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6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对咯血患者非支气管性体循环供血动脉介入栓塞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
作者 戴简吉 金红来 +2 位作者 胡晓钢 林开勤 何建荣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11期1660-1661,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BA-CTA)对咯血患者非支气管性体循环供血动脉(NBSA)介入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75例因咯血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A-CTA检查,对其图像进行... 目的探讨分析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BA-CTA)对咯血患者非支气管性体循环供血动脉(NBSA)介入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75例因咯血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BA-CTA检查,对其图像进行分析后获得责任血管的数目、开口位置、走形特点等信息,BA-CTA检查后3d内所有患者均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及BAE,并与BA-CTA数据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5例患者中,通过对BA-CTA的分析共发现责任血管206支,其中支气管动脉(BA)134支(65.0%),NBSA 72支(35.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发现责任血管共217支,其中BA 137支(63.1%),NBSA 80支(36.9%)。所有责任血管成功进行栓塞后,术后71例活动性出血得到有效控制,咯血治愈率达94.7%;BA-CTA对咯血责任血管诊断准确率达94.9%(206/217).对BA诊断准确率达97.8%(134/137),对NBSA诊断准确率达90.0%(72/80)。结论NBSA在咯血患者的责任血管中占有较高的比例,BA-CTA对NBSA有较高的检出率,对BAE手术的成功有指导性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咯血 责任血管 支气管性体循环供血动脉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中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郭建伟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13期108-109,共2页
目的: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8年6月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大咯血患者60例,治疗前均予以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检查,找到可疑出血动脉及病变动脉,根据患者病... 目的:研究应用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8年6月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的大咯血患者60例,治疗前均予以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检查,找到可疑出血动脉及病变动脉,根据患者病情做出准确评估。结果:60例患者临床治愈率为96.67%,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对大咯血责任血管诊断的准确率为90.29%。结论:大咯血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合理应用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法,可为患者实施手术提供重要指导并节约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 大咯血 应用价值 支气管动脉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多层螺旋CT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评估中的价值分析
3
作者 李刚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5年第4期778-780,864,共4页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2023年8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诊断脑梗死和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 目的:探究CT血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2月~2023年8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作为诊断脑梗死和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的金标准。分析比较CT血管成像、多层螺旋CT单独及联合评估颈动脉狭窄、侧支循环的结果,并分析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一致性。结果:CT血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检出率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均显著高于CT血管成像或多层螺旋CT单独诊断(P<0.05)。CT血管成像评估侧支循环一致性Kappa为0.512,多层螺旋CT评估侧支循环一致性Kappa为0.507,两者联合诊断评估侧支循环一致性Kappa为0.796,显著高于单独诊断(P<0.05)。结论:CT血管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及侧支循环中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血管成像 多层螺旋ct 脑梗死 动脉狭窄 侧支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心病PCI术后恢复情况的评估价值
4
作者 肖百奇 管枢 +1 位作者 王灵灵 黄海珅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7期1308-1311,共4页
目的分析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恢复情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影像科行PCI术治疗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为本研究对象,PCI术后6个月进行256层CTA检查,... 目的分析25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恢复情况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影像科行PCI术治疗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为本研究对象,PCI术后6个月进行256层CTA检查,2周内行冠脉造影(CAG)检查,评价256层CTA和CAG的图像质量和支架内再狭窄(ISR)情况,Kappa一致性分析256层CTA对ISR的评估价值。结果256层CTA平均图像质量评分和ISR诊断结果与C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6层CTA诊断PCI术后ISR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96.83%,准确率为97.96%,阳性预测值为94.59%,阴性预测值为100.00%,Kappa值为0.956。256层CTA诊断PCI术后管壁厚度<0.1 mm的灵敏度为84.44%,特异度为79.25%,准确率为81.63%,阳性预测值为77.55%,阴性预测值为85.71%,Kappa值为0.633。结论256层CTA图像质量佳,对冠心病PCI术后恢复情况的诊断效能高,可作为术后恢复情况评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256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支架内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及多层螺旋CT预测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价值
5
