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与海温的多尺度关系及最优子集回归预测 被引量:15
1
作者 谷德军 纪忠萍 李春晖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5-63,共9页
采用小波变换,Lanczos时间滤波器,相关分析研究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的多尺度特征及与海温场的关系,并研制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的短期气候预测新方法——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预测方法。结果表明,1958—200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平均日期为... 采用小波变换,Lanczos时间滤波器,相关分析研究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的多尺度特征及与海温场的关系,并研制了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的短期气候预测新方法——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预测方法。结果表明,1958—2008年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平均日期为5月18日,标准差约10d,具有弱的偏早爆发趋势,存在15.4a的年代际变化和5.3a的年际变化周期。在年际变化尺度上,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与前期冬季(12—2月)海温场有4个显著的相关区,分别为热带南印度洋,菲律宾以东的热带西北太平洋,赤道中东太平洋,热带东太平洋。在年代际尺度上,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与前一年(前一年3月至当年2月)海温场的显著相关除有与年际尺度一致的热带西北太平洋海区外,还存在5个显著不同的相关区,即西南印度洋,东南印度洋,北太平洋,热带东南太平洋和东南太平洋。1999—2008年的独立样本检验表明,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预测方法的最大预测误差为8.5d,预测值与实际值相差在5d以内的占50%,且对爆发日期的异常迟早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它明显好于最优子集回归预测与单,多变量的线性回归预测。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预测可以为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的短期气候预测业务预报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夏季风爆发日期 海温 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在高温极值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德宽 杨贤为 邹旭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4-47,共4页
根据南京等城市 1961年以来历年气温极值资料序列 ,采用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法设计的短期气候预测模型不但能较好地拟合历史实况 ,而且对未来 1~
关键词 南京市 气温资料 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 短期气候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生函数的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在江西雨季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文绮新 孙国栋 +1 位作者 张传江 刘春燕 《灾害学》 CSCD 2000年第2期11-16,共6页
通过基于均生函数的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在江西雨季 (4~ 6月 )降水预测中的应用 ,发现预报步长为 1 a时 ,预报效果较为理想。其中 4月份的预报能力最强 ,5、
关键词 均生函数 最优子集回归 降水预测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重建资料及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模型的降水预测 被引量:7
4
作者 马龙 刘廷玺 +1 位作者 冀鸿兰 高瑞忠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3-67,共5页
利用由科尔沁沙地榆树区域综合年表而重建的181a降水序列,采用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MGF-OSR)预测模型对科尔沁沙地降水进行了5a情景的预测,克服了以往序列短的不足。模型建模期相对误差绝对值在3%、5%、10%以内的年数分别占建模年数的... 利用由科尔沁沙地榆树区域综合年表而重建的181a降水序列,采用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MGF-OSR)预测模型对科尔沁沙地降水进行了5a情景的预测,克服了以往序列短的不足。模型建模期相对误差绝对值在3%、5%、10%以内的年数分别占建模年数的36.46%、64.64%、93.37%,建模期模拟精度较高。2007~2010年实测检验期,模拟与实测值保持了方向一致性,各年份相对误差绝对值分别为11.40%、6.73%、22.06%、5.49%,大部分年份预测较理想。经预测,2011~2015年期间,2011年、2012年、2014年和2015年为降水正常年份,2013年为降水偏干年份。与实际情况对比,2011年与预测一致,2012年稍有差别。