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顾及抗差性的GNSS多尺度地壳运动场构建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苏小宁 朱庆 +2 位作者 孟国杰 孙海丽 闫浩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363-3373,共11页
精准提取应变率场是利用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观测资料开展区域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的重要环节,而其中的关键点是构建精确的地壳运动场模型.本文提出一种顾及抗差性的多尺度地壳运动场构建方法,在多尺度球面小波方... 精准提取应变率场是利用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观测资料开展区域地震危险性分析工作的重要环节,而其中的关键点是构建精确的地壳运动场模型.本文提出一种顾及抗差性的多尺度地壳运动场构建方法,在多尺度球面小波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到测站观测数据质量不优或观测环境不好等因素产生的局部非构造变形对提取地壳形变场的影响.通过在实际观测资料中加入粗差的模拟分析验证本方法具有好的抗差性.通过对观测数据高精度统一解算,获取川滇地区最新的震间GNSS速度场,抗差迭代算法从中检测出20%的降权站点和2%的除权站点,而这些测站的观测标墩均建设在土层上,且数据解算的误差较大,表明存在明显的局部非构造变形,如果在解算应变率场时与其他测站作等权处理或基于解算的形式误差确定权重,必然会在解算的应变率场产生显著粗差,进而影响到地震趋势判定或危险性分析等重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差估计 gnss观测 多尺度球面小波 地壳运动场 应变率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NSS观测的泸定M_(S)6.8地震震前变形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苑争一 赵静 牛安福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13-621,共9页
利用2017—2020年中国局部GNSS速度场和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基准站时间序列数据,从基线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多尺度地壳应变参数两方面,详细分析了2022年泸定M_(S)6.8地震前的构造变形及其演化特征,得到以下认识:(1)2021年玛多M_(S)7.4地震... 利用2017—2020年中国局部GNSS速度场和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的基准站时间序列数据,从基线时间序列变化特征、多尺度地壳应变参数两方面,详细分析了2022年泸定M_(S)6.8地震前的构造变形及其演化特征,得到以下认识:(1)2021年玛多M_(S)7.4地震后,巴颜喀拉块体内部甘孜—小金、炉霍—小金基线时间序列的加速压缩,表明其边界断裂受同震破裂影响发生解耦并加速向南、东向推挤,导致鲜水河断裂南段—龙门山断裂西南段所围限的三岔口一带的应变能积累速率加快,地震危险性增加;(2)泸定M_(S)6.8地震处于大型走滑断裂带剪切应变高值边缘的弱化区、垂直于断层方向应变的张性区,表明闭锁背景下正应变的减小有利于断层破裂和地震成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泸定M_(S)6.8地震 鲜水河断裂带 构造变形 多尺度gnss应变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微压电振动能量采集器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3
3
作者 崔兴可 霍睿 +1 位作者 李淑颖 刘翠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95-197,200,共4页
当采集器的尺寸小到微纳米级时,构件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传统的宏观理论建模将不再适用。而应变梯度理论能够引入与材料内部结构的有关的内秉特征常数,有效解决了微结构的尺度效应问题。首先采用Hamilton变分原理推导出基于偶应力理... 当采集器的尺寸小到微纳米级时,构件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传统的宏观理论建模将不再适用。而应变梯度理论能够引入与材料内部结构的有关的内秉特征常数,有效解决了微结构的尺度效应问题。首先采用Hamilton变分原理推导出基于偶应力理论的的微梁的动力学方程,并对振动偏微分方程进行求解。结合压电方程以及梁在小变形条件小的挠曲度微分方程得到微能量采集器的电压输出表达式,然后利用软件MATLAB参数仿真,仿真结果与实验值对比,拟合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效应 应变梯度理论 HAMILTON原理 参数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南缘现今地壳形变与多尺度应变率场特征
4
作者 陈斌 瞿伟 +2 位作者 张勤 王庆良 郝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47-1055,共9页
