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iO_(2)@CA微球的非晶结构色涂层的制备及光学性能 被引量:1
1
作者 范小平 张清宇 +1 位作者 杨雯雯 梁力生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4-22,共9页
目的制备基于SiO_(2)@CA微球的非晶结构色涂层,并得到调控结构色颜色的方法,作为功能包装或智能包装的潜在应用。方法将咖啡酸(CA)与SiO_(2)微球在CuCl_(2)和NaBO_(3)·4H_(2)O的催化下产生活性氧(ROS),使CA迅速氧化为具有强黏附性... 目的制备基于SiO_(2)@CA微球的非晶结构色涂层,并得到调控结构色颜色的方法,作为功能包装或智能包装的潜在应用。方法将咖啡酸(CA)与SiO_(2)微球在CuCl_(2)和NaBO_(3)·4H_(2)O的催化下产生活性氧(ROS),使CA迅速氧化为具有强黏附性的聚咖啡酸(PCA)包覆SiO_(2)微球,即SiO_(2)@CA复合微球,然后将该复合微球与无水乙醇组成的悬浮液喷涂于亲水化的玻璃基片表面,从而制得非晶结构色涂层。采用FT-IR、XPS、TGA、SEM等对SiO_(2)@CA复合微球及其结构色涂层进行表征,研究CA含量、CuCl_(2)/CA的质量比和NaBO_(3)·4H_(2)O/CA的质量比对复合微球的形貌及结构色涂层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在CA质量分数为5%、CuCl_(2)/CA的质量比为12∶和NaBO_(3)·4H_(2)O/CA的质量比为64∶的制备条件下可以得到适宜的SiO_(2)@CA复合微球及结构色涂层。结论采用CA可有效提高所制备非晶结构色涂层颜色的对比度,实现颜色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CA复合 喷涂 非晶结构色 光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纤布增强空心SiO_(2)球填充聚烯烃复合材料研究
2
作者 张伟 冯春明 +2 位作者 张立欣 李强 靳绍贤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1,48,共4页
采用沉淀聚合、溶胶-凝胶反应、高温灼烧、硅烷偶联剂改性制备了表面键联有碳碳双键的空心SiO_(2)微球;然后将其加入聚烯烃胶液中,搅拌分散均匀;将玻纤布浸入复合胶液,经烘干叠层热压后,制备了玻纤布增强空心SiO_(2)微球填充聚烯烃复合... 采用沉淀聚合、溶胶-凝胶反应、高温灼烧、硅烷偶联剂改性制备了表面键联有碳碳双键的空心SiO_(2)微球;然后将其加入聚烯烃胶液中,搅拌分散均匀;将玻纤布浸入复合胶液,经烘干叠层热压后,制备了玻纤布增强空心SiO_(2)微球填充聚烯烃复合材料。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空心微球含量的增加,聚烯烃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吸水率逐渐升高,抗剥离强度逐渐降低。当空心微球与聚烯烃的质量比为3:1时,聚烯烃复合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最小,分别为2.75和2.62×10^(-3),吸水率为0.066%,抗剥离强度为0.86 N/mm,可满足微波基板材料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纤布 空心sio_(2) 聚烯烃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纳米多孔SiO_2气凝胶微球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0
3
作者 甘礼华 刘明贤 +3 位作者 庞颖聪 徐子颉 郝志显 陈龙武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740-1744,共5页
气凝胶是由胶体粒子或高聚物分子相互聚结构成纳米多孔网络结构.并在孔隙中充满气态分散介质的一种高分散轻质固体材料。它具有密度低、孔隙率和比表面积高、孔分布均匀等特点。此外其折射率.声阻抗和热传导率都很低.吸附性能极其优... 气凝胶是由胶体粒子或高聚物分子相互聚结构成纳米多孔网络结构.并在孔隙中充满气态分散介质的一种高分散轻质固体材料。它具有密度低、孔隙率和比表面积高、孔分布均匀等特点。此外其折射率.声阻抗和热传导率都很低.吸附性能极其优良。这使得气凝胶在声阻抗耦合材料、高效高能电极、隔热保温材料、催化剂及其载体等领域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迄今为止.已经研制出了多种气凝胶如SiO2、Al2O3、TiO2、TiO2,SiO2气凝胶以及有机气凝胶和碳气凝胶等.然而目前所报道的气凝胶多为不规则的块状固体材料.在实际应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填充不均匀或回收困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气凝胶的使用效率和及其应用范围。气凝胶如能制成外形规则且粒径可控的微球.将极大地扩展这一功能材料在高效液相色谱填充柱(特别是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上)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sio2 纳米多孔材料 制备 W/O型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粒子表面接枝共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Cu^(2+)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美荣 林凌 +2 位作者 许爱 熊贵霞 罗云翔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74-1279,共6页
