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9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加权多层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冬奥会场区滑坡易发性评价
1
作者 胡文杰 李峰 +1 位作者 张梅东 刘文龙 《工程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49-958,共10页
开展冬奥会地区滑坡易发性评价对于冬奥会场馆的运维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冬奥会6个区县为研究对象,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人类活动和土壤植被5个方面构建冬奥会地区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易发性因子权重需反复多... 开展冬奥会地区滑坡易发性评价对于冬奥会场馆的运维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冬奥会6个区县为研究对象,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人类活动和土壤植被5个方面构建冬奥会地区滑坡易发性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易发性因子权重需反复多次调整的繁琐过程、过多的池化层造成特征信息大量丢失等问题,提出影响因子权重自适应学习、扩张卷积层替换池化层的加权多层卷积神经网络(Weighted Multi-CNN,WM-CNN)用于滑坡易发性预测。运用加权多层卷积神经网络、一维卷积神经网络(CNN-1D)、卷积神经网络(CNN)、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模型(RF)分别构建该区域的滑坡易发性评价模型。对冬奥会地区进行滑坡易发性区划,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表明,WM-CNN模型预测效果最好,高于CNN-1D模型的0.835、CNN模型的0.877、SVM模型的0.819、RF模型的0.884。此外,研究区域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集中在北京的延庆区,大多分布在道路两侧和山谷地带。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和延庆奥运村位于中等易发区,滑坡风险较大,因此需要重点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奥会区域 加权多层 卷积神经网络 深度学习 滑坡易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超图卷积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
2
作者 张元东 张先杰 +1 位作者 张若楠 张海峰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1-137,共7页
机器学习方法在复杂工业过程中的故障诊断方面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现有的大多数方法只考虑独立样本的特征,或者样本之间的二元关系,很少考虑样本之间的高阶关系以及结构多样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层超图卷积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 机器学习方法在复杂工业过程中的故障诊断方面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现有的大多数方法只考虑独立样本的特征,或者样本之间的二元关系,很少考虑样本之间的高阶关系以及结构多样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层超图卷积神经网络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多种相似性指标构建出具有不同结构的多层超图,然后通过层内超图卷积以及层间图卷积的操作进行特征的提取与融合。在SEU的仿真数据集以及磨煤机组的真实数据集中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故障诊断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图神经网络(HGNN) 图卷积网络(GCN) 多层超图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浅层人工神经网络的可移植执行恶意软件静态检测模型
3
作者 花天辰 马晓宁 智慧 《计算机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11-1921,共11页
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可移植执行(PE)恶意软件检测方法中,数据集存在的不平衡或不完整问题,以及神经网络结构过深或特征集庞大而导致的模型计算资源开销和耗时增加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浅层人工神经网络(SANN)的PE恶意软件静态检测模型。首先... 针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可移植执行(PE)恶意软件检测方法中,数据集存在的不平衡或不完整问题,以及神经网络结构过深或特征集庞大而导致的模型计算资源开销和耗时增加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浅层人工神经网络(SANN)的PE恶意软件静态检测模型。首先,利用LIEF(Library to Instrument Executable Formats)库创建PE特征提取器从EMBER数据集中提取PE文件样本,并提出一种特征组合,该特征集具备更少的PE文件特征,从而在减小特征空间和模型参数量的同时能够提高深度学习模型的性能;其次,生成特征向量,通过数据清洗去除未标记的样本;再次,对特征集内的不同特征值进行归一化处理;最后,将特征向量输入SANN中进行训练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SANN可达到95.64%的召回率和95.24%的准确率,相较于MalConv模型和LightGBM模型,SANN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1.19和1.57个百分点。SANN的总工作耗时约为用时最少的对比模型LightGBM的1/2。此外,SANN在面对未知攻击时具备较好的弹性,且仍能够保持较高的检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意软件 静态检测 深度学习 人工神经网络 可移植执行文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注意力层的神经网络弹道落点预测方法