作者 刘博 杨金花 肖月强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2025年第4期304-308,共5页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及多层螺旋CT(MSCT)对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选取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和资中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4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及多层螺旋CT(MSCT)对肝细胞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预测价值。选取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和资中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4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为MVI组(n=43)及非MVI组(n=51)。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Gd-EOB-DTPA增强MRI及MSCT检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C患者发生MVI的影响因素;分别采用四格表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d-EOB-DTPA增强MRI参数、MSCT参数对HCC患者MVI的预测价值;Kappa检验分析Gd-EOB-DTPA增强MRI及MSCT与病理学评估HCC患者MVI发生情况的一致性。与非MVI组比较,MVI组肿瘤直径≥3 cm、低分化的占比较高(χ²=6.626、7.793,P<0.05)。与非MVI组比较,MVI组病灶边缘不光滑、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和动脉期瘤周强化的占比较高(χ²=36.539、26.255、28.333,P<0.05)。与非MVI组比较,MVI组动脉期CT值较低(t=4.733,P<0.05),门静脉期及延迟期CT值较高(t=4.617、5.83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病灶边缘不光滑(OR=3.529)、肝胆期瘤周低信号(OR=2.756)、动脉期瘤周强化(OR=2.917)、门静脉期CT值(OR=1.235)及延迟期CT值(OR=1.401)为HCC患者MV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动脉期CT值(OR=0.928)为其保护因素(P<0.05)。边缘不光滑、肝胆期瘤周低信号、动脉期瘤周强化三项参数联合预测HCC患者MVI的敏感度为93.02%,准确度为82.98%。ROC曲线显示,动脉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CT值联合预测MVI发生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42%和90.20%。Kappa检验显示,Gd-EOB-DTPA增强MRI及MSCT与病理学诊断MVI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0.663、0.653)。Gd-EOB-DTPA增强MRI及MSCT对HCC患者MVI发生情况均具有较高预测价值,有助于术前MVI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微血管侵犯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析L1RR1型肺癌支气管动脉 被引量:2
6
作者 夏露花 夏欢 +3 位作者 赵艳萍 董占飞 古力努尔.哈布力哈吉 王新华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及后处理技术对肺癌支气管动脉的显示,运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L1R1型肺癌支气管动脉进行分析研究,比较L1R1型肺癌左右两侧支气管动脉开口位置,开口直径,走形方向的差异,了...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及后处理技术对肺癌支气管动脉的显示,运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技术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对L1R1型肺癌支气管动脉进行分析研究,比较L1R1型肺癌左右两侧支气管动脉开口位置,开口直径,走形方向的差异,了解其左右支气管动脉的特点,为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或灌注栓塞治疗肺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收集113例L1R1型肺癌支气管动脉的MSCTA图像进行详细观察分析,比较其左右两侧支气管动脉在开口位置,走形方向,开口直径的差异。结果 L1R1型肺癌左右两侧支气管动脉的开口位置,走形方向,开口直径存在差异。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及后处理技术有助于进一步了解L1R1型肺癌支气管动脉解剖信息,为经支气管动脉进行灌注化疗或灌注栓塞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 L1R1型 肺癌支气管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在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7
作者 刘爽 孙邵铭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8期59-62,共4页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在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疑似心绞痛患者均实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效能;比较... 目的 探究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在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例疑似心绞痛患者均实行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为金标准,比较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的诊断效能;比较CAG、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检出率。结果 120例疑似心绞痛患者中, CAG检查显示阳性81例,阴性39例。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阳性76例,阴性44例,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显示阳性79例,阴性41例。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心绞痛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06%、94.87%、95.00%、97.47%、90.24%,明显高于超声心动图的79.01%、69.23%、75.83%、84.21%、6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查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检查钙化斑块29例(24.17%)、非钙化斑块为58例(48.33%)、混合斑块为33例(27.50%),超声心动图检查钙化斑块为27例(22.50%)、非钙化斑块为64例(53.33%)、混合斑块为29例(24.17%),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钙化斑块为43例(35.83%)、非钙化斑块为56例(46.67%)、混合斑块为21例(17.50%)。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钙化斑块检出率高于CAG、超声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检查方法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检查应用在心绞痛患者中,可提升诊断效能,降低患者误诊几率,使患者得到更好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多层螺旋ct检查 超声心动图 冠状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智能检测CT肺动脉成像急性肺动脉栓塞
8
作者 李曼 蒋德攀 +5 位作者 王麦林 李艳若 张晗宇 王颖 张岚 黄婷婷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56-361,369,共7页
