异,P<0.05。CT分级与Child-Pugh分级正相关,相关系数0.927,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为早期肝纤维化、肝硬化的诊断、评估及判断预后提供影像学基础,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 肝硬化 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心脏静脉 被引量:6
20
作者 赵锡海 蔡祖龙 +1 位作者 杨立 徐贤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评价心脏静脉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筛选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经影像学和临床其他检查最终证实为无冠状动脉疾病及心肌病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53.5岁),将其冠状动脉CTA图像数据进行最大密度...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评价心脏静脉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筛选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并经影像学和临床其他检查最终证实为无冠状动脉疾病及心肌病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平均年龄53.5岁),将其冠状动脉CTA图像数据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采用血管分析测量冠状窦、心大静脉、心中静脉、侧静脉和后静脉近端直径,心中静脉、侧静脉、后静脉及从冠状窦口至心大静脉肉眼可辨别的最远端管腔中心线的长度,对冠状静脉血管图像质量进行评分(0~3分),并测定心脏静脉的对比噪声比(CNR)。结果:冠状窦、心大静脉、心中静脉、侧静脉和后静脉的近端直径分别为9.3±2mm、6.8±2.2mm、4.9±1.1mm、3.6±0.9mm、2.5±0.8mm,冠状窦近端上下径明显大于前后径(P<0.05),横截面积为71.4±29.2mm2,冠状窦瓣显示率75%。心脏静脉CT冠状动脉成像重建图像表现为较好的图像质量和较高的对比噪声比。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在评价冠状动脉的同时可以评价心脏静脉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像 64螺旋ct 冠状动脉 心脏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