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随机森林和多层感知机集成算法的大气可降水量建模方法
1
作者 李锴 李黎 +2 位作者 余航 董州楠 何琦敏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8-525,共8页
基于2009-2019年中国地区56个探空站资料,分析大气可降水量(PWV)与天顶对流层延迟(ZTD)、水汽压(E_s)、大气压(P_s)、地面温度(T_s)、加权平均温度(T_m)之间的相关性;然后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法(MLR)、随机森林(RF)、多层感知机(MLP)和MLP... 基于2009-2019年中国地区56个探空站资料,分析大气可降水量(PWV)与天顶对流层延迟(ZTD)、水汽压(E_s)、大气压(P_s)、地面温度(T_s)、加权平均温度(T_m)之间的相关性;然后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法(MLR)、随机森林(RF)、多层感知机(MLP)和MLP-RF集成算法分别构建中国地区的PWV模型,并评估各类PWV模型精度。结果表明,PWV与T_s、P_s、E_s、T_m和ZTD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0.71、0.77、0.74和0.99;基于MLR、RF、MLP与MLP-RF的全年PWV模型的平均RMSE分别为1.25 mm、0.44 mm、0.28 mm和0.21 mm,平均MAE分别为0.98 mm、0.31 mm、0.18 mm和0.14 mm;基于MLR、RF、MLP与MLP-RF的分季度PWV模型的平均RMSE分别为0.60 mm、0.45 mm、0.29 mm和0.21 mm,平均绝对偏差分别为0.49 mm、0.33 mm、0.19 mm和0.14 mm;基于MLP-RF的全年PWV模型精度最高,可用于中国地区PWV的获取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可降水量 随机森林 多层感知机 多元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感知机技术的地铁盾构施工参数预测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文乾 吴云桓 +3 位作者 吴兢业 陈治怀 谢森林 胡安峰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0-57,共8页
在地铁工程建设中,盾构法施工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盾构掘进参数的合理预测对提高施工安全性及降低操作难度具有较大实际意义.以中国杭州机场快线地铁隧道某标段为工程背景,以隧道直径范围内土层摩擦角、黏聚力、压缩模量、重度以... 在地铁工程建设中,盾构法施工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盾构掘进参数的合理预测对提高施工安全性及降低操作难度具有较大实际意义.以中国杭州机场快线地铁隧道某标段为工程背景,以隧道直径范围内土层摩擦角、黏聚力、压缩模量、重度以及隧道顶部埋深、盾构机预设刀盘转速、推进速度作为输入,以盾构施工时的注浆量、注浆压力、出土量、总推力和刀盘扭矩为输出,建立基于多层感知机的盾构掘进参数预测模型.通过对比不同超参数组合情况下的模型在数据集上的预测表现,挑选出适合于该工程盾构施工参数的预测模型.使用实测数据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预测值与实测数据总体变化规律一致,平均误差在20%以内.建立的多层感知机模型预测结果较为合理,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可用于复合地层条件下同类型盾构掘进参数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多层感知机 盾构掘进参数 复合地 预测模型 K折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感知机的长白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14
3
作者 徐奇刚 雷相东 +2 位作者 国红 李海奎 李玉堂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7-107,共11页
【目的】神经网络模型能避免林分生物量模型建模时自变量共线性与异方差问题,研究多层感知机在林分生物量模型中的应用,为森林经营单位、区域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估算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以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吉林省一... 【目的】神经网络模型能避免林分生物量模型建模时自变量共线性与异方差问题,研究多层感知机在林分生物量模型中的应用,为森林经营单位、区域生物量和碳储量的估算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以长白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吉林省一类清查固定样地的917组数据,分别建立了基于传统的对数转化后线性模型和神经网络多层感知机的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模型。使用AIC、决定系数(R^2)、均方根误差(RMSE)、相对均方根误差(RMSEr)和平均绝对误差(MAE)来评价模型。【结果】估计精度最高的模型是输入单元为林分平均胸径(D)-平均高(H)-林分密度指数(S)-海拔(HB)-坡向(PX)-坡位(PW)、2个隐藏层、隐单元数为40-20的神经网络模型,与传统对数转换线性回归模型相比,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模型的调整决定系数(Adj.R^2)分别从0.902 1提高到了0.914 1,从0.897 9提高到了0.908 9;RMSEr分别从6.330 5%降低到了5.992 2%,从6.490 1%降低到了6.153 6%。