4
作者 马月红 曹彦敏 +5 位作者 李超旺 赵辰 周辉 赵慧亮 王晓成 李乾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1,共9页
针对现有的弹道落点预测方法误差大和气象变化适应不足的问题,建立了包含气象条件的弹道数据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层的CNN-BiLSTM-BiGRU弹道落点预测方法。在所构建的组合模型中引入自注意力层和残差连接,加强模型在处理输入序... 针对现有的弹道落点预测方法误差大和气象变化适应不足的问题,建立了包含气象条件的弹道数据集,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自注意力层的CNN-BiLSTM-BiGRU弹道落点预测方法。在所构建的组合模型中引入自注意力层和残差连接,加强模型在处理输入序列时动态关注不同时刻信息的能力,缓解网络中的梯度爆炸问题。采用多维时间序列数据的输入表示方法,结合历史弹道轨迹数据和目标特征等信息,减小弹道落点预测误差。仿真结果表明,基于自注意力层的CNN-BiLSTM-BiGRU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优于其他模型,射程预测的最大误差占真实值的0.156%,横偏预测的最大误差占真实值的5.904%。文中研究为弹道落点预测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落点预测 深度学习 弹道模型 自注意力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记忆网络 门控循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跳跃连接神经网络的无监督弱光图像增强算法
5
作者 刘洋 刘思瑞 +1 位作者 徐晓淼 王竹筠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08-216,共9页
针对Zero-DCE网络存在细节丢失和不同亮度区域处理结果出现差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增强深度曲线估计网络(EnDCE-Net)的无监督弱光图像增强算法。通过探索弱光图像与未配对的正常光照图像之间的潜在映射关系,实现了对低光照场景下图... 针对Zero-DCE网络存在细节丢失和不同亮度区域处理结果出现差异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增强深度曲线估计网络(EnDCE-Net)的无监督弱光图像增强算法。通过探索弱光图像与未配对的正常光照图像之间的潜在映射关系,实现了对低光照场景下图像质量的显著改善。首先,提出新的特征提取网络,该网络整合了多个跳跃连接与卷积层,实现低层与高层特征的有效融合,从而学习到弱光图像中的关键特征,增强网络对弱光图像的学习能力。其次,设计一组联合的无参考损失函数,强调优化过程中与亮度相关的特性,从而更有利于图像增强模型的参数更新,提高图像增强的质量和效果。为了验证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在5个公开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实验,与次优算法Zero-DCE相比,有参考数据集SICE上的峰值信噪比(PSNR)和结构相似性(SSIM)分别提升了9.4%、21%。无参考数据集LIME、DICM、MEF、NPE上NIQE分别达到了4.04、3.04、3.35、3.83。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算法表现出色,增强后的图像色彩自然,亮度均衡且细节清晰。无论是主观视觉评价还是客观定量指标,均显著优于对比算法,充分体现了在图像增强效果上的卓越性和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光图像增强 深度曲线估计 无参考损失函数 多层卷积神经网络 无监督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全连接神经网络的6C地震波极化向量识别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廖成旺 庞聪 +1 位作者 江勇 吴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1-335,435,共6页
利用机器学习原理,提出一种基于多层全连接(multi-layer fully connected, MFC)神经网络的六分量(six-component, 6C)地震波极化向量识别方法。首先利用6C地震波各波型极化向量数学模型和一系列仿真参数得到5种波型和噪声波型各5 000个... 利用机器学习原理,提出一种基于多层全连接(multi-layer fully connected, MFC)神经网络的六分量(six-component, 6C)地震波极化向量识别方法。首先利用6C地震波各波型极化向量数学模型和一系列仿真参数得到5种波型和噪声波型各5 000个极化向量数据集,然后随机选取其中5 000个作为测试集,其余划分为训练集,进行MFC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 SVM)的综合辨识性能对比实验。结果表明,MFC神经网络模型识别5种极化向量类型(SH波和Love波视为一类)和6种极化向量类型的效果均显著优于SVM模型,平均识别率分别达到99.786%和87.9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向量识别 六分量地震波 多层全连接神经网络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神经网络流量特征的网络应用层DDoS攻击检测方法 被引量:6