总体上,2011~2015年降水变化较为平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重建资料 均生函数 最优子集回归 科尔沁 降水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模型的短期电力负荷预测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窦震海 杨仁刚 焦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78-184,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的精度和运算速度,针对短期负荷预测样本数据既有趋势性又有波动性的特点,采用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mean generating function-optimal subset regression,MGF-OSR)建立预测模型。相对于均生函数主成分回归(m... 为进一步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的精度和运算速度,针对短期负荷预测样本数据既有趋势性又有波动性的特点,采用均生函数-最优子集回归(mean generating function-optimal subset regression,MGF-OSR)建立预测模型。相对于均生函数主成分回归(mean generating function-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GF-PCA)模型,该方法引入了一阶、二阶差分序列对高频部分进行拟合,又建立累加生成序列拟合其趋势,通过均值生成函数(MGF)将上述所有序列构建出预测因子矩阵,采用双评分准则进行粗选,剔除评分较低的因子,其他预报因子经组合寻优后得到最优子集并以此建立预测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可低至2.42%,明显优于主成分回归模型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负荷 数学模型 短期负荷预测 均值生成函数 最优子集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均生函数和最优子集回归的飞行事故率预测 被引量:2
6
作者 高建国 端木京顺 +1 位作者 李闯 赵瑞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3-47,共5页
为有效预防飞行事故的发生,针对飞行事故率具有随机波动性和趋势性的特点,采用模糊均生函数(FMGF)和最优子集回归(OSR)建立飞行事故率预测模型。该方法把FMGF延拓序列作为预测因子加入OSR方程,将FMGF分析和因子筛选相结合作OSR,进而对... 为有效预防飞行事故的发生,针对飞行事故率具有随机波动性和趋势性的特点,采用模糊均生函数(FMGF)和最优子集回归(OSR)建立飞行事故率预测模型。该方法把FMGF延拓序列作为预测因子加入OSR方程,将FMGF分析和因子筛选相结合作OSR,进而对飞行事故率进行预测。通过对美国空军1988—2004年的飞行事故率进行拟合预测,结果表明:将FMGF模型和OSR模型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刻画飞行事故率的随机波动特性,并且其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也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事故率 模糊均生函数(FMGF) 最优子集回归(OSR) 隶属度 双评分准则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子集回归在福建热带气旋年频数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高建芸 许金镜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9-57,共9页
用相关分析方法普查了影响福建省热带气旋(TC)年频数与前期北半球500hPa和1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北太平洋海温场以及500hPa月环流特征量的关系,分析影响福建TC年频数的前期大气环流及海温场特征,寻找与福... 用相关分析方法普查了影响福建省热带气旋(TC)年频数与前期北半球500hPa和100hPa月平均位势高度场、北太平洋海温场以及500hPa月环流特征量的关系,分析影响福建TC年频数的前期大气环流及海温场特征,寻找与福建TC年频数关系密切的预测因子,采用“两段筛选”的思路,选用逐步回归筛选出M个(10个左右)预报因子,再用最优子集回归建立预报模型,其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子集回归 热带气旋年频数 气旋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子集法的长江上游水文站月流量预测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灵 张俊 +1 位作者 陈良华 杜良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10-12,16,共4页
为了实现对长江代表水文站流量的中长期(月尺度及以上)预测,从表征太阳、大气、海洋特征的74项指数中,挑选与长江上游月流量有较好相关关系的特征指数作为备选因子,采用最优子集回归预测方法建立了预测模型,并对近32 a的月流量进行回报... 为了实现对长江代表水文站流量的中长期(月尺度及以上)预测,从表征太阳、大气、海洋特征的74项指数中,挑选与长江上游月流量有较好相关关系的特征指数作为备选因子,采用最优子集回归预测方法建立了预测模型,并对近32 a的月流量进行回报校验。结果表明,屏山站的最优子集回归预测效果略好于宜昌站。2013年6月,利用该方法预测了2013年7月屏山、宜昌站月流量,预测精度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子集回归 流量预测 检验评估 长江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优子集上的主成分回归
9
作者 郭东星 何大卫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3-224,共2页
关键词 因变量 预测 最优子集 主成分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开汛日期的多尺度物理统计预测模型 被引量:7
