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被动微波遥感中一种基于辐射传输理论的植被层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张钟军 孙国清 张立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694-700,共7页
使用了一种基于辐射传输理论的非相干离散模型来研究植被的发射率、传输率 .这种方法可以更加真实地刻画组成植被的散射个体如叶、茎、枝、树干等对这 2个参数的影响 ,因而能更准确地描述植被对下垫面微波辐射的影响 .为了减少土壤水分... 使用了一种基于辐射传输理论的非相干离散模型来研究植被的发射率、传输率 .这种方法可以更加真实地刻画组成植被的散射个体如叶、茎、枝、树干等对这 2个参数的影响 ,因而能更准确地描述植被对下垫面微波辐射的影响 .为了减少土壤水分反演算法中未知量的数目 ,分别给出了这 2个参数的模拟结果在AMSR 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微波遥感 辐射传输理论 植被模型 发射率 传输 AMS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多层月壤微波辐射传输模型与亮温模拟 被引量:2
2
作者 周明星 周建江 +1 位作者 汪飞 张肖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6-281,共6页
研究月表物质的微波辐射和传输特性、建立合理的月壤厚度反演模型,对估计月壤厚度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影响亮温的主要因素随月壤厚度的变化,提出了一种非均匀精细分层的多层月壤模型。随后,应用该模型对CE-1号上微波辐射计四个通道获... 研究月表物质的微波辐射和传输特性、建立合理的月壤厚度反演模型,对估计月壤厚度有重要意义。综合考虑影响亮温的主要因素随月壤厚度的变化,提出了一种非均匀精细分层的多层月壤模型。随后,应用该模型对CE-1号上微波辐射计四个通道获得的亮度温度随时间、地理位置和月壤厚度的变化进行了模拟和分析,并与其他模型和方法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该非均匀精细分层模型具有计算量小、稳定性好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壤 亮度温度 非均匀多层模型 微波辐射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波辐射测量和GA-BP神经网络的电缆内部温度反演
3
作者 庞恺 丰励 郑文超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6-153,共8页
目的针对现有电缆监测系统无法实现无损式测量电缆内部温度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微波辐射测量的电缆内部温度反演方法。首先,使用非相干方法构建多层微波辐射传输模型,利用指数函数进行分层,通过无限元仿真得到微波辐射计测量的亮温... 目的针对现有电缆监测系统无法实现无损式测量电缆内部温度的问题,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微波辐射测量的电缆内部温度反演方法。首先,使用非相干方法构建多层微波辐射传输模型,利用指数函数进行分层,通过无限元仿真得到微波辐射计测量的亮温数据集,应用十折交叉验证划分数据集,为模拟实际测量中微波辐射计测得的亮温值易受环境噪声影响的情况,本文将测试集仿真值混合信噪比10~50 dB的高斯白噪声作为微波辐射计的实测值;然后采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以此构建GA-BP神经网络模型,再向构建好的网络中输入样本,训练网络模型;最后利用实测值验证经过训练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在反演电缆内部温度方面的能力。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仅使用BP神经网络,使用遗传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在反演电缆内部温度方面表现更优异;网络的反演效果和实测值添加的噪声信噪比呈正相关,噪声信噪比越大,神经网络的反演效果越好;当测试集中添加的噪声信噪比大于36 dB时,R^(2)>0.627,RMSE<5.55,反演效果较好;当混合噪声信噪比为50 dB时,反演效果最优,决定系数可达0.985。结论结果证明了GA-BP神经网络在电缆内部温度反演的有效性,为电缆内部温度反演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缆内部温度 非均匀分 多层电缆微波辐射传输模型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冠层3D辐射传输模型及热辐射方向性模拟 被引量:7
4
作者 杨贵军 柳钦火 +2 位作者 刘强 肖青 黄文江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8-44,共7页
