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眠共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临床及多导睡眠图特征研究
1
作者 徐雅丽 黄朝阳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35-341,共7页
目的收集失眠共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co-morbid insomnia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COMISA)患者和单纯失眠患者的临床及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数据,探讨COMISA患者的临床表现、睡眠生理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失... 目的收集失眠共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co-morbid insomnia and obstructive sleep apnea,COMISA)患者和单纯失眠患者的临床及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数据,探讨COMISA患者的临床表现、睡眠生理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失眠症患者134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指数是否≥5次/h,分为COMISA组69例、单纯失眠组65例。前者分为轻度OSA亚组41例和中重度OSA亚组28例;然后再分为轻度失眠亚组37例及中重度失眠亚组32例。收集人口学特征、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Epworth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和PSG结果。结果与单纯失眠组相比,COMISA组男性比例高,年龄大,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吸烟、打鼾比例高,平均血氧饱和度及最低血氧饱和度低,N2期比例高,N3期及R期比例低(P<0.05)。COMISA组内中重度OSA亚组与轻度OSA亚组相比,前者BMI高,打鼾比例高,SAS得分高,平均血氧饱和度及最低血氧饱和度低,N1期比例高,N3期比例低(P<0.05)。COMISA组内中重度失眠亚组与轻度失眠亚组相比,前者服用催眠药物比例高(P<0.01),但两者间PSG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OR=1.07,P<0.01)、BMI高(OR=1.41,P<0.01)是失眠患者共病OSA的危险因素。结论COMISA患者较单纯失眠患者夜间客观睡眠质量更差,且OSA程度更重的COMISA患者客观睡眠质量更差。临床上,对于失眠患者中年龄大、BMI高者,需警惕合并OSA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共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失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多导睡眠图 临床特征 睡眠质量 睡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眠症者睡眠的主观评估和多导睡眠图对比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冲 贾福军 +2 位作者 谭春英 杜好瑞 李战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2-214,共3页
探讨失眠症患者对睡眠评估的心理特征。方法 :应用多导睡眠图对 50例失眠症患者进行整夜睡眠描记 ,次日早晨起床后询问夜间睡眠情况 ,并与 2 2名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失眠症组睡眠潜伏期长 ,睡眠时间减少 ,睡眠效率... 探讨失眠症患者对睡眠评估的心理特征。方法 :应用多导睡眠图对 50例失眠症患者进行整夜睡眠描记 ,次日早晨起床后询问夜间睡眠情况 ,并与 2 2名正常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失眠症组睡眠潜伏期长 ,睡眠时间减少 ,睡眠效率低 (P <0 0 1) ;失眠症主观评估的睡眠潜伏期 ,总睡眠时间和睡眠效率与多导睡眠图结果比较具有显著不一致 (P <0 0 5~ 0 0 1)。结论 :失眠症组不但睡眠质量低于正常人 ,而且有着过高估价睡眠潜伏期和过低估价睡眠时间的倾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 失眠症 主观评估 多导睡眠图 对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性痴呆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和多导睡眠图对照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宋景贵 张朝辉 +2 位作者 穆俊林 李冲 顾仁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和多导睡眠图(PSG)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例临床诊断的老年性痴呆患者及35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进行对照研究,所有受试者均进行ERP和PSG测试。结果:研究组中ERP测定的异常率为94.4%(34/36),ERP...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和多导睡眠图(PSG)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例临床诊断的老年性痴呆患者及35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进行对照研究,所有受试者均进行ERP和PSG测试。