包含立地因子的神经网络模型比未包含立地因子的神经网络模型估计精度略有提升,地上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的Adj.R^2分别提高了0.88%和0.99%,RMSEr分别降低了5.33%和5.46%。【结论】多层感知机生物量模型的估计精度比传统回归模型略有提高,但它可以避免模型选型和违背传统统计假设的处理等问题,且能够一次性计算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模型,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落叶松 林分生物量 对数转化后线性回归模型 多层感知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感知机的温室内番茄茎直径变化预测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毅飞 杨会民 +3 位作者 马艳 张新伟 喻晨 王学农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2-571,共10页
【目的】研究温室内番茄茎直径变化量动态预测模型,为番茄需水规律提供一定决策支持。【方法】采用多层感知机算法与植物生理生态信息相融合的方法,建立一个包含空气温湿度、土壤湿度、叶片温度、茎直径变化量及光合有效辐射的基于多层... 【目的】研究温室内番茄茎直径变化量动态预测模型,为番茄需水规律提供一定决策支持。【方法】采用多层感知机算法与植物生理生态信息相融合的方法,建立一个包含空气温湿度、土壤湿度、叶片温度、茎直径变化量及光合有效辐射的基于多层感知机算法的茎直径变化量预测模型。采用3层隐含层神经网络对经过正则化及归一化的6维训练集数据向量,进行全连接式训练后,得出预测模型,验证集数据输入预测模型后得出1维输出向量,对输出向量进行反归一化进而得出茎直径变化量预测值。【结果】建立的基于多层感知机短时番茄茎直径变化量动态预测模型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回归系数(R 2)为0.901,均方根误差(RMSE)为0.175。【结论】该模型适用于温室番茄短时茎直径变化量动态预测,具有较好的应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感知机 动态调整 茎直径变化量 温室番茄 非线性回归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感知机和语义矩阵的答案选择模型 被引量:2
5
作者 罗亮 程春玲 +1 位作者 刘倩 归耀城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70-276,共7页
答案选择是问答系统领域的关键子任务,其性能表现支撑着问答系统的发展。基于参数冻结的BERT模型生成的动态词向量存在句级语义特征匮乏、问答对词级交互关系缺失等问题。多层感知机具有多种优势,不仅能够实现深度特征挖掘,且计算成本... 答案选择是问答系统领域的关键子任务,其性能表现支撑着问答系统的发展。基于参数冻结的BERT模型生成的动态词向量存在句级语义特征匮乏、问答对词级交互关系缺失等问题。多层感知机具有多种优势,不仅能够实现深度特征挖掘,且计算成本较低。在动态文本向量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感知机和语义矩阵的答案选择模型,多层感知机主要实现文本向量句级语义维度重建,而通过不同的计算方法生成语义矩阵能够挖掘不同的文本特征信息。多层感知机与基于线性模型生成的语义理解矩阵相结合,实现一个语义理解模块,旨在分别挖掘问题句和答案句的句级语义特征;多层感知机与基于双向注意力计算方法生成的语义交互矩阵相结合,实现一个语义交互模块,旨在构建问答对之间的词级交互关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在WikiQA数据集上MAP和MRR分别为0.789和0.806,相比基线模型,该模型在性能上有一致的提升,在SelQA数据集上MAP和MRR分别为0.903和0.911,也具有较好的性能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答案选择 BERT模型 动态词向量 多层感知机 语义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型群发浅层土质滑坡运动距离经验预测模型
6
作者 黄瑞健 冯文凯 +4 位作者 李双权 柳侃 唐雪峰 郭朝旭 易小宇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5-267,共13页
降雨诱发的群发浅层土质滑坡具有突发性强和危险性高等特点,构建运动距离预测模型对滑坡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武平县“5·27”群发滑坡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灾前灾后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无人机三维模型和野外调查,获... 降雨诱发的群发浅层土质滑坡具有突发性强和危险性高等特点,构建运动距离预测模型对滑坡风险防控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武平县“5·27”群发滑坡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灾前灾后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无人机三维模型和野外调查,获取了131个滑坡特征数据。根据剪出口位置和地形特征,将滑坡分为坡脚剪出型、坡中剪出型和切坡剪出型,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影响群发浅层土质滑坡运动距离的主要因素,采用逐步非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3类滑坡运动距离的最优预测模型。研究表明,滑源区高差是降雨型群发浅层土质滑坡运动距离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的最优预测模型残差平方和较小,调整R^(2)值大于0.9,显示出较高的可信度和精度。