研究了植被冠层的热辐射方向性并建立了有关模型.从辐射传输机理出发,建立了3D冠层场景,并将场景以微分体元方式进行离散,根据给定的观测几何参数进行逐个体元内部与体元之间的多次散射及发射辐射传输计算,最终通过积分运算得到所有微... 研究了植被冠层的热辐射方向性并建立了有关模型.从辐射传输机理出发,建立了3D冠层场景,并将场景以微分体元方式进行离散,根据给定的观测几何参数进行逐个体元内部与体元之间的多次散射及发射辐射传输计算,最终通过积分运算得到所有微分体在半球空间上对给定观测方向上的热辐射,得出整个冠层的热辐射方向性.利用两个时相的地面观测数据对3D辐射传输模型及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相关系数分别为0.91和0.79,RMSE分别为0.4K和0.6K,证明建立的模型是有效的,能改进热红外温度反演精度和实现组分温度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辐射传输模型 辐射方向性 微分体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星载微波辐射低频双极化通道观测数据的微波辐射传输模型 被引量:1
5
作者 卢勇夺 王进 +2 位作者 崔廷伟 郑荣儿 张杰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7-86,共10页
微波辐射传输方程是海洋-大气微波遥感的理论基础,本文基于晴空条件下AMSR-E 10.7GHz水平与垂直极化亮温数据,将平静海面的亮温观测结果与4种海水相对电容率模型和2种大气水汽吸收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确定了海水相对电容率模型与水... 微波辐射传输方程是海洋-大气微波遥感的理论基础,本文基于晴空条件下AMSR-E 10.7GHz水平与垂直极化亮温数据,将平静海面的亮温观测结果与4种海水相对电容率模型和2种大气水汽吸收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确定了海水相对电容率模型与水汽吸收模型,基于上述模型和实测亮温数据反演了风致各项同性海面发射率,其与已有的经验模型结果基本一致,由此建立了星载微波辐射传输模型;利用建立的辐射传输模型计算亮温与AMSR-E观测亮温分别反演了海表面温度与海表面风速,验证了所建微波传输模型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为星载微波辐射计亮温定标、海洋地球物理参数提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载微波辐射 AMSR-E微波辐射传输模型 亮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离散的植被模型分析地物的微波辐射 被引量:3
6
作者 张钟军 《遥感信息》 CSCD 2003年第3期12-14,共3页
在研究被动微波辐射过程中 ,覆盖的植被层通常看作是一层均匀的连续介质 ,用简单的半经验模型来表征植被层的传输和辐射特性。本文使用一种离散的基于辐射传输理论的植被模型 ,这种模型基于物理散射机制 ,能更加真实地描述组成植被的散... 在研究被动微波辐射过程中 ,覆盖的植被层通常看作是一层均匀的连续介质 ,用简单的半经验模型来表征植被层的传输和辐射特性。本文使用一种离散的基于辐射传输理论的植被模型 ,这种模型基于物理散射机制 ,能更加真实地描述组成植被的散射个体如叶、茎、枝等对辐射的影响。模拟结果跟实际的PBMR数据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模型 微波辐射 斯托克斯矩阵 单散射反照率 亮度温度 传输 微波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系统的3D虚拟植物冠层光合作用模拟模型 被引量:6
7
作者 陈刚 陈斌 +1 位作者 林郁欣 钱基德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75-283,共9页
为定量分析植物冠层结构与光分布及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模拟实际环境中植物冠层的实时光合速率,为诸如作物模型中产量估测提供一种植物冠层尺度光合生产力计算方法,本文构建了基于L-系统的3D虚拟植物冠层光合作用模拟模型。模型主要分为... 为定量分析植物冠层结构与光分布及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模拟实际环境中植物冠层的实时光合速率,为诸如作物模型中产量估测提供一种植物冠层尺度光合生产力计算方法,本文构建了基于L-系统的3D虚拟植物冠层光合作用模拟模型。模型主要分为3部分:基于L-迭代文法系统与三维图形绘制技术构建3D虚拟植物冠层结构,利用正向光线跟踪及天空可见率算法模拟虚拟冠层内光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传输,基于太阳几何参数、大气影响参数及地理位置等参数计算真实环境中虚拟冠层顶部实时PAR强度。利用此模型,直接输入或插值处理光合环境因子数值,采用单叶光合作用模型和相关呼吸作用模型,可计算冠层内净光合作用速率并进行周期内植物体生物量的积累估算。以实测的幼龄杉木为模拟对象,计算其冠层内净光合作用速率及周期内生物量积累,模拟结果表明,基于虚拟冠层的PAR分布模拟及其冠层光合作用速率计算,是一种对植株光合生产力估算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植物 光合作用 模拟模型 L-系统 辐射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光谱吸收模型对静止轨道毫米波辐射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昊 王皓 +3 位作者 韩威 谷松岩 张鹏 康志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58-1862,共5页