结果:研究组中ERP测定的异常率为94.4%(34/36),ERP中N2、P3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3波幅降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PSG测定睡眠潜伏期延长、觉醒次数和S1阶段增多、总睡眠时间、深睡眠(S3+S4)、快眼动睡眠时间和睡眠纺锤波指数减少、睡眠效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ERP成分中P3波潜伏期P3波幅与PSG测定中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总睡眠时间、深睡眠、快眼动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纺锤波指数等指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老年性痴呆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减退和睡眠质量下降。ERP和PSG可以作为老年性痴呆患者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 认知 睡眠 事件相关电位 多导睡眠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迫症患者的整夜多导睡眠图监测 被引量:6
4
作者 肖泽萍 陈兴时 +6 位作者 张明岛 楼翡璎 刘效巍 高存友 陈珏 仇剑崟 张海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强迫症(OCD)患者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参数的变化特征。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27例OCD患者的PSG进行整夜监测,并与33名正常受试者(NC)对照。结果OCD组快速眼运动(REM)睡眠潜伏期为(57.7&... 目的探讨强迫症(OCD)患者多导睡眠图(PSG)睡眠参数的变化特征。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27例OCD患者的PSG进行整夜监测,并与33名正常受试者(NC)对照。结果OCD组快速眼运动(REM)睡眠潜伏期为(57.7±21.4)min,较NC组的(87.8±11.7)min明显前移(P<0.01)。OCD组患者的REM活动度、强度、密度以及第1阶段睡眠均较NC组明显增加,分别为(119.8±54.5)Uvs(80.7±9.2)U(P<0.01)、(27.8±13.4)%vs(17.8±2.3)%(P<0.01)、(147.4±69.2)%vs(95.7±8.1)%(P<0.05)、(19.9±11.4)%vs(9.1±1.9)%(P<0.01);而睡眠潜伏期延迟,睡眠效率降低。结论PSG中的REM活动度、强度和密度均增加,可能是强迫症患者的脑电生理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导睡眠图监测 强迫症 患者 正常受试者 快速眼运动 生理学特点 OCD 睡眠参数 方法应用 效率降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唑吡坦对失眠症患者睡眠影响的多导睡眠图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李素芳 孙丽 +1 位作者 宗文斌 栾玉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3-305,共3页
目的应用多导睡眠图(PSG)探讨唑吡坦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对27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非器质性失眠症诊断标准的患者连续进行3晚PSG描记,其中第3晚睡前予10mg唑吡坦,观察用药后PSG的变化。正常对照组33名... 目的应用多导睡眠图(PSG)探讨唑吡坦对失眠症患者睡眠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对27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10)非器质性失眠症诊断标准的患者连续进行3晚PSG描记,其中第3晚睡前予10mg唑吡坦,观察用药后PSG的变化。正常对照组33名,作1夜适应和1夜基础PSG监测。结果与基线睡眠比较,患者服用唑吡坦后睡眠效率提高[(91%±4%)vs(87%±8%),P<0·05],觉醒时间减少[(24±6)minvs(39±16)min,P<0·01],S1减少[(18%±6%)vs(30%±18%),P<0·01],S2增加[(60%±5%)vs(44%±18%),P<0·01],睡眠潜伏期缩短[(36±18)minvs(22±11)min,P<0·01]。结论唑吡坦对失眠症患者夜间多导睡眠图脑电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症 唑吡坦 多导睡眠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发未服药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特征 被引量:9
6
作者 王俊清 林以环 +5 位作者 江丽芸 翁壁兰 许崇涛 卓永宁 章杰 陈曲亮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索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 PSG)的特征。方法对2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8名正常对照进行整夜PSG监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主观睡眠,比较两组PSG及主客观睡眠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 目的探索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 PSG)的特征。方法对2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8名正常对照进行整夜PSG监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估主观睡眠,比较两组PSG及主客观睡眠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表现入睡潜伏期延长[(67.26±13.02)min vs(28.73±10.47)min],总睡眠时间减少[(271.46±25.14)min vs(357.81±22.83)min]、睡眠效率下降[(61.58±11.62)vs(89.71±9.44)]、睡眠期觉醒时间[(67.84±13.76)min vs(26.94±8.67)min]和觉醒次数[(34.58±9.49)vs(13.46±4.03)]增多、N1期睡眠增加[(81.29±12.41)min vs(39.51±8.63)min],N2期、N3期睡眠减少[(94.23±16.53)min vs(162.84±18.93)min;(39.78±7.64)min vs(84.15±11.39)min],REM睡眠减少[(47.52±7.64)min vs(73.56±9.43)min],上述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SG值比较,患者组主观评估睡眠潜伏期延长、睡眠时间减少、睡眠效率下降(P<0.05)。