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检查患儿的护理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巧权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9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检查患儿的护理方法,有效预防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MSCTU检查的安全性。方法对72例泌尿系先天性异常患儿进行MSCTU检查。检查前加强护患沟通、充分做好碘对剂使用前的准备工作,检查中密切观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检查患儿的护理方法,有效预防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MSCTU检查的安全性。方法对72例泌尿系先天性异常患儿进行MSCTU检查。检查前加强护患沟通、充分做好碘对剂使用前的准备工作,检查中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神志变化、加强碘对剂注射的护理等,检查后注意水化治疗及病情观察。结果 72例患儿均未出现过敏反应,无对比剂血管外渗病例,顺利完成检查,获得清晰图像。结论加强检查前、中、后的精心护理,可提高MSCTU检查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泌尿系统疾病 多层螺旋ct 尿路造影 碘对比剂 不良反应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意义——评《医学影像学(第9版)》
2
作者 郭丹 张建波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7-1037,共1页
《医学影像学(第9版)》由龚启勇,刘士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367318。该书是一本专门介绍医学影像相关知识的书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属于医学影像中的一部分,在检查中需使用造影剂,在临床中的整体运用比较广泛。多层... 《医学影像学(第9版)》由龚启勇,刘士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367318。该书是一本专门介绍医学影像相关知识的书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属于医学影像中的一部分,在检查中需使用造影剂,在临床中的整体运用比较广泛。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速度快、数据量大优势。f通过运用一次扫描,便能够获取多部位检查诊断信息。并且能够实现多平面重建图像后处理,进而使诊断与鉴别诊断在实施时,获得比较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护理模式 增强扫描 造影 医学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肾盂造影后16层螺旋CT尿路造影诊断输尿管梗阻 被引量:10
3
作者 姚振威 冯晓源 +1 位作者 陈爽 祝瑞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介绍在静脉肾盂造影无法明确输尿管梗阻的原因时 ,利用16层螺旋CT尿路造影辅助诊断输尿管梗阻的方法。材料和方法:收集经静脉肾盂造影 (IVP)提示为输尿管梗阻而原因不明的患者共28例 ,患者行IVP检查后立即接受多层螺旋CT平扫。CT机... 目的:介绍在静脉肾盂造影无法明确输尿管梗阻的原因时 ,利用16层螺旋CT尿路造影辅助诊断输尿管梗阻的方法。材料和方法:收集经静脉肾盂造影 (IVP)提示为输尿管梗阻而原因不明的患者共28例 ,患者行IVP检查后立即接受多层螺旋CT平扫。CT机为16层螺旋CT机。扫描参数为100kV/250mAs,准直器宽10mm ,螺距1.31,重建层厚0.625mm ,间隔0.5mm,扫描方式为16层扫描。每例均转入SUN工作站(ADW4.0版本)进行三维重建 ,分别运用多平面重建和容积重建三维重建。且选用Navigation进行仿真内镜。结果:28例输尿管梗阻IVP无法明确原因的患者,16层螺旋CT和CTU分别明确诊断为炎性狭窄4例 ,肿瘤4例 ,先天性发育异常2例 ,阴性结石2例 ,以上均为手术证实。诊断为外压性狭窄11例 ,另有5例仍无法确诊,仅约占17.9%。结论:IVP提示输尿管梗阻时立即行多层螺旋CT平扫和三维重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明确病因诊断的、辅助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梗阻 诊断 16螺旋ct 尿路造影 IVP 静脉肾盂造影 患者 外压 准直器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重建对静脉尿路造影上尿路显影不佳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邹艳 李征然 +2 位作者 孟晓春 赖丽莎 康庄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24-32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对在IVU检查中上尿路显影不佳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6例IVU上尿路显影不佳病例的CT重建表现;46例IVU显影不佳病例,均行MSCT检查,在图像工作站对获得图像进行MIP、MPR、CPR、SSD及VR后处理...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重建技术对在IVU检查中上尿路显影不佳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6例IVU上尿路显影不佳病例的CT重建表现;46例IVU显影不佳病例,均行MSCT检查,在图像工作站对获得图像进行MIP、MPR、CPR、SSD及VR后处理,获得泌尿系三维图像。【结果】尿路结石20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狭窄7例,输尿管炎症狭窄3例,输尿管损伤合并尿漏1例,迷走血管压迫左侧输尿管2例,肾脏输尿管结核3例,输尿管下段移行细胞癌3例,输尿管下段憩室1例,小肾畸形4例(其中一例为马蹄肾合并右肾发育不良),2例双肾萎缩,以上病例均经手术、输尿管镜检查或临床证实。【结论】MSCT重建对IVP上尿路显影不佳病变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使输尿管病变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尿路造影 螺旋ct 三维重建 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超声造影及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的影像学诊断 被引量:37
5
作者 戴琳 冯筱榕 +2 位作者 陈永鹏 文维群 许乙凯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69-1471,共3页