利用青藏高原东南缘1999~2007年与2011~2017年高精度GNSS监测资料,充分顾及GNSS测站非均匀分布的特性,构建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形变多尺度球面小波模型,定量分析汶川强震前后该区域地壳形变与不同空间尺度下地壳应变率场变化特征。研究... 利用青藏高原东南缘1999~2007年与2011~2017年高精度GNSS监测资料,充分顾及GNSS测站非均匀分布的特性,构建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形变多尺度球面小波模型,定量分析汶川强震前后该区域地壳形变与不同空间尺度下地壳应变率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汶川强震前后研究区整体地壳运动具有一定继承性发展特征,均在龙门山、安宁河、则木河与小江断裂处形成明显的速度差异梯度带,且高应变率值也主要聚集在上述主干断裂及附近区域;汶川强震后,研究区域整体地壳运动速率量值,特别是龙门山断裂带西北侧地壳运动速度量值显著增大,羌塘、巴颜喀拉与川滇地块也呈现出加速向南东运移并推动华南块体的趋势。不同尺度下的应变率场反映出不同空间范围下区域应变积累特征,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域在尺度因子q=7时的计算结果是合理的(合理的最大尺度因子);当尺度因子q=6时,能较好地揭示出区域整体构造活动特性,即清晰地揭示出汶川强震后龙门山断裂处呈现出的显著主压应变、面压缩与最大剪应变率高值特征;当尺度因子q=3~7时(最佳组合尺度因子),可较好地综合揭示出区域地壳大尺度(整体)形变与局部形变特征。汶川强震后,研究区域主干断裂带,特别是震中及其附近区域地震活动性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gnss速度场 多尺度球面小波 地壳应变 汶川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构造对T型接头超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余文韬 谢旭 成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1-37,95,共8页
为了研究焊接细节对钢结构超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以T型接头为对象,在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平台上,开发基于Arlequin算法的结构多尺度计算程序.利用多尺度算法,开展焊接接头的局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比较焊趾半径、厚钢板未熔透长度及焊... 为了研究焊接细节对钢结构超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以T型接头为对象,在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平台上,开发基于Arlequin算法的结构多尺度计算程序.利用多尺度算法,开展焊接接头的局部弹塑性有限元分析.比较焊趾半径、厚钢板未熔透长度及焊趾表面凹凸对局部塑性应变履历的影响,利用Coffin-Manson模型对T型接头的超低周疲劳特性进行定性讨论.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焊趾位置是焊接接头的超低周疲劳易损位置,厚钢板的未熔透长度对焊接部位局部塑性应变的影响不大;焊趾半径对焊趾局部塑性应变有较大的影响,增大焊趾半径可以有效提升钢结构在循环荷载下的超低周疲劳性能;焊趾表面的平整性是影响焊趾局部塑性应变履历的重要因素,尖锐的凹坑会明显降低焊接接头的超低周疲劳性能,磨平的焊趾表面可以减少局部塑性应变,提高接头的超低周疲劳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型焊接接头 多尺度分析方法 Arlequin法 局部塑性应变履历 超低周疲劳 参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震前变形特征分析
6
作者 苑争一 赵静 牛安福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9-398,共10页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27秒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基于大地测量资料详细分析震源区的构造运动、应变演化以及深部变形特征,对于发震机理及震后危险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1991—2016、2017—2020期中国大陆地... 2022年1月8日1时45分27秒青海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县发生M_(S)6.9地震,基于大地测量资料详细分析震源区的构造运动、应变演化以及深部变形特征,对于发震机理及震后危险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1991—2016、2017—2020期中国大陆地区GNSS速度场,分析了青藏高原东北缘各断裂带的运动学特征、门源地震震中和周边区域的地壳应变及其动态演化特征;结合剖面投影和非线性拟合算法,定量计算了托莱山、冷龙岭断裂的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得到以下认识:①青藏高原东北缘不同断裂带的运动学特征差异较大,整体以地壳缩短运动为主,局部区域伴随旋转运动;②震中位于面膨胀率和最大剪应变率高值区的边缘,与前人关于强震地点的认识基本一致;③区域应变参数的时空演化过程显示,震中附近应变特征整体变化不大,表明断层可能处在孕震晚期阶段;④托莱山断裂带具有较高的滑动速率和闭锁深度,结合库仑应力的研究结果认为,该断裂未来一段时间的地震危险性仍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源 M_(S)6.9地震 gnss运动学特征 应变参数演化 断层闭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