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不同护理模式的应用意义——评《医学影像学(第9版)》
1
作者 郭丹 张建波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37-1037,共1页
《医学影像学(第9版)》由龚启勇,刘士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367318。该书是一本专门介绍医学影像相关知识的书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属于医学影像中的一部分,在检查中需使用造影剂,在临床中的整体运用比较广泛。多层... 《医学影像学(第9版)》由龚启勇,刘士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ISBN:9787117367318。该书是一本专门介绍医学影像相关知识的书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属于医学影像中的一部分,在检查中需使用造影剂,在临床中的整体运用比较广泛。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具有速度快、数据量大优势。f通过运用一次扫描,便能够获取多部位检查诊断信息。并且能够实现多平面重建图像后处理,进而使诊断与鉴别诊断在实施时,获得比较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护理模式 增强扫描 造影剂 医学影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术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TNM分期的判断价值及其与肿瘤标志物、增殖分子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1
2
作者 吴爱军 张振显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3期2928-2931,共4页
目的:研究胃癌术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TNM分期的判断价值及其与肿瘤标志物、增殖分子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手术切除的135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并判断TNM分期,采集血清... 目的:研究胃癌术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TNM分期的判断价值及其与肿瘤标志物、增殖分子表达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10月在本院接受手术切除的135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并判断TNM分期,采集血清并测定肿瘤标志物含量;术后收集肿瘤组织并测定细胞因子、促增殖分子的含量。结果:TNMⅡ期、Ⅲ期、Ⅳ期胃癌患者血清中CEA、CA199、CA153、CA125、CA724的含量以及胃癌组织中TGFβ1、TGFβ2、VEGF、FGF2、PTP1B、PIK3CD、Survivin、Ezrin、YAP的含量显著高于TNMⅠ期;TNMⅢ期、Ⅳ期胃癌患者血清中CEA、CA199、CA153、CA125、CA724的含量以及胃癌组织中TGFβ1、TGFβ2、VEGF、FGF2、PTP1B、PIK3CD、Survivin、Ezrin、YAP的含量显著高于TNMⅡ期;TNMⅣ期胃癌患者血清中CEA、CA199、CA153、CA125、CA724的含量以及胃癌组织中TGFβ1、TGFβ2、VEGF、FGF2、PTP1B、PIK3CD、Survivin、Ezrin、YAP的含量显著高于TNMⅢ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癌TNM分期的判断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以及肿瘤病灶中细胞增殖分子的含量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 肿瘤标志物 增殖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对结肠癌术前评估价值探讨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正铿 江燕萍 +1 位作者 张树桐 金朝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4056-405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对结肠癌术前评估价值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螺旋CT扫描且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肠癌患者52例,将CT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肿瘤及累及邻近血管CT征象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对结肠癌术前评估价值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螺旋CT扫描且手术病理证实为结肠癌患者52例,将CT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肿瘤及累及邻近血管CT征象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各CT影像学征象与手术病理结果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肿瘤分期的准确率达84.6%。结论: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造影能够较准确判断结肠癌及其累及周围血管情况,具有较高的术前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肿瘤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套管针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 被引量:4
4
作者 周少萍 李扬彬 +3 位作者 谭理连 江金带 梁彤杰 李树欣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1期2450-2450,共1页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CT增强扫描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静脉套管针150例,使用螺旋头皮针150例。结果:使用静脉套管针者无一例发生渗漏,使用螺旋头皮针者有15例发生渗漏。结论:高压注...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0例CT增强扫描病人的临床资料,使用静脉套管针150例,使用螺旋头皮针150例。结果:使用静脉套管针者无一例发生渗漏,使用螺旋头皮针者有15例发生渗漏。结论:高压注射器行CT增强扫描时,选用静脉套管针可使造影剂外渗率大幅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刺术 静脉套管针 多层螺旋ct 螺旋ct增强扫描 多层 回顾性分析 高压注射器 造影剂外渗 临床资料 头皮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护理方法 被引量:13