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睡眠连续性和睡眠结构两方面异常,且对失眠有主观夸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发精神分裂症 多导睡眠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津沽推拿”之通脉调神手法对心脾两虚型心理生理性失眠患者多导睡眠图总睡眠时间、各期睡眠百分比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谭涛 王金贵 孙庆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811-1814,共4页
目的:探讨通脉调神手法对心脾两虚型心理生理性失眠患者多导睡眠图总睡眠时间、各期睡眠百分比的影响。方法:将60例本病门诊患者,采用临床随机、对照法研究,按照1∶1比例分为手法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30例,疗程为20 d,治疗后第3个月... 目的:探讨通脉调神手法对心脾两虚型心理生理性失眠患者多导睡眠图总睡眠时间、各期睡眠百分比的影响。方法:将60例本病门诊患者,采用临床随机、对照法研究,按照1∶1比例分为手法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每组30例,疗程为20 d,治疗后第3个月末进行随访。以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评分作为观察指标。于治疗前、疗程结束后检测多导睡眠图总睡眠时间、各期睡眠百分比。结果:手法治疗组愈显率为70.00%,总有效率为96.70%,西药对照组的愈显率为43.33%,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后多导睡眠图监测总睡眠时间、各期睡眠百分比,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脉调神手法治疗心脾两虚型心理生理性失眠的疗效显著,有效地避免了西药治疗存在的依赖性、成瘾性。通脉调神手法是治疗心理生理性失眠安全有效的方案,复发率低,是一个简便验廉、规范化、适于推广应用的心理生理性失眠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调神法 心脾两虚 心理生理性失眠 多导睡眠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轻度认知障碍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多导睡眠图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洁琼 王丽平 +5 位作者 沈扬 冬雪川 张纯 古雅兰 杜晨 宋昱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36-541,共6页
目的探讨伴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患者多导睡眠图的特点。方法本研究对35例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确诊为NTG的患者,均进行神经心理量表测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 目的探讨伴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ormal tension glaucoma,NTG)患者多导睡眠图的特点。方法本研究对35例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确诊为NTG的患者,均进行神经心理量表测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rrp quality index,PSQI)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检查,其中伴MCI者16例(伴MCI组),不伴MCI者19例(不伴MCI组)。结果 PSQI显示伴MCI组中有睡眠障碍者占43.8%(7/16例),其PSQI总分高于不伴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伴MCI组患者睡眠效率正常,且优于伴MC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G显示伴MCI组患者87.5%(14/16)存在PSG睡眠结构紊乱。伴MCI组较不伴MCI组NREM期N3期睡眠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MCI组NTG患者更易出现睡眠障碍,睡眠结构紊乱、尤其是NREM期N3期睡眠时间的缩短与NTG患者认知功能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轻度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多导睡眠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失眠症患者多导睡眠图监测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7
9
作者 钟代曲 蒋晓江 +2 位作者 张园 李训军 陶媛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年第20期1-3,9,共4页