10
作者 谷德军 高晓容 +1 位作者 纪忠萍 李琼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68-776,共9页
采用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相关分析、最优子集回归和交叉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广东开汛日期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不同地区前期海温场、500hPa高度场的关系,建立了广东开汛日期的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 采用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相关分析、最优子集回归和交叉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广东开汛日期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与全球不同地区前期海温场、500hPa高度场的关系,建立了广东开汛日期的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广东开汛日期存在显著的准6年和较明显的准17年周期振荡。广东开汛日期在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尺度上与前冬海温场和500hPa高度场上共有20个显著相关区域,分别取对应时间尺度上显著相关区域的平均值作为预报因子,对相应时间尺度的广东开汛日期做最优子集回归,建立了相应的预测模型,以年际和年代际尺度上的预测值之和为广东开汛日期的预测值。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其中拟合值与实况值相差在5天以内的事件命中率为41.5%,10天以内的为60.4%。1951—2010年的交叉检验结果表明,广东开汛日期预测值和实况值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3,通过了α=0.0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预测值与实况值相差在5天以内的事件命中率为26.7%,10天以内的为45.0%,因此,所建立的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预测模型对广东开汛日期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汛日期 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预测 交叉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寒露风初日时空变化特征及预测
11
作者 彭晶晶 彭梦霜 章竹青 《中南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136-141,共6页
为了有效防控长沙双季晚稻生产中的寒露风灾害,系统分析了1959—2023年长沙各县(市、区)的气象观测数据。采用Man-Kendall趋势突变检验方法揭示寒露风初日的时空变化规律,运用均生函数和最优子集回归方法,结合SPSS逐步回归分析建立高精... 为了有效防控长沙双季晚稻生产中的寒露风灾害,系统分析了1959—2023年长沙各县(市、区)的气象观测数据。采用Man-Kendall趋势突变检验方法揭示寒露风初日的时空变化规律,运用均生函数和最优子集回归方法,结合SPSS逐步回归分析建立高精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空间分布上,寒露风发生概率自西向东递减,宁乡市、长沙市六区、长沙县、浏阳市分别为88%、85%、74%、65%,平均初日西部比东部早2 d;时间变化上,初日总体呈推迟趋势(通过0.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中西部和东部分别于2014年和2017年发生突变;预测模型拟合优度高(R2为0.876~0.984),业务试用期间预测平均绝对误差为1~3 d。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实践,研究建立的预测模型可为晚稻品种选择和栽培期安排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避灾栽培有效减轻寒露风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露风 初日 时空变化特征 均生函数 最优子集回归 预测模型 长沙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S预报产品的广东省季节降水统计降尺度预测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春晖 林爱兰 +3 位作者 谷德军 王婷 潘蔚娟 郑彬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7-808,共12页
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开发的气候预报系统(CFS)预报数据资料有1981—2008年共28年历史预报数据,有实时的预报产品(含有未来9个月的预报值)。与NCEP资料相比,CFS能较好模拟季风环流的季节变化,能超前几个月模拟出ENSO发展和衰减时... 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开发的气候预报系统(CFS)预报数据资料有1981—2008年共28年历史预报数据,有实时的预报产品(含有未来9个月的预报值)。与NCEP资料相比,CFS能较好模拟季风环流的季节变化,能超前几个月模拟出ENSO发展和衰减时期的海温异常发展,可以用于广东季节降水预测。采用CFS预报产品开发基于最优子集回归和多元均生函数的广东季节降水的两种统计降尺度预报方法。经过分析检验,分别选取海平面气压场、风场和位势高度场显著影响区域作为同期预报因子,从多年(2001—2008年)的历史回报检验来看,虽然两种预测模型对于个别季节存在年内预报效果不稳定性,但综合而言,大部分季节降水的气候预测评分总体平均在64分以上。2009/2010年的实时预报检验表明,两种预测模型均达到较好的预测水平,降水预测结果与实况较接近。与基于NCEP观测资料的传统统计方法比较,CFS预报产品具有实时性、更新快等优点。基于CFS预报产品的降尺度统计方法可以超前三个季预报广东降水,丰富了传统统计方法,但预报的稳定性还需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S 最优子集回归 多元均生函数 广东省降水 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多尺度统计预测模型 被引量:3