5
作者 周丽娟 杨本强 孙萌萌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6期50-51,共2页
关键词 螺旋ct 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1
6
作者 沈霞 罗银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工作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重要性,以保证扫描效果,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2 860例作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做好扫描前的护理准备工作;扫描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扫描后对症处理所出现的各种情况。结果:2 860... 目的:探讨护理配合工作在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中的重要性,以保证扫描效果,减少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2 860例作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患者,做好扫描前的护理准备工作;扫描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扫描后对症处理所出现的各种情况。结果:2 860例患者中2 660例(93%)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增强扫描时全身一过性热感;120例(4.2%)全身有热感、口味泛苦、会阴部搔痒;35例(1.2%)全身有热感、皮肤搔痒、恶心、荨麻疹等轻度过敏症状;9例(0.3%)全身有热感、荨麻疹、恶心、呕吐、心慌、呼吸困难等中度过敏症状;5例(0.1%)发生穿刺局部渗漏;无1例出现严重过敏反应;无渗漏致局部皮肤坏死、空气栓塞等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认真细致地做好增强扫描的护理准备工作,就能保证增强扫描效果,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也能减少甚至不出现过敏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多期扫描成像质量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敏杰 王培军 +4 位作者 左长京 李晓兵 萧毅 邵成伟 薛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5期417-418,共2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多期扫描成像质量 ,找出影响该图像质量的因素及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完成的 2 45 6例肝脏增强多期扫描图像 ,分别对肝动脉期、门脉期进行成像质量评价。结果 当注射速度为3 .0ml/s、剂量为 1.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多期扫描成像质量 ,找出影响该图像质量的因素及相关关系。方法 选择我院完成的 2 45 6例肝脏增强多期扫描图像 ,分别对肝动脉期、门脉期进行成像质量评价。结果 当注射速度为3 .0ml/s、剂量为 1.5ml/kg时 ,大部分 (>70 % )病人能在注射开始后 2 3s与 45s获得满意的动脉期和门脉期图像。 结论 当以上述注射速度和剂量从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 (3 0 0mgI/ml)时 ,超过 70 %的病人肝动脉和门静脉对比剂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 2 6~ 2 8s和 48~ 5 0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肝脏增强多期扫描成像 质量分析 肝脏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对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张正铿 陈燕浩 +2 位作者 江燕萍 金朝林 张树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技术对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胰腺癌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及手术治疗,将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判断CT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技术对胰腺癌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胰腺癌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及手术治疗,将CT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对照,判断CT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并将各CT影像学征象及血管受累情况与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相对照,判断二者之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CT检查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100%、93.5%、71.4%、100%、94.4%。DSA、各CT影像学征象及血管受累情况与手术病理结果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结合血管成像能够较准确诊断胰腺癌,并可术前评估手术可能性和预测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64螺旋ct 三期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的优化选择 被引量:4
9