目的通过多导睡眠图(polysommogram,PSG)监测并区别心理生理性失眠与抑郁性失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75例慢性失眠症患者,分别于治疗护理前后给予整夜PSG监测,注意监测方法正确,分析监测结果,区别心理生... 目的通过多导睡眠图(polysommogram,PSG)监测并区别心理生理性失眠与抑郁性失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75例慢性失眠症患者,分别于治疗护理前后给予整夜PSG监测,注意监测方法正确,分析监测结果,区别心理生理性失眠与抑郁性失眠,根据不同类型的失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PSG监测发现,心理生理性失眠患者PSG无特殊表现,抑郁性失眠患者PSG呈现快动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REM)活跃的特征。两种类型失眠患者治疗护理前后PSG监测比较:总睡眠时间、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腿动次数、睡眠效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说明治疗护理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有显著改善;治疗护理前后REM潜伏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快动眼特性无改变。结论临床可通过PSG监测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失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护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失眠症 多导睡眠图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多导睡眠图及临床特征分析性差异 被引量:3
10
作者 戚朦 赵广宇 +2 位作者 宿长军 杨婷 刘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分析成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多导睡眠图及临床特征,明确年龄对OSA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包括836名成年男性OSA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312人(平均年龄37.07岁),中年组359人(平均年龄52.14岁),老年组165... 目的:分析成年男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多导睡眠图及临床特征,明确年龄对OSA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包括836名成年男性OSA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312人(平均年龄37.07岁),中年组359人(平均年龄52.14岁),老年组165人(平均年龄69.43岁)。分析其多导睡眠图和临床特征,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年组和老年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阻塞性呼吸暂停指数(OAI)、AHI-NREM和AHI-REM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青年组(P<0.01);中年组和老年组的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均高于青年组;中枢性呼吸暂停指数(CAI)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5)。在睡眠结构方面,老年组总睡眠时间、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时间和快速眼动期(REM)睡眠时间均缩短,睡眠效率亦低于青年组(P<0.01),但睡眠潜伏期和入睡后觉醒时间(WASO)明显延长(P<0.01)。年龄与以下各项均呈现显著的相关性:AHI(P<0.01),OAI(P<0.01),CAI(P<0.01),最低SaO2(P<0.01)。多重回归分析表明年龄作为独立变量分别与AHI,OAI,CAI具有相关性。结论:在成年OSA患者中,年龄与OSA严重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表现为OSA随年龄增长而降低。本研究为研究年龄与OSA严重程度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年龄 多导睡眠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多导睡眠图的变化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明岛 王红星 +4 位作者 肖泽萍 刘效巍 陈兴时 楼翡璎 陶明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9-341,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在睡眠状态下脑电生理活动的变化。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24例CFS患者和33名正常对照者(NC)进行多导睡眠图(PSG)整夜监测。结果总记录时间NC组为(488.7±21... 目的探讨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在睡眠状态下脑电生理活动的变化。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生理仪,采用眼电图和下颌肌电图及脑电图技术,对24例CFS患者和33名正常对照者(NC)进行多导睡眠图(PSG)整夜监测。结果总记录时间NC组为(488.7±21.7)min,CFS组为(515.9±31.7)min;睡眠潜伏期NC组为(19.9±9.8)min,CFS组为(40.1±11.7)min,CFS组均较NC组明显延长(P<0.05或P<0.01)。第1阶段睡眠增加,NC组为(9.1±1.9)%,CFS组为(14.9±7.9)%;第2阶段睡眠减少,NC组为(56.2±4.7)%,CFS组为(48.8±18.7)%,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同时REM睡眠与神经症相似;REM潜伏期前移,其活动量、强度和密度均增加。结论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类同于神经症患者,睡眠结构紊乱,应与神经生化结合进一步追踪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多导睡眠图 自然睡眠 脑电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失眠症中医证型多导睡眠图特点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范宇鹏 曾亮 杨志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0-491,共2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症肝郁化火与心脾两虚两大证型不同的多导睡眠图特点。