采用KH570对纳米SiO_(2)进行改性,将其作为Pickering乳液的稳定剂;利用反相(Pickering)乳液聚合法制备SiO_(2)@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共聚物复合微球,并对改性前后纳米SiO_(2)以及复合微球的结构、形貌及质量损失进行了表征;探究pH值... 采用KH570对纳米SiO_(2)进行改性,将其作为Pickering乳液的稳定剂;利用反相(Pickering)乳液聚合法制备SiO_(2)@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共聚物复合微球,并对改性前后纳米SiO_(2)以及复合微球的结构、形貌及质量损失进行了表征;探究pH值、温度和单体比例对复合微球吸附Cu^(2+)效果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和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改性后的纳米SiO_(2)亲油性增强,提高稳定乳液的能力;Cu^(2+)吸附实验表明,复合微球吸附的最佳pH值为6,且吸附量随着AA用量增加而增大;复合微球吸附Cu^(2+)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纳米sio_(2) Pickering乳液 复合 吸附 Cu^(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_(2)微球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仝元东 刘雨薇 +4 位作者 陈拥强 刘鑫 唐紫娟 李华 梁健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9,共11页
以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氨水为催化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采用工艺简单的氨催化水解法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制备纳米SiO_(2)微球。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样品的形貌和粒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 以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表面活性剂,氨水为催化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采用工艺简单的氨催化水解法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制备纳米SiO_(2)微球。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样品的形貌和粒度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CTAB用量的增加,SiO_(2)微球粒径逐渐增大、粒度分布逐渐变宽;随着醇水比例的降低、TEOS用量及氨水浓度的增加,SiO_(2)微球粒径均先增大后减小;而随着醇水比例的降低,粒度分布先变宽后变窄;TEOS用量的增加,粒度分布先变窄后变宽;氨水浓度的增加,SiO_(2)微球的粒度分布逐渐变宽。制备SiO_(2)微球的最佳醇水比例为0.6∶1,所得微球分散性较好,粒度分布较窄,平均粒径为533 nm。并研究得出CTAB和乙醇在纯水体系中是通过“水包油”体系发生作用。所得微球成膜后的光学性能(透过率为76.06%;雾度为48.35%)满足实际应用,表明其在防眩增透显示屏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 CTAB 醇水比例 粒度分布 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微球/多孔VO_(2)(B)复合材料的水热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杨子 娄有信 +3 位作者 曹晓润 尹蕊 娄广辉 张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6-149,共4页
钒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是一种理想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使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碳微球/多孔VO_(2)(B)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池测试系统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碳微球/多... 钒氧化物及其复合材料是一种理想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使用一步水热法合成了碳微球/多孔VO_(2)(B)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池测试系统对该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碳微球/多孔VO_(2)(B)复合材料由无定型碳微球和由柔性弯曲的VO_(2)(B)纳米条自构筑的多孔VO_(2)(B)复合而成,当电流密度分别为0.5A/g、1A/g、2A/g和5A/g时,其放电比容量可分别达到748.4mAh/g、612.2mAh/g、457.5mAh/g和359.6mAh/g,经250次循环,其容量保持率可达90.7%(在5A/g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VO_(2)(B) 水热法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胺基负载PLLA多孔微球的制备及其作为环境友好型CO_(2)吸附剂研究
