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MAQ空气质量模型研究机动车对济南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
作者 周成 李少洛 +3 位作者 孙友敏 张桂芹 李思逺 朱丽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31-2039,共9页
为研究济南市机动车排气对城市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利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简称“1号站点”)和路边机动车尾气监测站点(简称“2号站点”)的在线数据,以及基于4种模拟情景的CMAQ空气质量模型预测数据,研究了济南市城市区域大气污染物... 为研究济南市机动车排气对城市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利用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简称“1号站点”)和路边机动车尾气监测站点(简称“2号站点”)的在线数据,以及基于4种模拟情景的CMAQ空气质量模型预测数据,研究了济南市城市区域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变化规律及不同机动车车型对6种常规大气污染物的贡献.结果表明:①在采暖季,1号站点ρ(PM 2.5)、ρ(PM 10)、ρ(NO 2)、ρ(CO)、ρ(O 3)和ρ(SO 2)月均值分别为435μg m^3、702μg m^3、84.2μg m^3、6.8 mg m^3、4.5μg m^3和92μg m^3.②2015年12月24日(灰霾天),1号站点ρ(CO)、ρ(PM 2.5)和ρ(PM 10)均明显升高,ρ(SO 2)、ρ(O 3)和ρ(NO 2)均变化不明显.2个监测站点中ρ(NO 2)和ρ(PM 10)均呈双峰趋势,2个峰值出现的时间与上、下班高峰期基本一致.除ρ(O 3)和ρ(SO 2)达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外,其他污染物均超过GB 3095—2012二级标准限值,采暖季大气污染特征为颗粒物型污染.③机动车对研究区域NO 2和PM 10贡献率较大,其中,小型车对CO、NO 2、PM 10和PM 2.5贡献率最大,其贡献率分别为85.7%、50.1%、53.4%和52.8%.机动车排放源能降低空气中ρ(O 3),其总贡献率为-25.5%,其中大型车、中型车、小型车对O 3的贡献率分别为-8.8%、-2.7%和-8.9%.灰霾天下不同机动车车型对空气中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总贡献率均比采暖季大.研究显示,济南市采暖季大气污染特征为颗粒物型污染,机动车排放源对空气中NO 2和PM 2.5有较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空气质量 cmaq空气质量模型 机动车排气 大气污染物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尺度空气质量及总量控制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杜世勇 魏征 +2 位作者 李曼 姜德超 张桂芹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273-277,309,共6页
空气质量模型是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反应机理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通过研究简述了空气质量模型在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中的作用,并且重点总结了国内外城市尺度空气质量模型(GIS、AERMOD、CALPUFF、NJU-CAQPS及Model3-CMAQ)的基本原理及... 空气质量模型是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及反应机理分析的一种重要工具。通过研究简述了空气质量模型在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中的作用,并且重点总结了国内外城市尺度空气质量模型(GIS、AERMOD、CALPUFF、NJU-CAQPS及Model3-CMAQ)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特征。通过对大气总量控制模型的研究讨论了区域大气总量的控制方法,分别对大气总量预算中的测算方法进行研究,并展望了空气质量模型和大气总量控制模型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尺度 空气质量模型 总量控制模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AQ/ISAM空气质量模型的北京市夏季臭氧来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树宪 李洋 +3 位作者 张众志 杜晓惠 徐双喜 孟凡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83-1192,共10页
