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中亚造山带东部多宝山矿田斑岩铜浅成低温金系统成矿特征与矿床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柏铖璘 谢桂青 +2 位作者 赵俊康 李伟 朱乔乔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98,共29页
多宝山矿田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成矿时代最老(477~470 Ma)的斑岩铜钼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已探明铜、钼、金储量分别可达5 Mt、0.16 Mt和130 t。从成矿系统角度,其成矿特征和矿床模型尚不清晰。本文系... 多宝山矿田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是目前我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成矿时代最老(477~470 Ma)的斑岩铜钼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已探明铜、钼、金储量分别可达5 Mt、0.16 Mt和130 t。从成矿系统角度,其成矿特征和矿床模型尚不清晰。本文系统分析了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时代,发现该成矿系统存在两期成矿事件,以第一期为主,发生在早奥陶世;第二期为叠加成矿,发生在晚三叠世。成矿作用具有下部为隐爆角砾状铜矿化、中部为脉状铜矿化、上部为金矿化的空间结构特征,围岩蚀变从中心向两侧依次为钾化黑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黏土化带、碳酸盐化带、绢英岩化带和硅化带。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从多宝山斑岩铜矿到争光浅成热液金矿床呈现大气水加入比例增大的趋势。根据第一期成矿斑岩具有高Ce^(4+)/Ce^(3+)(174~461;均值约290)、高f_(O2)埃达克质岩浆特征,进一步得出主成矿期与古生代古亚洲洋俯冲作用相关的壳幔混源岩浆作用有关。成矿受古火山机构所制约,其北西到南东成矿深度增大与剥蚀程度相关,受铜山逆断层作用效应,暗示铜山断层以南为较好的找矿靶区。最后,本文建立了该区古生代斑岩铜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的矿床模型,以期为该区进一步矿产勘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金成矿系统 古生代大规模成矿 成矿特征 成矿模型 多宝矿田 中亚造带东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多宝山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 被引量:40
2
作者 刘军 武广 +1 位作者 钟伟 朱明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450-1464,共15页
黑龙江省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西北部,是中亚-兴蒙造山带北东段最大的斑岩型铜(钼)矿床,矿体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和中奥陶世多宝山组安山岩、凝灰岩中。铜矿化与绢英岩化关系密切,而钼矿化主要产于钾硅化带中。矿区内脉... 黑龙江省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西北部,是中亚-兴蒙造山带北东段最大的斑岩型铜(钼)矿床,矿体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和中奥陶世多宝山组安山岩、凝灰岩中。铜矿化与绢英岩化关系密切,而钼矿化主要产于钾硅化带中。矿区内脉体广泛发育,从早到晚依次为:石英+钾长石脉、早阶段石英+辉钼矿脉、晚阶段石英+辉钼矿脉、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脉、石英+黄铁矿脉和方解石+石英脉。脉石英中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包括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型)、纯气相包裹体(G型)、含CO2三相包裹体(C型)及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石英+钾长石脉中仅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550℃、盐度为16.2%~18.1%NaCleqv;早阶段石英+辉钼矿脉中发育大量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并见少量含CO2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350~450℃、盐度变化于1.1%~﹥65.3%NaCleqv;晚阶段石英+辉钼矿脉体发育大量含CO2三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另有少量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70~350℃、盐度为0.8%~42.4%NaCleqv;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脉中发育丰富的气液两相包裹体,见少量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和纯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在230~330℃、盐度为0.8%~42.4%NaCleqv;石英+黄铁矿脉和方解石+石英脉中仅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10~200℃、盐度为3.9%~8.4%NaCleqv。成矿流体在古深度4.1km左右,温度在230~450℃之间、压力在10~41MPa之间,发生了强烈的流体沸腾作用,大量CO2等气体从流体中释放出来,黄铜矿、斑铜矿和辉钼矿等巨量沉淀下来,形成了铜(钼)矿体。成矿流体总体上属H2O-CO2-NaCl体系,多期次的流体沸腾作用是该矿床的主要成矿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沸腾作用 多宝斑岩()矿床 黑龙江省 小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蚀变-矿化阶段及其流体演化 被引量:21