7
作者 邓静倩 侯丹丹 +3 位作者 祁丽亚 王岩森 王春堯 赵晓欢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170-174,共5页
CO_(2)吸附与环境友好型材料相结合使用,为减缓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清洁的途径。作为一种生物降解材料,聚左旋乳酸(PLLA)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石油基塑料,为CO_(2)吸附领域提供了清洁材料。以PLLA为原料,采用乳液模板法,制备出... CO_(2)吸附与环境友好型材料相结合使用,为减缓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清洁的途径。作为一种生物降解材料,聚左旋乳酸(PLLA)正在逐渐取代传统石油基塑料,为CO_(2)吸附领域提供了清洁材料。以PLLA为原料,采用乳液模板法,制备出孔径可调、粒径均匀的可降解多孔微球PLLA。再通过浸渍法负载聚乙烯亚胺(PEI),得到了可用于CO_(2)吸附的环境友好型吸附剂PEI@PLLA。结果表明:PLLA多孔微球球形度好,粒径集中在20~80μm。内部孔呈现为互连互通的大孔结构,孔径介于2~10μm之间。负载PEI后,微球的微观结构没有被破坏。研究了PEI@PLLA的CO_(2)吸附性能,吸附量最高可达1.2mmol/g,并具有较高的选择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多孔 CO_(2)吸附 环境友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孔SiO_(2)微球的防串染吸色片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彪 程金瑜 +3 位作者 金梦婷 朱海霖 周岚 刘国金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86-192,共7页
针对日常家庭洗衣时深浅色衣物不能混洗及衣物在洗涤过程中掉落的染料易形成染料废水的问题,选用非织造布为基材,通过负载多孔二氧化硅(SiO_(2))微球来制备洗衣防串染吸色片。设计防串染吸色片的组成结构,优化多孔SiO_(2)微球的质量浓度... 针对日常家庭洗衣时深浅色衣物不能混洗及衣物在洗涤过程中掉落的染料易形成染料废水的问题,选用非织造布为基材,通过负载多孔二氧化硅(SiO_(2))微球来制备洗衣防串染吸色片。设计防串染吸色片的组成结构,优化多孔SiO_(2)微球的质量浓度,观测制备所得防串染吸色片的表面形貌,分析微球的负载牢度,并将防串染吸色片用于染料吸附以观察防串染效果。结果表明:防串染吸色片包括非织造布基材、聚多巴胺(PDA)粘合层和多孔SiO_(2)微球层三层结构;多孔SiO_(2)微球带有负电性,适宜于吸附阳离子型染料,其质量浓度越高,对染料的吸附性越强;制备所得防串染吸色片中,纤维表面均匀地分布着多孔SiO_(2)微球,微球集合在一起将纤维包裹;防串染吸色片在经历水洗后失重率仅为2.3%,证明微球在非织造布基材上具有良好的负载牢度;将防串染吸色片用于涤纶阳离子纱(CDP)的混洗试验,发现其对染料具有明显的吸附性,浅色CDP布料未出现沾色现象。此研究成果可为深浅色衣物的混洗提供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废水 多孔sio_(2) 防串染吸色片 结合牢度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疏水ZrO_(2)-SiO_(2)多孔陶瓷微球的滴球固化成型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贺有鹏 晁自胜 +2 位作者 王鸣玉 赖健昕 韩胜华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20-628,共9页
在浆料中添加造孔剂和海藻酸钠模板剂,通过自动滴球固化成型得到湿球,再经干燥、两次焙烧和PFAS化学修饰后,最终得到超疏水ZrO_(2)-SiO_(2)多孔陶瓷微球。同时,使用XRD、SEM、EDS、N_(2)-低温物理吸附仪、压汞、接触角仪以及万能试验机... 在浆料中添加造孔剂和海藻酸钠模板剂,通过自动滴球固化成型得到湿球,再经干燥、两次焙烧和PFAS化学修饰后,最终得到超疏水ZrO_(2)-SiO_(2)多孔陶瓷微球。同时,使用XRD、SEM、EDS、N_(2)-低温物理吸附仪、压汞、接触角仪以及万能试验机对经1100℃、1200℃和1400℃烧结后的陶瓷微球的结构、形貌、比表面积、表面静态接触角和耐压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1200℃烧结温度下的多孔陶瓷微球中微孔—介孔和中孔—大孔比表面积分别高达34.55 m^(2)·g^(−1)和30.98 m^(2)·g^(−1),对应的孔体积分别为0.248 mL·g^(−1)和0.688 mL·g^(−1),并具备高达9.2 N耐压的受力强度。该多孔陶瓷微球还展示出优异的疏水性能和高稳定性,其球外表面接触角约为161.7°,内断面的接触角约为1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陶瓷 海藻酸钠 固化成型 超疏水 ZrO_(2)-si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TiO_2多孔微球为载体的CuO/TiO_2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CO氧化催化性能 被引量:8
10
作者 郭先芝 黄静 +3 位作者 王彦美 王淑荣 张保龙 吴世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20-1223,共4页
