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多宝山矿集区岩石圈结构:孙吴-劲松廊带深地震反射与大地电磁联合探测结果
1
作者 侯贺晟 韩江涛 +4 位作者 符伟 刘文玉 潘宗栋 赵泱泱 刘祖颐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85-2000,共16页
探测造山带岩石圈精细结构,是探讨造山与成矿作用最有效的手段。2019年,在黑龙江省西北部孙吴-劲松廊带域,中国地质科学院完成了一条横跨黑河-贺根山缝合带北段和多宝山矿集区北西—南东向185 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以及5条总计174点的... 探测造山带岩石圈精细结构,是探讨造山与成矿作用最有效的手段。2019年,在黑龙江省西北部孙吴-劲松廊带域,中国地质科学院完成了一条横跨黑河-贺根山缝合带北段和多宝山矿集区北西—南东向185 km长的深地震反射剖面,以及5条总计174点的大地电磁测深(宽频、音频)剖面。结果显示,多宝山矿集区的莫霍面深度在33 km(TWT 11 s)左右,呈现断续可追踪形态,其东侧中、下地壳识别出一套向西倾斜并延伸至上地幔的反射体,其倾角约为25°,推断为嫩江洋俯冲遗迹。在多宝山矿集区的西侧识别出整体向东倾斜的壳幔反射特征,表明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影响范围已至黑河-贺根山缝合带。多宝山矿集区上地壳围限于卧都河—罕达汽之间的“V”形构造带中,中下地壳垂向上发育一系列长10 km左右的强反射层,解释为残留的岩浆通道。多宝山矿集区下地壳的高导体可延伸至地幔,与其上高导异常C4呈蘑菇云状展布,并与矿床的位置在空间上存在一致性,指示了幔源物质的侵入。近地表速度结构整体速度变化在1900~6100 m/s之间,高速体界面起伏较大且埋深较浅,是寻找隐伏金矿的有利区域,铜山铜矿和多宝山铜矿的斑岩岩体虽被隐伏断裂阻隔,但在深部相连,地下2000 m以内仍有很好的资源潜力。本项调查研究将浅层矿床分布与岩石圈结构联系起来,为深入研究与古老地壳缝合带与复合造山作用相联系的多宝山矿集区的地质背景提供了新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宝山矿集区 岩石圈结构 深地震反射剖面 大地电磁测深 黑河-贺根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矿集区三维地质建模与深部找矿预测 被引量:8
2
作者 许逢明 赵院冬 +3 位作者 李成立 崔健 吴大天 孙巍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29-652,共24页
随着三维地质信息技术的发展,三维地质建模和深部成矿预测研究对实现深部找矿突破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次基于已知矿区的中段、勘探线剖面图及钻孔数据等资料,依托Micromine平台,从矿床尺度(比例尺11000)建立了黑龙江多宝山铜矿、铜山... 随着三维地质信息技术的发展,三维地质建模和深部成矿预测研究对实现深部找矿突破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次基于已知矿区的中段、勘探线剖面图及钻孔数据等资料,依托Micromine平台,从矿床尺度(比例尺11000)建立了黑龙江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的地质体和蚀变矿化体两类三维地质实体模型。以地表地质图、图切地质剖面、钻孔数据及岩石物性数据为约束,基于重磁电三维物性反演,综合解译了93条重磁电剖面。在综合剖面地质解译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平行剖面显式建模技术,从矿集区尺度(比例尺12.5万)建立了多宝山矿集区84 km^(2)范围内3000 m以浅三维地质体实体模型。在三维地质体模型的基础上,以多宝山、铜山铜矿体三维地质模型为先验数据模型,根据区域找矿模型,利用“立方体预测模型”法,提取与成矿有关的二值变量(地层、岩体、构造)、连续变量(重、磁、电)等7个勘探变量,利用GeoCube3.0逻辑斯蒂回归深层次机器学习集成模块,开展了研究区的勘探变量集成,经由ROC模型评估后验概率,在可靠后验概率的基础上,利用C-V分形方法计算阈值以圈定深部找矿有利靶区,综合圈定深部找矿靶区8处,预估铜潜在资源量634万吨。按照靶区综合评级排序,对最优靶区A-8开展钻探验证,经证实深部发现厚大铜钼矿体,实现了多宝山矿集区深部找矿的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预测 圈定 钻探验证 多宝山矿集区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重、磁、电法的多宝山矿集区隐伏斑岩体识别与深部找矿实践 被引量:7
3
作者 赵理芳 李希元 +6 位作者 李成立 赵俊康 包怡 陈中 刘和花 梁杰 王佩业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7-1231,共15页
斑岩体的存在是斑岩型铜矿重要的特征,查明隐伏斑岩体对于斑岩铜矿找矿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多宝山矿集区的岩石标本物性特征为基础,对重力、磁法、广域电磁法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根据矿化蚀变中心一般位于斑岩体顶部和矿化蚀... 斑岩体的存在是斑岩型铜矿重要的特征,查明隐伏斑岩体对于斑岩铜矿找矿预测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多宝山矿集区的岩石标本物性特征为基础,对重力、磁法、广域电磁法资料进行了处理和分析,根据矿化蚀变中心一般位于斑岩体顶部和矿化蚀变具有电阻率显著降低的特征,从已知到未知,对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和争光金矿的隐伏花岗闪长斑岩体进行了识别,进而推断出矿体位置。根据电性异常特征推测:多宝山铜矿可以扩大外围找矿部署,铜山铜矿矿体有往下延伸的趋势,隐伏斑岩体南侧可能存在大型矿体;争光金矿深部可能存在斑岩型铜矿。多宝山铜矿、铜山铜矿、争光金矿同属斑岩型铜矿系统,多宝山矿集区具“上金下铜”的成矿特征。钻孔揭示了铜山矿区隐伏斑岩体南侧矿体的存在,新增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显示出矿集区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物理 重力 磁法 广域电磁法 隐伏斑岩体 多宝山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东北部多宝山矿集区二道坎银铅锌矿床磁铁矿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李玉洁 李成禄 +3 位作者 杨元江 袁茂文 李博文 苏航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6-449,共14页