13
作者 纪忠萍 谷德军 林爱兰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7-242,共16页
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变化与中国雨带和旱涝分布密切相关。为了做好东亚夏季风强度的短期气候预测,采用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交叉检验等方法,研究了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在年际与年代际尺度上分别寻找了它在前冬海温场、200... 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变化与中国雨带和旱涝分布密切相关。为了做好东亚夏季风强度的短期气候预测,采用小波分析、Lanczos滤波器、交叉检验等方法,研究了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在年际与年代际尺度上分别寻找了它在前冬海温场、200 h Pa纬向风场上的前兆信号,并利用最优子集回归建立了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多尺度统计物理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强度存在准4年、准13年和准43年的周期振荡。年际尺度上,前冬赤道东太平洋(10°N^10°S,160°W^80°W)海温与东亚夏季风强度有最强的显著负相关,且它与东亚夏季风强度在200 h Pa纬向风场上的前兆信号有较强的负相关;年代际尺度上,南半球60°S与35°S附近200 h Pa纬向风之差与东亚夏季风强度有最强的显著正相关,且它与东亚夏季风强度在热带印度洋、低纬度东南太平洋、低纬度南大西洋的海温及亚洲副热带200 h Pa纬向风等前兆信号有强的正相关。通过探讨这两个前兆因子对东亚夏季风强度的预测意义,揭示了他们影响东亚夏季风强度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可能物理过程。所建立的东亚夏季风强度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预测模型,不仅对东亚夏季风强度的年际变化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而且对异常极值年份也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夏季风强度 前兆信号 多尺度最优子集回归 交叉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优子集回归方法在季节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14
作者 柯宗建 张培群 +1 位作者 董文杰 王瑾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4-1002,共9页
利用DEMETER计划多个模式的模拟资料研究1959~2001年多模式集合预报的季节降水在中国区域的表现,并结合最优子集回归(OSR)方法对中国区域的季节降水进行降尺度预报,比较其与多模式集合预报的技巧。研究表明:多个单模式在中国区域对... 利用DEMETER计划多个模式的模拟资料研究1959~2001年多模式集合预报的季节降水在中国区域的表现,并结合最优子集回归(OSR)方法对中国区域的季节降水进行降尺度预报,比较其与多模式集合预报的技巧。研究表明:多个单模式在中国区域对季节降水的模拟性能普遍较差,多元线性回归(MLR)集合的预报技巧不如集合平均(EM)。利用OSR方法进行降尺度预报可以极大改善中国区域季节降水的预报技巧。夏季,降水距平相关系数(ACC)在长江以南、西藏以及内蒙古中部等地区提高很显著,ACC在中国区域的平均达到0.29,明显高于多模式集合平均与多元线性回归集合。冬季,OSR方法可以改善多模式集合在中国北方地区较低的预报技巧。概率Brier技巧评分(BSS)也表明了OSR方法对季节降水预报的改善。需要说明的是,虽然OSR方法在中国区域能明显提高季节降水的预报技巧,但是其选取的预报因子与中国区域季节降水的物理机制问题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优子集回归 尺度 多模式集合 季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春季降水量场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温珍治 许金镜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21,共8页
利用1960~2000年福建春季(2~4月)降水量场资料,分析了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得出的特征向量,以反映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了前三种分布型的时间系数与前期北半球500 hPa、100 hPa月高度距平场和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场之间的关系,针对... 利用1960~2000年福建春季(2~4月)降水量场资料,分析了经验正交函数(EOF)展开得出的特征向量,以反映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了前三种分布型的时间系数与前期北半球500 hPa、100 hPa月高度距平场和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场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的分布型分别找出了不同的前期预测信号,以此为预测因子,构建出福建春季降水量场短期气候预测模型。利用该模型对2001、2002年福建春季降水量场进行试预测,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 春季降水 降水量预测 最优子集回归 短期气候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理论和逆推算法改进均值生成函数的短期风速预测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为国 窦震海 +2 位作者 刘小煜 刘伟 申晋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19-24,共6页