3
作者 魏浩 徐九华 +3 位作者 曾庆栋 王燕海 刘建明 褚少雄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61-1374,共14页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是大兴安岭中北部多宝山-阿尔山铜(钼)成矿带内最大的斑岩型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的最东端。矿床赋存于花岗闪长岩及多宝山组下部地层中。据野外脉体类型和穿插关系、围岩蚀变类型、矿物组合,将多宝山斑岩铜(...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是大兴安岭中北部多宝山-阿尔山铜(钼)成矿带内最大的斑岩型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的最东端。矿床赋存于花岗闪长岩及多宝山组下部地层中。据野外脉体类型和穿插关系、围岩蚀变类型、矿物组合,将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的蚀变和矿化自早至晚划分为4个阶段:Ⅰ钾硅化阶段;Ⅱ硅化-钼矿化阶段;Ⅲ绢英岩化-铜矿化阶段;Ⅳ碳酸盐石英阶段。石英中包裹体类型主要有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纯CO2包裹体。成矿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具有规律性演化特征:钾硅化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盐度集中在6%~10%NaCleqv,密度0.5~0.9g.cm-3,均一温度峰值为245~400℃;硅化-钼矿化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260~300℃,盐度1.7%~39%NaCleqv,密度0.3~1.1g.cm-3;绢英岩化-铜矿化阶段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220~280℃,盐度0.1%~24.8%NaCleqv,峰值集中在6%~12%,密度0.5~1.0g.cm-3;碳酸盐阶段仅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为125~170℃,盐度0.5%~12.8%NaCleqv,密度0.8~0.9g.cm-3。激光拉曼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成分主要为H2O和CO2。本文对多宝山矿床主成矿期压力进行了估算,Ⅰ、Ⅱ、Ⅲ阶段捕获压力分别为110~160MPa、58~80MPa、8~17MPa。测温实验结合野外现象及包裹体岩相学表明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是一个复杂的构造-岩浆成矿系统,与成矿有关的热流体不是单一的岩浆分异的结果,构造裂隙系统也为含矿流体提供了很好的导矿与容矿空间,矿床沉淀机制为温度压力的变化及空间的开放导致流体不混溶与沸腾作用,不同流体的混合、水岩反应致使流体pH值、成分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铜、钼的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阶段 成矿机制 多宝斑岩()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瑞矿集区城门山斑岩型钼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文春华 徐文艺 +5 位作者 钟宏 吕庆田 杨竹森 杨丹 田世洪 刘英超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04-1620,共17页
城门山钼铜矿床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一座铜、硫、钼、铁、锌,金、银等多矿种大型综合性矿床,由矽卡岩型矿床、块状硫化物型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组成。本文对其斑岩型钼铜矿床中的成矿岩体(石英斑岩)斑晶石英和三个阶段热液石英中的流体包... 城门山钼铜矿床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是一座铜、硫、钼、铁、锌,金、银等多矿种大型综合性矿床,由矽卡岩型矿床、块状硫化物型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组成。本文对其斑岩型钼铜矿床中的成矿岩体(石英斑岩)斑晶石英和三个阶段热液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系统开展了包裹体岩相学、激光拉曼探针(LRM)、显微测温研究。根据产状和岩相学特征识别出的三个阶段热液石英从早到晚分别为:与辉钼矿伴生的不规则细脉状石英(Ⅰ阶段)、与黄铁矿和黄铜矿伴生的网状脉石英(Ⅱ阶段)以及与黄铁矿和零星黄铜矿伴生的平直粗脉型石英(Ⅲ阶段)。岩相学观测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显示,矿区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可划分为富液相(Ⅰ型)、含子晶(Ⅱ型)、富气相(Ⅲ型)、纯气相(Ⅳ型)和富二氧化碳(Ⅴ型)五种类型,其中Ⅱ型包裹体中子矿物复杂,主要有石盐、钾盐、方解石、硬石膏、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等子矿物,反映出成矿流体组成复杂,岩浆分异出的热液流体中可能含大量成矿元素,原始斑岩岩浆可能是重要成矿物质来源,与前人同位素资料相吻合。