二道坎银铅锌矿床是近几年在大兴安岭东北部多宝山矿集区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银铅锌矿床。矿区内共发育2条矿体,银品位最高达25516 g/t,并伴生有铅锌、锰矿产出(铅+锌平均品位为1.2%,锰平均品位为9.5%)。矿石主要赋存于上志留统—中泥盆统... 二道坎银铅锌矿床是近几年在大兴安岭东北部多宝山矿集区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银铅锌矿床。矿区内共发育2条矿体,银品位最高达25516 g/t,并伴生有铅锌、锰矿产出(铅+锌平均品位为1.2%,锰平均品位为9.5%)。矿石主要赋存于上志留统—中泥盆统泥鳅河组中,以石英脉胶结的热液角砾岩矿石为主,岩石已遭受蚀变;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铁矿、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等;成矿阶段可划分为黄铁矿-磁铁矿-石英阶段、沥青-含银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常见的热液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碳酸盐化及赤铁矿化等。本研究以二道坎银铅锌矿床中的磁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LA-ICP-MS测试了磁铁矿中的稀土、微量元素,以探讨磁铁矿的成因信息。结果显示:磁铁矿中稀土元素总量w(∑REE)为(27.94~81.54)×10^(-6),LREE/HREE为2.77~67.31,表现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的右倾模式;(La/Yb)N介于9.42~280.59之间,Eu/Eu^(*)基本小于1,Ce/Ce^(*)介于0.89~1.54之间,La/Sm介于1.29~97.54之间,Gd/Yb介于0.02~117.11之间,表明磁铁矿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其他微量元素投图显示,二道坎银铅锌矿床中的磁铁矿具有岩浆热液成因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 地球化学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二道坎银铅锌 多宝山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矿集区二道坎银铅锌矿床热液菱锰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董娟 袁茂文 李成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55-865,共11页
二道坎银铅锌矿床是黑龙江多宝山矿集区近年新发现的一个三叠纪大型银铅锌矿床.目前,关于该矿床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还较少,矿床成因还不太明确.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热液菱锰矿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对矿石中... 二道坎银铅锌矿床是黑龙江多宝山矿集区近年新发现的一个三叠纪大型银铅锌矿床.目前,关于该矿床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还较少,矿床成因还不太明确.基于此,本次研究选取热液菱锰矿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仪对矿石中的菱锰矿矿物学属性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菱锰矿具有强Eu负异常、Ce正异常、轻稀土元素富集和重稀土元素亏损的特征;轻稀土元素分馏程度明显高于重稀土元素,呈现总体右倾的REE配分曲线.综合来看,二道坎银铅锌矿床中的菱锰矿形成于还原性环境,成矿物质来源具有混源特征,深部成矿物质以及矿区附近的灰岩、炭质页岩对菱锰矿的形成均有重要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宝山矿集区 二道坎银铅锌 菱锰 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争光金矿床英云闪长斑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永胜 吕新彪 +6 位作者 高荣臻 李春诚 孙喜新 李杰 衮民汕 吴建亮 邢伟伟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4-700,共27页