方法:对62例进行辨证分型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与数据统计。结果:原发性失眠症心脾两虚组的睡眠潜伏期往往在正常范围内,而肝郁化火组的... 目的:探讨原发性失眠症肝郁化火与心脾两虚两大证型不同的多导睡眠图特点。方法:对62例进行辨证分型的原发性失眠症患者,分别进行多导睡眠图检查与数据统计。结果:原发性失眠症心脾两虚组的睡眠潜伏期往往在正常范围内,而肝郁化火组的睡眠潜伏期、S1%较心脾两虚组增加,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睡潜伏期与S1%可以作为临床原发性失眠肝郁化火与心脾两虚辨证分型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失眠症 多导睡眠图 中医证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多导睡眠图、临床表现与上气道阻塞部位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崔小川 李翀 +2 位作者 周敏 陈志萍 陆明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83-786,共4页
目的:观察一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接近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中上气道阻塞部位对多导睡眠监测(PSG)图及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AHI为30~40的成年男性OSAS患者行再次整夜PSG,加同步... 目的:观察一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接近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中上气道阻塞部位对多导睡眠监测(PSG)图及临床表现的影响。方法:选取36例AHI为30~40的成年男性OSAS患者行再次整夜PSG,加同步上气道及食道压力监测确定上气道最低阻塞部位。比较上气道最低阻塞部位在软腭水平、舌根水平和下咽水平的不同患者中PSG相关参数:平均SaO2、最低SaO2、最长阻塞性呼吸暂停事件时间、呼吸暂停事件中SaO2下降率(dSaO2/dt)、微觉醒指数;以及部分临床表现参数:白日嗜睡程度、入睡前收缩压/清晨收缩压、入睡前舒张压/清晨舒张压以及高血压发生率。结果:平均SaO2、最长阻塞性呼吸暂停事件时间和入睡前收缩压/清晨收缩压比值在3种不同上气道最低阻塞部位患者中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软腭水平相比,舌根水平和下咽水平的最低SaO2降低(P>0.05),dSaO2/dt(%/s)比值增高(P<0.05),微觉醒指数及白日嗜睡评分增高(P<0.01),入睡前舒张压/清晨舒张压比值降低(P<0.05),最低SaO2<80%的发生率增高(P<0.01)以及高血压的发生率增高(P<0.01)。结论:AHI接近的OSAS患者上气道阻塞部位在舌跟水平以下者与软腭以上水平者相比,阻塞性呼吸暂停事件的致缺氧效率和程度提高,OSAS的临床表现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多导睡眠图 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睡眠障碍的AD源性MCI患者与AD痴呆患者临床特征及多导睡眠图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荣彦 郭鹏 +12 位作者 连腾宏 丁杜宇 李丹凝 左丽君 扈杨 李丽霞 刘丽 余舒扬 赵慧 余秋瑾 金朝 王瑞丹 张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62-462,共1页
目的探讨伴有睡眠障碍(SD)的AD源性MCI患者与AD痴呆患者临床特征及多导睡眠图的改变。方法 (1)连续入组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AD患者,包括AD源性MCI和AD痴呆患者,记录人口学及临床资料。(2)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总体睡眠状况,P... 目的探讨伴有睡眠障碍(SD)的AD源性MCI患者与AD痴呆患者临床特征及多导睡眠图的改变。方法 (1)连续入组北京天坛医院就诊的AD患者,包括AD源性MCI和AD痴呆患者,记录人口学及临床资料。(2)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总体睡眠状况,PSQI评分>8判定患者存在SD,伴有SD的AD源性MCI(AD源性MCI-SD)患者86例,伴有SD的AD痴呆(AD痴呆-SD)患者46例。(3)采用爱泼沃思思睡量表(ESS)评价白天困倦。(4)采用成套神经心理量表评价认知功能。(5)采用多导睡眠监测(PSG)评价睡眠相关指标。结果 (1) AD源性MC-SD组和AD痴呆-SD组的人口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AD源性MCI-SD组相比,AD痴呆-SD组PSQI的睡眠质量和使用催眠药物的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3) AD痴呆-SD组日间嗜睡评分显著高于AD源性MC-SD组(P<0.05)。(4)与AD源性MCI-SD组相比,AD痴呆-SD组的整体认知功能及记忆、语言、注意力、视觉空间能力和执行功能明显受损(P<0.01)。(5) AD痴呆-SD组夜间入睡后总觉醒时间明显长于AD源性MCI-SD组(P<0.05)。(6)相关性分析显示:AD源性MCI-SD组视觉空间功能和词语流畅性与夜间入睡后总觉醒时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0.689,r=-0.509,P<0.05);而复杂图形模仿评分和睡眠效率呈显著的正相关(r=0.761,P<0.01)。结论与AD痴呆-SD组相比,AD源性MCI-SD组日间嗜睡和睡眠质量下降明显减轻,使用催眠药物明显减少,夜间入睡后总觉醒时间明显缩短。在AD源性MCI-SD组中,夜间入睡后觉醒时间越长,视觉空间功能和词语流畅性越差;睡眠效率越低,视觉空间功能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障碍 痴呆 临床特征 多导睡眠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病人的多导睡眠图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侯沂 刘向 +1 位作者 崔玉华 何渝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109-110,共2页