三阶段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为:Ⅰ阶段均一温度范围310~486℃,盐度范围[w(NaCleq.)]6.2%~41.7%;Ⅱ阶段均一温度范围251~489℃,盐度范围[w(NaCleq.)]1.2%~46.9%;Ⅲ阶段均一温度范围209~386℃,盐度范围[w(NaCleq.)]10.4%~45.7%。斑晶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密集,关系复杂,总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30~590℃,盐度范围为[w(NaCleq.)]1.9%~47.4%,可能反映了多阶段流体叠加特征。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和测温结果揭示,斑岩钼铜矿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发生过多次沸腾,沸腾可能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因素。根据Ⅰ阶段沸腾包裹体群估算的成矿深度约1.3km,显示该区140Ma成矿以来剥蚀作用不强,指示该区存在较好的矿床保存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瑞 城门 斑岩矿床 流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宝山铜-钼多金属矿床成岩成矿的U-Pb和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 被引量:109
5
作者 路远发 马丽艳 +2 位作者 屈文俊 梅玉萍 陈希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483-2492,共10页
湖南宝山是一个 Cu-Mo-Pb-Zn-Ag 多金属矿床,成因上与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矿床以宝岭倒转背斜(宝山中区)为中心,空间上具有明显的蚀变与矿化分带,其中心部位(宝山中区)的矿体产在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的内外接触带,围岩... 湖南宝山是一个 Cu-Mo-Pb-Zn-Ag 多金属矿床,成因上与花岗斑岩、花岗闪长斑岩关系密切,矿床以宝岭倒转背斜(宝山中区)为中心,空间上具有明显的蚀变与矿化分带,其中心部位(宝山中区)的矿体产在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的内外接触带,围岩蚀变主要为矽卡岩化,成矿元素组合以 Cu-Mo 为主,而宝山东区、宝山西区及北部的财神庙矿区则主要为产于石炭系碳酸盐岩中的铅锌艰矿化。通过对与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中锆石 SHRIMP U-Pb 同位素测年,获得了高精度的花岗闪长斑岩的成岩年龄为158±2Ma (MSWD=0.26,Probability=0.61,n=12),与前人(伍光英等,2005)的 SHRIMP 数据合并计算则可得到一个161±1Ma(MswD=0.66,Probability=0.42,n=23)的高精度 U-Pb 和谐年龄。该年龄可以代表宝山矿区中酸性小岩体的成岩年龄。通过对含矿矽卡岩中辉钼矿 Re-Os 同位素测年,获得辉钼矿的成矿年龄为160±2Ma。因此,本文认为宝山矿床成岩与成矿具有同时性,花岗闪长斑岩与宝山矿床的形成有成因联系。通过对区域上已获得的成岩-成矿年龄资料的综合对比分析,表明湘南乃至整个南岭中段地区中生代大规模岩浆作用与成矿第一高峰期为155~165Ma,宝山多金属矿床正是华南这一高峰期的产物。这为进一步研究区域成矿规律提供了重要同位素年代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金属矿床 花岗闪长斑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矿RE-OS定年 湖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大宝山斑岩钼钨矿床赋矿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与矿床形成动力学背景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刘莎 王春龙 +4 位作者 黄文婷 伍静 梁华英 高志辉 林锦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40-449,共10页
粤北大宝山斑岩钼钨矿床赋矿岩体出露面积0.18km2,矿化主要以细脉状及浸染状产于斑岩及其内外接触带中。系统的薄片观察表明,该岩体岩性比较复杂,有碱长花岗斑岩、普通花岗斑岩、白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及白云母花岗闪长斑岩。本文分析了碱... 粤北大宝山斑岩钼钨矿床赋矿岩体出露面积0.18km2,矿化主要以细脉状及浸染状产于斑岩及其内外接触带中。系统的薄片观察表明,该岩体岩性比较复杂,有碱长花岗斑岩、普通花岗斑岩、白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及白云母花岗闪长斑岩。本文分析了碱长花岗斑岩及白云母二长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U-Pb年龄,碱长花岗斑岩锆石年龄为166.6±2.1Ma,MSWD=1.17;白云母二长花岗斑岩锆石年龄为166.2±3.1Ma,MSWD=2.3。两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基本一致,表明大宝山斑岩钼钨矿床岩体形成于燕山早期。据斑岩矿床年龄、斑岩矿床在十杭带时空分布特征及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背景,提出大宝山斑岩钼钨矿床岩体的形成可能与侏罗纪太平洋洋壳向南西俯冲而引发的的十杭带深断裂构造活动复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矿床 锆石LA—ICP—MS 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木吉村斑岩铜(钼)矿床岩石地球化学、Sr-Nd-Pb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7