为了解北京市夏季臭氧(O_(3))污染的特征与来源,采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MAQ)的综合源解析功能(ISAM)对北京市2019年6月不同区域的近地面O_(3)浓度及其来源贡献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量化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京津冀以外省份以及全... 为了解北京市夏季臭氧(O_(3))污染的特征与来源,采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型(CMAQ)的综合源解析功能(ISAM)对北京市2019年6月不同区域的近地面O_(3)浓度及其来源贡献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量化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京津冀以外省份以及全球背景共14类NO_(x)和VOCs排放源对北京市不同区域O_(3)污染的贡献.结果表明:①北京市不同地区O_(3)及其前体物来源存在显著差异,城区及近郊区NO_(x)和VOCs均主要来自于北京市本地排放,本地源排放对城区及近郊区的NO_(x)贡献(39.7%~46.4%)显著大于对远郊区的贡献(19.9%~38.8%),本地源排放对城区及近郊区的VOCs贡献(51.1%~75.8%)大于对远郊区的贡献(19.5%~39.6%).②远郊区NO_(x)和VOCs浓度更易受非本地排放的输送影响.③O_(3)主要来源于包括模拟区域外以及全球背景的边界传输贡献,边界传输对北京市不同受体区域的贡献均大于52.6%.④北京市本地源排放对城区及近郊区O_(3)的贡献(6.8%~18.3%)大于对远郊区的贡献(2.4%~7.6%),京津冀以外源区的排放对北京市远郊区的贡献(5.2%~6.4%)大于对城区及近郊区的贡献(2.7%~4.4%),说明本地排放对远郊区影响相对较小,远郊区O_(3)浓度易受北部燕山山脉和太行山的阻隔影响.因地理位置及地形原因,河北省不同源区对北京市不同区域O_(3)浓度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异.研究显示,控制北京市夏季O_(3)污染应综合考虑城区与郊区O_(3)来源的差异性,做好周边区域的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 臭氧(O_(3)) 源解析 区域多尺度空气质量(cmaq)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MAQ模式产品的福州市空气质量预报系统 被引量:37
4
作者 陈彬彬 林长城 +3 位作者 杨凯 林文 王宏 余永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744-1752,共9页
利用CMAQ(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 Model)模式预报产品和福州市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大气污染物的观测资料以及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根据动力-统计相结合的预报方法,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建立不同天气系统下CMAQ模式产品... 利用CMAQ(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 Model)模式预报产品和福州市2007年1月至2010年6月大气污染物的观测资料以及常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根据动力-统计相结合的预报方法,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建立不同天气系统下CMAQ模式产品和多类预报因子相结合的日污染物浓度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影响福州市的天气系统共分为大陆高压、副热带高压、切变、暖区辐合、高空槽、台风和热带辐合带7类天气型.在暖区辐合、高空槽和大陆高压控制下,福州市的空气质量较差,而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系统影响时,福州市的空气质量最好.日污染物浓度预报方程置信度均为P=0.000,模型有统计学意义.利用模型对2010年7~12月福州市各污染物浓度进行预报效果回代检验,模型对PM10的污染指数等级预报正确率达到了71.3%,对SO2和NO2的级别预报正确率达到了100%,日预报综合评分平均达88.8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q模式 空气质量 多元回归 预报模型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lverlight的空气质量模型动态展示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康 朱云 +5 位作者 周勤 陈春贻 钟义龙 JANG Carey 黎嘉明 付红彬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20-1023,共4页