模型验证表明,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对误差较小,坡脚剪出型、坡中剪出型和切坡剪出型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15.6%、13.5%和12.4%。建立的基于统计分析的降雨型群发浅层土质滑坡运动距离预测模型为类似地区的滑坡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尽管该模型在不同类型的滑坡中表现出较高的预测精度,但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特定区域,在其他地区的适用性仍需进一步验证;未来研究可以考虑增加样本量和影响因子,进一步完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发浅土质滑坡 运动距离 相关性分析 逐步非线性回归 降雨型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感知机的蛋白质变性温度预测 被引量:5
7
作者 丁雪松 黄立群 +2 位作者 张步忠 杨洋 吕强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421-2423,共3页
准确预测蛋白质变性温度在蛋白质工程和药物研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将全局特征和序列特征作为初始特征向量,利用提出的基于权值的降维算法对初始特征向量进行降维,降维后的特征输入多层感知机模型预测蛋白质变性温度。在盲测数据集上... 准确预测蛋白质变性温度在蛋白质工程和药物研制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将全局特征和序列特征作为初始特征向量,利用提出的基于权值的降维算法对初始特征向量进行降维,降维后的特征输入多层感知机模型预测蛋白质变性温度。在盲测数据集上,该方法预测结果与实验测定结果的PCC值由降维前的0.77增加到0.8,RMSE值由降维前的0.17降低到了0.16,蛋白质变性温度预测值的分类准确率与现有方法比较有明显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变性温度 多层感知机 回归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感知机网络的薄储层预测 被引量:11
8
作者 杜昕 范廷恩 +3 位作者 董建华 聂妍 范洪军 郭泊洋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78-1187,1159,共11页
相比地震反演方法和技术,基于多属性回归方法的储层预测技术能够缓解分辨率有限、过于模型化等问题,但模型泛化能力不足常造成井间薄储层预测结果不合理。为此,提出基于多层感知机深度学习网络的多属性回归薄储层预测方法,即以地震数据... 相比地震反演方法和技术,基于多属性回归方法的储层预测技术能够缓解分辨率有限、过于模型化等问题,但模型泛化能力不足常造成井间薄储层预测结果不合理。为此,提出基于多层感知机深度学习网络的多属性回归薄储层预测方法,即以地震数据(提供背景信息)、90°相移数据(提供储层结构近似信息)、储层不连续界限属性(提供储层空间分布信息)为输入,以井点高频自然伽马为期望输出,利用多层感知机深度学习网络训练模型,预测井间自然伽马值,利用自然伽马值与砂—泥岩性的高度相关特性刻画薄储层。A油田实际资料测试表明,自然伽马预测值与真实值平均相关系数达到86.4%(训练集,10口井)和85.5%(验证集,两口井),明显优于传统多属性回归方法。应用该方法解释重点层段6套小层,薄储层预测结果与156口井实钻砂岩厚度平均相关系数较相移数据提升约38%,证实该方法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测 多层感知机 深度学习 多属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家庭照料与社会照料关系研究——基于多层回归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张娜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5-122,共8页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2年的基线调查数据,运用多层回归模型,通过分析社会照料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照料获得的影响,探讨家庭照料与社会照料的关系。回归估计结果显示,个人层次上的年龄、居住状况、失能情况和社区层次上...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2年的基线调查数据,运用多层回归模型,通过分析社会照料对农村老年人家庭照料获得的影响,探讨家庭照料与社会照料的关系。回归估计结果显示,个人层次上的年龄、居住状况、失能情况和社区层次上的老龄补贴、经济状况对农村老年人获得家庭照料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代表社会照料的变量在统计上均不显著。回归估计结果说明,社会照料并不能对缺位的家庭照料起到补充作用,更不会起到替代作用,两者呈现一种非此即彼的"无关系"。文章的政策启示是,打破家庭照料与社会照料的壁垒,构建一个"流动"的老年照料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日常生活照料 家庭照料 社会照料 多层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航运中船舶三维吃水模型动态匹配技术研究
10
作者 王霞 李文明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6-180,共5页