作者 赵振军 梁长虹 +3 位作者 谢淑飞 张忠林 何晖 茹光藤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最佳的对比剂注射流率和扫描方式。方法 :80例CT胸部增强扫描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0例。组 1、2、3、4注射流率分别为 3 .5ml/s、3 .5ml/s、4.0ml/s、4.0ml/s ;组 1、3从肺尖向膈肌扫描 ;组 2、4为膈...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最佳的对比剂注射流率和扫描方式。方法 :80例CT胸部增强扫描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2 0例。组 1、2、3、4注射流率分别为 3 .5ml/s、3 .5ml/s、4.0ml/s、4.0ml/s ;组 1、3从肺尖向膈肌扫描 ;组 2、4为膈肌向肺尖扫描。对比剂 3 0 0mgI/ml,总量 80ml。扫描延迟 18s ,平均扫描时间 11.4s。扫描范围平均 2 0 0mm。评价主动脉和肺动脉增强CT值、上腔静脉伪影和患者不适感。结果 :各组大血管强化CT值均数在 2 5 0HU以上。3 .5ml/s组和 4ml/s组 ,以及 2种不同的扫描方向 ,其大血管总体增强程度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上腔静脉伪影以从膈肌向肺尖扫描者为少 (P <0 .0 5 )。对比剂注射流率增加 ,伪影亦增加 (P <0 .0 5 )。组 1和组 2 ,患者均无不良反应 ;组 3和组 4,各有 1例患者诉注射局部不适感。结论 :以 3 .5ml/s注射流率从膈肌向肺尖部扫描 ,是多排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较好的扫描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胸部增强扫描 优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探讨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志安 王国庆 +1 位作者 李晓非 张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0期1072-1073,共2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方法 采用螺旋方式、准直 2 .5mm屏气扫描。造影剂总量 70~ 10 0ml经手背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射 ,其压力为 3 0 0磅 ,流速 3ml/s ,注药时间约 2 5s ,注药前扫描一次 ,注药后不同时相扫描 2~ 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方法 采用螺旋方式、准直 2 .5mm屏气扫描。造影剂总量 70~ 10 0ml经手背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射 ,其压力为 3 0 0磅 ,流速 3ml/s ,注药时间约 2 5s ,注药前扫描一次 ,注药后不同时相扫描 2~ 4次。结果  113例肝脏增强扫描患者中 ,10 5例很好地显示出腹主动脉、肝动脉、脾动脉、肝门区血管分支、门静脉、下腔静脉 ,8例患者因门脉高压导致影像不理想。结论 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可获得满意的血管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高压注射 肝脏增强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转移瘤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1
作者 亓连玉 韩希年 王永仁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 :分析肝转移瘤多层螺旋CT(MSCT)多期扫描的影像表现 ,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征医院 2 0 0 2年 1~ 6月 82例患者 458个肝转移瘤灶的多期扫描图像。检查机型MarconiMX 80 0 0多层螺旋CT ,有效层厚5mm ,螺距为 1 .2 ... 目的 :分析肝转移瘤多层螺旋CT(MSCT)多期扫描的影像表现 ,并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征医院 2 0 0 2年 1~ 6月 82例患者 458个肝转移瘤灶的多期扫描图像。检查机型MarconiMX 80 0 0多层螺旋CT ,有效层厚5mm ,螺距为 1 .2 5 ,常规平扫后动态三期扫描 ,高压注射器团注法 ,采用非离子型对比剂 (30 0mgI/ml) ,用量 80~ 1 0 0ml。结果 :肝转移瘤CT表现绝大多数为多发病灶 ,少数为单发 ;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结节 ,少数为等密度 ,边缘模糊或清楚 ,直径 1~ 3cm。强化模式呈多样性 ,以边缘环形强化、内部低密度强化为主要特征 ,门脉期病灶显示更清楚 ,因而更易发现病灶。部分瘤灶内可见条状、结节或团块状强化影。结论 :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 ,分辨率高 ,能获得精确的多期肝脏扫描图像 ,有利肝转移瘤的检出及病灶特征的显示 ,可反映病灶的血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转移瘤 多层螺旋ct 多期增强扫描 高压注射器团注法 非离子型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评价恶性孤立肺结节血流模式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慎江 肖湘生 +4 位作者 刘士远 李惠民 李成洲 张沉石 陶志伟 《中国肺癌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评价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的技术方法。方法  5 7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 (直径≤ 4cm)患者 ,经屏气训练后 ,在增强前、后采用MarconiMx80 0 0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 ,以 4ml/s的速度从肘静脉注入... 目的 初步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评价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的技术方法。方法  5 7例恶性孤立性肺结节 (直径≤ 4cm)患者 ,经屏气训练后 ,在增强前、后采用MarconiMx80 0 0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 ,以 4ml/s的速度从肘静脉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 90ml,动态扫描选择肺结节最大层面进行。