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册亨县板年金矿多层次滑脱构造控矿及找矿预测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发恩 刘建中 +5 位作者 王大福 王泽鹏 杨成富 李俊海 徐良易 宋威方 《黄金科学技术》 CSCD 2020年第6期800-811,共12页
板年金矿位于南盘江—右江成矿区带北部赖子山矿田南部,矿田近SN向赖子山背斜及NE、NW向断裂控制着金矿的产出。野外地质调查及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矿区罗楼组或许满组与吴家坪组/礁灰岩、新苑组与安顺组之间的多层次滑脱构造与赖子... 板年金矿位于南盘江—右江成矿区带北部赖子山矿田南部,矿田近SN向赖子山背斜及NE、NW向断裂控制着金矿的产出。野外地质调查及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矿区罗楼组或许满组与吴家坪组/礁灰岩、新苑组与安顺组之间的多层次滑脱构造与赖子山背斜耦合部位蚀变矿化明显,是成矿流体运移的主要通道和就位场所,其中多层次构造蚀变体是找矿主要目标层。区内大沟—册阳一带深部F1、F2断裂交会处和板纳—风堡一带深部F6断裂与背斜核部叠加处是找矿的最佳部位;背阴坡—石板井一带赖子山背斜北西翼次级背斜与F22断裂耦合部位,具有一定的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找矿预测 多层次滑脱构造 构造蚀变体 板年金矿 册亨县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滑覆及岩石圈内多层次滑脱构造
2
作者 马杏垣 索书田 《地质学报》 1984年第3期205-213,共9页
一、绪言 推覆体是由法文Nappe一词来的,指外来构造岩席沿近水平的底板运移,其移动的距离远远超过岩席的厚度。早在上一世纪中晚期,欧洲地质学家就已认识到这种构造现象,并把它看作为阿尔卑斯山构造的主要模式,甚至推广到其它造山带。... 一、绪言 推覆体是由法文Nappe一词来的,指外来构造岩席沿近水平的底板运移,其移动的距离远远超过岩席的厚度。早在上一世纪中晚期,欧洲地质学家就已认识到这种构造现象,并把它看作为阿尔卑斯山构造的主要模式,甚至推广到其它造山带。我国地质工作者对此也早有认识,如廿年代燕山地区逆掩断层和飞来峰的发现,李四光、黄汲清等关于表层滑动以及推覆作用的论述等,都强调了水平运动和变形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推覆体 多层次滑脱 岩石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峰山西侧地区构造形变与油气圈闭 被引量:19
3
作者 王宗秀 张进 +3 位作者 关会梅 汤良杰 肖伟峰 鄢犀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12-1825,共14页
滑脱构造广泛存在于地壳形变过程中,也是盆山结合带一种重要和常见的变形机制。雪峰山西侧地区发育的一系列"隔档-隔槽式"褶皱为多层次滑脱控制下变形的结果,双冲构造是本区的重要变形方式,也是区别典型滑脱褶皱构造的重要特... 滑脱构造广泛存在于地壳形变过程中,也是盆山结合带一种重要和常见的变形机制。雪峰山西侧地区发育的一系列"隔档-隔槽式"褶皱为多层次滑脱控制下变形的结果,双冲构造是本区的重要变形方式,也是区别典型滑脱褶皱构造的重要特征。由于滑脱系统变形的相对独立性,以及各个滑脱层在剪切运动过程中变形量、变形规模、变形强度、缩短量等的不同,必定造成地貌高点与深部构造高点之间不一定存在吻合的对应关系。通过系统的变形构造解析,结合油气勘探实例,提出雪峰山西侧地区存在滑脱冲断圈闭、滑脱褶皱圈闭、断坡遮挡圈闭、滑脱层圈闭4种可能的油气构造圈闭形式。雪峰山西侧深部滑脱层变形、展布等的精细研究,应是南方海相油气勘探和优选区圈定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峰山 多层次滑脱 变形 滑脱-冲断 构造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缩合芳环应力响应:对无烟煤石墨化的启示 被引量:5
4
作者 宋昱 姜波 +5 位作者 王猛 李凤丽 程国玺 侯晨亮 冯光俊 全方凯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336-4351,共16页