作者 曲凯 董国臣 +4 位作者 李胜荣 申俊峰 王艳娟 王霞 罗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9-460,共12页
木吉村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太行山北段涞源杂岩体的腰部,是太行山构造-岩浆-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矿床。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木吉村斑岩铜(钼)矿床含矿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木吉村矿床的含矿... 木吉村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太行山北段涞源杂岩体的腰部,是太行山构造-岩浆-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矿床。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木吉村斑岩铜(钼)矿床含矿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木吉村矿床的含矿岩体闪长玢岩为高钾钙碱性I型侵入岩,具有较高的SiO2、Al2O3、Sr含量和Sr/Y比值以及(La/Yb)N,较低的Yb、Y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趋势,轻稀土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具微弱的正Eu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U、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总体显示出与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闪长玢岩的ISr为0.705 386~0.706 838,εNd(t)为-16.7^-14.9,208Pb/204Pb、207Pb/204Pb、206Pb/204Pb的平均值分别为36.614、15.226、16.545,与木吉村矿床矿石中的硫化物铅同位素数值基本一致,Sr-Nd-Pb同位素共同表明其岩浆形成可能与有深源基性物质参与的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有关。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认为木吉村含矿岩体可能主要来自古老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受到幔源物质的混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矿床 地球化学 Sr—Nd-Pb同位素 木吉村 太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铜矿床叠加改造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15
8
作者 刘宝山 张春鹏 +1 位作者 宋万兵 韩仁萍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6-1095,共20页
多宝山斑岩铜矿床位于早古生代多宝山岛弧带上,地处兴安地块东缘,是东北地区正在开采的最大的超大型铜矿床。本文通过对含矿斑岩韧性变形构造序次的分析,发现矿石矿物的赋存状态除早期的星点状、细脉浸染状斑岩型矿化外,还叠加有后期沿... 多宝山斑岩铜矿床位于早古生代多宝山岛弧带上,地处兴安地块东缘,是东北地区正在开采的最大的超大型铜矿床。本文通过对含矿斑岩韧性变形构造序次的分析,发现矿石矿物的赋存状态除早期的星点状、细脉浸染状斑岩型矿化外,还叠加有后期沿片理面和糜棱面理分布的脉状、透镜状矿化。NW向韧性剪切变形造成原斑岩中的铜矿化发生迁移与再定位,使变形带中的铜矿化局部富集。在详细的矿区调查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发现研究区存在五期岩浆侵入和三期成矿作用,其中早奥陶世花岗闪长岩(~478 Ma)及中奥陶世花岗闪长斑岩(~460 Ma)为主成矿期,晚三叠世更长花岗岩(225.8±0.4 Ma)产生弱铜钼矿化,中侏罗世安山玢岩(170±5.6 Ma)及早白垩世闪长岩(118.1±6.6 Ma)没有产生铜钼矿化。多宝山斑岩铜矿床受古亚洲洋及蒙古‒鄂霍茨克洋两大构造域叠加控制,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和成矿事件,发生了叠加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宝岛弧带 多宝斑岩矿床 叠加改造矿床 片理化 糜棱岩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丰山斑岩型铜(钼)矿床中铂、钯的富集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敏芳 邓晓东 毕诗健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8-43,共6页