其中 2 9例于第 15~ 45s、75~ 10 5s时 ,每间隔 1s扫描一次 (程序 1) ;2 8例于第 11~ 41s、71~ 10 1s时 ,每间隔 1s扫描一次 (程序 2 ) ;两组患者均于 2~ 9min时每间隔 3 0s扫描一次。病灶直径为 3~ 4cm时 ,扫描层厚5mm ;病灶直径≤ 3cm时 ,扫描层厚 2 .5mm ,以常规算法重建图像。记录孤立肺结节增强前后各时相的CT值并计算强化值、灌注量、结节 主动脉强化值比、平均通过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所得强化值、灌注量、结节 主动脉强化值比、平均通过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 (P =0 .5 16,P =0 .60 9,P =0 .3 5 6,P =0 .693 )。程序 1只测得部分患者 ( 2 2 / 2 9)的结节平均通过时间 ;程序 2得到了全部患者 ( 2 8/ 2 8)的结节平均通过时间。结论 多层螺旋CT(MSCT)动态增强是定量评价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的无创性技术 ,具有研究肺癌血管生成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动态增强 恶性孤立肺结节 血流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小肝癌的价值 被引量:39
13
作者 刘文亚 蒋黛蒂 +2 位作者 洪润环 塔西 朱新生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分析小肝癌的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 ,评价其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2 1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小肝癌患者 ,全部接受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 ,以双盲法分析其各期的CT表现。结果 :2 1例共发现 2 4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 目的 :分析小肝癌的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表现特征 ,评价其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2 1例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小肝癌患者 ,全部接受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检查 ,以双盲法分析其各期的CT表现。结果 :2 1例共发现 2 4个病灶。平扫呈低密度或等密度 ;肝动脉期 87.5 %均匀或不均匀增强 ,12 .5 %无明显增强 ;门脉期均呈低或稍低密度 ;延迟扫描全部为低密度。病灶密度变化的主要形式是“低—高—低—低”的模式。结论 :多期螺旋CT增强扫描能反映小肝癌的血供变化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肝癌 诊断 增强扫描 螺旋ct 病灶 低密度 肝动脉期 延迟 发现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晚期肺癌20例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郑红伟 俞鹏辉 +5 位作者 陈勇 薛鹏 皇甫幼田 漆剑频 夏黎明 胡道予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6-278,共3页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多已严重侵犯周围组织结构或转移。了解肿瘤的大小、形态、位置、与周围组织的空间解剖结构关系、肿瘤供血支气管动脉及其他异常肺外体循环动脉供血动脉来源,
关键词 肺癌 支气管动脉 螺旋ct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对肺内结节性病变的动态增强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新瑜 张雪林 +3 位作者 张玉忠 陈斌 王建平 石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结节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69例患者行动态增强扫描,对确诊的53例(恶性组34例,良性组13例,活动性炎性组6例)进行分析,比较T-DC(时间-密度曲线)及相应的参数值。结果强化增值及S/A比值3组间差...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结节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69例患者行动态增强扫描,对确诊的53例(恶性组34例,良性组13例,活动性炎性组6例)进行分析,比较T-DC(时间-密度曲线)及相应的参数值。结果强化增值及S/A比值3组间差异显著(P<0.001),均以炎性结节最高,恶性结节次之,良性结节相对最低,组间两两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强化增值≥25Hu或S/A>10%作为诊断为恶性病变的阈值,可以得到相对较高的阴性预测价值和准确度,3组结节增强后期末次扫描消退值差别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增强早期和后期的组织密度变化特点,即以强化增值≥25Hu且0Hu≤消退值<35Hu作为鉴别良恶性的界值,可使单用强化增值作为诊断标准的假阳性率从57.89%降至47.37%。结论利用16层螺旋CT及其配置的灌注分析软件对肺结节进行动态增强研究,方便快捷,有助于肺结节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动态增强 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方法研究 被引量:66
16
