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接地框架土-结构共同作用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王一功 杨佑发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8-93,共6页
多层接地框架是山地、丘陵地区多见的一种结构形式,但以往对其抗震性能研究不是很多。利用二次开发后的ANSYS对多层接地框架抗震性能进行了上下部共同作用分析,发现多层接地框架的抗震性能受到地基情况的明显影响。
关键词 多层接地框架 ANSYS 上下部共同作用 多次透射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多层接地隔震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杨佑发 刘泳伶 凌玲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1-16,共6页
筛选来自台湾集集地震同一场地类别上的三个台站的地震波,包括两条近断层地震波TCU054与TCU068和一条远场波ILA007,引入多次透射边界以模拟场地的无限性,利用二次开发后的ANSYS建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山区多层接地基础隔震与层间隔... 筛选来自台湾集集地震同一场地类别上的三个台站的地震波,包括两条近断层地震波TCU054与TCU068和一条远场波ILA007,引入多次透射边界以模拟场地的无限性,利用二次开发后的ANSYS建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山区多层接地基础隔震与层间隔震框架结构有限元模型,针对近断层地震动与远场地震动作用下山区隔震框架结构的位移、加速度、层间剪力与层间位移角等地震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远场地震动作用下三种结构中位于陡坎上部楼层的层间剪力的相对关系均为非隔震>层间隔震>基础隔震,而两种隔震结构中位于陡坎下部楼层的层间剪力值很接近,与非隔震结构的相对关系与土体的刚度有关。多层接地框架的两种隔震形式均放大了掉层部分的层间剪力,但远场地震动作用下的放大效应比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的放大效应要低。两种隔震结构中位于陡坎上部的楼层在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均大于远场地震动作用下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断地震动 多层接地框架 多次透射边界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 基础隔震 间隔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