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东北缘多宝山矿集区东南端,于Ⅰ号矿带钻孔中发现较大规模的隐伏英云闪长斑岩体,其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和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62.0±0.9 Ma(MSWD=0.0025)和462.1±1.8 Ma(MSWD=0.34)... 黑龙江省黑河市争光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东北缘多宝山矿集区东南端,于Ⅰ号矿带钻孔中发现较大规模的隐伏英云闪长斑岩体,其LA-ICP-MS锆石U-Pb谐和年龄和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62.0±0.9 Ma(MSWD=0.0025)和462.1±1.8 Ma(MSWD=0.34),属中奥陶世晚期,代表岩体结晶年龄。岩石具高镁埃达克质岩特征:SiO_2(62.54%~64.62%)≥56%,高Al,富集LILE(Rb、Ba、Sr、U)和LREE,亏损HFSE(Nb、Ta、Ti)、Y及HREE,无Eu异常;高MgO和Cr,高Mg#(56~61),低FeO^T/MgO比值。Sr、Sr/Y、La/Yb及Na_2O/K_2O较典型埃达克岩偏低。与多宝山花岗闪长岩可对比且具演化关系,二者均为俯冲洋壳熔融成因,随俯冲深度增加,体系温度和压力增大,H_2O含量降低,主要矿物相稳定性逐渐发生改变,在16.9Ma时间差的地质历史时期,先后形成早、中奥陶世多宝山和争光两期埃达克质岩,后者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与地幔楔发生了一定程度的交代作用;二者均形成于陆缘弧大地构造背景。争光矿床奥陶纪成矿作用更可能与该岩体有关,熔体高氧逸度、较低聚合度及低演化和分异程度是Cu、Au成矿的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达克质斑岩 洋壳熔融 古亚洲洋 地球化学 争光金 多宝山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争光金矿床隐爆角砾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7
作者 高荣臻 吕新彪 +1 位作者 杨永胜 李春诚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74-883,共10页
黑龙江争光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东北缘的多宝山矿集区,矿体主要呈脉状产于燕山期闪长岩体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的内外接触带上,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在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3个隐爆角砾岩体(J-1、J-2、J-3),角砾岩体从中心向外侧有较... 黑龙江争光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东北缘的多宝山矿集区,矿体主要呈脉状产于燕山期闪长岩体与中奥陶统多宝山组的内外接触带上,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在野外地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3个隐爆角砾岩体(J-1、J-2、J-3),角砾岩体从中心向外侧有较显著的岩石类型分带,中心为热液隐爆角砾岩,向外角砾增大,逐渐过渡为震碎角砾岩。根据胶结物的不同和穿插关系可将其分为四期,最早期为硅质胶结,中期为绿泥石胶结,其次为矿质胶结,最后为灰黑色安山质胶结,其中第二期和第三期隐爆作用与矿化关系密切。对隐爆角砾岩地质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Ⅱ号矿带绿泥石胶结隐爆角砾岩体深部具有寻找与矿质胶结隐爆角砾岩有关的金铜矿化体的潜力,这对争光金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争光金 隐爆角砾岩 地质特征 多宝山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争光金矿床年代学特征及成矿意义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运 符家骏 +1 位作者 赵元艺 曾辉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1-162,共12页
多宝山斑岩矿床位于兴蒙褶皱带的东段,是中国东北部著名的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具有极大的找矿潜力。争光矿床处于多宝山多金属成矿带的南东端,是区内重要的金矿床。本文对争光金矿区多宝山组灰绿色凝灰岩中因受闪长玢岩侵入影响而形成的... 多宝山斑岩矿床位于兴蒙褶皱带的东段,是中国东北部著名的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具有极大的找矿潜力。争光矿床处于多宝山多金属成矿带的南东端,是区内重要的金矿床。本文对争光金矿区多宝山组灰绿色凝灰岩中因受闪长玢岩侵入影响而形成的薄膜状辉钼矿,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加权平均年龄为480±3Ma;对采自于接触部位内侧的闪长玢岩(侵入安山岩,赋存金矿体),以及采自于一条被金矿脉切断的岩脉中的闪长岩,进行锆石U-Pb定年,获得^(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78.3±3.7Ma、150.67±0.77Ma。根据多宝山矿集区的地质背景、区内经历的对岩浆活动与成岩成矿有重要影响的加里东期、海西期和燕山期的三大构造-热事件的演化过程、多宝山斑岩成矿系统中Au元素的含量、花岗闪长斑岩具有的黄铁绢英岩化、碳酸盐化和多金属硫化物矿化、矿区发现了隐爆角砾岩型矿石,以及多宝山、铜山、争光Re-Os同位素较为一致的测年结果等诸多特征,推断争光金矿早期矿化发生在加里东期,为多宝山斑岩成矿系统外围的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化,并与闪长玢岩岩浆活动相关,后期叠加了燕山期闪长岩岩浆活动的成矿作用。本文所测辉钼矿中Re的较高含量(295.9×10^(-6)~394.7×10^(-6)),推测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幔,并含有部分地壳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宝山矿集区 斑岩成系统 锆石定年 RE-OS同位素定年 多期次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