目的基于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实现CT肺动脉成像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智能检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2月—2023年5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APE行CT肺动脉成像并确诊为APE的患者。按照7∶2∶1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 目的基于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实现CT肺动脉成像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智能检测。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2月—2023年5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疑似APE行CT肺动脉成像并确诊为APE的患者。按照7∶2∶1将数据随机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基于Res2Net网络框架,结合多孔空间金字塔池化和注意力机制模块训练模型,对模型进行五折交叉内部验证;在测试集上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同时采用戴斯相似系数、精确率、交集比并集(IOU)评估模型的分割效能并绘制相应曲线。比较该模型与经典的U-Net模型及CE-Net模型的效能。结果最终纳入303例APE患者,训练集212例,验证集61例,测试集30例。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95,敏感度为0.90,特异度为1.00;戴斯相似系数为0.86,精确率为0.90,Pos-IOU为0.78,Neg-IOU为1.00。参数曲线图及雷达图显示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多项参数均优于U-Net及CE-Net模型。分割对比的可视化结果显示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对肺动脉栓子的分割精准度更高。结论Res2Net注意力机制网络模型对APE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ct动脉成像 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深度学习 Res2Net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9
作者 黄雪莹 党佩 +2 位作者 杨瑞 田博 王晓东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7-51,共5页
目的 探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为WB-DWI组(n=25)、多层螺旋CT组(n=25)、联合组(n=... 目的 探究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WB-DWI)联合多层螺旋CT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3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检测方式将其分为WB-DWI组(n=25)、多层螺旋CT组(n=25)、联合组(n=30)。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及联合对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单一及联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检出情况,通过ROC曲线分析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价值。结果 检测结果主要与Durie-Salmon分期、国际骨髓瘤分期相关(P<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一检测对比,联合检测患者累及部位的检出率较高(P<0.05)。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中WB-DWI、多层螺旋CT联合检测高于单一检测(P<0.05)。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诊断对比,两项联合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均较高(P<0.05)。结论 相较于WB-DWI、多层螺旋CT单项检测,联合检测可有效提升患者病理检出情况,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多层螺旋ct 国际肿瘤分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崟 《临床医药实践》 2024年第3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成像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均接受64排128层螺旋CT(64-S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冠脉狭窄诊断的...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以下简称冠脉)成像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0例,均接受64排128层螺旋CT(64-S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冠脉狭窄诊断的“金标准”,计算64-SCTA检查的诊断价值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64-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64.82%,94.35%和70.80%;进一步去除钙化节段,64-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分别为84.09%,97.33%和84.09%,其中诊断灵敏度和准确度较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较前提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诊断老年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狭窄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护理干预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邝晓 李智 +2 位作者 赵建农 罗银灯 方正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105,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0例行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在检查前进行正确呼吸护理干预、准确的静脉穿刺;对因紧张、恐惧等因素导致不同程度心率增快含服倍他乐克25至50mg使...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00例行640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在检查前进行正确呼吸护理干预、准确的静脉穿刺;对因紧张、恐惧等因素导致不同程度心率增快含服倍他乐克25至50mg使心率降至≤75次/分钟,对呼吸节律异常进行适当的心理干预;检查完成后观察30分钟有无对比剂不良反应。结果:1例不能配合屏气,图像达不到诊断要求;1例对比剂渗漏,冠状动脉不显影;其余病例都成功完成检查。结论在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中护理干预起到关键的作用,正确的呼吸配合、准确的静脉穿刺、适当的心率护理干预和恰当的心理护理干预关系到整个检查能否成功,心率护理干预还可以减少患者接受的X线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 血管成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 被引量:41
12