作者 王凯 侯阳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9期1239-1240,共2页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冠脉造影 扫描方法 无创检查 造影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华 高剑波 +2 位作者 张焱 杨学华 李荫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6期528-530,共3页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正常胃壁及肿瘤的强化特点 ,及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胃癌 10 1例进行低张水充盈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99例胃癌经手术病理证实 ,T分期的准确性为 81.8%。在动脉期~门脉期 ,胃壁呈多层结构... 目的 评价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正常胃壁及肿瘤的强化特点 ,及对胃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胃癌 10 1例进行低张水充盈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结果  99例胃癌经手术病理证实 ,T分期的准确性为 81.8%。在动脉期~门脉期 ,胃壁呈多层结构的T分期准确性明显高于胃壁呈单层结构。在平衡期 ,肿瘤完全强化 ,纠正了 7例动脉期 门脉期所造成的分期错误。结论 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提高了胃癌T分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期增强扫描 胃癌 T分期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诊断边缘型肝胆管癌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春江 卑贵光 +3 位作者 姜洪 刘智明 唐堂 生玉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诊断边缘型肝胆管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16例边缘型肝胆管癌的螺旋CT资料。所有病例均于注药后 3 0 ,65s分别获得肝动脉及门静脉双期图像。结果 :肿块直径 4.2~ 8.0cm ,以边缘不规则...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诊断边缘型肝胆管癌的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 16例边缘型肝胆管癌的螺旋CT资料。所有病例均于注药后 3 0 ,65s分别获得肝动脉及门静脉双期图像。结果 :肿块直径 4.2~ 8.0cm ,以边缘不规则的低密度为主。增强扫描 11例于双期出现肿块周边菲薄、不连续的环形增强 ,3例周边厚的连续环形增强 ,1例肝动脉期均匀增强 ,1例无明显增强。 3例肿瘤内见线样分隔 ,12例在肝动脉期及门静脉期无明显差异。结论 :边缘型肝胆管癌的特征性CT表现为肝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菲薄、不连续的环形轻度增强 ,在双时相间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双期增强扫描 诊断 边缘型 肝胆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1
19
作者 贺丽英 麻增林 +1 位作者 曹保信 刘军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50-453,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77例体检者行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肺部扫描后再行低剂量扫描,对照分析其质量。结果:77例受检者中,两种检查方法均发现异常35例,无异常42例,对病变征象和正常结构的显示率...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肺部低剂量扫描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77例体检者行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肺部扫描后再行低剂量扫描,对照分析其质量。结果:77例受检者中,两种检查方法均发现异常35例,无异常42例,对病变征象和正常结构的显示率均为45%和55%,图像质量均为优。低剂量扫描较常规剂量扫描的X线剂量少。结论:肺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能提供与常规剂量扫描相近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信息,适用于大规模体检及高危人群普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剂量扫描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用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代永亮 赵圆 +1 位作者 刘文亚 杨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95-499,503,共6页
目的探讨在腰椎多层螺旋CT容积(multi-detector CT volumetric helical,MDCT VH)扫描中添加骨密度检查内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进行腰椎检查的体检者80名(56-68岁老年女性),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与定量CT(... 目的探讨在腰椎多层螺旋CT容积(multi-detector CT volumetric helical,MDCT VH)扫描中添加骨密度检查内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准确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进行腰椎检查的体检者80名(56-68岁老年女性),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与定量CT(quantitative CT,QCT)两种方法测算受检者L2-L4椎体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按照2007国际临床骨测量学会(ISCD)制定的QCT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对同组受检者诊断,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两组骨质疏松诊断结果:L2BMD值、L3 BMD值、L4 BMD值、平均BMD(mean BMD)值、T值、Z值进行一致性分析,对两者间出现的差异与可能影响因素如:年龄、体质指数、腹围、臀围、扫描层面夹角等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两种测量方法测量反映骨质疏松程度的meanBMD值、T值、Z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两法测量BMD值、T值相关性较高,BMD值的相关系数=0.975(P<0.05),T值的相关系数=0.97(P<0.05)。结论腰椎MDCT VH扫描骨密度测量具有诊断骨质疏松的效能,获取内容丰富,能间接减少患者辐射剂量、节约医疗成本,临床实用意义高,可尝试作为诊断骨质疏松的备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腰椎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