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结构材料有效吸收系数的计算模型和实验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卢言利 张拴勤 +1 位作者 谢卫 吕绪良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9-23,共5页
基于波动光学理论建立了激光在多孔结构材料中传输的物理数学模型,计算了多孔结构材料有效吸收系数ε0(λ)和材料本身吸收系数ε(λ)及多孔结构特性参数A/St的变化关系。利用吸收系数ε(1.06μm)约为0.56的材料通过浸渍和高温烧结法制... 基于波动光学理论建立了激光在多孔结构材料中传输的物理数学模型,计算了多孔结构材料有效吸收系数ε0(λ)和材料本身吸收系数ε(λ)及多孔结构特性参数A/St的变化关系。利用吸收系数ε(1.06μm)约为0.56的材料通过浸渍和高温烧结法制备不同孔径的多孔结构材料,采用Lambda 900型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测试多孔结构材料样品在1.06μm附近的吸收系数,实验结果分析表明,多孔结构材料的有效吸收系数ε0(1.06μm)随着A/St的增加而降低,其变化趋势和理论计算结果一致。为此,在材料本身的吸收系数一定的情况下,可通过调整多孔结构特性参数A/St,制备出吸收性能更好的多孔结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 多孔结构材料 有效吸收系数 多孔结构特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结构矿物(岩石)及其环境修复材料的实用性 被引量:22
2
作者 尹琳 陆现彩 +2 位作者 胡欢 赵连泽 赵波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5-408,共4页
具有多孔结构的矿物 (岩石 )作为一类特殊的工业原材料 ,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前景正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微孔的尺度、结构、形态、成分等表面固体特征出发 ,概括性地论述了凹凸棒石、海泡石、蒙脱石、沸石、硅藻土等十几种多孔结构... 具有多孔结构的矿物 (岩石 )作为一类特殊的工业原材料 ,在环境修复领域的应用前景正在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微孔的尺度、结构、形态、成分等表面固体特征出发 ,概括性地论述了凹凸棒石、海泡石、蒙脱石、沸石、硅藻土等十几种多孔结构矿物 (岩石 )在环境修复工程中用作过滤材料、吸附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结构材料 矿物 岩石 表面特征 环境修复 过滤材料 吸附剂 离子交换剂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师范大学大学李伟善Adv.Mater.:从前驱体形貌转化浅淡金属基多级多孔结构的合成及应用
3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4期654-654,674,695,700,775,781,798,805,共8页
1引言 多级多孔结构材料因其具有如下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能源存储与转换领域:(1)可有效地避免纳米颗粒间的团聚,降低材料界面的界面张力;(2)相较于大颗粒团聚体可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减少离子的迁移距离;(3)有利于电解液的... 1引言 多级多孔结构材料因其具有如下特点被广泛地应用于能源存储与转换领域:(1)可有效地避免纳米颗粒间的团聚,降低材料界面的界面张力;(2)相较于大颗粒团聚体可提供更多的反应活性位点,减少离子的迁移距离;(3)有利于电解液的浸润,提供更多的体积膨胀缓冲空间;(4)加强光散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v.Mater 金属基 多孔材料 次级颗粒 多孔结构材料 华南师范大学 材料界面 活性位点 迁移距离 团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facial structure and property of steel-mushy Al-28Pb bonding pate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鹏 杜云慧 +3 位作者 刘汉武 张君 曾大本 巴立民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6年第1期12-16,共5页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steel-mushy Al-28Pb bonding plate with different interfacial structures, and the influence of ratio of Fe-Al compound at the interface on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were investigated. The... The interfacial properties of steel-mushy Al-28Pb bonding plate with different interfacial structures, and the influence of ratio of Fe-Al compound at the interface on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io of Fe-Al compound at the interface and the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When the ratio of Fe-Al compound at the interface is smaller than 71.4%,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atio of Fe-Al compound at the interface, the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increases gradually; when the ratio of Fe-Al compound at the interface is larger than 71.4%,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atio of Fe-Al compound at the interface, the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decreases continuously; when the ratio of Fe-Al compound at the interface is 71.4%, the largest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70.2MPa is ob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facial structure ratio of Fe-Al compound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