7
作者 王小宇 贺鸿鹏 +1 位作者 马成龙 陈欢颐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4-362,共9页
农业设备、传感器和监控系统与网络的连接日益紧密,给农村配电网带来了新的网络安全挑战。其中,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威胁,对农村配电网的安全性构成了严重威胁。针对农村配电网的特殊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神经... 农业设备、传感器和监控系统与网络的连接日益紧密,给农村配电网带来了新的网络安全挑战。其中,分布式拒绝服务(DDoS)攻击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威胁,对农村配电网的安全性构成了严重威胁。针对农村配电网的特殊需求,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神经网络流量特征的网络应用层DDoS攻击检测方法。通过制定网络应用层流量数据包捕获流程并构建多模态神经网络模型,成功提取并分析了网络应用层DDoS攻击流量的特征。在加载DDoS攻击背景下的异常流量特征后,计算相关系数并设计相应的DDoS攻击检测规则,以实现对DDoS攻击的有效检测。经试验分析,所提出的方法在提取DDoS攻击相关特征上表现出色,最大提取完整度可达95%,效果明显优于对比试验中基于EEMD-LSTM的检测方法和基于条件熵与决策树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配电网 流量特征提取 DDOS攻击 网络应用 多模态神经网络 攻击行为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海冰弯曲强度计算参数确定及锥体破冰数值研究
8
作者 朱圣涛 邹璐 +1 位作者 邹早建 邹明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50,共10页
为构建黏聚单元物理参数与海冰弯曲强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回归模型用于海冰弯曲强度计算参数的确定。首先,基于有限元法及黏聚单元法对海冰三点弯曲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并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然后,选择五个影响参数,采用拉... 为构建黏聚单元物理参数与海冰弯曲强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回归模型用于海冰弯曲强度计算参数的确定。首先,基于有限元法及黏聚单元法对海冰三点弯曲试验进行数值模拟并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然后,选择五个影响参数,采用拉丁超立方抽样算法生成427个样本,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其对应的海冰弯曲强度,构建神经网络的数据集。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对所有样本预报结果进行训练,得到预报海冰弯曲强度的回归模型。以此建立与试验海冰弯曲强度相近的层冰数值模型,并考虑流体浮力和拖曳力对碎冰的作用,对不同参数影响下的锥体层冰相互作用进行数值模拟及分析。结果显示,锥体受到层冰纵向力的均值、标准差以及峰值均随碰撞速度、锥体水线面直径和锥体角度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法 黏聚单元法 海冰弯曲强度 神经网络 结构物-冰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架构神经网络的煤系气合采产能预测与模型性能对比研究
9
作者 李映洁 杨永国 +2 位作者 李耿 尚福华 张连昆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2-524,共13页
煤系气具有储量丰富、热值高、清洁环保等优点,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能源。科学合理的产能预测是提升煤系气合采开发效益的关键环节,有助于优化生产计划、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深度学习以其在处理复杂数据模式方面的能力而著称,其中长... 煤系气具有储量丰富、热值高、清洁环保等优点,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能源。科学合理的产能预测是提升煤系气合采开发效益的关键环节,有助于优化生产计划、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深度学习以其在处理复杂数据模式方面的能力而著称,其中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因其在捕捉时间序列中的长期依赖关系方面的优势而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本研究通过对煤系气合采方案的深入分析,设计并比较了单层与多层LSTM、单向与双向LSTM以及LSTM与多层感知器(MLP)组合模型的性能。通过对比不同隐藏层节点数量和学习率设置下的LSTM模型性能,得到单层LSTM在适当的节点数量和学习率下呈现出较小的预测误差和较高的稳定性。此外,本研究对不同结构的LSTM、MLP、卷积神经网络(CNN)还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煤系气合采井日产量预测中,单层LSTM模型在预测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其他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气 产能预测 神经网络 隐藏节点数量 学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端到端深度神经网络和图搜索的OCT图像视网膜层边界分割方法
