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4—2022年期间渤黄东海海浪波高的时空变化研究
1
作者 章思怡 高志一 赵栋梁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29,共14页
基于浮标观测数据,验证了不同拖曳系数参数化方案下第三代海浪模式WAVEWATCHⅢ(WW3)对波浪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应用WW3计算了2004—2022年期间渤黄东海的波高特征,发现波高总体变化强度由季节变化主导,秋冬季节有效波高大于春夏季... 基于浮标观测数据,验证了不同拖曳系数参数化方案下第三代海浪模式WAVEWATCHⅢ(WW3)对波浪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应用WW3计算了2004—2022年期间渤黄东海的波高特征,发现波高总体变化强度由季节变化主导,秋冬季节有效波高大于春夏季节。季节尺度上,在逐网格尺度上给出了有效波高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主要月份。在年际尺度上,黄海有效波高的年平均时间序列的变异系数在4.5%以上,其年际变化相对强度明显强于渤海和东海;有效波高与风速高度相关,且两者在黄海和东海与厄尔尼诺呈现负相关关系,负相关最强的区域位于台湾海峡,最高相关系数分别达-0.77和-0.72,而在渤海北部海域则呈现较弱的正相关关系。另外,对波高长期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发现夏季风强度的明显下降导致台湾岛东侧海域有效波高出现较强的负趋势,强度达0.006 m/a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波高 WAVEWATCHⅢ模式 渤黄东海 拖曳系数 多尺度时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