目的探讨二维灰阶超声、超声造影及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影像学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用二维灰阶超声发现35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记录并分析35例病例的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三个时期不同图像的造影增强前... 目的探讨二维灰阶超声、超声造影及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影像学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用二维灰阶超声发现35例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进行超声造影,记录并分析35例病例的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三个时期不同图像的造影增强前后的动态血流改变特征。再采用多层螺旋扫描模式,三期动态增强扫描方案通过工作站AW4.2系统,对病灶行多平面重建及容积成像。最后通过病理确诊。结果超声、超声造影和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诊断的敏感性为77.8%、94.4%、100%,特异性为88.2%、100%、94.1%,阳性预示值为87.5%、100%、94.7%,阴性预示值为78.9%、94.4%、100%,与病理诊断一致性为82.9%、97.1%、97.1%,约登指数为0.66、0.94、0.94。结论超声造影和多层螺旋CT对小肝癌的诊断效能显著高于二维灰阶超声,对小肝癌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于某些非典型特殊病例还需3种方法进行联合诊断,发挥各自不同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二维灰阶超声 超声造影 多层螺旋ct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及其门静脉造影在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前应用价值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松蔚 张捷 +6 位作者 闫东 王家平 孙勇 童玉云 李琳 谢雯钰 李迎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76-480,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MSCTP)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GCVE)术前应用的价值。方法对12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顽固性腹水拟行TIPS联合GCVE患者,术前行M...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MSCTP)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TIPS)联合胃冠状静脉栓塞(GCVE)术前应用的价值。方法对12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伴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或顽固性腹水拟行TIPS联合GCVE患者,术前行MSCT及MSCTP检查。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遮蔽表面显示(SSD)和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技术全面了解肝脏情况。结果 MSCT及MSCTP能清晰显示肝硬化肝脏形态变化、肝静脉与门静脉空间位置关系、门静脉侧支循环开放程度和范围以及腹水等情况,为TIPS联合GCVE术前评估提供了重要的解剖信息。结论 MSCT及MSCTP是无创性检查并明确诊断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可靠方法,对TIPS联合GCVE术中准确引导门静脉穿刺及曲张静脉栓塞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多层螺旋ct 多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全身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7
作者 王锡明 武乐斌 +3 位作者 邵广瑞 李振家 柳橙 周延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4期333-334,共2页
目的 通过对 3 0例病人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行血管造影检查的前瞻性研究 ,旨在提高MSCT(multi slicespiralCT)成像技术在血管造影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先对 3 0例病人应用MSCT行轴位螺旋扫描 ,应用MSCT成像技术(MIP、SSD、4 D及CTVE... 目的 通过对 3 0例病人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行血管造影检查的前瞻性研究 ,旨在提高MSCT(multi slicespiralCT)成像技术在血管造影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先对 3 0例病人应用MSCT行轴位螺旋扫描 ,应用MSCT成像技术(MIP、SSD、4 D及CTVE)将获得的轴位图像利用SGI工作站进行后处理。结果 所有病人中主动脉夹层 3例、主动脉瘤 2例 ,所有重建的大血管均能清晰的显示其主干及其 2 ,3甚至 4级分支。结论 MSCT成像技术在全身血管造影检查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X线计算机体摄影术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0
8
作者 顾康康 靳晶 +3 位作者 费强 张鑫 窦鑫 朱斌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 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50%。文中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 目的 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50%。文中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临床手术证实的4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3D-MSCTA影像学表现。4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后运用容积再现(volume redering,VR)、多层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信号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并参照原始图像进行观察。