近海航运中船舶吃水精准控制对安全与效率至关重要,传统人工观测精度不足,单一测量技术受环境制约。本文对船舶三维吃水模型动态匹配技术进行研究,构建包含多源数据采集预处理、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模型设计及动态反馈机制的技术架构,实... 近海航运中船舶吃水精准控制对安全与效率至关重要,传统人工观测精度不足,单一测量技术受环境制约。本文对船舶三维吃水模型动态匹配技术进行研究,构建包含多源数据采集预处理、多层感知机神经网络模型设计及动态反馈机制的技术架构,实现船舶载重、水文环境与航行任务的动态耦合建模,在算法层面,采用多层感知机(MLP)神经网络,有效处理多变量非线性耦合关系,其三维吃水预测精度较传统方法提升70%–80%。本文构建的船舶三维吃水动态匹配模型对保障船舶安全航行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吃水模型 动态匹配 多层感知机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模型并联的复杂时序预测方法
11
作者 郑洪英 夏林中 刘星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4-341,共8页
传统时序预测模型通常仅关注捕捉复杂时序中的趋势和模式,而忽略了变量间的相互作用,限制了该模型在复杂时序预测中应用.提出一种Dualformer双模型并联方案,该模型并联iTransformer(inverted transformer)和PatchTST(patch time series ... 传统时序预测模型通常仅关注捕捉复杂时序中的趋势和模式,而忽略了变量间的相互作用,限制了该模型在复杂时序预测中应用.提出一种Dualformer双模型并联方案,该模型并联iTransformer(inverted transformer)和PatchTST(patch time series transformer),通过激活函数替代前馈神经网络,并通过多层感知机计算输出结果.Dualformer利用注意力机制同时捕捉复杂时序中的时间维度和变量维度信息,关注时间趋势与多变量交互.实验结果显示,Dualformer在复杂时序预测效果上显著优于对比模型iTransformer、PatchTST和DLinear(decomposition linear),在实际应用中可显著提高复杂时序预测的准确度,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深度学习 复杂时序预测 注意力机制 多层感知机 Dualform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季节及地域的月降水量三层回归模型及应用
12
作者 朱勇华 姜高霞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共5页
基于不同地域月降水量的特点,采用聚类方法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地域的气象数据。将交互结构数据转化为嵌套分组结构形式,从而将地域因素和季节因素作为层次效应纳入分层线性模型(HLM)。据此建立相应的三层线性模型(HLM3),按照模型理论方... 基于不同地域月降水量的特点,采用聚类方法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地域的气象数据。将交互结构数据转化为嵌套分组结构形式,从而将地域因素和季节因素作为层次效应纳入分层线性模型(HLM)。据此建立相应的三层线性模型(HLM3),按照模型理论方法进行模型计算、优化和分析以解释层次效应和检验残差。结果表明,各层解释变量(气象因素、季节效应、地域效应)能很好地解释月降水量的差异,定量指导不同地域不同季节月降水量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降水量 季节 地域 回归模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修正后的全球生态系统动态调查冠层高度的森林地上生物量模型优化——以福建省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田国帅 周小成 +4 位作者 郝优壮 谭芳林 王永荣 吴善群 林华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7264-7277,共14页
森林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碳存储、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指标,对于气候变化研究和森林资源管理至关重要。福建省地处多云多雨的亚热带,地形和森林类型复杂,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难度大。为提升... 森林地上生物量(Above Ground Biomass,AGB)是衡量森林生态系统碳存储、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指标,对于气候变化研究和森林资源管理至关重要。福建省地处多云多雨的亚热带,地形和森林类型复杂,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难度大。为提升森林地上生物量估算效果,将最新星载激光雷达数据全球生态系统动态调查(GEDI)、Landsat以及Sentinel系列卫星等多源遥感数据进行集成和综合利用,通过Landsat影像计算的林龄对GEDI_V27冠层高度产品进行优化,结合优化后的MGEDI_V27冠层高度产品,建立传统遥感特征结合冠层高度的极端梯度提升模型(XGBoost)生物量反演模型,实现了福建省森林地上生物量的有效估算与制图。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林龄优化后的GEDI冠层高度精度评价结果为R^(2)=0.67,RMSE=2.24m;(2)通过递归特征消除算法对三种森林类型进行特征优选,得到10个遥感特征,其中,三种森林类型最重要的遥感特征均为森林冠层高度,并且对比评价了在包含传统遥感特征因子的情况下有无冠层高度对于模型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冠层高度因子参加特征构建时,森林AGB回归分析的精度明显提高,证实了冠层高度在生物量估算中具有显著的重要性;(3)研究得到的福建省森林AGB范围为0.001—363.331Mg/hm^(2),整体精度评价结果为R^(2)=0.75,RMSE=17.34Mg/hm^(2),2020年全省AGB总量为8.22亿Mg,平均值为101.24Mg/hm^(2)。通过优化GEDI中的森林冠层高度,并且结合传统遥感特征,可以实现对福建省森林地上生物量的精确估算和监测,研究成果有助于区域森林碳汇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全球生态系统动态调查(GEDI) 高度 森林类型 极端梯度提升模型(XGBoost)回归 森林地上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U-Transformer模型的金刚石刀刃异常检测算法
