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成对尾矿多孔玻璃陶瓷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高杰 徐长伟 +1 位作者 张阳 杨梦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17-1420,1431,共5页
本文以铁尾矿为主要原料,石灰石、白云石、纯碱、砂岩以及分析纯Al2O3为校正原料,CaF2为助熔剂,NaHCO3为发泡剂,采用粉末烧结法制备了多孔玻璃陶瓷,通过L9(34)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基础玻璃中主要氧化物SiO2、CaO、MgO、Al2O3的含量变化... 本文以铁尾矿为主要原料,石灰石、白云石、纯碱、砂岩以及分析纯Al2O3为校正原料,CaF2为助熔剂,NaHCO3为发泡剂,采用粉末烧结法制备了多孔玻璃陶瓷,通过L9(34)正交实验设计,研究了基础玻璃中主要氧化物SiO2、CaO、MgO、Al2O3的含量变化对多孔玻璃陶瓷表观密度、孔隙率、导热系数等物理性能及主晶相组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Al2O3含量的减少,多孔玻璃陶瓷的表观密度降低,闭口孔隙率增大,导热系数减小;CaO与MgO含量的变化对表观密度无明显影响;随着CaO与MgO含量的增加,孔隙率先增大后减小;多孔玻璃陶瓷主晶相均为透辉石,在研究的成分范围内,四种主要氧化物含量的变化对主晶相无影响,但随着CaO/MgO的增加,多孔玻璃陶瓷衍射峰逐渐增强,晶相随之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 多孔玻璃陶瓷 孔隙率 表观密度 导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灰石-硅灰石多孔玻璃陶瓷的制备与晶相结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薛明 周大利 +2 位作者 曹巨辉 汪宏涛 杨为中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0,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磷灰石-硅灰石(AW)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纳米前驱体粉末,前驱体粉末经热处理后,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成型,烧结制备了多孔AW生物活性玻璃陶瓷。通过差热和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图谱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分析...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磷灰石-硅灰石(AW)生物活性玻璃陶瓷纳米前驱体粉末,前驱体粉末经热处理后,采用有机泡沫浸渍成型,烧结制备了多孔AW生物活性玻璃陶瓷。通过差热和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图谱分析、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分析测试方法,对AW前驱体粉末的微观结构,及其在煅烧过程中的晶相转变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制备纳米级AW前驱体粉的最佳工艺条件,推测出微晶玻璃体中各晶相的析出温度,确定了溶胶-凝胶法制备多孔AW玻璃陶瓷的煅烧工艺,体外模拟体液浸泡实验表明材料具有较高的矿化功能和生物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硅灰石 多孔玻璃陶瓷 晶相结构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结法制多孔玻璃陶瓷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立久 杨梅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35-240,共6页
以伟晶石为原料,采用粉末烧结法制备了SiO2-Al2O3-CaO-ZnO-R2O系统多孔玻璃陶瓷.运用热重/差热分析(TGA/S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技术对多孔玻璃陶瓷的性能、微观结构和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孔玻璃陶... 以伟晶石为原料,采用粉末烧结法制备了SiO2-Al2O3-CaO-ZnO-R2O系统多孔玻璃陶瓷.运用热重/差热分析(TGA/S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技术对多孔玻璃陶瓷的性能、微观结构和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孔玻璃陶瓷的主晶相为副硅灰石(单斜晶系),副晶相为钙长石(三斜晶系);硬脂酸在100~490℃的范围内分解并挥发,使玻璃陶瓷体中形成了丰富的微米级闭合孔和少数的微米级半通孔,这些孔均匀分布在玻璃陶瓷体中.多孔玻璃陶瓷的密度约为2.3g/cm^3,孔隙率约为19%,维氏硬度随基础玻璃化学组成中SiO2与CaO比值(质量比)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伟晶石 多孔玻璃陶瓷 副硅灰石 粉末烧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孔剂法制备多孔生物玻璃陶瓷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鞠银燕 徐明晗 +1 位作者 李正茂 陈晓峰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10-3314,3342,共6页
通过造孔剂法,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生物玻璃58S和熔融法制备的生物玻璃45S5为原料,以NH4HCO3与淀粉的混合物为造孔剂制备生物玻璃陶瓷。利用XRD和SEM等材料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烧成温度、造孔剂添加量、成型压力及45S5的用量对多孔材料... 通过造孔剂法,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生物玻璃58S和熔融法制备的生物玻璃45S5为原料,以NH4HCO3与淀粉的混合物为造孔剂制备生物玻璃陶瓷。利用XRD和SEM等材料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烧成温度、造孔剂添加量、成型压力及45S5的用量对多孔材料显微结构、表面形貌、抗折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成型压力20 MPa,造孔剂含量60%,烧成温度800℃及45S5的加入量10%的工艺参数下,制备出抗折强度达到4.5 MPa,孔隙率达到68.74%的珊瑚状结构的多孔生物玻璃陶瓷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孔剂 多孔生物玻璃陶瓷 抗折强度 气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敏多孔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武明堂 吴文超 方湘怡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S1期10-14,共5页
采用陶瓷液相烧结工艺,制成了ZnCr_2O_4-LiZnVO_4多孔玻璃-陶瓷复合材料,这种多孔玻璃-陶瓷复合材料是由ZnCr_2O_4尖晶石相和LiZnVO_4玻璃相组成的,ZnCr_2O_4构成多孔陶瓷结构,其晶... 采用陶瓷液相烧结工艺,制成了ZnCr_2O_4-LiZnVO_4多孔玻璃-陶瓷复合材料,这种多孔玻璃-陶瓷复合材料是由ZnCr_2O_4尖晶石相和LiZnVO_4玻璃相组成的,ZnCr_2O_4构成多孔陶瓷结构,其晶粒的表面被LiZnVO_4组成的感湿玻璃包裹着。对多孔玻璃-陶瓷湿敏元件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该元件具有性能稳定、寿命长和不需要加热清洗的特点,此外,对多孔玻璃-陶瓷抗老化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玻璃-陶瓷 尖晶石相 化学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brication and flexural strength of porous Si3N4 ceramics with Li2CO3 and Y2O3 as sintering additives 被引量:6
6
作者 HU Hai-long LUO Shi-bi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9期2548-2556,共9页
By employing sintering additives of Li2CO3 and Y2O3,porous Si3N4 ceramics are prepared after experiencing the processes of sintering and post-vacuum heat treatment at 1680 and 1550°C,respectively.The experimental... By employing sintering additives of Li2CO3 and Y2O3,porous Si3N4 ceramics are prepared after experiencing the processes of sintering and post-vacuum heat treatment at 1680 and 1550°C,respectively.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completed phase transformation fromαtoβ-Si3N4 in Si3N4 ceramic samples with a amount of 1.60 wt%Li2CO3(0.65 wt%Li2O)and 0.33 wt%Y2O3 additives.The as-synthesized porous Si3N4 ceramics exhibit high flexural strength((126.7±2.7)MPa)and high open porosity of 50.4%at elevated temperature(1200°C).These results are attributed to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added Li2CO3 as sintering additive,where the volatilization of intergranular glassy phase occurs during sintering process.Therefore,porous Si3N4 ceramics with desired mechanical property prepared by altering the addition of sintering additives demonstrate their great potential a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high temperature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tering additive flexural strength POROSITY glassy phase Si3N4 porous cerami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