10
作者 胡凯 蒋帅 +1 位作者 刘冬 高协平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036-3051,共16页
视网膜层边界的形态变化是眼部视网膜疾病出现的重要标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可以捕捉其细微变化,基于OCT图像的视网膜层边界分割能够辅助相关疾病的临床判断.在OCT图像中,由于视网膜层边界的形态... 视网膜层边界的形态变化是眼部视网膜疾病出现的重要标志,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图像可以捕捉其细微变化,基于OCT图像的视网膜层边界分割能够辅助相关疾病的临床判断.在OCT图像中,由于视网膜层边界的形态变化多样,其中与边界相关的关键信息如上下文信息和显著性边界信息等对层边界的判断和分割至关重要.然而已有分割方法缺乏对以上信息的考虑,导致边界不完整和不连续.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种“由粗到细”的基于端到端深度神经网络和图搜索(graph search,GS)的OCT图像视网膜层边界分割方法,避免了非端到端方法中普遍存在的“断层”现象.在粗分割阶段,提出一种端到端的深度神经网络—注意力全局残差网络(attention global residual network,AGR-Net),以更充分和有效的方式提取上述关键信息.具体地,首先设计一个全局特征模块(global feature module,GFM),通过从图像的4个方向扫描以捕获OCT图像的全局上下文信息;其次,进一步将通道注意力模块(channel attention module,CAM)与全局特征模块串行组合并嵌入到主干网络中,以实现视网膜层及其边界的上下文信息的显著性建模,有效解决OCT图像中由于视网膜层形变和信息提取不充分所导致的误分割问题.在细分割阶段,采用图搜索算法去除AGR-Net粗分割结果中的孤立区域或和孔洞等,保持边界的固定拓扑结构和连续平滑,以实现整体分割结果的进一步优化,为医学临床的诊断提供更完整的参考.最后,在两个公开数据集上从不同的角度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性能评估,并与最新方法进行比较.对比实验结果也表明所提方法在分割精度和稳定性方面均优于现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CT图像 视网膜边界分割 残差神经网络 注意力 图搜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的农业温室系统仿真研究
11
作者 段科俊 李小丽 +2 位作者 金光哲 余侠 张扬 《南方农机》 2025年第6期18-22,共5页
【目的】传统控制方法存在控制精度低、系统输出不稳定、明显大滞后等问题,亟需探索一种适用于现代农业温室生产系统的合理有效的控制策略。【方法】首先,根据BP神经网络原理确定BP-PID控制器的模型;其次,结合不同的隐含层神经元计算公... 【目的】传统控制方法存在控制精度低、系统输出不稳定、明显大滞后等问题,亟需探索一种适用于现代农业温室生产系统的合理有效的控制策略。【方法】首先,根据BP神经网络原理确定BP-PID控制器的模型;其次,结合不同的隐含层神经元计算公式,确定不同数量的隐含层神经元节点,并通过MATLAB软件对不同隐含层神经元节点数量的BP-PID算法进行仿真;最后,分析BP神经网络中隐含层神经元节点数量对控制结果的影响,并确定仿真模型的隐含层神经元节点阈值区间。【结果】在3输入、3输出的BP-PID控制中,隐含层神经元节点较少时(q≤3),系统的响应曲线不够平滑,控制精度较低;隐含层神经元节点过多时(q≥8),系统响应曲线的平滑度较好,但控制精度难以进一步提升,超调现象也难以进一步改善。【结论】隐含层神经元节点q=6时具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虽然不同数量的隐含层神经元节点在控制系统中的效果不尽相同,但整体效果均优于常规PID控制,BP-PID控制适用于具有延时环节的一阶惯性温室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PID 神经网络 隐含 温室 MATLA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卷积神经网络的半监督层位追踪方法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沐阳 高建虎 +1 位作者 雍学善 常德宽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38-947,共10页
层位追踪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关键步骤,通常由解释人员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效率较低。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构建地震数据和训练标签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从而完成层位追踪,由于人工解释结果获取困难,仅由少量标签训练的模型泛化能力较差。为此,提... 层位追踪是地震资料解释的关键步骤,通常由解释人员以人机交互方式进行,效率较低。卷积神经网络可以构建地震数据和训练标签的非线性映射关系从而完成层位追踪,由于人工解释结果获取困难,仅由少量标签训练的模型泛化能力较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半监督层位追踪方法,将层位追踪转化为层位断层间区域的图像分割。首先使用自编码器对无标签数据进行训练,之后将部分参数迁移至有监督学习网络后使用少量标签数据进行有监督学习,最后对整个工区的地震数据进行预测,提取分割结果边缘作为层位追踪结果。合成数据和实际数据的测试结果均表明,相较于有监督学习层位追踪方法,该方法具有较少的错误分割,由分割边界提取的层位与人工层位解释结果的误差较小,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追踪 地震资料解释 卷积神经网络 半监督学习 图像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ash修正模型与神经网络优化模型的刺槐冠层截留模拟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军 韩磊 +3 位作者 周鹏 柳利利 王娜娜 马云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8-196,共9页