传统B/S系统在模型数据展现中灵活性和交互性等方面的不足大大限制了模型数据的表达效果及运用。介绍了B/S架构下基于Silverlight技术的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结果动态展示方法,重点阐述了如何使用"插值"和"连续色"两种... 传统B/S系统在模型数据展现中灵活性和交互性等方面的不足大大限制了模型数据的表达效果及运用。介绍了B/S架构下基于Silverlight技术的空气质量模型模拟结果动态展示方法,重点阐述了如何使用"插值"和"连续色"两种方法来增强Silverlight展示效果的技术过程。采用在空气质量模型领域广泛应用的CMAQ模型数据检验系统效果,与Windows下的专业CMAQ分析展示软件VERDI的展示结果完全一致;基于Silverlight的空气质量模型动态展示系统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效果及不受用户操作系统平台限制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LVERLIGHT 空气质量模型 cmaq 动态展示 B/S架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多权重年际空气质量模型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延祥 袁占良 王俏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6-56,共11页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空气质量逐渐恶化,空气污染已经发展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随着监测技术的提升,空气污染数据迅速增加,人们对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的研究逐渐向年际及年代际时间尺度靠拢。而现阶段对年际时间尺度空气质量评价的...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空气质量逐渐恶化,空气污染已经发展为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问题。随着监测技术的提升,空气污染数据迅速增加,人们对空气质量时空变化的研究逐渐向年际及年代际时间尺度靠拢。而现阶段对年际时间尺度空气质量评价的方法较少,常用年均AQI作为评价指标。由于AQI是单一污染物指数,抵消了多种污染物的累计效应,产生的模糊信息会掩盖其他污染物对健康的实际影响。因此,该研究基于中国AQI计算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权重的特定的年际时间尺度空气质量评价模型——综合空气质量指数(CAQI),用于修正中国空气质量指数在年际空气质量评价中的缺陷。通过对模型验证发现该模型具有良好的性能,在年际时间尺度空气质量评价中效果较好,具有更高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空气质量模型 年际时间尺度 OLS Moran’s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区域输送对上海市空气质量影响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50
7
作者 张艳 余琦 +1 位作者 伏晴艳 马蔚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14-923,共10页
采用MM5/CMAQ模型模拟了2004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物的输送与扩散对上海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并定量研究了外部源区域输送和本地源对上海市空气质量的贡献.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受本地源和外地源的影响程度及相互比例随着季节的变化存... 采用MM5/CMAQ模型模拟了2004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物的输送与扩散对上海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并定量研究了外部源区域输送和本地源对上海市空气质量的贡献.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受本地源和外地源的影响程度及相互比例随着季节的变化存在很大差异;一次污染物SO2和二次污染物SO42-所受到的影响也呈现不同的特点.外部源区域输送对上海地区SO2浓度的贡献率为7%~17%,而对SO42-浓度的贡献率在60%~70%.贡献率垂直廓线分析表明,上海地区SO2外部源贡献率随高度存在着明显的变化,总体上随高度的增长呈非线性增长,而SO42-外部源贡献率随高度的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MM5/cmaq模型 区域大气污染 输送 上海 空气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空气质量预报平台设计及其预报效果评估 被引量:9
8
作者 程念亮 李红霞 +3 位作者 孟凡 柴发合 程兵芬 王继康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2-99,共8页
基于排放源处理(SMOKE)模型、综合空气质量(CMAQ)模型与气象预报(WRF)模型初步搭建山东省空气质量预报平台,利用污染物在线监测数据和气象站观测数据检验预报平台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预报平台气象模块的预测效果与文献研究结果较一致;... 基于排放源处理(SMOKE)模型、综合空气质量(CMAQ)模型与气象预报(WRF)模型初步搭建山东省空气质量预报平台,利用污染物在线监测数据和气象站观测数据检验预报平台的预报效果。结果表明,预报平台气象模块的预测效果与文献研究结果较一致;由CMAQ模型对2014年济南、淄博、烟台、威海的SO2、NO2、PM2.5质量浓度进行预测,SO2、NO2、PM2.5预报平均值分别在17.65~48.97、18.69~45.43、34.97~79.15μg/m3;SO2、NO2、PM2.5预报值与监测值的相关系数在0.52~0.74,标准化平均偏差、标准化平均误差、平均相对偏差、平均相对误差分别在-34.00%^-5.73%、11%~47%、-25.00%^-10.21%、20%~42%,预报平台具有良好的预报性能。