14
作者 王大伟 李丛 朱长水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0-128,共9页
针对金刚石刀刃缺陷特征差异大、缺陷样本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U-Transformer特征重建模型的金刚石刀刃异常检测算法。该方法仅需使用正常样本训练即可完成异常区域的检测与定位。首先,利用冻结的预训练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 针对金刚石刀刃缺陷特征差异大、缺陷样本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U-Transformer特征重建模型的金刚石刀刃异常检测算法。该方法仅需使用正常样本训练即可完成异常区域的检测与定位。首先,利用冻结的预训练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CNN)模型提取多尺度融合特征,放大正常图像与异常图像的差异;然后,构建基于U型Transformer结构的编码器-解码器特征重建模型,计算重建特征与输入特征的特征相似性,生成相似性响应图;最后,为消除正常区域的噪声响应,利用多层感知机(Multi-Layer Perceptron,MLP)网络估计异常比例因子,修正相似性响应图,得到异常分数图。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在金刚石刀刃缺陷数据集上Image AUROC指标为0.989,Piexl AUROC指标为0.992,能够满足金刚石刀刃异常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刚石刀刃 异常检测 U-Transformer模型 预训练 多层感知机网络 特征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模型的宽温域下GAP基固体推进剂动态压缩力学行为预测
15
作者 王潜龙 张益铭 +5 位作者 钱滢宇 王灏森 郭明昊 黄长武 王冉 武毅 《推进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10-221,共12页
本文通过使用改进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开展了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基固体推进剂在低温域-50℃至25℃、宽应变率(2000~6000s^(-1))条件下的压缩力学行为研究。以获得的应力应变曲线为样本,构建了使用随机梯度下降(SGD),遗传算... 本文通过使用改进的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系统,开展了聚叠氮缩水甘油醚(GAP)基固体推进剂在低温域-50℃至25℃、宽应变率(2000~6000s^(-1))条件下的压缩力学行为研究。以获得的应力应变曲线为样本,构建了使用随机梯度下降(SGD),遗传算法(GA)和粒子群算法(PSO)训练的多层感知机(MLP)网络模型和科尔莫戈洛夫-阿诺德(KAN)网络模型,对推进剂的压缩力学性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GAP基推进剂的非线性力学行为具有温度、应变率相关性。随着温度的降低,推进剂应力历史呈现20℃时的4段式、-30℃的3段式和-50℃的2段式;推进剂屈服阶段弹性模量增大,屈服段逐渐减小,初始段弹性模量增大,且其升高速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变快;低温下应变率对推进剂本构关系的影响较常温更为显著;本工作构建的KAN网络相较于MLP网络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推进剂的力学性能变化,在内推测试集和外推测试集中对于工程应力的平均预测误差分别为6.02%和2.89%,KAN模型为GAP基高能固体推进剂宽低温域力学行为预测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P基固体推进剂 低温力学行为 数据驱动 多层感知机 KA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线性模型的原理及应用 被引量:33
16
作者 雷雳 张雷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110-114,共5页
本文对多层线性模型 (HierarchicalLinearModels ,HLM)的理论缘起、应用范围以及其应用原理进行了阐述 ,在指出经典统计技术处理多层数据结构上的局限的同时 ,表明了多层线性模型在这方面的优越性。本文最后对多层线性模型的效果及局限... 本文对多层线性模型 (HierarchicalLinearModels ,HLM)的理论缘起、应用范围以及其应用原理进行了阐述 ,在指出经典统计技术处理多层数据结构上的局限的同时 ,表明了多层线性模型在这方面的优越性。本文最后对多层线性模型的效果及局限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数据 回归 线性模型 多层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局部回归神经网络的多变量非线性系统预测控制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贺平 张兰玲 孙一康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98-300,共3页
