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孔泡沫状CuO微纳米纤维的制备及用于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永鹏 徐子勃 +2 位作者 刘梦竹 张海博 姜振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10-1316,共7页
以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煅烧工艺制备多孔泡沫状CuO微纳米纤维.通过SEM, IR及XRD对材料进行形貌与结构表征.样品表面粗糙且呈多孔泡沫状.利用该材料对玻碳电极进行修饰,并检测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电氧化性能,发现该电极对葡萄糖的检测灵敏度... 以静电纺丝技术结合煅烧工艺制备多孔泡沫状CuO微纳米纤维.通过SEM, IR及XRD对材料进行形貌与结构表征.样品表面粗糙且呈多孔泡沫状.利用该材料对玻碳电极进行修饰,并检测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电氧化性能,发现该电极对葡萄糖的检测灵敏度为6.17 μA·L·mmol ^-1 ·cm ^-2 ,检测限为65.3 μmol/L.同时,该电极对抗坏血酸、尿酸和乙醇表现出良好的抗干扰性.这些优良的性能取决于CuO特殊的形貌.多孔泡沫结构有助于增大比表面积从而提高与葡萄糖的反应活性.研究表明,多孔泡沫状CuO微纳米纤维在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 多孔泡沫状cuo微纳米纤维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胎RPE细胞在微孔聚酰胺纳米纤维膜和蚀刻多孔聚酯膜上生长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李筠萍 唐罗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3-440,共8页
目的:比较观察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在微孔聚酰胺纳米纤维膜(EPN)和蚀刻多孔聚酯膜(EPP)上的生长情况,为理想Bruch’s膜替代物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人胚胎RPE细胞培养在底分别为EPN(EPN组)、EPP(EPP组)的Transwell小室以... 目的:比较观察人胚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在微孔聚酰胺纳米纤维膜(EPN)和蚀刻多孔聚酯膜(EPP)上的生长情况,为理想Bruch’s膜替代物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人胚胎RPE细胞培养在底分别为EPN(EPN组)、EPP(EPP组)的Transwell小室以及常规Transwell小室(对照组)。在第2,4,8 h和第1,4,8天分别评估3组细胞的贴壁和增殖情况。对比观察细胞生长形态及两种替代物的表面结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RPE细胞ZO-1的表达。通过组织病理切片观察EPN和EPP植入21天龄(P21)RCS大鼠视网膜下间隙2周后的生物学反应。结果:接种8h(密度为4×105/cm2)后,EPN组,EPP组和对照组RPE细胞贴壁生长数量分别为1.23×105/cm2,1.70×105/cm2和1.64×105/cm2,其中EPN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EPP组及对照组(P<0.05);以2.5×105/cm2的密度接种后第1天,EPN组细胞密度明显低于EPP组和对照组(P<0.05),但在接种后第8天,EPN组细胞数量显著多于EPP组和对照组(P<0.05)。EPN和EPP均支持RPE单细胞层形成,前者纤维排列类似Bruch’s膜内胶原层;与对照组比,EPN和EPP组RPE细胞均呈现较强的ZO-1表达,较好地保持了原代RPE细胞表型;EPP和EPN植入视网膜下间隙后出现纤维包裹和光感受器层破坏、丢失,但在移植物附近未见明显毒性或排斥等其他异常反应。结论:EPN和EPP均支持人胚胎RPE细胞生长,二者植入P21 RCS大鼠视网膜下间隙后存在大体生物相容性。EPN的纤维排列与Bruch’s膜内胶原层相近,可能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途的Bruch’s膜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Bruch's膜 孔聚酰胺纳米纤维 蚀刻多孔聚酯膜 RCS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纳米碳纤维作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微孔层的性能 被引量:3
3
作者 毛林昌 金俊宏 +1 位作者 杨胜林 李光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995-4001,共7页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中的微孔层结构对改善体系的水管理能力,提升膜电极的整体性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静电纺丝和后续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多孔纳米碳纤维(PCNF),并以此构建膜电极的微孔层。与炭黑颗粒作为微孔层呈现出紧密堆积...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膜电极中的微孔层结构对改善体系的水管理能力,提升膜电极的整体性能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通过静电纺丝和后续热处理的方法制备了多孔纳米碳纤维(PCNF),并以此构建膜电极的微孔层。与炭黑颗粒作为微孔层呈现出紧密堆积结构不同,由PCNF搭建的微孔层结构疏松呈现三维贯通状。膜电极的发电测试表明,以多孔纳米碳纤维作为微孔层(MPL-PCNF)的膜电极其最大功率密度达70.0mW/cm^2,远高于炭黑颗粒为微孔层(MPL-CB)的膜电极(58.1mW/cm^2),而没有微孔层(Ref)结构的膜电极最大功率密度仅为27.7mW/cm^2,显示出PCNF作为微孔层材料的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层 多孔纳米纤维 膜电极 纳米材料 燃料电池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ZnO多孔复合纳米纤维的制备及气敏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庄怀娟 王丁 +2 位作者 王现英 王朋朋 郑学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526-3531,共6页
通过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出CuO/ZnO多孔复合纳米纤维。对材料的气敏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Cu的引入可以有效降低材料的工作温度和提高材料对乙醇气体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随着Cu含量的增加,材料对乙醇气体的灵敏度先增加后降低,其中CuO/Zn... 通过静电纺丝法成功制备出CuO/ZnO多孔复合纳米纤维。对材料的气敏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Cu的引入可以有效降低材料的工作温度和提高材料对乙醇气体的选择性和灵敏度。随着Cu含量的增加,材料对乙醇气体的灵敏度先增加后降低,其中CuO/ZnO(Cu∶Zn=1∶10)对乙醇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最佳。最后,对复合纳米纤维材料的敏感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索了引入Cu后材料工作温度降低和灵敏度增加的原因。本项工作有助于开发新型高效的酒精传感器和拓宽复合纤维材料的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电纺丝法 cuo/ZnO复合纳米纤维 气敏性能 多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裤穿着舒适性及其防渗透性能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邬歆沅 李艳梅 +3 位作者 田军 李梓蔚 张明慧 潘晶晶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针对女性生理期穿着生理裤、使用卫生巾时存在衣物可能被污染、穿着舒适性差的情况,文章对生理裤进行了性能测试和实际穿着的主观测评。测试分析3种常用于制作生理裤的聚氨酯(PU)膜、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膜和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 针对女性生理期穿着生理裤、使用卫生巾时存在衣物可能被污染、穿着舒适性差的情况,文章对生理裤进行了性能测试和实际穿着的主观测评。测试分析3种常用于制作生理裤的聚氨酯(PU)膜、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膜和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纳米纤维微多孔膜防渗透材料的透湿透气性能,并设计透血实验;同时选择20名女性受试者穿着由这3种材料制成的生理裤进行5个生理周期的实际穿着主观测评;将性能测试结果与实际穿着的主观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ePTFE纳米纤维微多孔膜不仅在透湿、透气性能方面优于PU膜与TPU膜,用其制作的生理裤在实际穿着主观测评中也表现出了良好的舒适性和防血液渗透性。研究结果可为厂商开发和女性选购生理裤产品提供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理裤 ePTFE纳米纤维多孔 透湿性 防血液渗透性能 舒适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