最后,对未来空气质量数值预报平台的发展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空气质量预报 cmaq模型 平台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端随机树方法的WRF-CMAQ-MOS模型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黄丛吾 陈报章 +1 位作者 马超群 王体健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9-789,共11页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了公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度,以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CMAQ)为工具,结合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Model)...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空气污染已经成为了公众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为了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度,以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CMAQ)为工具,结合中尺度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Model)气象预报数据、气象观测数据、污染物浓度观测数据,基于极端随机树方法建立了WRF-CMAQ-MOS(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 Model-Community Multi-Scale Air Quality-Model Output Statistics)统计修正模型。结果表明,结合WRF气象预报的CMAQ-MOS方法明显修正了由于模型非客观性产生的模式预报偏差,提高了预报效果。使用线性回归方法不能获得较好的优化效果,选取极端随机树方法和梯度提升回归树方法对模型进行改进和比较,发现极端随机树方法对结合WRF气象要素的CMAQ-MOS模型有较大的提升。针对徐州地区空气质量预报,进一步使用基于极端随机树方法的WRF-CMAQ-MOS模型对2016年1、2、3月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及PM_(2.5)、PM_(10)、NO_2、SO_2、O_3、CO六种污染物优化试验进行验证,发现优化效果最为明显的两种污染物分别是NO_2及O_3,2016年1、2、3月整体相关系数NO_2由0.35升至0.63,O_3由0.39升至0.79,均方根误差NO_2由0.0346减至0.0243 mg/m^3,O_3由0.0447减至0.0367 mg/m^3。文中发展的WRFCMAQ-MOS统计修正模型可以有效提升预报精度,在空气质量预报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maq) WRF 极端随机树 cmaq-MO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国源清单CMAQ模型预报适用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曾钰 黄钟霆 彭庆庆 《绿色科技》 2015年第8期213-215,共3页
随着空气质量预报重要性不断凸显,不少省份将要开展城市空气质量预报。介绍了CMAQ数值模型发展、应用和预报原理,并对CMAQ在不同城市的使用情况以及污染预报准确率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发现:CMAQ数值预报模型有着较好的预报能力,能够有... 随着空气质量预报重要性不断凸显,不少省份将要开展城市空气质量预报。介绍了CMAQ数值模型发展、应用和预报原理,并对CMAQ在不同城市的使用情况以及污染预报准确率进行了分析对比,研究发现:CMAQ数值预报模型有着较好的预报能力,能够有效地指导城市空气质量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q模型 空气质量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GRU循环神经网络优化CMAQ预测结果
11
作者 张彦虎 范敬勇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79,共10页