结果 42例患者经3D-MSCTA检查后,40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4个,2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经DSA检查,41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6个,1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3D-MS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检出敏感性为95.7%。结论 3D-MSCTA作为无创、操作简便的颅内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95.7%),可作为一种安全、快捷的常规筛查方法,亦可为拟定治疗方案提供详细的资料。对于3D-MSCT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一步行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 被引量:37
9
作者 蒲红 付凯 +6 位作者 白林 周瀚 陶客言 高燕 张晓军 黄红云 杨靖逸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3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三维成像(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层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准确性。材料和方法:30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分别进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三维成像(3D-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有病例均完成多层面重建(MPR)、三维表面遮盖显示(SSD)、容积显示(VR)和薄层块最大密度投影(MIP),并对照手术或介入栓塞结果评估其诊断价值。结果:MSCTA共发现24例28个动脉瘤,其中22例为单个动脉瘤,2例为两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最小2.7mm,最大35mm。MSCTA能清晰显示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瘤轴指向、载瘤动脉及其动脉瘤与临近血管分支和骨性组织间的空间关系。23例与手术/DSA结果一致。结论:MS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有较高准确性,可部分取代DSA造影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脑动脉瘤 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对结肠癌术前评估价值探讨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正铿 江燕萍 +1 位作者 张树桐 金朝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056-405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对结肠癌术前评估价值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螺旋CT扫描且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肠癌患者52例,将CT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肿瘤及累及邻近血管CT征象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对结肠癌术前评估价值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螺旋CT扫描且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肠癌患者52例,将CT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肿瘤及累及邻近血管CT征象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各CT影像学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分期的准确率达84.6%。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能够较准确判断结肠癌及其累及周围血管情况,具有较高的术前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血管病变的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孙明华 范新东 +1 位作者 余强 罗济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55-360,共6页
本文通过对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的扫描参数、造影计划和重建方式的选择,系统阐述了其最佳的成像技术规范,提出了直接CT静脉造影技术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获得良好效果;同时也介绍了常见下肢动、静脉病变CTA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静脉造影 下肢 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肢血管病变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16螺旋ct 下肢血管造影 扫描参数 重建方式 成像技术 技术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5
12
作者 季晓微 张馨赟 +1 位作者 严惟力 刘含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1-174,共4页
肺栓塞是一种有潜在生命危险的疾病。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能清楚显示肺栓塞的形态、发生部位及其他间接征象,有助于诊断或排除肺栓塞。MSCTPA具有快速、无创、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目前已作为临床诊断肺栓塞的... 肺栓塞是一种有潜在生命危险的疾病。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能清楚显示肺栓塞的形态、发生部位及其他间接征象,有助于诊断或排除肺栓塞。MSCTPA具有快速、无创、敏感性和特异性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等优点,目前已作为临床诊断肺栓塞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方法研究 被引量:66
13
