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腰椎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用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代永亮 赵圆 +1 位作者 刘文亚 杨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499,503,共6页
目的探讨在腰椎多层螺旋CT容积(multi-detector CT volumetric helical,MDCT VH)扫描中添加骨密度检查内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进行腰椎检查的体检者80名(56-68岁老年女性),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与定量CT(... 目的探讨在腰椎多层螺旋CT容积(multi-detector CT volumetric helical,MDCT VH)扫描中添加骨密度检查内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进行腰椎检查的体检者80名(56-68岁老年女性),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与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两种方法测算受检者L2-L4椎体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按照2007国际临床骨测量学会(ISCD)制定的QCT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对同组受检者诊断,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两组骨质疏松诊断结果:L2BMD值、L3 BMD值、L4 BMD值、平均BMD(mean BMD)值、T值、Z值进行一致性分析,对两者间出现的差异与可能影响因素如:年龄、体质指数、腹围、臀围、扫描层面夹角等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两种测量方法测量反映骨质疏松程度的meanBMD值、T值、Z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两法测量BMD值、T值相关性较高,BMD值的相关系数=0.975(P<0.05),T值的相关系数=0.97(P<0.05)。结论腰椎MDCT VH扫描骨密度测量具有诊断骨质疏松的效能,获取内容丰富,能间接减少患者辐射剂量、节约医疗成本,临床实用意义高,可尝试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腰椎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意义——评《医学影像学(第9版)》
2
作者 郭丹 张建波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7-1037,共1页
《医学影像学(第9版)》由龚启勇,刘士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367318。该书是一本专门介绍医学影像相关知识的书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属于医学影像中的一部分,在检查中需使用造影剂,在临床中的整体运用比较广泛。多层... 《医学影像学(第9版)》由龚启勇,刘士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367318。该书是一本专门介绍医学影像相关知识的书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属于医学影像中的一部分,在检查中需使用造影剂,在临床中的整体运用比较广泛。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速度快、数据量大优势。f通过运用一次扫描,便能够获取多部位检查诊断信息。并且能够实现多平面重建图像后处理,进而使诊断与鉴别诊断在实施时,获得比较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护理模式 增强扫描 造影剂 医学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对结肠癌术前评估价值探讨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正铿 江燕萍 +1 位作者 张树桐 金朝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056-405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对结肠癌术前评估价值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螺旋CT扫描且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肠癌患者52例,将CT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肿瘤及累及邻近血管CT征象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对结肠癌术前评估价值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螺旋CT扫描且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肠癌患者52例,将CT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肿瘤及累及邻近血管CT征象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各CT影像学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分期的准确率达84.6%。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能够较准确判断结肠癌及其累及周围血管情况,具有较高的术前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多期扫描成像质量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王敏杰 王培军 +4 位作者 左长京 李晓兵 萧毅 邵成伟 薛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5期417-418,共2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多期扫描成像质量 ,找出影响该图像质量的因素及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完成的 2 45 6例肝脏增强多期扫描图像 ,分别对肝动脉期、门脉期进行成像质量评价。结果 当注射速度为3 .0ml/s、剂量为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多期扫描成像质量 ,找出影响该图像质量的因素及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完成的 2 45 6例肝脏增强多期扫描图像 ,分别对肝动脉期、门脉期进行成像质量评价。结果 当注射速度为3 .0ml/s、剂量为 1.5ml/kg时 ,大部分 (>70 % )病人能在注射开始后 2 3s与 45s获得满意的动脉期和门脉期图像。 结论 当以上述注射速度和剂量从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 (3 0 0mgI/ml)时 ,超过 70 %的病人肝动脉和门静脉对比剂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 2 6~ 2 8s和 48~ 5 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肝脏增强多期扫描成像 质量分析 肝脏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方法研究 被引量:66
5