准确预测风速对包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运行至关重要。为提高短期风速预测模型的精度、实用性,针对风速时间序列既有随机波动性又有趋势性的特点,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理论和逆推算法改进均值生成函数的短期风速预测方法。首先利用模糊... 准确预测风速对包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运行至关重要。为提高短期风速预测模型的精度、实用性,针对风速时间序列既有随机波动性又有趋势性的特点,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理论和逆推算法改进均值生成函数的短期风速预测方法。首先利用模糊理论和逆推算法对均值生成函数进行了改进,推导出模糊均生函数,然后将其与最优子集回归模型相结合,建立短期风速预测模型。实例分析表明,与传统均值生成函数模型及经典的ARMA预测模型相比,所建新模型集合了均值生成函数和模糊理论以及逆推算法的优点,有效提高了短期风速的预测精度,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风速预测 模糊理论 逆推算法 均值生成函数 最优子集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逆推理论改进模糊均生函数的短期负荷预测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为国 窦震海 +2 位作者 申晋 刘伟 尹丽菊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08-211,共4页
为提高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精度,针对电力负荷序列的周期性、随机波动性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逆推理论改进模糊均生函数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该模型先将模糊均生函数算法引入负荷预测领域,同时应用逆推理论改进模糊均生函数的构造过程,然后... 为提高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精度,针对电力负荷序列的周期性、随机波动性等特点,提出一种基于逆推理论改进模糊均生函数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该模型先将模糊均生函数算法引入负荷预测领域,同时应用逆推理论改进模糊均生函数的构造过程,然后将其与最优子集回归算法相结合,建立短期负荷预测模型,最后使用该模型进行预测。以山东电网某市的负荷数据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并与实际负荷数据及传统均生函数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有效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的精度,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期负荷预测 模糊均生函数 逆推理论 最优子集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道东太平洋和印度洋-南海暖池海温场的协同作用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迪 高山红 +1 位作者 陈锦年 高山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5,共15页
本文应用Hadley Center提供的全球最新海表温度资料,分析探讨了赤道太平洋和印度洋-南海(简称印-南)暖池区域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赤道东太平洋SSTA和印-南暖池区域SSTA对副高的影... 本文应用Hadley Center提供的全球最新海表温度资料,分析探讨了赤道太平洋和印度洋-南海(简称印-南)暖池区域海表面温度异常(SSTA)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赤道东太平洋SSTA和印-南暖池区域SSTA对副高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它们二者对副高变化存在协同作用的影响。前者对副高的影响始于超前一年的春季,持续到当年的春季。后者则始于前冬,持续到当年的夏季。赤道东太平洋SSTA对副高的影响主要通过对经向环流影响所致,印-南暖池区域SSTA对副高影响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经向环流和水汽输送,前者主要体现在对对流层中低层经向Hadley环流的影响,而后者主要体现在对对流层低层经向季风环流及其伴随的水汽输送的影响,它们二者对副高的影响机理存在不同。作者提出了赤道东太平洋和印-南暖池区域SSTA对副高存在协同影响作用,并通过最优子集回归分析,建立了副高异常变化的预测模型,对2015年5-8月副高强度进行了预测,其结果是5-8月的副高强度较常年偏强,扣除超强台风的影响,预测结果正确,由此可以认为,本文建立的预测模型是可靠的。这一工作的特点是强调了赤道东太平洋和印-南暖池的协同作用对副高持续性的影响,为副高异常变化及其降水的预测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高 赤道东太平洋 印-南暖池 SSTA 最优子集回归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