文章以湖北丰山斑岩型铜(钼)矿床为研究对象,利用ICP-MS分析了Pt、Pd含量,发现丰山斑岩型铜(钼)矿床矿石中Pt、Pd发生了富集现象。其中,Pt含量范围在0.037×10-9~1.765×10-9,Pd含量范围在0.165×10-9~17.979×10-9,P... 文章以湖北丰山斑岩型铜(钼)矿床为研究对象,利用ICP-MS分析了Pt、Pd含量,发现丰山斑岩型铜(钼)矿床矿石中Pt、Pd发生了富集现象。其中,Pt含量范围在0.037×10-9~1.765×10-9,Pd含量范围在0.165×10-9~17.979×10-9,Pd含量普遍较Pt含量高出1个数量级,表明丰山斑岩型铜(钼)矿床中Pd较Pt易富集。测试结果表明,斑岩体中Pt、Pd含量很低,说明岩体发生了分异,且Pt、Pd来源与中酸性岩体关系密切。研究发现,Au与Pt、Pd表现出明显的镜像关系,成为丰山斑岩型铜(钼)矿床Pt、Pd富集的特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 ()矿床 PT PD 富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达巴特斑岩铜钼矿床成矿流体演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畅 薛春纪 赵晓波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99-814,共16页
新疆达巴特铜钼矿床位于天山造山带的北缘,赛里木地块的中部,成矿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浅成侵入体有关。对该矿床详细的矿石组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揭示,其流体成矿先后经历了辉钼矿-黄铜矿-石英脉(Ⅰ)、无矿石英... 新疆达巴特铜钼矿床位于天山造山带的北缘,赛里木地块的中部,成矿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浅成侵入体有关。对该矿床详细的矿石组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揭示,其流体成矿先后经历了辉钼矿-黄铜矿-石英脉(Ⅰ)、无矿石英脉(Ⅱ)、辉钼矿-石英脉(Ⅲ)和方解石-石英脉(Ⅳ)等4个阶段。从早到晚不同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分布在336-414℃、276-393℃、221-396℃、192-287℃,盐度为(4.5-9.9)%Na Cleq、(1.6-8.4)%Na Cleq、(1.2-45.6)%Na Cleq、(1.6-7.5)%Na Cleq,密度为0.57-0.76 g/cm^3、0.54-0.80 g/cm^3、0.51-1.11 g/cm^3、0.76-0.91 g/cm^3,随成矿流体温度、盐度降低,密度渐升,还原性增强。Ⅰ、Ⅲ阶段都发育矿化,包裹体具有明显的沸腾特征,且气相成分中均发现CO2,表明Ⅰ和Ⅲ阶段的流体沸腾可能导致金属沉淀,且CO2对金属运移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压力估算得到达巴特矿床Ⅰ、Ⅱ、Ⅲ、Ⅳ阶段脉体的成矿深度分别为0.5-1.1 km、0.3-1.0 km、0.5-1.0km、0.4-1.0km。矿体矿石、围岩蚀变和流体包裹体具有斑岩型矿床的特点。结合前人资料,认为达巴特为一典型斑岩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演化 斑岩矿床 达巴特 西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天山莱历斯高尔斑岩型铜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11
作者 朱明田 武广 +2 位作者 解洪晶 钟伟 刘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633-634,共2页
西天山博罗科努地区是中亚造山带重要的斑岩型、矽卡岩型、斑岩与矽卡岩复合型铜(钼)矿床产出地区(王志良等,2006)。已发现喇嘛苏中型斑岩-矽卡岩复合型铜矿床,北达巴特、西天山科克赛、汗吉尕、恰尔巴赫特、莱历斯高尔等中-小型斑岩铜(... 西天山博罗科努地区是中亚造山带重要的斑岩型、矽卡岩型、斑岩与矽卡岩复合型铜(钼)矿床产出地区(王志良等,2006)。已发现喇嘛苏中型斑岩-矽卡岩复合型铜矿床,北达巴特、西天山科克赛、汗吉尕、恰尔巴赫特、莱历斯高尔等中-小型斑岩铜(钼)矿床,东图津、肯登高尔等中-小型矽卡岩型铜(钼)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斑岩矿床 新疆西天 三相包裹体 矽卡岩型 成矿流体 矿床地质 复合型 斑岩 花岗闪长斑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遥感蚀变异常信息对斑岩型铜矿床的有效性——以云南宝兴厂斑岩型铜钼矿床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温利刚 赵志芳 +3 位作者 曾普胜 史青云 闫洁茹 叶蓓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7-557,共11页
云南宝兴厂铜钼矿床是西南三江成矿带上与富碱斑岩有关的典型斑岩型矿床,产出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侵入岩带的中部东侧。本文引用基于"广义自相似性"与"局部奇异性"多重分形理论的S-A法,提取了宝兴厂铜钼矿床的石英... 云南宝兴厂铜钼矿床是西南三江成矿带上与富碱斑岩有关的典型斑岩型矿床,产出于金沙江-哀牢山富碱侵入岩带的中部东侧。本文引用基于"广义自相似性"与"局部奇异性"多重分形理论的S-A法,提取了宝兴厂铜钼矿床的石英、钾长石、绢云母、绿泥石和绿帘石等特征蚀变矿物的遥感蚀变异常信息,这些蚀变异常信息由内向外依次出现石英(钾长石)→绢云母→绿帘石(绿泥石)的分布特征,并且多沿北东、北西向展布,呈条带状或环带状分布于侵入岩体的内部或外围附近,与传统经典的硅化(钾化)带→绢英岩化带→青磐岩化带的蚀变分带模式大致相当,但这些遥感蚀变异常信息并不完全出现在出露的侵入体的接触带及其两侧。野外实地验证表明此次获得的遥感蚀变异常信息有较好的矿化指示效果,可以为该地区斑岩型铜钼矿床的进一步找矿提供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矿床 蚀变矿物 遥感蚀变异常信息 S-A法 兴厂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铜(钼)矿床叠加成矿:辉钼矿Re-Os年龄和硫化物原位硫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
