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静电纺多孔超细纤维膜的吸油性能 被引量:8
1
作者 刘雷艮 林振锋 +1 位作者 沈忠安 牛建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3,共7页
针对传统纤维吸油毡吸油量低的问题,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砜(PSF)和聚乳酸(PLA)多孔超细纤维膜以提高纤维吸油材料的吸油量。研究了纤维形态结构、纤维膜孔隙结构及亲油疏水性对真空泵机油和亚麻籽油的吸附性能和保油性能的影响。... 针对传统纤维吸油毡吸油量低的问题,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砜(PSF)和聚乳酸(PLA)多孔超细纤维膜以提高纤维吸油材料的吸油量。研究了纤维形态结构、纤维膜孔隙结构及亲油疏水性对真空泵机油和亚麻籽油的吸附性能和保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SF和PLA多孔超细纤维膜具有优良的亲油疏水性,纤维直径、纤维膜孔径和孔隙率、亲油疏水性以及吸油后纤维膜体积膨胀程度对其吸油量起主要作用,而纤维表面2~60 nm的介孔对提高吸油量没有明显作用,高孔隙率和贯通孔结构不利于保油;吸油1 h后,PLA纤维膜对真空泵机油和亚麻籽油的吸油量分别为50.1、34.6 g/g,PSF纤维膜对真空泵机油和亚麻籽油的吸油量分别为147.8、131.3 g/g;保油1 h后,PLA纤维膜对真空泵机油和亚麻籽油的保油量分别减少了42.04%和53.69%,PSF纤维膜对真空泵机油和亚麻籽油的保油量分别减少了62.17%和50.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多孔超细纤维 吸油量 保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纺丝法制备多孔超细聚醚砜纤维及其对双酚A的吸附性能 被引量:2
2
作者 邱芳 卫志美 +2 位作者 彭民乐 王孝军 杨杰 《中国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6-71,共6页
创新性地将静电纺丝法技术和沉浸凝胶方法相结合,制备了多种不同结构的多孔超细聚醚砜(PES)纤维,将多孔超细纤维运用于水溶液中环境激素双酚A(BPA)的吸附,并考查了多孔超细PES纤维对环境激素BPA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以聚乙二醇(PEG)为... 创新性地将静电纺丝法技术和沉浸凝胶方法相结合,制备了多种不同结构的多孔超细聚醚砜(PES)纤维,将多孔超细纤维运用于水溶液中环境激素双酚A(BPA)的吸附,并考查了多孔超细PES纤维对环境激素BPA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以聚乙二醇(PEG)为致孔剂得到的多孔超细纤维的孔洞小而分布均匀,以聚乙烯醇(PVA)为致孔剂产生的多孔超细纤维的孔洞大且发生了取向;接收方式对以PVA为致孔剂的多孔超细PES纤维形貌影响大,空气浴中接收到的是多孔超细纤维,水浴中接收到的是中空多孔超细PES纤维;多孔超细PES纤维对环境激素BPA的动态吸附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sh等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砜 静电纺丝 多孔超细纤维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轴静电纺丝制备聚丙烯腈多孔中空超细纤维 被引量:5
3
作者 常怀云 熊杰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6-10,共5页
为制备较理想的多孔中空结构纤维,以聚丙烯腈/聚乙烯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作为皮层纺丝液,先后以聚乙烯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聚氧化乙烯/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为芯层纺丝液,进行同轴纺丝... 为制备较理想的多孔中空结构纤维,以聚丙烯腈/聚乙烯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作为皮层纺丝液,先后以聚乙烯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聚氧化乙烯/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和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为芯层纺丝液,进行同轴纺丝制备复合纤维,然后分别在去离子水中经超声振荡析出水溶性高聚物,所得纤维由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聚乙烯吡咯烷酮/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为芯层纺丝液时,同轴纺丝并经过后处理得到的纤维孔和中空结构都比较少;而以聚氧化乙烯/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为芯层纺丝液时只能得到具有致密多孔结构的纤维;只有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为芯层纺丝液时可以制备聚丙烯腈多孔中空超细纤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轴静电纺丝 聚丙烯腈 聚乙烯吡咯烷酮 聚氧化乙烯 多孔中空超细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HFP)-ILs基多孔纤维凝胶电解液的制备 被引量:1
4
作者 白天娇 于晓东 +2 位作者 李祥业 付一然 何铁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27-1333,共7页
以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为成纤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致孔聚合物,制备得到P(VdF-HFP)/PVP混合静电纺丝纤维。然后利用成纤聚合物和致孔聚合物水溶性的差异,采用超声波辅助水致相分离法,去除水溶性PVP,得到非水溶性P... 以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VdF-HFP)为成纤聚合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致孔聚合物,制备得到P(VdF-HFP)/PVP混合静电纺丝纤维。然后利用成纤聚合物和致孔聚合物水溶性的差异,采用超声波辅助水致相分离法,去除水溶性PVP,得到非水溶性P(VdF-HFP)骨架的多孔超细纤维。扫描电子显微镜、孔隙结构分析和显微镜相图分析等结果显示,调节混合静电纺丝纤维中PVP含量,可以得到具有不同中孔/大孔结构的多孔超细纤维膜。以P(VdF-HFP)基多孔超细纤维吸附离子液体(ILs)制备得到凝胶电解液,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由P(VdF-HFP)∶PVP=5∶3静电纺丝纤维制备的P(VdF-HFP)-ILs基多孔超细纤维凝胶电解液显示出宽电化学窗口(3.6 V)、高电导率(0.84 mS·cm^-1)和较高的持液量(295 w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电解液 多孔超细纤维 溶液致相分离 静电纺丝 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 离子液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