作者 王凯 侯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9期1239-1240,共2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脉造影 扫描方法 无创检查 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8层容积CT尿路造影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4
作者 董延鸣 徐伟 +1 位作者 朱明洪 董御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3377-3378,共2页
目的:探讨128层容积CT尿路造影(SCTU)及后处理技术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以及对肾功能损害的初步评价。方法:对3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128层容积SCTU检查,提取层厚为0.625mm的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获得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 目的:探讨128层容积CT尿路造影(SCTU)及后处理技术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价值以及对肾功能损害的初步评价。方法:对30例输尿管结石患者行128层容积SCTU检查,提取层厚为0.625mm的原始数据,传至工作站,获得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以及曲面重建(CPR)后处理图像,并结合轴位薄层原始图像在工作站动态观察。结果:30例患者中,输尿管结石全部显示,单发25例,多发5例,梗阻上段输尿管及肾盂重度积水12例,其内未见确切对比剂,肾功能明显减低,轻-中度积水10例,输尿管及肾盂内对比剂浓度减低,肾功能轻度损伤,8例输尿管及肾盂未见扩张,对比剂显影良好,肾功能正常。结论:128层容积SCTU对输尿管结石能做出准确诊断,并能了解输尿管及肾盂梗阻、积水情况,对肾功能受损情况做出初步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结石 128容积ct 尿路造影 三维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30
15
作者 王锦玲 董莘 +1 位作者 赵志锋 邹明宇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6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相关的护理因素,减少影响影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提高诊断成功率。方法对35例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扫描期心率控制在70/min以下34例,影像质量能够满足... 目的探讨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相关的护理因素,减少影响影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提高诊断成功率。方法对35例行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扫描期心率控制在70/min以下34例,影像质量能够满足影像学评价;1例因扫描期心率未能控制,不能满足影像学诊断的要求。35例对比剂灌注均一次成功,无1例外渗;无1例屏气呼吸失败。结论细致、有效地做好护理工作,是协助医师顺利完成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重要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状动脉造影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技术优化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郭成伟 梁文 全显跃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73-1576,1578,共5页
目的应用小剂量预注射法(Test Bolus)优化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的最佳延迟扫描时间。方法60例无肝脏病变的检查者随机分成4组(A、B、C、D),每组15例。采用Test Bolus(15 ml、5 ml/s)在第一肝门层面测取门静脉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测其... 目的应用小剂量预注射法(Test Bolus)优化64层螺旋CT门静脉造影的最佳延迟扫描时间。方法60例无肝脏病变的检查者随机分成4组(A、B、C、D),每组15例。采用Test Bolus(15 ml、5 ml/s)在第一肝门层面测取门静脉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测其峰值时间,以Test Bolus峰值时间相应延迟4 s、6 s、8 s、10 s行腹部多层螺旋CT门静脉血管造影(MSCTP)检查。测量并分析4组门静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肝脏实质最大CT值;原始数据采用最大强度投影、容积再现技术三维重建并评价其图像质量。结果Test Bolus(15 ml,5 ml/s)平均峰值时间24~32 s(95%可信区间)。C组门静脉的图像质量最好,观察细分支可达6~7级,门静脉1~4级主干强化较好。D组门静脉显影虽受到肝静脉轻度污染,但对肝脏表面门静脉边缘细小终末分支显影清晰、细腻。结论对比剂注射速率为5 ml/s时,门静脉延迟时间为小剂量预注射峰值时间延迟8~10 s(即注射对比剂后32~40 s)为最佳启动扫描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ct血管造影 摄影技术 门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率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其重建相位窗的优选 被引量:22
17
作者 李佩玲 徐克 +1 位作者 黎庶 王强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6年第1期18-22,共5页