13
作者 索青宇 李昌昊 +2 位作者 申萍 赵俊康 楚翔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479-3490,共12页
斑岩型矿床易受后期岩浆、构造、变质等地质作用影响,使得矿床自身发生改造变形。后期的热事件不仅可以将原有矿体再活化,还能够带来新的成矿物质,进而发生新一期成矿作用。不同地质时期的成矿作用在同一空间互相叠加,会形成与斑岩矿床... 斑岩型矿床易受后期岩浆、构造、变质等地质作用影响,使得矿床自身发生改造变形。后期的热事件不仅可以将原有矿体再活化,还能够带来新的成矿物质,进而发生新一期成矿作用。不同地质时期的成矿作用在同一空间互相叠加,会形成与斑岩矿床矿化特征截然不同的矿床,称为叠加改造型斑岩矿床。多宝山铜(钼)矿床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兴蒙造山带内。该矿床在成矿构造地质、矿石组构和成矿期次等方面表现出多期改造与叠加成矿的特征。本次根据野外观察和成矿年代学研究,推测多宝山铜矿至少存在两期成矿作用。对采自矿坑340平台10件叠加矿化类型的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分析,获得辉钼矿的模式年龄介于435.6±10.5Ma~446.1±7.1Ma之间,等时线年龄为440.1±4.5Ma (MSWD=0.56)。结合前人获得的年龄资料,确认多宝山叠加成矿与晚奥陶世玄武安山岩应形成于统一的成岩成矿地质事件。不同矿化期次的黄铜矿和黄铁矿原位硫同位素结果显示:典型斑岩型矿脉中黄铜矿δ^(34)S平均值为-2.12‰;叠加矿化黄铜矿δ^(34)S平均值为-1.78‰,黄铁矿δ^(34)S平均值为-1.03‰,均落入幔源硫范围,表明硫主要来自岩浆。而前人在叠加期形成的黄铜矿中,测试到较低的δ^(34)S值(-12.9‰~-5.6‰),这是后期流体易携带轻硫^(32)S发生迁移并在应力较低的区域内重新沉淀的结果。同位素组成指示叠加成矿期的矿化元素即来源于新的岩浆活动,又继承了先前存在的岩(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宝斑岩()矿床 叠加成矿 铼锇同位素年龄 硫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邹平斑岩铜(钼)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10
14
作者 黎秉符 袁叔容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7-12,共6页
邹平斑岩型含金铜(钼)矿床赋存于早自垩世陆相喷发形成的火山盆地内的中酸性复式侵入体中.原生铜矿品位低而稳定, 次生富集带铜含量高达4.26%.燕山晚期含矿斑岩由闪长岩、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和石英正长闪长岩组成,与火山岩同源异相.蚀... 邹平斑岩型含金铜(钼)矿床赋存于早自垩世陆相喷发形成的火山盆地内的中酸性复式侵入体中.原生铜矿品位低而稳定, 次生富集带铜含量高达4.26%.燕山晚期含矿斑岩由闪长岩、二长岩、石英闪长岩和石英正长闪长岩组成,与火山岩同源异相.蚀变岩带呈连续的环带状分布,具典型的"中心式"分带特征.矿体分布于钾硅化—强钾硅化带内,受角砾岩筒及裂隙构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 斑岩 地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Cu-Mo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被引量:55
15
作者 向安平 杨郧城 +4 位作者 李贵涛 佘宏全 关继东 李进文 郭志军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37-1248,共12页
多宝山斑岩型铜(钼)矿床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床,文章对矿区主要成矿岩体及辉钼矿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对成矿岩体采用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成矿母岩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74.8... 多宝山斑岩型铜(钼)矿床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床,文章对矿区主要成矿岩体及辉钼矿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对成矿岩体采用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成矿母岩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74.8±4.7)Ma,矿体寄主岩石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78.1±4.1)Ma,以及矿体外围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83.9±4.5)Ma;矿体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75.1±5.1)Ma。测年结果显示,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形成于早奥陶世。结合含矿地层、矿区岩石组合特征,以及前人研究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多宝山矿床形成于早奥陶世与板块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说明在区域上寻找类似多宝山的斑岩铜矿应沿早奥陶世多宝山-伊尔斯岩浆岛弧带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测年 RE-OS测年 岛弧 多宝斑岩()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逊克县宝山铜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若峰 荆龙华 魏连喜 《黄金科学技术》 2008年第2期46-47,59,共3页