为分析我国未来拟发展的高轨静止卫星毫米波大气辐射特征,选择最佳模拟其毫米波辐射的光谱吸收线库方案,选取了三种基于典型光谱吸收线库逐线吸收模型(毫米波传播模型(MPM)、罗氏模型(ROS)和高分辨率分子吸收传输模型(HITRAN)),针对拟... 为分析我国未来拟发展的高轨静止卫星毫米波大气辐射特征,选择最佳模拟其毫米波辐射的光谱吸收线库方案,选取了三种基于典型光谱吸收线库逐线吸收模型(毫米波传播模型(MPM)、罗氏模型(ROS)和高分辨率分子吸收传输模型(HITRAN)),针对拟新增的静止轨道毫米波探测频率424 GHz,分析了三种大气吸收模型模拟该频率大气吸收系数随大气温度、大气压强和大气湿度的变化差异。构建了一种多层毫米波辐射传输模型,利用上海探空站加密观测数据,模拟风云三号B星微波湿度探测仪(FY3B/MWHS)183.31 GHz三个毫米波通道辐射值,并与真实观测值对比,分析三种光谱吸收线库在模拟海陆边界地区毫米波辐射时的性能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对于424 GHz通道三种大气吸收模型对大气温度、大气压强和大气湿度的敏感变化趋势一致,数值上MPM模型与ROS模型更接近,HITRAN模型要显著低于其他模型。对于183.31 GHz,在海陆交界地区MPM模型模拟误差相比ROS和HITRAN模型最小,所有模型的第五通道模拟误差比第三通道和第四通道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毫米波辐射传输模型 微波毫米波光谱吸收线库 逐线大气吸收模型 静止毫米波遥感 共振与非共振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冠层水平叶绿素含量的高光谱估测 被引量:27
9
作者 董晶晶 王力 牛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003-3006,共4页
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指示了其健康状况。大区域范围内植被叶绿素含量信息的提取可以用于评价植被的生长状况,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对于农田系统而言,作物叶绿素含量的估测还可以对施肥等田间操作提供支持。文章利用辐射传输模型模拟多组... 植物的叶绿素含量指示了其健康状况。大区域范围内植被叶绿素含量信息的提取可以用于评价植被的生长状况,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监测。对于农田系统而言,作物叶绿素含量的估测还可以对施肥等田间操作提供支持。文章利用辐射传输模型模拟多组不同状态下的植被冠层光谱反射率,通过对模拟数据的冠层叶绿素含量以及冠层光谱之间关系的分析,构建了估测植被冠层水平叶绿素含量的光谱指数模型。该模型对冠层叶绿素含量的方差解释量达到了75%以上。分别使用野外实测冠层光谱和Hyperion高光谱遥感影像对试验区进行验证。结果证明该模型对冠层水平的叶绿素含量估测效果较好,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含量 光谱指数 辐射传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场激励下腔内屏蔽电缆响应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谢海燕 王建国 +1 位作者 范如玉 刘以农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9-573,共5页
将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和外场激励下屏蔽电缆的传输线模型相结合,研究计算了外场激励下带缝金属腔内屏蔽电缆的终端负载响应。首先利用FDTD计算了腔内屏蔽电缆处的激励场,然后由得到的激励场和外场激励下屏蔽电缆的传输线模型计算得到... 将时域有限差分(FDTD)法和外场激励下屏蔽电缆的传输线模型相结合,研究计算了外场激励下带缝金属腔内屏蔽电缆的终端负载响应。首先利用FDTD计算了腔内屏蔽电缆处的激励场,然后由得到的激励场和外场激励下屏蔽电缆的传输线模型计算得到屏蔽电缆的终端响应。研究表明,屏蔽电缆对外场干扰具有良好的屏蔽性能。该方法需要的内存和计算量较小,并且使用简单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时域有限差分 屏蔽电缆 传输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TM微波亮温模拟对地表和云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白翎 师春香 +2 位作者 刘冰 成璐 杨袁慧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63-1371,共9页
利用快速辐射传输模式CRTM研究了微波地表发射率和微波亮温对地表参数和云参数的敏感性问题。首先利用实测的云南思茅地面和探空资料,通过CRTM正演了12个微波通道的地表发射率和亮温,与AMSR-E卫星亮温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模拟亮温的正... 利用快速辐射传输模式CRTM研究了微波地表发射率和微波亮温对地表参数和云参数的敏感性问题。首先利用实测的云南思茅地面和探空资料,通过CRTM正演了12个微波通道的地表发射率和亮温,与AMSR-E卫星亮温资料进行对比,分析了模拟亮温的正演误差,研究了地表参数对微波地表发射率模拟的敏感性,并重点分析了微波亮温对地表和云雨参数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地表参数中土壤湿度、地表温度和植被覆盖度三者对CRTM模拟亮温影响较大,而模拟微波地表发射率主要受土壤湿度和植被覆盖度的影响;有云雨存在时,降水云比非降水云的影响大。6种云中,雨云对模拟的影响最大。晴空条件下,大部分通道的正演亮温误差在3 K以内,垂直极化较水平极化误差小。低频通道比高频通道受地表参数影响大,受云雨影响小,垂直极化比水平极化更稳定。其中10.65 V通道几乎不受云雨影响,但对地表参数非常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传输模型 CRTM 微波亮温 数据同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气对星载被动微波影响分析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邱玉宝 石利娟 +1 位作者 施建成 赵少杰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0-315,共6页