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度对于区域大气污染精准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邢台市空气质量预报情况,使用WRF气象模型输出数据和CMAQ空气质量模型输出数据结合GRU循环神经网络,建立了WRF-CMAQ-GRU模型,对2022年7月邢台市PM_(2.5)、PM_(10)、... 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的准确度对于区域大气污染精准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邢台市空气质量预报情况,使用WRF气象模型输出数据和CMAQ空气质量模型输出数据结合GRU循环神经网络,建立了WRF-CMAQ-GRU模型,对2022年7月邢台市PM_(2.5)、PM_(10)、SO_(2)、NO_(2)、O_(3)、CO等6种污染物的预测结果进行优化。实验发现:该模型对PM_(2.5)及O_(3)的优化效果最明显,PM_(2.5)数据优化后的相关系数由0.28提高到0.85,O_(3)数据优化后的相关系数由0.29提高到0.70。初步验证了GRU循环神经网络对WRF-CMAQ模型预报结果的显著优化作用,使空气质量预报准确度得到较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空气 预测预报 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maq) WRF-cmaq-GRU模型 循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一次重空气污染过程特征分析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32
12
作者 余纬 罗栩羽 +3 位作者 范绍佳 刘洁 冯业荣 樊琦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45-653,共9页
以珠江三角州地区(珠三角)2009年11月23─29日一次重空气污染过程为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中尺度气象模式(MM5)、污染源排放模式(SMOKE)和空气质量模式(CMAQ)的模拟,研究此次重空气污染过程的特征.结果表明,造成此次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有... 以珠江三角州地区(珠三角)2009年11月23─29日一次重空气污染过程为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及中尺度气象模式(MM5)、污染源排放模式(SMOKE)和空气质量模式(CMAQ)的模拟,研究此次重空气污染过程的特征.结果表明,造成此次重污染的主要原因有:①前期高压脊带来的稳定层结和静小风条件使得大气污染物逐日累积,难以扩散;②西太平洋台风向南海附近发展移动时,其外围下沉气流导致珠三角大气污染物向低层输送并积累.珠三角区域污染分布特征表明,广州和佛山的本地贡献明显,而肇庆等地受外地源输送的影响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尺度气象模式(MM5) 污染源排放模式(SMOKE) 空气质量模式(cmaq) 边界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位Linux并行计算大气模型效率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云 LIN Che-jen +2 位作者 陈春贻 JANG Carey 钟义龙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66-2269,共4页
研究了CMAQ大气模型在64位Linux操作系统上不同CPU核心数目并行计算模拟耗时以及结果的差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并行计算能大幅缩短CMAQ模拟耗时,以16个CPU核心并行处理为性价比最佳值;此时连续模拟中国区域37天空气质量状况(分辨率36 k... 研究了CMAQ大气模型在64位Linux操作系统上不同CPU核心数目并行计算模拟耗时以及结果的差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并行计算能大幅缩短CMAQ模拟耗时,以16个CPU核心并行处理为性价比最佳值;此时连续模拟中国区域37天空气质量状况(分辨率36 km、167行×97列、垂直14层)平均耗时小于16 m in/d,而相同情况下单核模拟耗时大于2 h/d;多于16个核心并行处理时,随核心数量的增加模型性能提升的趋势减缓;操作系统和参与运算的核心数目对CMAQ模型模拟结果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行计算 空气质量模型 cmaq LINU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M_(2.5)浓度达标约束和区域联防联控的河南省地级市大气环境容量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硕迪 董欣宜 +3 位作者 苏方成 徐起翔 王克 张瑞芹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5-995,共11页
为研究以河南省为代表的受大气污染传输影响显著省份的大气环境容量,本文基于CMAQ模型,采用嵌套迭代模拟的方法,计算了在周边省份区域联防联控的前提下河南省PM_(2.5)浓度达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时17个地级... 为研究以河南省为代表的受大气污染传输影响显著省份的大气环境容量,本文基于CMAQ模型,采用嵌套迭代模拟的方法,计算了在周边省份区域联防联控的前提下河南省PM_(2.5)浓度达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时17个地级市SO_(2)、NO_(x)、一次PM_(2.5)和NH_(3)的大气环境容量.结果表明:①省外传输对河南省PM_(2.5)浓度的贡献率为50.29%,其中周边7个省份传输贡献率为36.19%,可见周边省份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是河南省实现空气质量达标的必要条件.