作者 王凯 侯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9期1239-1240,共2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脉造影 扫描方法 无创检查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容积测量对肝肺综合征肺部血管变化的量化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恩全 丁仕义 +6 位作者 蔡萍 黄学全 陈伟 胡俊 何强 谢兵 王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911-1913,共3页
目的 应用 16层螺旋CT容积软件对肝肺综合征患者肺部血管的改变进行量化研究。方法  44例肝肺综合征患者作为异常组 ,5 1例正常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 ,利用 16层螺旋CT对异常组和对照组进行肺部常规扫描 ,将右下肺平膈面层面内右下肺后... 目的 应用 16层螺旋CT容积软件对肝肺综合征患者肺部血管的改变进行量化研究。方法  44例肝肺综合征患者作为异常组 ,5 1例正常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 ,利用 16层螺旋CT对异常组和对照组进行肺部常规扫描 ,将右下肺平膈面层面内右下肺后基底段血管作为兴趣区域 ,运用容积评估软件对兴趣区域血管进行测量 ,运用SPSS10 0统计软件对异常组和对照组右下肺平膈面层面肺血管容积进行比较。结果 兴趣区域内异常组和对照组血管容积分别为 ( 1 8893± 1 0 0 66)cm3 和 ( 0 .62 0 0± 0 .2 776)cm3 ,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异常组肺内血管较对照组平均扩张 3 0 4 73 %。异常组动脉血氧分压与兴趣区血管容积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r =-0 82 ,P <0 0 1)。结论 肝肺综合征患者右下肺血管容积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表明肝肺综合征患者肺内血管明显扩张。肝肺综合征患者肺内血管较正常人扩张约 3倍。肝肺综合征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与肺血管容积存在明显的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S 16螺旋ct 血管容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对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正铿 陈燕浩 +2 位作者 江燕萍 金朝林 张树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技术对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胰腺癌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及手术治疗,将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判断CT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技术对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胰腺癌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及手术治疗,将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判断CT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并将各CT影像学征象及血管受累情况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相对照,判断二者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CT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100%、93.5%、71.4%、100%、94.4%。DSA、各CT影像学征象及血管受累情况与手术病理结果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能够较准确诊断胰腺癌,并可术前评估手术可能性和预测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64螺旋ct 三期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8
作者 贺丽英 麻增林 +1 位作者 曹保信 刘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50-45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77例体检者行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肺部扫描后再行低剂量扫描,对照分析其质量。结果:77例受检者中,两种检查方法均发现异常35例,无异常42例,对病变征象和正常结构的显示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77例体检者行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肺部扫描后再行低剂量扫描,对照分析其质量。结果:77例受检者中,两种检查方法均发现异常35例,无异常42例,对病变征象和正常结构的显示率均为45%和55%,图像质量均为优。低剂量扫描较常规剂量扫描的X线剂量少。结论:肺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能提供与常规剂量扫描相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信息,适用于大规模体检及高危人群普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扫描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肺容积评估及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垦 邹利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922-924,共3页
目的 探讨MSCT结合三维后处理肺容积评估的价值,并分析其与肺功能试验(PFT)指标的关系。方法 正常对照组3 4例,肺气肿组2 6例,均在3d内完成PFT及CT检查。采用GELightspeed 16层螺旋CT ,于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分别扫描全肺,AW 4.2工作... 目的 探讨MSCT结合三维后处理肺容积评估的价值,并分析其与肺功能试验(PFT)指标的关系。方法 正常对照组3 4例,肺气肿组2 6例,均在3d内完成PFT及CT检查。采用GELightspeed 16层螺旋CT ,于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分别扫描全肺,AW 4.2工作站中肺定量分析软件测定不同呼吸时相全肺容积及区间A(-10 2 3Hu~-90 0Hu)体素指数(VIA)。结果 CT肺容积指标中,最大呼气末容积(Vex)与残气量(RV) (r =0 90 8)、最大吸气末容积(Vin)与肺总量(TLC) (r =0 897)的相关性最好,容积差(Vin -Vex)与用力肺活量(FVC)、容积比(Vin/Vex)与残气量及肺总量比(RV/TLC) ,VIAin与TLC ,VIAex与RV也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结论 MSCT肺容积指标与PFT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用于肺功能状况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容积 肺功能试验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传亭 刘新疆 +3 位作者 柳澄 于富华 武乐斌 刘玉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5期629-631,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钙化评分的影响。