浅层次(<5 km)滑脱构造中剑鞘褶皱的发现预示着脆性变形域中同样发育有煤层韧性剪切带,且其结构-构造特征和伴生石墨矿化现象已被人们所认识,然而对于煤大分子缩合芳环应力响应特征则知之甚少,且缺乏实验论证及理论分析。以原生结构... 浅层次(<5 km)滑脱构造中剑鞘褶皱的发现预示着脆性变形域中同样发育有煤层韧性剪切带,且其结构-构造特征和伴生石墨矿化现象已被人们所认识,然而对于煤大分子缩合芳环应力响应特征则知之甚少,且缺乏实验论证及理论分析。以原生结构无烟煤的高温高压变形实验,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以及X射线衍射(XRD)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分析次高温条件下(<300℃)应力(~200 MPa)和应变速率(1×10^(-5)~1×10^(-7)s^(-1))对煤中缩合芳环结构有序性的影响,揭示不同应力状态和应变速率条件下煤缩合芳环的结构有序化演化规律及其对无烟煤石墨化成矿的启示。结果表明,高构造应力和低应变速率使得无烟煤大分子缩合芳环长度生长,定向性增强;2者对缩合芳环结构有序性的影响最为显著。煤中缩合芳环弯曲程度随着差异应力和静水压力的升高而升高,随着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升高;堆叠程度则随着差异应力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略微升高,对静水压力和温度的变化不敏感。XRD结果显示缩合芳环碳网间距随着构造应力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逐渐降低,与HRETM的表征结果一致。实验结果表明除温度之外,高差异应力和低应变速率是无烟煤大分子基本结构单元有序化增强的关键因素。作为上地壳力学性质最为软弱的岩层,煤大分子缩合芳环应力响应特征研究对于无烟煤石墨化成矿作用有重要启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石墨化 煤缩合芳环 碳网间距 构造应力 应变速率 多层次滑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与大巴山褶皱冲断带交汇区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文凯 李传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26-438,共13页
川东与大巴山褶皱冲断带交汇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由温泉井—马槽坝背斜带、云安场背斜带和方斗山背斜带组成,其形成过程受川东构造带和大巴山构造带的双重控制,开展川东与大巴山褶皱冲断带交汇区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研究,对认识华... 川东与大巴山褶皱冲断带交汇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缘,由温泉井—马槽坝背斜带、云安场背斜带和方斗山背斜带组成,其形成过程受川东构造带和大巴山构造带的双重控制,开展川东与大巴山褶皱冲断带交汇区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研究,对认识华南板块和华北板块之间的拼贴碰撞及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野外调查、钻测井资料和二维地震资料,以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四条二维地震剖面的精细解析,揭示了交汇区构造几何学特征,并应用2Dmove软件恢复了研究区构造运动学过程。研究认为:①交汇区在南北方向上显示为大型的复向斜结构,垂向上被区内下三叠统嘉陵江组膏盐层、志留系泥页岩层和下寒武统泥页岩层三套滑脱层分为上、中、下三大构造层,上构造层主要发生滑脱褶皱变形,中、下构造层发育断层较多,主要发育双冲构造、冲起构造以及断层转折褶皱;②研究区中构造层构造变形最为强烈,构造缩短率达10%,上、下构造层构造缩短率较小,均为6%左右,且各构造层缩短率由西到东呈现出逐渐增大的趋势;③中生代以来,研究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晚三叠世到晚侏罗世稳定沉积阶段、早白垩世到古近纪早期对冲变形阶段、古近纪晚期至今定型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东 大巴山 构造交汇带 几何学 运动学 多层次滑脱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