通过对逊克县宝山铜钨钼多金属矿床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工作,对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的特征分析,从铜钨钼矿与断裂、岩体、围岩蚀变的关系特征揭示了铜钨钼矿的地质特征,探讨了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对今后该区带的找矿工作具指导意义。
关键词 矿床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逊克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纳日贡玛斑岩钼(铜)矿床:岩石成因及构造控制 被引量:65
17
作者 杨志明 侯增谦 +6 位作者 杨竹森 王淑贤 王贵仁 田世洪 温德银 王召林 刘英超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89-502,共14页
初步矿产普查评价成果表明,三江北段已初步显示出巨大的成矿潜力。在该区东部,以纳日贡玛-陆日格含矿斑岩体为中心的斑岩-矽卡岩大型成矿系统已初露端倪。纳日贡玛,作为该区的最具代表性的斑岩型矿床,了解其含矿斑岩的性质,查明斑岩的... 初步矿产普查评价成果表明,三江北段已初步显示出巨大的成矿潜力。在该区东部,以纳日贡玛-陆日格含矿斑岩体为中心的斑岩-矽卡岩大型成矿系统已初露端倪。纳日贡玛,作为该区的最具代表性的斑岩型矿床,了解其含矿斑岩的性质,查明斑岩的可能源区,厘定其与玉龙铜矿带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为此,本文对纳日贡玛矿区出露的主要斑岩体开展了详细的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 Sr-Nd—Pb 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纳日贡玛主含矿斑岩锆石 U-Pb 年龄为43.3±0.5Ma,明显为玉龙斑岩铜矿带的北延;其主含矿斑岩为高钾钙碱性系列,高度演化的斑岩为钾玄岩系列,岩浆源区可能为50~80km 处壳幔过渡带,经历了明显的流体交代;与玉龙铜矿带含矿斑岩相比,纳日贡玛斑岩钾含量偏低,Sr-Nd—Pb同位素组成更向亏损地幔靠拢,反映岩浆源区自 NW 至 SE 地壳组分逐渐增多和/或流体交代逐渐增强。自纳日贡玛至玉龙带,成矿斑岩的结晶年龄逐渐变新,说明斑岩的形成不仅具有统一的源区,可能受控于统一的动力学机制,因印度-亚洲大陆碰撞产生的始新世右行断裂系统,可能是控制区域岩浆上侵及时空分布的动力学机制。纳日贡玛带矿床矿化以 Mo 为主,显著不同于玉龙带的 Cu-Mo(-Au)矿化组合,造成区域上矿化组合的差异即可因深部过程,也可因岩浆就位后的结晶分异过程,更多的证据显示可能受后者控制明显;因此,纳日贡玛矿床可能遭受了较强的剥蚀。区内应加强斑岩侵位较深时形成的斑岩钼矿及夕卡岩型矿床的寻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矿床 地球化学 地质年代学 岩石成因 构造控制 纳日贡玛 三江北段 青海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背景 被引量:17
18
作者 范子良 徐晓春 +2 位作者 陈林杰 何俊 谢巧勤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51-368,共18页
铜陵矿集区以发育大型和为数众多的矽卡岩型矿床而闻名于世,而近年来作为该区找矿的重要成果和突破则是斑岩型矿床和矿化的陆续发现。本文以铜陵矿集区3个代表性斑岩型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观察研究的基础上,... 铜陵矿集区以发育大型和为数众多的矽卡岩型矿床而闻名于世,而近年来作为该区找矿的重要成果和突破则是斑岩型矿床和矿化的陆续发现。本文以铜陵矿集区3个代表性斑岩型矿床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观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阐述了斑岩型矿床的地质特征,确定了含矿侵入岩体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分析了矿床蚀变特征和流体包裹体特征,探讨了成岩成矿的大地构造背景,并与世界典型斑岩型矿床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铜陵矿集区斑岩型铜钼金矿床通常发育于含矿岩体的围岩或盖层为砂岩、砂页岩或硅质岩的条件下,含矿岩体为富碱低镁高钾准铝质钙碱性系列中浅成侵入岩体,具有与埃达克岩一致的地球化学特征;与世界典型斑岩型矿床含矿岩体对比,岩体侵位较深,有些矿区多期多相特征不明显;含矿岩体发育钾硅酸盐化、黄铁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等热液蚀变且有一定的分带性,但各矿床蚀变特征略有不同;矿床矿石矿物中富气相、富液相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共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演化特征显示具有岩浆作用控制的高温热液型矿床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作者确定铜陵矿集区斑岩型矿床属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成矿作用发生于陆内造山作用由挤压向拉张转化的动力学背景之下,斑岩型矿床与矽卡岩型矿床及热液脉状矿床共同构成受统一的岩浆热液系统控制的矿床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矿床 矿床 围岩蚀变特征 矿床系列 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 安徽陵矿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会理天宝山矿床深部新发现铜矿与铅锌矿的成因关系探讨 被引量:12