利用高分子反相悬浮聚合技术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晶粒组成的多孔微球.以TiO2多孔微球为载体,利用浸渍法制备了CuO/TiO2催化剂,用示差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TiO2多孔微球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利用高分子反相悬浮聚合技术结合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2晶粒组成的多孔微球.以TiO2多孔微球为载体,利用浸渍法制备了CuO/TiO2催化剂,用示差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TiO2多孔微球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进行了CO催化氧化性能的评价.结果表明,于500℃焙烧的TiO2多孔微球基本为锐钛矿型结构,其粒径为19.5nm.XPS结果表明,催化剂中载体和活性组分存在相互作用,Cu除了以Cu2+的形式存在外,还以部分Cu+和Cu0的形式存在.CO催化氧化研究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催化活性与浸渍液的浓度和催化剂的焙烧温度有关.用0.5mol/LCu(NO3)2·3H2O溶液浸渍得到的催化剂和于200℃焙烧得到的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 多孔 浸渍法 CO催化氧化 CuO/TiO2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多孔微球负载PdC_(l2)选择性催化氢化氯代硝基苯的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陈水平 汪玉庭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6-12,共7页
 以壳聚糖为原料,液体石蜡为分散介质,甲醛,戊二醛为交联剂,通过反相悬浮交联制备了粒径小于100μm的壳聚糖多孔微球;对制备壳聚糖多孔微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用FTIR和SEM表征了多孔微球;XPS表明,壳聚糖多孔微球经PdCl2负载后,Pd...  以壳聚糖为原料,液体石蜡为分散介质,甲醛,戊二醛为交联剂,通过反相悬浮交联制备了粒径小于100μm的壳聚糖多孔微球;对制备壳聚糖多孔微球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用FTIR和SEM表征了多孔微球;XPS表明,壳聚糖多孔微球经PdCl2负载后,PdCl2与壳聚糖形成配合物,配位键是在PdCl2的Pd与壳聚糖中的N之间形成。在常温常压下,PdCl2/壳聚糖多孔微球能选择性地催化还原氯代硝基苯为氯苯胺;对影响催化加氢的因素如反应温度、溶剂、催化剂用量和底物浓度作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多孔 吸附 催化氢化 PD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二氧化硅微球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质研究
12
作者 余梦楠 韩晶 +2 位作者 郭婷 余中 万一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14-3224,共11页
微米级介孔SiO_(2)微球具有单分散、比表面积大和对光漫反射等特点,在吸附、电子和化妆品等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但制备粒径大于20μm的SiO_(2)微球仍具有挑战。研究通过Stöber法优化水醇比制备SiO_(2),将其疏水改性后作为Picker... 微米级介孔SiO_(2)微球具有单分散、比表面积大和对光漫反射等特点,在吸附、电子和化妆品等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但制备粒径大于20μm的SiO_(2)微球仍具有挑战。研究通过Stöber法优化水醇比制备SiO_(2),将其疏水改性后作为Pickering乳液法的固体乳化剂成功制备了平均尺寸为41.8μm的单分散性SiO_(2)微球。SEM研究表明其表面存在裂纹,内部填充大量多孔纳米SiO_(2)球;N_(2)吸脱附测试表明其为介孔材料,经550℃煅烧后微球破碎,表面积增大为369.47 m^(2)/g。煅烧前后SiO_(2)微球对不同离子类型染料的吸附具有选择性。与Ni/Fe双金属-有机框架相比,煅烧后SiO_(2)微球与其复合作为电极进行电化学检测多巴胺的氧化峰电流提升了561.3%,灵敏度提升了51.0%,检出限为0.08μmol/L,大幅度提升了1172.9%,并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sio_(2) Pickering乳液法 吸附 电极修饰材料 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微球主导下多孔树脂微观结构的精细调控
13
作者 赵锦梅 刘飒 +2 位作者 范琼予 王星越 米亚策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8-65,共8页
以环氧树脂为反应单体、聚乙二醇为不良溶剂、1,4-二氧六环为良溶剂、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为交联剂,利用反应诱导相分离法制备环氧树脂多孔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引入SiO_(2)微球,通过改变SiO_(2)微球的质量分数和润湿性,调控环氧树... 以环氧树脂为反应单体、聚乙二醇为不良溶剂、1,4-二氧六环为良溶剂、4,4’-二氨基二环己基甲烷为交联剂,利用反应诱导相分离法制备环氧树脂多孔材料。在制备过程中引入SiO_(2)微球,通过改变SiO_(2)微球的质量分数和润湿性,调控环氧树脂多孔材料的微观结构。在不引入新组分的情况下,通过酸刻蚀法去除SiO_(2)微球,实现了对环氧树脂多孔材料微观结构的精细调控。