作者 钟涛 于红光 +2 位作者 李月敏 王勇 杨思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效果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16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CT仿真内窥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效果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16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CT仿真内窥镜(CTVE),明确诊断后即行内窥镜摘取术。结果: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气管3例、右侧支气管13例、左侧支气管9例,内窥镜结果与CT诊断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能直观显示异物的位置、大小、多少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是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大大提高了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明确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MPR应作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的首选后处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支气管异物 16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多层面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38
13
作者 张爱莲 聂永康 +3 位作者 黄辉 范志伟 李天文 杨立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5期324-326,373,共4页
目的 :分析影响多层面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材料和方法 :5 0例患者分为心率≤ 60次 /min和心率 >60次 /min 2组 ,进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根据重建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分为能用于评价和不能用于评价两类。结果 :心率≤ 60次 ... 目的 :分析影响多层面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因素。材料和方法 :5 0例患者分为心率≤ 60次 /min和心率 >60次 /min 2组 ,进行多层面螺旋CT扫描。根据重建冠状动脉图像质量 ,分为能用于评价和不能用于评价两类。结果 :心率≤ 60次 /min 2 2例 ,88支冠状动脉和心率 >60次 /min 2 8例 ,112支冠状动脉 ,不能评价的分别为 12 ( 14 % )支和 41( 3 7% )支。不能评价的 5 3支包括右冠状动脉 2 4( 4 5 % )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 14 ( 2 6% )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9( 17% )支、左冠状动脉主干 6( 11% )支。不能评价的因素包括运动伪影、未完全屏气、心律不齐、相位窗和延迟时间不当。结论 :运动伪影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 运动伪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面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韩玮 盖鲁粤 +2 位作者 赵绍宏 聂永康 肖越勇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371-373,共3页
目的 评价多层面螺旋CT(MSCT)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三维重建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电门控MSCT增强扫描 ,在工作站对图像资料进行了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三维重建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对照。结果 ... 目的 评价多层面螺旋CT(MSCT)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和三维重建在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30例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电门控MSCT增强扫描 ,在工作站对图像资料进行了最大密度投影法 (MIP)三维重建 ,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对照。结果  30例患者中对 12 0支冠状动脉血管 (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 )进行了MSCT三维重建 ,图像质量良好者为 84支 (70 % ) ,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心脏搏动造成的伪影 ;9例冠状动脉支架和 5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均可清晰显示支架和血管桥的位置及远端血流情况 ,对于显示近中端高度 (>75 % )或完全梗阻性病有一定的准确性 (敏感性 80 % ,特异性 79.8% )。而不能显示轻度狭窄病变、远端或细小分支病变。结论 MSCT血管造影和三维重建在冠心病诊断和对病变血管的评价 ,以及血运重建术后复查等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成像 冠心病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面螺旋CT技术在椎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爱莲 杨立 +3 位作者 方婕 杨铁 李宏军 吴南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技术在椎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 :采用GELightspeed 16螺旋CT扫描机 ,对3 0例患者做MSCTVA检查。扫描参数 :12 0kV ,2 5 0mA ,0 .8s/r ,层厚 16× 1.2 5mm ,床速 2 7.5mm/s ,螺距为 1.3 75 :1,用高压... 目的 :探讨多层面螺旋CT技术在椎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 :采用GELightspeed 16螺旋CT扫描机 ,对3 0例患者做MSCTVA检查。扫描参数 :12 0kV ,2 5 0mA ,0 .8s/r ,层厚 16× 1.2 5mm ,床速 2 7.5mm/s ,螺距为 1.3 75 :1,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 80~ 90ml,注射速度 3 .5ml/s ,扫描延迟时间平均 2 0s。重叠 5 0 %重建横轴位图像并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采用VRT、AVA分别重建双侧椎动脉。结果 :除 1支椎动脉未显示外 ,成功重建 5 9支 ,包括 3 1支正常 ,16支走行异常 ,5支局部狭窄 ,4支局部动脉壁钙化 ,2支椎动脉较对侧明显细 ,1支椎动脉动脉瘤。AVA全程满意显示各支椎动脉 ,VRT除 7支寰椎段椎动脉显示不满意外 ,其余各段均满意显示。结论 :多层面螺旋CT扫描技术与后处理技术相结合 ,能很好地显示正常与异常椎动脉及其病因和邻近解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动脉成像 动脉血管造影 MSctVA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全脑动脉成像技术初探 被引量:8
16
作者 曹代荣 李银官 +4 位作者 游瑞雄 林钊 江飞 郑义浩 王弘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214-217,共4页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全脑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94例均用Toshiba 16层Aquilion螺旋CT扫描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于18—19s行动脉期扫描,造影剂总量80~90ml,注射速度3.5ml/s或4ml/s。多种重建方法显示脑动脉。结果:94例...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全脑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材料和方法:94例均用Toshiba 16层Aquilion螺旋CT扫描机扫描。注射造影剂后于18—19s行动脉期扫描,造影剂总量80~90ml,注射速度3.5ml/s或4ml/s。多种重建方法显示脑动脉。结果:94例中,47例(50.0%)达到全脑纯动脉期的显示;27例(28.7%)于扫描起始部未见静脉显影,但于颅中部即可见显影的静脉和回流的静脉窦显示(即半脑动脉期);11例(11.7%)于扫描起始位置即已出现颈内静脉显示;6例(6.4%)虽可见脑动脉显示但密度太淡,难以重建成有效的三维脑动脉影像;3例(3.2%)完全未见血管增强。