方法 对 6只冠状动脉钙化较明显的尸体心脏标本应用不同扫描参数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 ,对图像质量评价和心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进行评价。结果 不同螺距间图像质量差别有显... 目的 探讨不同扫描参数对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钙化评分的影响。方法 对 6只冠状动脉钙化较明显的尸体心脏标本应用不同扫描参数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 ,对图像质量评价和心脏冠状动脉钙化积分进行评价。结果 不同螺距间图像质量差别有显著性 ,不同有效层厚间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差别有显著性 ,重建间隔不同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差别均无显著性。结论 不同扫描参数直接影响图像质量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 ,扫描参数的适当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扫描参数 图像质量 积分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容积漫游技术诊断呼吸系统发育异常的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许崇永 赵雅萍 +6 位作者 虞志康 李昌崇 程建敏 贺辉 张海邻 蔡晓红 严志汉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漫游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诊断呼吸系统发育异常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经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诊断证实的呼吸系统发育异常22例,均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支气管树VRT重建,评价其诊断呼吸系统发...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漫游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诊断呼吸系统发育异常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搜集经影像学检查及临床诊断证实的呼吸系统发育异常22例,均行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支气管树VRT重建,评价其诊断呼吸系统发育异常的优势与不足。结果:VRT立体显示气管性支气管3例中,伴副心支气管、气管及支气管多发节段性狭窄1例,右上叶尖段支气管直接开口于气管2例。VRT清晰显示气管支气管狭窄14例,表现为管腔气柱变窄,解剖标志明确。VRT显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3例,相应肺体积缩小或无充气肺组织,气管支气管不规则狭窄或不发育。直观显示支气管树呈囊、柱状扩张1例,左上隔离肺1例(手术病理证实),阻塞性肺气肿8例,纵隔疝4例。结论:MSCT-VRT可直观、立体也显示呼吸系统发育异常,但显示肺叶以下支气管狭窄,节段性肺不张、肺气肿及肺感染有一定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系统 发育异常 多层螺旋ct 容积漫游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套管针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少萍 李扬彬 +3 位作者 谭理连 江金带 梁彤杰 李树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1期2450-2450,共1页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CT增强扫描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静脉套管针150例,使用螺旋头皮针150例。结果:使用静脉套管针者无一例发生渗漏,使用螺旋头皮针者有15例发生渗漏。结论:高压注...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CT增强扫描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静脉套管针150例,使用螺旋头皮针150例。结果:使用静脉套管针者无一例发生渗漏,使用螺旋头皮针者有15例发生渗漏。结论:高压注射器行CT增强扫描时,选用静脉套管针可使造影剂外渗率大幅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术 静脉套管针 多层螺旋ct 螺旋ct增强扫描 多层 回顾性分析 高压注射器 造影剂外渗 临床资料 头皮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黄疸ERCP后多层螺旋CT扫描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宝松 葛英辉 +4 位作者 程天明 郭濴 杨玉秀 张继良 朱绍成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5-537,共3页
目的 :评价ERCP后多层螺旋CT扫描 (简称ERCP后MSCT)与平扫、双期扫描对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76例经临床确诊为阻塞性黄疸的患者资料 ,其中ERCP后MSCT2 8例 ,平扫 13例 ,双期增强扫描 2 7例 ,平扫 +双期增强扫描 ... 目的 :评价ERCP后多层螺旋CT扫描 (简称ERCP后MSCT)与平扫、双期扫描对梗阻性黄疸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76例经临床确诊为阻塞性黄疸的患者资料 ,其中ERCP后MSCT2 8例 ,平扫 13例 ,双期增强扫描 2 7例 ,平扫 +双期增强扫描 8例。检查方法 :采用螺旋模式扫描 ,重建层厚 2 .5~ 5mm ,ERCP后MSCT拔管后 1~ 2h进行。双期扫描注射造影剂为 80~ 10 0ml,速度为 2 .0~ 3.0ml/s,注药后 30s、80s扫描。观察指标包括 :①胆管扩张程度 ;②管壁清晰度 ;③扩张胆管全貌的显示。结果 :3种扫描技术总的管壁显示情况以ERCP后CT扫描最佳。ERCP后MSCT可进行多种三维重建 ,较好显示胆管内结节。结论 :ERCP后MSCT更适合显示沿人体纵向走行的细小胆管。建议采用 2 .5mm层厚显示胰胆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黄疸 ERCP 多层螺旋ct扫描 观察 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螺旋CT扫描的安检系统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珏 王福全 姜增辉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17-721,共5页
本文说明了国内外安检技术发展现状;阐述了螺旋CT技术以及如何确定物质的CT数等;研究了螺旋CT扫描方式的关键技术(射线源、探测器及滑环技术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通过对现有安检设备及性能的比较,得出了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物质进... 本文说明了国内外安检技术发展现状;阐述了螺旋CT技术以及如何确定物质的CT数等;研究了螺旋CT扫描方式的关键技术(射线源、探测器及滑环技术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通过对现有安检设备及性能的比较,得出了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对物质进行检测和识别,是今后安检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扫描 螺距 ct 滑环 安检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和同层动态CT电影扫描对小儿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4