②在省级PM_(2.5)浓度达标时,河南省周边7个省份SO_(2)、NO_(x)、一次PM_(2.5)和NH_(3)的大气环境容量分别为279.07×10^(4)、465.61×10^(4)、172.67×10^(4)和182.96×10^(4)t,超载排放量分别为243.13×10^(4)、402.79×10^(4)、143.63×10^(4)和142.54×10^(4)t.③在区域联防联控的前提下,全省PM_(2.5)浓度达标时河南省17个地级市的SO_(2)、NO_(x)、一次PM_(2.5)和NH_(3)环境容量分别为23.48×10^(4)、52.40×10^(4)、22.74×10^(4)和32.17×10^(4)t,超载排放量分别为48.43×10^(4)、106.78×10^(4)、45.84×10^(4)和61.63×10^(4)t.④河南省东南部区域的SO_(2)和NO_(x)排放以及西北部区域的一次PM_(2.5)和NH_(3)排放会对全省PM_(2.5)浓度变化有显著贡献.研究显示,河南省PM_(2.5)浓度达标时,4种主要大气污染物的环境容量的最大值为52.40×10^(4)t,超载排放量的最大值为106.78×10^(4)t.为实现河南省PM_(2.5)浓度达标,河南省周边省份均需要实施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同时河南省需要加大对东南部区域的SO_(2)和NO_(x)排放以及西北部区域的一次PM_(2.5)和NH_(3)排放的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aq模型 空气质量达标 PM_(2.5) 区域传输 大气环境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中东部地区2009年大气硫沉降模拟 被引量:7
15
作者 边敏娟 钱骏 +2 位作者 刘志红 廖瑞雪 邹孝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15-1119,共5页
采用第三代公共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Models-3/CMAQ,对四川中东部地区2009年1月、4月、7月和10月SO2排放所产生的硫沉降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且将该模型输出的ρ(SO2)、SO42-湿沉降量分别与地面层的ρ(SO2)、降水中SO42-湿沉降量实测... 采用第三代公共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Models-3/CMAQ,对四川中东部地区2009年1月、4月、7月和10月SO2排放所产生的硫沉降分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并且将该模型输出的ρ(SO2)、SO42-湿沉降量分别与地面层的ρ(SO2)、降水中SO42-湿沉降量实测值进行相关分析,探讨硫沉降的季节、区域分布特征及湿沉降变化.结果表明:ρ(SO2)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相关系数)为0.445,SO42-湿沉降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R为0.510;四川中东部地区夏季硫沉降量为2.2×104t,高于其他三季,冬季最小,为1.0×104t;硫沉降呈三大片区分布,宜宾、乐山、泸州为高值分布区,资阳、遂宁、南充、广安和达州均属于硫沉降低值区,成都、德阳、绵阳片区属硫沉降次高值区;干沉降中SO2沉降量在各季所占比例均在85%以上,湿沉降中各季SO42-沉降量所占比例均在9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沉降 数值模拟 公共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maq)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二噁英类污染物输送-沉降模拟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珏 孟凡 +3 位作者 何友江 张艳燕 朱彬 朱琦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93-1402,共10页
大气中的二噁英类物质(PCDD/Fs)是一类难降解的有毒污染物,可对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健康构成危害.二噁英类物质主要是由废物焚烧、金属冶炼和造纸化工等行业所产生.二噁英类物质为半挥发性物质,可以在气态和气溶胶之间相互转移,从而影... 大气中的二噁英类物质(PCDD/Fs)是一类难降解的有毒污染物,可对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健康构成危害.二噁英类物质主要是由废物焚烧、金属冶炼和造纸化工等行业所产生.二噁英类物质为半挥发性物质,可以在气态和气溶胶之间相互转移,从而影响其大气物理和化学过程.利用耦合有机物吸收和黑碳吸附的二噁英类污染物颗粒态、气态相间分配模块和化学转化的区域大气化学、输送模式(CMAQ)模拟了2006年1月,4月,7月和10月长三角(长江三角洲)地区PCDD/Fs在大气中的输送、转化和沉降等演变过程,探讨了大气中二噁英类污染物的季节变化规律和沉降特征.模拟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二噁英类污染物排放存在着明显的长距离输送特征和区域影响;冬季大气二噁英类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夏季,湿沉降是其主要的沉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二噁英(PCDD/Fs) 公共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maq)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市PM_(2.5)和臭氧复合污染期多路径减排效果评估 被引量:9
