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附加相变微胶囊多孔织物热湿传递模型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凤志 吴成云 李毅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2-167,共6页
为了考察附加相变微胶囊对织物内热湿传递的影响,发展了一个新的含有相变材料的织物热湿耦合模型.模型考虑了相变区间对相变及传热过程的影响及加热/冷却率对相变材料特征温度和相变热的影响,同时也考虑到纤维对蒸气的吸附/解吸现象引... 为了考察附加相变微胶囊对织物内热湿传递的影响,发展了一个新的含有相变材料的织物热湿耦合模型.模型考虑了相变区间对相变及传热过程的影响及加热/冷却率对相变材料特征温度和相变热的影响,同时也考虑到纤维对蒸气的吸附/解吸现象引起的热湿耦合作用.使用等效热容法对相变微胶囊的相变过程进行了模拟,并用控制体积法对方程进行了离散求解.计算结果与实验观测一致,表明该模型可以用来预测含有相变微胶囊织物内的热湿传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多孔织物 热湿传递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织物热湿耦合模拟研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2
2
作者 谢璐璐 丛杉 谢倩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47,共7页
深入探究了热湿耦合对服装热湿舒适性的重要意义,回顾了近年来多孔织物的热湿耦合研究进展,包括织物性能对热湿耦合的影响,不同物理现象下的热湿耦合研究两方面内容。总结了常见的热湿耦合数值模拟的四种途径:以Luikov传热传质耦合方程... 深入探究了热湿耦合对服装热湿舒适性的重要意义,回顾了近年来多孔织物的热湿耦合研究进展,包括织物性能对热湿耦合的影响,不同物理现象下的热湿耦合研究两方面内容。总结了常见的热湿耦合数值模拟的四种途径:以Luikov传热传质耦合方程为基础的数值分析方法、有限容积分析法、有限元分析方法和基于多物理场的仿真软件应用。结合以上分析,提出了热湿耦合模拟应该从热湿参数量化、极端环境条件及多层织物热湿耦合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注重结合多孔介质传热传质理论和织物特征,以完善热湿耦合机理分析和数值模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织物 微气候 热湿耦合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多孔有机织物热湿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 被引量:6
3
作者 朱庆勇 李毅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41-648,共8页
利用多孔介质中的Darcy定律建立了一个多孔有机织物中热湿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一个描3l。采用Crank-Nicolson方法数值求述多孔有机织物中液相水重力与表面张力的对比关系的数X=5gρldcLτlε12σcosε13解了该模型,得到了在... 利用多孔介质中的Darcy定律建立了一个多孔有机织物中热湿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一个描3l。采用Crank-Nicolson方法数值求述多孔有机织物中液相水重力与表面张力的对比关系的数X=5gρldcLτlε12σcosε13解了该模型,得到了在相同初始和边界条件下,不同有机材料织物中的热湿传递过程,并给出了多孔有机织物中的水蒸汽的浓度场分布、温度场分布以及纤维中的含水量的分布。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是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有机织物 热湿传递 Darcy定律 纺织工业 浓度场分布 温度场分布 孔隙率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荷电液滴撞击织物表面铺展特性的试验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军锋 吴琦 +1 位作者 霍元平 许荣斌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4-398,共5页
基于显微高速摄像技术对荷电液滴撞击多孔织物后的铺展行为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并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获得了液滴撞击多孔织物表面后液滴表面张力、荷电电压以及初始速度等参数对液滴在织物表面的铺展因子随时间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基于显微高速摄像技术对荷电液滴撞击多孔织物后的铺展行为进行了可视化研究,并结合图像后处理技术获得了液滴撞击多孔织物表面后液滴表面张力、荷电电压以及初始速度等参数对液滴在织物表面的铺展因子随时间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液滴撞击织物表面后的最大铺展因子和铺展速率都随着液滴撞击初始速度或者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荷电电压的增大,液滴最大铺展因子总体呈增大趋势;撞击初始速度增大后,液滴在织物表面的最大铺展因子会在液滴荷电电压为4 kV时达到最大值,并且当速度增大到一定值时,荷电液滴会产生破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荷电液滴 初始速度 多孔织物 铺展特性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辐射下织物内水分干燥实验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陈萌 朱方龙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52-57,共6页
为研究低热流辐射环境下织物内的水分传递特征,借助红外成像仪及干燥理论方法分析了织物内部水分蒸发过程以及水分蒸发对织物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在加热阶段,织物干燥速率和温度快速提高,水分含量缓慢降低;... 为研究低热流辐射环境下织物内的水分传递特征,借助红外成像仪及干燥理论方法分析了织物内部水分蒸发过程以及水分蒸发对织物隔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在加热阶段,织物干燥速率和温度快速提高,水分含量缓慢降低;在中间阶段,织物干燥速率保持稳定,温度缓慢升高,水分含量快速下降;在最后阶段,织物干燥速率降低,水分含量缓慢减少。含水率较高的织物其隔热性能较好,但含水率低于20%时,其隔热性能快速下降,致使织物表面温度快速上升。通过拟合水分干燥速率等数据,采用Page、Newton及Henderson3种经典干燥动力学模型,分析了织物水分扩散机制。结果显示,Page模型比较适合于描述低辐射热下织物内水分的动态干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织物 热辐射环境 水分传递 干燥动力学 隔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