观察17例抑郁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发现抑郁症有明显的非快速眼动(non-rapideyemovement,NREM)睡眠障碍,快速眼动(rapideyemovement,REM)睡眠潜伏期缩短及第一个REM周期中RE... 观察17例抑郁症患者的多导睡眠图,发现抑郁症有明显的非快速眼动(non-rapideyemovement,NREM)睡眠障碍,快速眼动(rapideyemovement,REM)睡眠潜伏期缩短及第一个REM周期中REM密度增加。判别分析表明,睡眠指标对抑郁症的鉴别诊断可能有帮助。对内源性与非内源性抑郁症及躁郁症与其他抑郁症的多导睡眠图特征也分别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诊断 睡眠 多导睡眠图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洛因依赖者美沙酮替代治疗早期的多导睡眠图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乐 张国富 +7 位作者 任艳萍 盛利霞 迟勇 杜万君 姜佐宁 汤宜朗 郭松 罗小年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06-706,710,共2页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 美沙酮 睡眠障碍 多导睡眠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衰弱多导睡眠图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远惠 刘协和 +1 位作者 杨祖英 万云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23-25,共3页
本文对22例神经衰弱和29例正常成人多导睡眠图的对照研究表明:神经衰弱患者睡眠潜伏期和记录总时间延长、觉醒时间次数增加、觉睡比值增大、睡眠效率和睡眠维持率下降、REM活动量、强度和密度均增高。这些改变是神经衰弱睡眠障碍的病理... 本文对22例神经衰弱和29例正常成人多导睡眠图的对照研究表明:神经衰弱患者睡眠潜伏期和记录总时间延长、觉醒时间次数增加、觉睡比值增大、睡眠效率和睡眠维持率下降、REM活动量、强度和密度均增高。这些改变是神经衰弱睡眠障碍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衰弱 多导睡眠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多导睡眠图监测的因素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4
18
作者 荆瑶 费才莲 尤敬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5期35-36,共2页
在行多导睡眠图监测的224例患者中,23例因睡眠环境、患者自身、接线技巧、仪器干扰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了多导睡眠图监测结果准确性,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为多导睡眠图监测的成功提供保证。
关键词 多导睡眠图监测 检测质量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及癫痫病人的多导睡眠图 被引量:2
19
作者 侯沂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0年第6期420-420,419,共2页
由kleitman和Dement以多导记录仪记录了脑电等生物电,观察了成人的睡眠,将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及快速眼动睡眠(REM)两个时相后,使人们对睡眠及各种疾病的睡眠障碍的认识及研究向前推进一步。近年来国外多导睡眠图技术在不断改... 由kleitman和Dement以多导记录仪记录了脑电等生物电,观察了成人的睡眠,将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NREM)及快速眼动睡眠(REM)两个时相后,使人们对睡眠及各种疾病的睡眠障碍的认识及研究向前推进一步。近年来国外多导睡眠图技术在不断改进,如电极的更新、描记技术的改进及图形的分析,由目测图形分析进而为电子计算机分析,提高了准确性,节省了时间。近年来国内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如癫痫、抑郁症等的多导睡眠研究,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本文以携带式多导记录仪描记慢性精神分裂症及癫痫病人与正常人睡眠脑电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癫痫 多导睡眠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眠剥夺对正常男性多导睡眠图的影响
20
作者 陈兴时 张明岛 +6 位作者 肖泽萍 王红星 楼翡璎 高存友 刘效巍 李峰 陈欣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5-347,共3页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对正常男性多导睡眠图(PSG)的影响。方法选择15名正常男性志愿者行睡眠剥夺38h,应用多导睡眠生理仪作睡眠剥夺前后的PSG整夜监测。结果与睡眠剥夺前相比,正常男性PSG表现为: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剥夺前为(19.7±9.3)... 目的探讨睡眠剥夺对正常男性多导睡眠图(PSG)的影响。方法选择15名正常男性志愿者行睡眠剥夺38h,应用多导睡眠生理仪作睡眠剥夺前后的PSG整夜监测。结果与睡眠剥夺前相比,正常男性PSG表现为:睡眠潜伏期缩短,睡眠剥夺前为(19.7±9.3)min,睡眠剥夺后为(5.6±7.3)min(P<0.05);非快速眼运动(NREM)中的第1阶段睡眠减少,其中睡眠剥夺前为(9.2±1.9)%,睡眠剥夺后为(4.0±1.4)%(P<0.05);第4阶段睡眠增多,其中睡眠剥夺前为(10.3±3.7)%,睡眠剥夺后为(26.2±4.3)%(P<0.01)。结论睡眠剥夺后再睡眠,正常男性通过其NREM睡眠阶段中S4的比例作为补偿,睡眠剥夺可影响正常人的脑电生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多导睡眠图 正常男性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