目的 探讨心率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其重建相位窗的优选。方法 本文收集接受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检查者69例,按心率分成小于60次/min、61~65次/min、66~70次/min和大于70次/min共四个组,将冠... 目的 探讨心率对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及其重建相位窗的优选。方法 本文收集接受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检查者69例,按心率分成小于60次/min、61~65次/min、66~70次/min和大于70次/min共四个组,将冠状动脉图像质量根据冠状动脉伪影多少及血管连续性分为0~3分四个等级,评价不同心率对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并分别优选出各组显示不同冠状动脉节段的最佳相位窗。结果 第1组至第4组左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检查成功率分别为95%、93.3%、83.3%和50%,右侧冠状动脉分别为90%、93.3%、77.8%和50%。第3组和第4组间所有冠状动脉节段的成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1组所有冠状动脉节段均以75%相位窗显示最佳;第2组显示两侧冠状动脉以75%为最佳显示相位窗者均占80%(12/15);第3组中左、右冠状动脉以75%为最佳显示相位窗者分别占72.2%和55.5%,右侧冠状动脉以45%为最佳显示相位窗者占33.3%;第4组病例显示左侧、右侧冠状动脉的最佳相位窗分布较分散,分别在75%~95%和35%~45%。结论 对于16层螺旋CT来说,心率低于70次/min时冠状动脉检查可获得较高的检查成功率。心率低于65次/min时,两侧冠状动脉的最佳显示相位窗通常为75%;心率超过65次/min,尤其超过70次/min时,心选择35%~45%和75%~95%两个节段的多相位窗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心率 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重建相位窗 图像质量 16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的标准体位 被引量:10
18
作者 薛华丹 张竹花 +4 位作者 金征宇 林松柏 赵文敏 张立仁 张抒扬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24-327,共4页
目的 :探讨建立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标准体位。材料和方法 :对 12 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进行 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患者用舒张期增强扫描重建像行最大密度投影 (MIP)重建及容积漫游技术 (VRT)重建 ,其中 3 0例与常规... 目的 :探讨建立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标准体位。材料和方法 :对 12 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进行 16层螺旋CT心电门控平扫及增强扫描。所有患者用舒张期增强扫描重建像行最大密度投影 (MIP)重建及容积漫游技术 (VRT)重建 ,其中 3 0例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总结 16层螺旋CT心脏冠状动脉造影不同体位的显示情况 ,得出CT冠状动脉造影统一体位。结果 :分别定义了 6个MIP重建体位和 9个VRT重建体位。结论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是一种无创、简便、优良的冠状动脉造影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脉造影 标准体位 冠状动脉疾病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层螺旋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意义(附60例与冠脉造影对比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郭庆乐 高竞生 +9 位作者 汤建忠 谢敬霞 郑宝霞 赵静 郑晓明 韩义 金建学 王东红 庞占泉 赵文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2期1233-1235,共3页
目的 探讨单层螺旋CT(SS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均行单层螺旋CT检查及冠脉造影。单层螺旋CT采用层厚 3mm ,Pitch =1,容积扫描。钙化的定义为CT值≥ 90Hu ,面积≥1mm2 。冠脉造影采用Judk... 目的 探讨单层螺旋CT(SSCT)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60例临床怀疑或确诊冠心病患者均行单层螺旋CT检查及冠脉造影。单层螺旋CT采用层厚 3mm ,Pitch =1,容积扫描。钙化的定义为CT值≥ 90Hu ,面积≥1mm2 。冠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 ,以存在血管狭窄≥ 5 0 %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结果  60例中冠心病患者 3 8例 ,无冠心病患者 2 2例。冠心病组的平均钙化分数为 169.5 5± 2 2 7.5 3 ,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的平均钙化分数 ( 3 .88± 11.2 4) (P <0 .0 1)。以单层螺旋CT检测有无冠脉钙化判断冠心病 ,在 5 0岁以下组 (年轻组 )敏感度为 43 % ,特异度为 93 %。在 5 0岁以上组 (老年组 )敏感度为 95 % ,特异度为 75 %。结论 单层螺旋CT检测冠脉钙化对诊断冠心病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螺旋ct 冠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肝动脉解剖及变异:160例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龙江 杨亚英 +2 位作者 杨桂芬 包颜明 宋光义 《放射学实践》 2004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 :探讨国人肝动脉的解剖变异分型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 )显示肝动脉解剖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分析 160例国人肝动脉的CT血管造影 ,并与DSA( 2 4例 )或手术 ( 12例 )结果进行对照 ,所有病例均在MX 80 0 0型 4层螺旋CT机上进... 目的 :探讨国人肝动脉的解剖变异分型及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 )显示肝动脉解剖的诊断符合率。方法 :分析 160例国人肝动脉的CT血管造影 ,并与DSA( 2 4例 )或手术 ( 12例 )结果进行对照 ,所有病例均在MX 80 0 0型 4层螺旋CT机上进行。动脉期层厚为 3 .2mm ,重建间隔为 1.6mm ,螺距为 1.2 5 ,延迟时间 2 5s ,对比剂用量以 1.5ml/kg计算。评价 160例CT血管造影中肝动脉的显示分支的级别以及起源部位 ,并根据Michels分型进行分类。结果 :正常肝动脉解剖占 67.5 %,肝动脉解剖变异占 3 2 .5 %。 3 6例有DSA或手术结果者 ,MSCTA显示肝动脉解剖的诊断符合率为97.2 %。结论 :CT血管造影在显示肝动脉解剖及变异方面具有较高的符合率 ,有望应用于介入、手术以及肝移植术前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解剖 变异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MSct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