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压汞仪探讨了纳米SiO_(2)微球加入前后环氧树脂共混体系的相分离过程及环氧树脂多孔材料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表明,SiO_(2)微球的加入减小了相分离后期相结构的粗化速率;随着SiO_(2)微球质量分数的增加,环氧树脂多孔材料的孔径逐渐减小,结构细化;值得注意的是,对于SiO_(2)微球润湿性的影响,当SiO_(2)微球优先被其中一相润湿时,其对环氧树脂多孔材料微观结构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诱导相分离 环氧树脂多孔材料 sio_(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纳米晶多孔微球的制备方法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斌 姚义俊 +3 位作者 周凯 仲坤 苏义 盛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505-509,共5页
TiO2纳米晶多孔微球具有颗粒大、晶粒尺寸小及比表面积较高等优点.以明胶作为模板,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纳米晶多孔微球,并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成... TiO2纳米晶多孔微球具有颗粒大、晶粒尺寸小及比表面积较高等优点.以明胶作为模板,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纳米晶多孔微球,并采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其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纯锐钛矿型TiO2;明胶的加入对样品的物相组成没有影响,但改变了其晶粒尺寸和排布方式,得到了一种由纳米晶组成的多孔微球;微球直径约为200~500 nm,其中孔隙约为2~5 nm,平均晶粒尺寸为(14.3&#177;0.9) nm.在此基础上对TiO2纳米晶多孔微球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胶 纳米晶 TIO2 多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0.2)Fe_(2.8)O_4多孔微球的制备及磁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庆荣 方庆清 刘艳美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50,共5页
用溶剂热法结合奥斯特瓦尔德熟化过程制备Co0.2Fe2.8O4多孔微球.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样品的结构和形貌,发现所制备的单分散Co0.2Fe2.8O4多孔微球是由许多纳米颗粒组装而成.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样品在不... 用溶剂热法结合奥斯特瓦尔德熟化过程制备Co0.2Fe2.8O4多孔微球.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样品的结构和形貌,发现所制备的单分散Co0.2Fe2.8O4多孔微球是由许多纳米颗粒组装而成.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量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磁性,发现其饱和磁化强度随温度升高先保持稳定后快速降低,而矫顽力随温度升高持续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0 2Fe2 8O4 多孔 制备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多孔微球对模拟染料废水的光催化脱色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建欣 贾大兵 +1 位作者 罗栋 壮亚峰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2期61-63,共3页
采用纳米TiO2多孔微球光催化氧化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了溶液pH值、纳米TiO2用量、光照时间、离心时间等因素对脱色率的影响,并探讨了脱色机理。结果表明,在染料浓度为65mg·L-1、溶液pH值为2、纳米TiO2用量为700mg·L-1、光... 采用纳米TiO2多孔微球光催化氧化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了溶液pH值、纳米TiO2用量、光照时间、离心时间等因素对脱色率的影响,并探讨了脱色机理。结果表明,在染料浓度为65mg·L-1、溶液pH值为2、纳米TiO2用量为700mg·L-1、光照时间为2h、离心时间为15min时的脱色率最高,脱色效果最好。为纳米TiO2多孔微球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多孔 染料废水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级介孔SiO_(2)空心微球氨基修饰及木瓜蛋白酶固定化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群艳 孙路瑶 +1 位作者 韩寿德 伏璇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8-714,共7页