17
作者 卞锦婷 黄凌 +5 位作者 李红丽 李瑞 姜森 廖加强 王杨君 李莉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14-324,共11页
为探究大气PM_(2.5)和臭氧(O_(3))复合污染期间的污染物浓度削峰方案,以上海市2018年4月27—30日PM_(2.5)和O_(3)复合污染时段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MAQ模型),建立上海市O_(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MDA8 O_(3))以及P... 为探究大气PM_(2.5)和臭氧(O_(3))复合污染期间的污染物浓度削峰方案,以上海市2018年4月27—30日PM_(2.5)和O_(3)复合污染时段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MAQ模型),建立上海市O_(3)日最大8小时滑动平均值(MDA8 O_(3))以及PM_(2.5)浓度与人为源排放的NO_(x)和VOCs之间的响应关系,获得了EKMA(empirical kinetics modeling approach,经验动力学建模方法)曲线.在此基础上,探讨上海市MDA8 O_(3)和PM_(2.5)对前体物排放的敏感性,并进一步量化了本地减排、提前减排和区域减排等不同情景下PM_(2.5)和MDA8 O_(3)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1)上海市PM_(2.5)和O_(3)复合污染期间MDA8 O_(3)的峰值率(PR)为0.6~1.1,除浦东惠南站点外,整体处于VOCs控制区.(2)上海市人为源NO_(x)和VOCs减排对PM_(2.5)的削峰效果有限(NO_(x)减少80%时,PM_(2.5)浓度下降1.2μg/m^(3)).本地VOCs减排对MDA8 O_(3)的削峰较为明显(最大下降量为17.0μg/m^(3)).VOCs与NO_(x)的减排比例需控制在1.9∶1以上才能使MDA8 O_(3)浓度不发生反弹,同时可优先控制烯烃类的排放.(3)上海市MDA8 O_(3)浓度在提前减排和区域减排VOCs情景下均能进一步降低,降幅为0.6%~3.1%,且区域减排带来的受益范围更广;提前减排和区域减排对上海市PM_(2.5)浓度降低的边际效益均甚微.研究显示,复合污染期间VOCs的排放控制可同时削减PM_(2.5)和MDA8 O_(3)浓度峰值,提前采取污染防控措施以及区域联合控制对上海市O_(3)浓度削峰有一定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控制 臭氧(O_(3)) PM_(2.5) 区域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型(cmaq模型) 减排情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季节人为氯排放对二次气溶胶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一鸣 周慧娴 +2 位作者 李思婷 沈傲 樊琦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059-4072,共14页
利用WRF-CMAQ模式对比有无人为氯排放的模拟试验,定量分析了不同季节人为氯排放对二次无机气溶胶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氯排放对硫酸盐的影响较小,而硝酸盐对人为氯排放较为敏感,Cl^(-)颗粒物与HNO_(3)、N_(2)O_(5)、NO_... 利用WRF-CMAQ模式对比有无人为氯排放的模拟试验,定量分析了不同季节人为氯排放对二次无机气溶胶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影响.结果表明,人为氯排放对硫酸盐的影响较小,而硝酸盐对人为氯排放较为敏感,Cl^(-)颗粒物与HNO_(3)、N_(2)O_(5)、NO_(3)和NO_(2)均可发生反应生成硝酸盐,同时NH_(3)也会转化为铵盐.人为氯排放使冬、春、夏、秋季硝酸盐月均浓度分别最高增加9.8μg/m^(3)(34.3%)、1.5μg/m^(3)(11.4%)、1.3μg/m^(3)(9.1%)和2.6μg/m^(3)(10.3%),铵盐月均浓度分别最高增加3.0μg/m^(3)(30.7%)、0.6μg/m^(3)(10.3%)、0.5μg/m^(3)(6.5%)和1.1μg/m^(3)(8.0%),冬季影响最大,夏季影响最小.人为氯排放增强了Cl原子和OH自由基对VOCs的降解作用,不同种类的SOA浓度略有上升,人为氯排放对SOA浓度影响最大约为6%.二次无机气溶胶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增加导致了颗粒物总量的增加,人为氯排放使冬、春、夏、秋季PM_(10)月均浓度分别最高增加14.0μg/m^(3)(18.3%)、2.5μg/m^(3)(3.0%)、1.9μg/m^(3)(2.8%)和4.5μg/m^(3)(4.3%),PM_(2.5)月均浓度分别最高增加15.0μg/m^(3)(24.4%)、2.1μg/m^(3)(3.5%)、1.2μg/m^(3)(3.2%)和3.9μg/m^(3)(4.4%).人为氯排放的季节性影响从大到小分别为冬、秋、春、夏季,内陆的影响比沿海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氢 氯气 二次气溶胶 公共多尺度空气质量模式(cmaq) PM_(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