被动微波遥感具有全天候工作的能力,但是在不同的大气状态下被动微波遥感受大气的影响不同。为了研究大气对高级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earth observing system)入瞳亮温的影响,分别采用晴空和... 被动微波遥感具有全天候工作的能力,但是在不同的大气状态下被动微波遥感受大气的影响不同。为了研究大气对高级微波扫描辐射计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earth observing system)入瞳亮温的影响,分别采用晴空和典型层云大气数据作为微波辐射传输模型的输入,进行大气微波辐射信号的模拟工作并分析大气的影响。结果表明晴空下大气水汽是引起大气辐射的主要因素,晴空条件下大气对典型被动微波传感器低频的(<18.7GHz)透过率大于0.98,在整个辐射传输过程中可以忽略不计。36.5和89GHz的大气透过率在晴空下分别为0.896和0.756,在用微波高频通道进行陆表参数反演时需进行大气水汽影响的校正;云覆盖条件或者阴天情况下云中液态水是引起大气辐射的主要因素,典型层云覆盖下大气的透过率在10.7,18.7和36.5GHz分别为0.942,0.828和0.605。与晴空相比,由层云中液态水引起的大气下行辐射的增量在36.5GHz最大达到75.365K。表明在云覆盖时大气影响的校正过程中云层的影响是校正重点。最后利用大气探空数据计算了内蒙古海拉尔地区2013年夏季7月份的大气透过率,结果显示C、X波段的大气透过率接近1,89GHz受水汽影响较大,其地球表层大气透过率不超过0.7。在内蒙古海拉尔地区,夏季大气透过率具有较为稳定的值,但是随着局部水汽的变化具有0.1左右的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微波遥感 辐射传输模型 大气透过率 云中液态水 大气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动微波遥感大气校正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永前 冯文兰 +2 位作者 施建成 邱玉宝 刘志红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2-199,共8页
以星载微波辐射计AMSR-E的频段设置和亮温数据为参考,利用一年的大气廓线数据,对与过境时间相匹配的AMSR-E亮温数据进行了大气校正,并通过计算校正前后的微波植被指数(MVI)分析了大气校正的有效性;最后选择一天的AMSR-E亮温数据,利用现... 以星载微波辐射计AMSR-E的频段设置和亮温数据为参考,利用一年的大气廓线数据,对与过境时间相匹配的AMSR-E亮温数据进行了大气校正,并通过计算校正前后的微波植被指数(MVI)分析了大气校正的有效性;最后选择一天的AMSR-E亮温数据,利用现有的大气参数产品进行大气校正.校正过程中,以求取地表发射率为中间过程.结果显示,能够实现全天时全天候条件下的星载微波辐射计数据的大气校正,算法成功有效,有潜力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动微波遥感 辐射传输模型 大气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冠层最佳水分指数优选 被引量:1
14
作者 马建新 孟庆岩 +2 位作者 李响 孔祥浩 王春梅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6-102,共7页
针对基于植被指数反演不同生长期、不同冠层结构特征下玉米冠层含水量的序列性研究较少,冠层含水量反演较低等问题,优选不同生长期玉米冠层含水量反演最佳植被指数,完成玉米冠层含水量高精度提取。初步选择4种可靠性强的水分指数:归一... 针对基于植被指数反演不同生长期、不同冠层结构特征下玉米冠层含水量的序列性研究较少,冠层含水量反演较低等问题,优选不同生长期玉米冠层含水量反演最佳植被指数,完成玉米冠层含水量高精度提取。初步选择4种可靠性强的水分指数:归一化植被指数、归一化水体指数1、归一化水体指数2、水协迫指数,分别基于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三期实测冠层含水量及同步Landsat-8OLI数据,模拟分析4种植被指数与冠层含水量的关系,优选不同生长期玉米最佳水分指数,实现玉米冠层含水量快速精确反演。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水分指数归一化水体指数1可作为植被冠层含水量反演的最佳指数且反演精度随着植被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玉米生长初期,中误差为0.13kg/m^2,在生长中后期,中误差达到0.582kg/m^2,满足生长初期玉米冠层含水量快速反演需求。研究结果可为植被冠层含水量反演中水分指数选择提供参考,也可为稀疏植被覆盖区土壤水分反演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作物 含水量 水分指数 Landsat-8影像 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Minnaert:改进的植被地形校正方法
15
作者 吕悦 李大成 +2 位作者 徐兆鹏 杨毅 胡志恒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4-174,共11页