结论:16层螺旋CT扫描可以在部分病例中完成全脑纯动脉期成像,其成功率为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螺旋ct 全脑动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健 许承志 +2 位作者 刘彪 黎军强 吴俊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1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PA)技术在肺动脉栓塞(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患者18例,图像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肺动脉并分析其表现。结果:18例PE患...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PA)技术在肺动脉栓塞(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6排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患者18例,图像后处理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方法显示肺动脉并分析其表现。结果:18例PE患者中,左右肺动脉栓塞9支,叶肺动脉栓塞27支,段肺动脉栓塞98支,亚段肺动脉栓塞64支。PE的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充盈缺损,其中,中心型缺损46支,可见"悬浮征"或"轨道征",环壁缺损型42支,附壁缺损型74支,完全性阻塞36支。PE的间接征象有肺梗死灶4例,局限性肺纹理稀疏12例,马赛克征6例,肺动脉高压8例,两侧胸腔积液3例,心包少量积液2例。结论:MSCTPA可以清晰显示肺动脉的栓塞部位和血栓栓子的形态,应该作为确诊PE的主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栓塞 多层螺旋ct 动脉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对比剂应用于多层螺旋CT腹部动脉血管成像的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志平 周海 徐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0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高浓度对比剂应用于多层螺旋CT腹部动脉血管成像的价值。方法选择本科行腹部CT动脉血管成像(CTA)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研究组)采用高浓度、低剂量对比剂,即370 mgI/mL对比剂60 mL,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浓度对比剂,即300 mgI... 目的探讨高浓度对比剂应用于多层螺旋CT腹部动脉血管成像的价值。方法选择本科行腹部CT动脉血管成像(CTA)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研究组)采用高浓度、低剂量对比剂,即370 mgI/mL对比剂60 mL,3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浓度对比剂,即300 mgI/mL对比剂100 mL,根据显像结果评价两种不同浓度造影剂对腹部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效果。结果两种造影方法均能清晰显示腹主动脉及其分支动脉,其中研究组显示肾动脉级别及各级血管显示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动脉内对比剂浓度比较,研究组各动脉内对比剂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浓度对比剂应用于多层螺旋CT腹部动脉血管成像,各动脉显像清晰,并且对比剂使用剂量减少,可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高浓度 多层螺旋ct 腹部血管成像 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指导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患者心率及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林丽娟 袁小梅 +2 位作者 何虹 龙雪银 陈凤娇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18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指导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患者心率及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4例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指导组82例和常规组82例,心理指导组在检查全过程进行心理护理,常规组按常规护理操作进行,比较两...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指导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检查患者心率及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64例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指导组82例和常规组82例,心理指导组在检查全过程进行心理护理,常规组按常规护理操作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和检查过程中的心率及对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在检查前和检查过程中的心率稳定情况及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质量和图像有无运动性伪影等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中进行全程心理健康指导能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稳定心率,提高冠状动脉成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指导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心率 成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显示胃癌患者供胃动脉的价值 被引量:8
20
作者 谢锷 翁泽生 +1 位作者 王小忠 黄耀奎 《现代医院》 2010年第12期70-72,共3页
目的分析68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腹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 ltislice Sp iral CT Angiog-raphy,MSCTA)检查的结果,探讨该检查在胃癌根治术前后显示供胃动脉解剖的诊断符合率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E64排L ightSpeed VCT,对68例患者进行MS... 目的分析68例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腹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u ltislice Sp iral CT Angiog-raphy,MSCTA)检查的结果,探讨该检查在胃癌根治术前后显示供胃动脉解剖的诊断符合率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E64排L ightSpeed VCT,对68例患者进行MSCTA检查,显示供胃动脉、肿瘤血供以及肿瘤与血管的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经MSCTA检查,发现68例患者中供胃血管正常的有62例(91.2%),解剖发生变异的有6例(8.8%)。全部患者于胃癌根治治疗中顺利完成了手术,术后发现供胃血管正常的只有61例(89.7%),解剖发生变异的有7例(10.3%)。其术后的诊断符合率为98.5%(67/68)。结论 MSCTA检查在显示供胃动脉解剖和变异上有较高的符合率,通过对患者术前进行MSCTA检查,用以正确评估肿瘤血管及周围组织结构的信息,有利于对胃癌进行定位及分期诊断,对手术方案的选择、制订以及患者的处理有重要影响。这对提高转移淋巴结的清扫率;防止因缺乏了解而误伤变异血管及误伤某些组织或器官提供了保障;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增加手术的安全和准确性,对指导手术的顺利完成,提高患者的根治水平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检查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