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裂缝介质转变为多孔颗粒介质的调剖方法与矿场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成俊 张磊 +3 位作者 展转盈 倪军 高怡文 王维波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9-713,共5页
为了实现对大裂缝水窜通道的高效封堵,提高低渗透油藏的水驱效果,开展了凝胶颗粒与聚合物本体凝胶联合封堵技术研究。先利用凝胶颗粒将大裂缝通道转变为多孔颗粒介质通道,再利用聚合物本体凝胶封堵颗粒介质间的通道。结果表明:对于开度... 为了实现对大裂缝水窜通道的高效封堵,提高低渗透油藏的水驱效果,开展了凝胶颗粒与聚合物本体凝胶联合封堵技术研究。先利用凝胶颗粒将大裂缝通道转变为多孔颗粒介质通道,再利用聚合物本体凝胶封堵颗粒介质间的通道。结果表明:对于开度为1.8 mm的裂缝,凝胶颗粒在粒径为2.5 mm、质量浓度为8000 mg/L、注入速度为1.0 mL/min的注入参数条件下,可密集均匀地分布在裂缝通道中,并呈活塞式均匀向前推进;当凝胶颗粒充填整条裂缝后,所形成的多孔颗粒介质的渗透率为2300.0×10^(-3)μm^(2)。基于裂缝性岩心基质的渗透率,要求优选的聚合物本体凝胶在渗透率为2300.0×10^(-3)μm^(2)的多孔颗粒介质中的封堵压力梯度应大于3.3 MPa/m,从而启动基质中的流体。以此为依据,所需聚合物本体凝胶的强度应大于66 Pa,所用的聚合物本体凝胶的组成为质量浓度4000 mg/L的HPAM+质量浓度150 mg/L的Cr^(3+)。这一调剖方法在延长油田5088-3井组取得了较好的增油效果,可以为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可持续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尺度裂缝 介质转变 多孔颗粒介质 聚合物本体凝胶 注入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纳米颗粒多孔介质真空导热特性 被引量:13
2
作者 阚安康 张婷婷 曹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008-4014,共7页
采用分形理论,描述了纳米颗粒多孔介质材料的微尺度空间结构,建立了分形等效单元体模型,分析了影响其真空下有效热导率关键因素为固体基质热导率、填充率、分形维数、分形直径、残余气体压力及热导率等,并导出了气相、固相热传导计算公... 采用分形理论,描述了纳米颗粒多孔介质材料的微尺度空间结构,建立了分形等效单元体模型,分析了影响其真空下有效热导率关键因素为固体基质热导率、填充率、分形维数、分形直径、残余气体压力及热导率等,并导出了气相、固相热传导计算公式和热辐射等效热导率计算公式及多孔介质材料总有效热导率计算公式。研究表明,纳米颗粒有效热导率随着分形直径、残余气体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并给出了纳米颗粒多孔介质材料作为真空材料的最佳直径。同时,模型计算值与实验测量值比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理论分析方法对新型真空绝热材料的研制和绝热性能的提高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理论 纳米颗粒多孔介质 真空绝热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堆积多孔介质渗透特性的分析
3
作者 史海明 徐曾和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96-299,共4页
通过对颗粒堆积的多孔介质——人工试样,在常规三轴压力作用下的水渗流实验,初步研究了松散颗粒堆积体中水渗流的问题,定性的得到了颗粒堆积的多孔介质中水渗流的一般规律,为阶段充填采矿法矿房充填体的水渗流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常规三轴压力 水渗流实验 颗粒堆积多孔介质 阶段充填采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通过颗粒层突破压力和达西渗透率的关系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伟 雷树业 +2 位作者 杜建华 郑可可 王补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38-742,共5页
对空气通过窄筛分球型颗粒层和窄筛分沙粒在水中自然沉积层孔隙率和突破压力进行实验 ,发现随着多孔颗粒层内的流通通道的微细化 ,即使在常压下 ,气流也会出现速度滑移的稀薄性效应 ,并且颗粒越小速度滑移的影响越显著 ,使得实验测量结... 对空气通过窄筛分球型颗粒层和窄筛分沙粒在水中自然沉积层孔隙率和突破压力进行实验 ,发现随着多孔颗粒层内的流通通道的微细化 ,即使在常压下 ,气流也会出现速度滑移的稀薄性效应 ,并且颗粒越小速度滑移的影响越显著 ,使得实验测量结果不再与平均粒径 (或平均孔隙直径 )的平方成正比 ,而受制于Knp 数的大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破直径 速度滑移 渗透率 颗粒堆积型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