地形效应对遥感数据的地表反射率造成显著偏差,尤其是在太阳天顶角较大及地表异质性显著的情景中,传统的地形校正手段往往不能完全校正因地形引起的散射效应。为了解决地形校正在地表散射过强时校正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对植被区内地形... 地形效应对遥感数据的地表反射率造成显著偏差,尤其是在太阳天顶角较大及地表异质性显著的情景中,传统的地形校正手段往往不能完全校正因地形引起的散射效应。为了解决地形校正在地表散射过强时校正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对植被区内地形效应引起的误差进行研究,提出了考虑太阳天顶角和地表异质性的SS-Minnaert模型地形校正方法,并基于三维离散各向异性辐射传输模型(DART)模拟的反射率进行了模型精度的验证。结果表明,在太阳天顶角大于40°和小于40°两侧,SS-Minnaert模型校正结果在绿、红和近红外波段范围的RMSE比Minnaert模型分别提升0.036~0.092和0.004~0.031。进一步的定量分析结果揭示,当太阳天顶角超过40°时,SS-Minnaert模型在地形校正上的表现超越了其他主流模型。而在太阳天顶角低于40°的情况下,近红外波段中SS-Minnaert模型与已知的VECA以及Teillet等模型表现出相近的地形校正能力;在红和绿波段,其性能则更胜一筹。总结来说,SS-Minnaert模型通过综合太阳天顶角和地表异质性的双重影响,对Minnaert模型进行了显著改进,并在多个波段下显示出优越的地形校正效果,特别是在高太阳天顶角条件下地形校正能力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校正 三维辐射传输模型 森林冠 Minnaert模型 散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指数方法估算冬小麦冠层叶绿素含量的角度效应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何宇航 周贤锋 +6 位作者 张竞成 张垚 陈冬梅 吴开华 黄文江 孔维平 徐俊锋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36,共9页
叶绿素是表征作物长势状况、光合作用能力及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其含量变化对于分析作物生理生化过程以及指导作物精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辐射传输模型模拟数据和实测多角度遥感数据研究不同叶倾角株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反演的... 叶绿素是表征作物长势状况、光合作用能力及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其含量变化对于分析作物生理生化过程以及指导作物精准管理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结合辐射传输模型模拟数据和实测多角度遥感数据研究不同叶倾角株型冬小麦叶绿素含量反演的角度效应,即观测天顶角和太阳天顶角变化对植被指数方法估算冬小麦冠层叶绿素含量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与实测多角度数据的角度效应影响植被指数与冠层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实测多角度数据观测天顶角变化对植被指数与冠层叶绿素含量相关性的影响显著高于太阳天顶角以及平均叶倾角变化特征的影响。其中,实测多角度数据下,红边归一化植被指数(ND705)在后向10°和20°观测天顶角下估算冠层叶绿素含量精度最高(R^(2)=0.71,RMSE=49.95μg/cm^(2),RRMSE=22%);角度不敏感植被指数(AIVI)垂直观测下估算冠层叶绿素含量精度最高(R^(2)=0.72,RMSE=49.08μg/cm^(2),RRMSE=21%);观测天顶角小于30°时,红边植被指数估算冠层叶绿素含量精度受角度效应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指数 叶绿素含量 多角度遥感 辐射传输模型 角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止轨道微波卫星热带气旋观测数值模拟及时空分辨率分析:以台风“菲特”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颖 刘浩 +1 位作者 吴季 何杰颖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53-261,共9页
观测热带气旋所需的空间分辨率以及识别出变化所需的时间分辨率对于用于观测热带气旋的辐射计的指标设计有重要意义.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6h全球最终分析资料作为初始场,通过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输出不同时刻水凝物含量和温湿度... 观测热带气旋所需的空间分辨率以及识别出变化所需的时间分辨率对于用于观测热带气旋的辐射计的指标设计有重要意义.利用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6h全球最终分析资料作为初始场,通过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输出不同时刻水凝物含量和温湿度廓线等参数,使用欧洲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中心发展建立的快速辐射传输模式输出亮温,分析了不同时刻及不同空间分辨率下氧气吸收频段和水汽吸收频段的静止轨道探测模拟亮温.结果表明:热带气旋等级越高,观测的空间分辨率需求越高,氧气吸收频率、水汽吸收频率、窗区频率对空间分辨率敏感度依次增大;短时间内低等级热带气旋的观测时间分辨率需求越高,水汽吸收频段探测频率所需时间分辨率高于氧气吸收频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辐射传输模型 热带气旋 静止轨道 微波卫星观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MSR-E对台风“泰利”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松涛 严卫 王举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6-30,共5页