[目的]对比分析Gash修正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在模拟和预测人工林冠层截留的适用性,揭示干旱区刺槐冠层截留及其响应过程,为深入了解森林生态水文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5—10月,以宁夏河东地区刺槐(Robinia pseudo... [目的]对比分析Gash修正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在模拟和预测人工林冠层截留的适用性,揭示干旱区刺槐冠层截留及其响应过程,为深入了解森林生态水文过程及其调控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5—10月,以宁夏河东地区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定位观测了树干茎流和穿透雨并计算得到冠层截留,采用修正后的Gash模型与神经网络模型对刺槐林林冠截留量进行了模拟。[结果](1)研究区刺槐人工林的穿透雨量、树干茎流量、林冠截留量分别为154.19,5.61,16.5 mm,产生穿透雨和树干茎流的阈值分别为1.37,2.17 mm。(2)Gash修正模型和优化后的神经网络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刺槐冠层截留量,Gash修正模型的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均方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分别为0.20%,0.06%,0.24%,52.43%,模拟结果拟合精度达到83%;与Gash修正模型相比,采用麻雀搜索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算法模型(SSA-BP),均方误差降低了61.48%,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40.39%,均方根误差降低了37.93%,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降低了50.52%,决定系数提高了1.2%。[结论]在林木冠层截留模拟研究方面,加入麻雀搜索算法后的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可以有效降低模拟误差,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留 修正后Gash模型 神经网络模型 麻雀搜索算法 刺槐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复合材料层合板隔声性能预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静捷 郑辉 李富才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27,108,共7页
面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隔声设计需求,应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18组对称铺设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并以基于切比雪夫多项式展开的半解析法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在10~1500 Hz频率范围内的传声损失进行预测。以单层厚度、纤维铺设角度作为... 面向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隔声设计需求,应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18组对称铺设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并以基于切比雪夫多项式展开的半解析法对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在10~1500 Hz频率范围内的传声损失进行预测。以单层厚度、纤维铺设角度作为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1/3倍频程传声损失作为输出,分别建立前馈(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和广义回归(General Regression,GR)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最好,均方根误差仅为1.0937,GR神经网络和BP神经网络的预测效果逊于RBF神经网络,均方根误差分别为2.6499和2.9697。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构建具有良好局部预测性能的神经网络模型以用于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的隔声性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隔声 人工神经网络 复合材料 合板 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稻冠层多信息融合的监测褐飞虱种群大小的BP神经网络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熊志强 王嘉汉 刘向东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2-581,共10页