19
作者 孙海瑞 周家喜 +4 位作者 黄智龙 樊海峰 叶霖 罗开 高建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07-3417,共11页
天宝山矿床是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内的代表性铅锌矿床之一,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中。近年来,该矿床深部发现了以铜为主的矿化,甚至形成铜矿体。目前,对铜矿成因及其与铅锌矿的关系尚不清晰。本文报道新发现铜矿的矿物学和同位素... 天宝山矿床是川滇黔接壤铅锌矿集区内的代表性铅锌矿床之一,赋存于上震旦统灯影组白云岩中。近年来,该矿床深部发现了以铜为主的矿化,甚至形成铜矿体。目前,对铜矿成因及其与铅锌矿的关系尚不清晰。本文报道新发现铜矿的矿物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资料,以期揭示铜矿的成矿物质来源,结合铅锌矿的相关研究,探讨铜矿形成机制及其与铅锌矿的成因关系。镜下观察和扫描电镜分析显示,铜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和银黝铜矿,其次为方铅矿和毒砂,含少量闪锌矿和黄铁矿;铅锌矿石中闪锌矿是主要金属矿物,方铅矿和黄铁矿次之,含少量黄铜矿和深红银矿。铜矿石中闪锌矿主要呈半自形-他形粒状,与黄铜矿共生或被其包裹,方铅矿主要呈细脉状充填在黄铜矿、银黝铜矿和毒砂的裂隙中或呈他形粒状分布在这些矿物中;铅锌矿石中黄铜矿主要呈浸染状分布于闪锌矿之中。两类矿石金属矿物的组构特征,显示铜矿物与铅锌矿物具有密切的共生、穿插和包裹关系,应属同期成矿。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显示,铜矿石中黄铜矿的δ34SCDT值为3.9‰~4.2‰(均值为4.1‰,n=3),铅锌矿石闪锌矿的δ34SCDT值为3.3‰~3.9‰(均值为3.5‰,n=3),十分相近,暗示它们具有相似的S源,应均属赋矿地层海相蒸发岩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作用的产物。铜矿石中黄铜矿的^(206)Pb/^(204)Pb=18.441~18.476(均值为18.461,n=3),^(207)Pb/^(204)Pb=15.731~15.751(均值为15.741,n=3),^(208)Pb/^(204)Pb=38.809~38.873(均值为38.849,n=3),μ=9.72~9.76;铅锌矿石中方铅矿的^(206)Pb/^(204)Pb=18.442~18.480(均值为18.455,n=3),^(207)Pb/^(204)Pb=15.746~15.763(均值为15.752,n=3),^(208)Pb/^(204)Pb=38.793~38.892(均值为38.840,n=3),μ=9.75~9.78。两者具有相近的Pb同位素组成且其壳源特征明显,表明它们的成矿金属来源相似,均来自上地壳,与赋矿沉积岩有关。综上,矿物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表明,天宝山矿床深部新发现铜矿与铅锌矿具有明显的同期共生关系和相似的成矿物质来源,是同一成矿热液体系不同阶段演化的产物。天宝山铜铅锌矿床与MVT矿床的成矿特征不同,暗示其成矿作用(环境)特殊,可能与矿床所处的地质背景有关,其成因认识对川滇黔接壤区同类型矿床深部找铜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学 S和Pb同位素 矿成因及其与铅锌矿的关系 铅锌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多宝山Cu-Mo矿床成矿斑岩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军 周振华 欧阳荷根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57-1073,共17页
多宝山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部,是中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斑岩型Cu-Mo矿床。文章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详细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的LA-ICP-MS锆石U... 多宝山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部,是中国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斑岩型Cu-Mo矿床。文章对该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详细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474.9±1.8)Ma,其w(Si O2)为70.73%~73.45%,w(K2O)和w(Na2O)分别为2.99%~3.88%、3.86%~4.38%,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6.32~12.76,显示出Ba、K、La、Sr、Zr、Hf、Sm等元素富集,Th、Ta、Nb、Ce、P、Ti等元素亏损的特征。锆石εHf(t)值介于10.3~14.6。详尽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多宝山花岗闪长斑岩可能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环境,来源于加厚陆壳条件下亏损地幔新增生的年轻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花岗闪长斑岩 多宝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