以罐式搅拌反应器为例 ,针对复杂多变量系统的强耦合性、非线性、时变性等问题 ,研究了多变量非线性系统的预测控制及改善控制性能的方法 .采用多层局部回归神经网络离线建立预测模型 ,以偏差补偿和模型修正相结合的方式对预测模型进行... 以罐式搅拌反应器为例 ,针对复杂多变量系统的强耦合性、非线性、时变性等问题 ,研究了多变量非线性系统的预测控制及改善控制性能的方法 .采用多层局部回归神经网络离线建立预测模型 ,以偏差补偿和模型修正相结合的方式对预测模型进行误差补偿 ,经在线校正用于预测控制 .通过对性能指标中的偏差项负指数加权 ,进一步改善预测控制性能 .仿真结果表明了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非线性系统 多层局部回归神经网络 预测控制 模型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和心理研究中的多层线性模型 被引量:40
18
作者 刘红云 孟庆茂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13-219,共7页
多层线性模型是分析具有层次结构数据的一种新型统计分析技术,与传统统计方法相比,具有模型假设与实际更吻合、结果解释更合理等特点。近年来这一方法的应用逐渐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受到重视。文章从多层线性模型的基本假设入手,较系统... 多层线性模型是分析具有层次结构数据的一种新型统计分析技术,与传统统计方法相比,具有模型假设与实际更吻合、结果解释更合理等特点。近年来这一方法的应用逐渐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受到重视。文章从多层线性模型的基本假设入手,较系统地介绍了模型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方法,并通过一个具体例子将这一方法与传统回归分析方法相比,进一步说明了多层线性模型在分析具有层次结构数据时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模型 回归分析 最小二乘估计 迭代最小二乘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多项Logit模型: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谢美华 黄友泉 董圣鸿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13年第5期430-437,共8页
常用的多层线性模型要求因变量是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却无法处理因变量为离散变量的嵌套数据。多层多项Logit模型能够处理因变量是无序多分类的多层嵌套数据,但这一模型在我国心理学研究中却鲜有介绍和应用。研究简要介绍了多层多项... 常用的多层线性模型要求因变量是服从正态分布的连续变量,却无法处理因变量为离散变量的嵌套数据。多层多项Logit模型能够处理因变量是无序多分类的多层嵌套数据,但这一模型在我国心理学研究中却鲜有介绍和应用。研究简要介绍了多层多项Logit模型的原理、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然后分别用该模型和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个体因素和区域因素对35721名学生进入不同高校就读机会的影响并对结果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多层多项Logit模型比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更拟合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多项Logit模型 多层线性模型 传统Logistic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的阔叶次生林单木胸高断面积生长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宁金魁 王光玉 +4 位作者 许诺 黄锦程 欧阳勋志 刘洪生 臧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4-34,共11页
【目的】阔叶次生林是一种复杂的异龄复层林,林木的胸高断面积生长量决定了林分的林分质量和碳汇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阔叶复层次生林胸高断面积年均生长量(BAI)受个体大小、试验林、林层等因素的影响。【方法】以赣南地区3个林分结构... 【目的】阔叶次生林是一种复杂的异龄复层林,林木的胸高断面积生长量决定了林分的林分质量和碳汇能力。本研究旨在探讨阔叶复层次生林胸高断面积年均生长量(BAI)受个体大小、试验林、林层等因素的影响。【方法】以赣南地区3个林分结构各异的阔叶次生林试验林为研究对象,根据树高及树种组成的差异,分别将3个试验林划分3个林层和6种经营类型,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设19个分位数(τ∈{0.05,0.10,0.15,…,0.90,0.95}),建立了胸高断面积年均生长量与胸径(DBH_2021)、高径比(H_D_ratio)、林层、试验林类型、经营类型等之间的非线性回归关系,并采用了AIC、Rτ2、MAD、MD等指标评价各分位数回归模型。【结果】1)3个试验林之间的BAI差异显著,但同一试验林内作业样地和对照样地的BAI差异在统计上表现不显著;2)AIC值最低时的分位数回归模型为log(BAI)τ~log(DBH_2021)+DBH_2021+H_D_ratio,分位数τ=0.45时,BAI的分位数模型最优,此时BAI的最佳分位数回归模型的拟合系数Rτ2为0.5353,考虑林层、试验林类型、经营类型时,拟合系数又分别提高了10%,分别为0.6383(考虑林层、试验林类型)、0.6389(考虑林层、经营类型);3)log(DBH_2021)、H_D_ratio、林层、发育阶段、经营类型对BAI的影响都是正效应。【结论】基于胸径、高径比、林层、试验林类型、经营类型构建的单木胸高断面积生长分位数模型可为阔叶次生林的提质增效技术提供量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模型 胸高断面积生长量 阔叶次生林 个体大小 经营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