为了提高SiO_(2)载体材料的酶固定化性能,分别采用接枝法和原位法对自制的分级介孔SiO_(2)空心微球进行氨基修饰,并考察其木瓜蛋白酶固定化性能。与未修饰的样品相比,接枝法修饰后微球一级最可几孔径(8.68~8.70 nm)减小,二级最可几孔径(... 为了提高SiO_(2)载体材料的酶固定化性能,分别采用接枝法和原位法对自制的分级介孔SiO_(2)空心微球进行氨基修饰,并考察其木瓜蛋白酶固定化性能。与未修饰的样品相比,接枝法修饰后微球一级最可几孔径(8.68~8.70 nm)减小,二级最可几孔径(29.30~29.89 nm)无明显变化,表明氨基主要修饰在一级孔道中。原位法修饰后样品的一级最可几孔径(4.47~7.34 nm)、二级最可几孔径(14.49~19.78 nm)均有明显减小,表明一、二级孔道中均有氨基修饰。与未修饰和接枝法修饰的样品相比,原位法修饰后样品的最大木瓜蛋白酶固定量为750 mg×g^(-1),相对酶活力为121.0%,均高于未修饰和接枝法修饰的样品。原位法氨基修饰在提高SiO_(2)载体材料的酶固定化性能方面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级介孔 sio_(2) 空心 氨基修饰 酶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酸性溶液中快速制备PS/SiO_(2)空心微球及其应用研究
18
作者 张卫红 黄四平 +1 位作者 胡江山 艾星彤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8-163,共6页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以PS微球为种子,在弱酸性溶液及不同温度下水解正硅酸乙酯(TEOS),一步合成了具有PS和SiO_(2)复合壳层的空心微球。研究了溶液p H及反应温度对微球空心度的影响,...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单分散聚苯乙烯(PS)微球。以PS微球为种子,在弱酸性溶液及不同温度下水解正硅酸乙酯(TEOS),一步合成了具有PS和SiO_(2)复合壳层的空心微球。研究了溶液p H及反应温度对微球空心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能否得到空心微球受制于不同pH及温度下TEOS水解、缩聚速率以及所生成的纳米Si O_(2)对PS微球的包覆程度,溶液pH为3.0左右时,室温下反应就可以得到空心微球;pH升高至4.0~5.0时,反应温度达到40℃以上才可以得到空心微球;pH达到6.0时即使升温至50℃以上也无法得到空心微球。通过实验证实了空心SiO_(2)微球镀层不仅对玻璃具有增透效果,还可以使玻璃表面呈现出超亲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酸性 PS/sio_(2)空心 pH 温度 增透 超亲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O多孔纳米微球修饰电极检测NADH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永波 宣婕 +1 位作者 徐朗 朱俊杰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7-501,共5页
将超声化学法合成的具有较大孔径和表面积的Cu2O多孔纳米微球和Nafion膜、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滴加到玻碳电极(GC)表面,制成Cu2O/Nafion/DMF-GC修饰电极。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能... 将超声化学法合成的具有较大孔径和表面积的Cu2O多孔纳米微球和Nafion膜、N,N-二甲基甲酰胺(DMF)混合滴加到玻碳电极(GC)表面,制成Cu2O/Nafion/DMF-GC修饰电极。在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中,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能在该修饰电极表面有效聚集,并在600 mV处出现灵敏的氧化峰。在不同的底液中pH值对检测影响较大,当pH=7.0时,检测效果最好,峰电流与NADH浓度在0.01-20 m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34μmol.L^-1。将Cu2O-GC和Cu2O/Nafion/DMF-GC电极进行比较表明,Cu2O/Nafion/DMF-GC电极具有更好的检测能力,且抗干扰性和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O多孔纳米 NAFION膜 NADH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SiO_2气凝胶微球凝胶注模法制备块体材料 被引量:1
20
作者 陶艳平 何方 +4 位作者 张德印 程娟 吴菊英 黄瑜鸿 邢涛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64-269,共6页
以改性SiO_2气凝胶微球为原料,玻璃粉为烧结剂,采用凝胶注模法制备形状可控的块体材料,考察了改性SiO_2气凝胶微球、玻璃粉含量和烧结制度对块体材料的性能、微观形貌及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相量一定时,低熔点玻璃粉含量越高,块体... 以改性SiO_2气凝胶微球为原料,玻璃粉为烧结剂,采用凝胶注模法制备形状可控的块体材料,考察了改性SiO_2气凝胶微球、玻璃粉含量和烧结制度对块体材料的性能、微观形貌及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固相量一定时,低熔点玻璃粉含量越高,块体越致密,强度越高,孔隙率越低;当块体中聚合物含量增多时,加热后块体孔隙相对增加,同时聚合物碳化分解的产物很难排除;降低升温速率,延长保温时间可防止块体开裂,有利于有机物排除。经检测,固相量为70%(质量分数),气凝胶微球与低熔点玻璃粉质量比为1:1.5时,凝胶注模法制备的块体材料性能最佳:气孔率约为60%,比表面积为169.36 m^2/g左右,孔径分布主要在40nm以下,具有明显介孔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气凝胶 改性 凝胶注模成型 块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