基于洋面上的微波辐射传输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算法,建立了海洋-大气参数的反演算式,并对其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根据AMSR-E的反演结果,对台风“泰利”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反演算式的精度接近于网上公布的业... 基于洋面上的微波辐射传输模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算法,建立了海洋-大气参数的反演算式,并对其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根据AMSR-E的反演结果,对台风“泰利”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反演算式的精度接近于网上公布的业务产品,反演结果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但是由于受到所采用物理模型的限制,反演结果对于强降水区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SR-E 台风 微波辐射传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NSS-R海冰遥感的模拟和试验验证 被引量:3
19
作者 尹聪 曹云昌 +4 位作者 朱彬 杨东凯 柯福阳 王炜 高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2-618,共7页
介绍了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的反射信号(GNSS-R,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reflected signals)进行海冰遥感的技术原理,通过对辐射传输模型的分析,得到GNSS反射信号的功率与海冰厚度关系的模拟.分析了2013年天津渤海湾海冰实地观... 介绍了利用全球导航卫星的反射信号(GNSS-R,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reflected signals)进行海冰遥感的技术原理,通过对辐射传输模型的分析,得到GNSS反射信号的功率与海冰厚度关系的模拟.分析了2013年天津渤海湾海冰实地观测试验数据,试验中利用一个垂直向上的右旋圆极化天线负责接收直射信号,同时另一个45°朝向海面的左旋圆极化天线接收反射信号,将观测得到的反射信号信噪比和GNSS卫星的镜像点轨迹相结合,得到冰面和水面的反射信号空间分布,相对于直射信号只与卫星发射信号强度和天线增益相关,反射信号则比较复杂,除了卫星发射信号和天线增益,还受到反射面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GNSS反射信号用于海冰观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用于海冰密度的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SS-R 海冰 辐射传输模型 微波遥感 介电常数 菲涅尔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载双频风场雷达热带气旋降雨区测风模拟 被引量:5
20
作者 窦芳丽 卢乃锰 谷松岩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7-477,共11页
基于大气辐射传输理论分别建立Ku波段和C波段的降雨模型,模拟热带气旋降雨区洋面的雷达回波并反演了洋面10 m风场,用于研究降雨对测风的影响以及风云三号双频风场雷达(WFR)的测风能力。分析表明:回波的衰减或增强取决于降雨衰减项和后... 基于大气辐射传输理论分别建立Ku波段和C波段的降雨模型,模拟热带气旋降雨区洋面的雷达回波并反演了洋面10 m风场,用于研究降雨对测风的影响以及风云三号双频风场雷达(WFR)的测风能力。分析表明:回波的衰减或增强取决于降雨衰减项和后向散射项的相对大小;热带气旋的降雨使反演风速偏小,风向精度降低,Ku波段相对于C波段更易受影响,在高风速(超过30 m·s^(-1))条件下,可达5~20 m·s^(-1)的负风速偏差。反演结果表明:双频反演的新方法能够结合Ku波段与C波段的优势,双频最大似然估计(MLE)方法在分辨率上优于C波段单频反演,相对Ku单频反演能降低降雨对测风的衰减作用,结合双频MLE方法和C波段单频反演优势的分区反演方法可以显著减小降雨偏差,提高风速反演精度,在有风云三号湿度计同步观测的条件下,是提高热带气旋降雨区测风精度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模型 风场 微波散射计 辐射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