【目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种群监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尚未实现。本研究旨在探究水稻受褐飞虱危害后冠层光谱和温度以及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与为害虫量的关系,建立基于高光谱、热成像和叶绿素等多信息融合的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 【目的】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种群监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尚未实现。本研究旨在探究水稻受褐飞虱危害后冠层光谱和温度以及叶片叶绿素相对含量与为害虫量的关系,建立基于高光谱、热成像和叶绿素等多信息融合的误差反向传播(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监测褐飞虱的方法,为田间褐飞虱种群监测向自动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方法支持。【方法】在可控条件下利用方形塑料框培育水稻,并在分蘖期接入雌雄1∶1配对的不同对数(0,1,2,3,4,5,6和7对)的褐飞虱雌、雄成虫,然后连续多次(接虫后16,27,32,44和60 d时)调查接虫区水稻上褐飞虱虫量(每4穴稻上个体数),并采用高光谱仪和热成像仪分别测定水稻冠层光谱反射率和冠层温度,利用土壤和植物分析仪器开发(soil and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叶绿素仪测定叶片叶绿素的相对含量(SPAD值);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各测量指标与褐飞虱虫量的相关性;采用多元散射校正对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降噪处理;采用连续投影算法对高光谱反射率数据进行降维和敏感波段筛选;分别以光谱反射率单一信息及其与冠层温度和SPAD值融合后的多源信息为输入量,采用普通和加入粒子群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建模,构建褐飞虱为害不同时段后种群大小的神经网络监测模型。【结果】褐飞虱为害后水稻冠层光谱在近红外的730-930 nm波段反射率、水稻冠层温度与气温的差值(冠气温差)和叶片的SPAD值均与褐飞虱虫量呈显著负相关。利用连续投影算法筛选出的冠层光谱敏感波段处反射率并降噪后建立的BP神经网络监测5个危害时段褐飞虱虫量的预测集决定系数R^(2)在0.504~0.892之间;融合冠层光谱、冠气温差和叶片SPAD值等多信息建立的BP神经网络监测褐飞虱虫量的预测集R^(2)提升到0.640~0.975;在多源信息基础上再选用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后监测褐飞虱虫量的精度提高,预测集R^(2)提升到0.931~0.991,模型预测效果好。【结论】基于水稻冠层高光谱与热成像和叶片SPAD值等多信息融合的PSO-BP神经网络方法监测褐飞虱虫量的精度高、效果好,有望用于田间褐飞虱种群的自动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光谱反射率 温度 叶绿素SPAD BP神经网络 粒子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CFN:基于图神经网络多层网络社团检测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龙 张振宇 +1 位作者 李晓明 白宏鹏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26-2931,共6页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多层网络社团检测方法面临以下两个挑战。一是如何有效利用多层网络的节点内容信息,二是如何有效利用多层网络的层间关系。因此,提出多层网络社团检测模型AGCFN(autoencoder-enhanced graph convolutional fusion netwo... 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多层网络社团检测方法面临以下两个挑战。一是如何有效利用多层网络的节点内容信息,二是如何有效利用多层网络的层间关系。因此,提出多层网络社团检测模型AGCFN(autoencoder-enhanced graph convolutional fusion network)。首先通过自编码器独立提取每个网络层的节点内容信息,通过传递算子将提取到的节点内容信息传递给图自编码器进行当前网络层节点内容信息与拓扑结构信息的融合,从而得到当前网络层每个节点的表示,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网络的节点内容信息与拓扑结构信息。对于得到的节点表示,通过模块度最大化模块和图解码器对其进行优化。其次,通过多层信息融合模块将每个网络层提取到的节点表示进行融合,得到每个节点的综合表示。最后,通过自训练机制训练模型并得到社团检测结果。与6个模型在三个数据集上进行对比,ACC与NMI评价指标有所提升,验证了AGCFN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网络 社团检测 神经网络 自编码器 自监督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复杂网络的循环神经网络交通量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7
作者 温志勇 翁小雄 谢帮权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73-178,共6页