15
作者 吴显阳 赵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和同层动态CT电影诊断小儿气管异物价值。方法对51例疑诊气管异物的患儿行胸部X线、胸部CT扫描及硬支气管镜检查,其中12例加行同层动态CT电影扫描。比较硬支气管镜检查和CT扫描结果。结果硬支气管镜检查发现42例异物在主... 目的探讨螺旋CT和同层动态CT电影诊断小儿气管异物价值。方法对51例疑诊气管异物的患儿行胸部X线、胸部CT扫描及硬支气管镜检查,其中12例加行同层动态CT电影扫描。比较硬支气管镜检查和CT扫描结果。结果硬支气管镜检查发现42例异物在主支气管或支气管叉,胸部CT扫描显示相同位置异物;硬支气管镜诊断为阴性的9例中,胸部CT检查6例为真阴性而3例为假阳性。CT检查出气管异物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5%可信区间,91%~100%),66.67%(29%~92%),94.12%(64%~99%),93.33%(81%~98%),和100%(54%~100%)。同层动态CT电影扫描正确诊断9例真阳性和3例真阴性,并可鉴别空气滞留与继发肺改变。结论CT扫描可用于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尤其是在诊断困难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物 动态ct电影扫描 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扫描冠状位图像重建诊断肺间质性病变的价值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永林 茹晋丽 +4 位作者 薛雁山 王新文 王澎 李天平 魏玉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2期148-149,共2页
关键词 诊断 冠状位 肺部 HRct 间质性 多层螺旋ct扫描 轴位 位图 图像重建 工作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及容积显示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喻骏 贾英钧 王育宏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20-820,共1页
关键词 ct脑血管造影 容积显示技术 多层螺旋ct 临床应用 MSct 脑血管病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胸部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绮 王成伟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72-674,共3页
由于过去几十年科技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CT检查的人数显著增加。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的研究中,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CT检查人数呈双倍增加。美国CT的辐射剂量占整个放射诊断检查的67%,而在英国占47%。医学影像检查中的辐... 由于过去几十年科技快速发展,世界范围内CT检查的人数显著增加。在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的研究中,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CT检查人数呈双倍增加。美国CT的辐射剂量占整个放射诊断检查的67%,而在英国占47%。医学影像检查中的辐射剂量与引起的致癌风险有很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低剂量扫描 临床应用 胸部 ct检查 辐射剂量 世界范围 致癌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的优化选择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振军 梁长虹 +3 位作者 谢淑飞 张忠林 何晖 茹光藤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最佳的对比剂注射流率和扫描方式。方法 :80例CT胸部增强扫描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0例。组 1、2、3、4注射流率分别为 3 .5ml/s、3 .5ml/s、4.0ml/s、4.0ml/s ;组 1、3从肺尖向膈肌扫描 ;组 2、4为膈...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最佳的对比剂注射流率和扫描方式。方法 :80例CT胸部增强扫描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0例。组 1、2、3、4注射流率分别为 3 .5ml/s、3 .5ml/s、4.0ml/s、4.0ml/s ;组 1、3从肺尖向膈肌扫描 ;组 2、4为膈肌向肺尖扫描。对比剂 3 0 0mgI/ml,总量 80ml。扫描延迟 18s ,平均扫描时间 11.4s。扫描范围平均 2 0 0mm。评价主动脉和肺动脉增强CT值、上腔静脉伪影和患者不适感。结果 :各组大血管强化CT值均数在 2 5 0HU以上。3 .5ml/s组和 4ml/s组 ,以及 2种不同的扫描方向 ,其大血管总体增强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上腔静脉伪影以从膈肌向肺尖扫描者为少 (P <0 .0 5 )。对比剂注射流率增加 ,伪影亦增加 (P <0 .0 5 )。组 1和组 2 ,患者均无不良反应 ;组 3和组 4,各有 1例患者诉注射局部不适感。结论 :以 3 .5ml/s注射流率从膈肌向肺尖部扫描 ,是多排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较好的扫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胸部增强扫描 优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在胸部扫描中减少辐射剂量的技术探讨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波 王海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胸部扫描过程中调整了扫描的参数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材料和方法:将120例胸部多层面CT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2组,对照组63例,实验组57例。CT扫描采用GElightspeedQX/I多层螺旋CT机,对照组扫描参数为管...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胸部扫描过程中调整了扫描的参数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材料和方法:将120例胸部多层面CT检查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2组,对照组63例,实验组57例。CT扫描采用GElightspeedQX/I多层螺旋CT机,对照组扫描参数为管球电压120kV,电流300mA;实验组扫描参数为管球电压120kV,电流30~50mA,并分别测量两组患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CT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均达到诊断要求。对照组与实验组CT剂量加权指数(CTDI)平均值分别为9.8mGy,1.1mGy,实验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可减少对患者的照射剂量,且能达到诊断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扫描剂量 辐射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