针对未安装车流量检测设备的高速公路路段进行短时交通量准确预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循环神经网络路段短时交通量预测模型。该模型以入口节点交通量为输入,输出路段动态预测交通量。模型由复杂网络、... 针对未安装车流量检测设备的高速公路路段进行短时交通量准确预测,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循环神经网络路段短时交通量预测模型。该模型以入口节点交通量为输入,输出路段动态预测交通量。模型由复杂网络、交通小区划分、循环神经网络三个模块组成。复杂网络由多层网络组成,是交通小区划分的基础;交通小区划分模块根据节点特征值,采用聚类方法将节点形成小区,使同小区内节点具有类似特征。最后,以交通小区为依据,将节点交通量合并为小区交通量,采用循环神经网络进行路段动态交通量的预测。通过模型示例并与其他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所提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预测不同时长的交通量,MAPE为9.275%,相比于其他方法,预测精度更高且性能稳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量预测 高速公路路段 多层复杂网络 循环神经网络 交通小区划分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夹层玻璃开裂后拉伸性能快速评估方法
18
作者 尹俊熙 彭沈楠 +1 位作者 王星尔 杨健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588-4596,共9页
夹层玻璃开裂后的承载性能对持续风灾或爆炸时建筑玻璃结构安全性非常重要。玻璃裂纹形态作为开裂后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对夹层玻璃的拉伸硬化效应和局部失效触发有着重要作用。对采用离子性中间层(SG)的钢化夹层玻璃进行碎裂试验及碎... 夹层玻璃开裂后的承载性能对持续风灾或爆炸时建筑玻璃结构安全性非常重要。玻璃裂纹形态作为开裂后性能的关键影响因素,对夹层玻璃的拉伸硬化效应和局部失效触发有着重要作用。对采用离子性中间层(SG)的钢化夹层玻璃进行碎裂试验及碎裂后单轴拉伸试验,获取图形和力学性能的试验数据集,并和精细有限元模型校核,确定裂纹形态对应的碎片密度、最小最近邻距离、有效粘结系数等关键参数。随后,建立由表面应力调控裂纹形态的夹层玻璃开裂后有限元模型批量化生成方法,基于维诺(Voronoi)形态近似来扩充模拟数据集。采用卷积神经网络方法,基于裂纹形态图像识别训练,得到具有良好精度的夹层玻璃开裂后等效拉伸性能快速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 SG中间 开裂后性能 裂纹形态 快速评估方法 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卷积神经网络与多层感知机的渐进式多阶段图像去噪算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薛金强 吴秦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43-253,共11页
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去噪方法中,在网络架构层面存在单阶段网络特征表达能力不足而难以在复杂场景下重构清晰图像,以及多阶段网络内部特征连接不紧密而容易丢失原始图像细节的问题。在基础构建块层面,存在卷积层难以处理较大噪声级... 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去噪方法中,在网络架构层面存在单阶段网络特征表达能力不足而难以在复杂场景下重构清晰图像,以及多阶段网络内部特征连接不紧密而容易丢失原始图像细节的问题。在基础构建块层面,存在卷积层难以处理较大噪声级别下的跨层次特征,以及全连接层难以捕获图像邻域空间细节的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从两方面提出解决方法:一方面,在架构层面提出新颖的跨阶段门控特征融合,从而更好地连接一阶段网络的浅层特征与二阶段的深层特征,促进信息流的交互并使得去噪网络内部关联更为紧密,同时避免丢失原始像素细节;另一方面,在基础构建块层面提出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多层感知机特性的双轴特征偏移块,作用于低分辨率多通道数的特征图,从而缓解卷积网络在复杂噪声场景下难以捕获跨层次特征依赖关系的问题,对于高分辨率、少通道数的特征图,使用卷积网络以充分提取噪声图像的空间邻域依赖关系。大量定量与定性实验表明,所提算法在真实世界图像去噪和高斯噪声去除任务中,都以较小的参数量和计算代价取得了最佳的PSNR和SSI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图像去噪 深度学习 卷积神经网络 多层感知机 特征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风电叶片极限载荷预测及玻碳混合铺层结构优化
20
作者 徐权威 郭小锋 +2 位作者 乔书杰 李思卿 车江宁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9-74,95,共7页
为了能以实际的极限载荷对风电叶片进行铺层结构优化设计,以长度为89 m的DTU10MW风电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拉丁超立方实验建立了以叶根三轴布厚度、尾缘单轴布厚度、梁帽单轴布厚度、叶尖预弯量以及预弯指数作为输入变量,以叶尖变形量、... 为了能以实际的极限载荷对风电叶片进行铺层结构优化设计,以长度为89 m的DTU10MW风电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拉丁超立方实验建立了以叶根三轴布厚度、尾缘单轴布厚度、梁帽单轴布厚度、叶尖预弯量以及预弯指数作为输入变量,以叶尖变形量、叶根极限载荷为输出变量的神经网络模型,实现了对设计叶片个体极限载荷的准确预测。采用粒子群算法,对风电叶片的铺层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针对优化设计的玻碳混合叶片,采用新提出的叶片质量及成本计算方法,对其载荷特性和经济性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研究对大型风电叶片玻碳混合结构优化设计和成本评价分析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对风电机组的轻量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结构 神经网络 极限载荷预测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