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粒径可控的全多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在农药测试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琳 张倩倩 +3 位作者 岳萌萌 雷梓萌 夏红军 赵开楼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03-1007,1014,共6页
通过改良的刻蚀-再沉积法成功制备出粒径均匀的微米级全多孔二氧化硅微球,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中的粒径不均与团聚难题。实验以无孔微球为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三辛基甲基溴化铵(TOMAB)为表面活性剂,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的... 通过改良的刻蚀-再沉积法成功制备出粒径均匀的微米级全多孔二氧化硅微球,有效解决了传统工艺中的粒径不均与团聚难题。实验以无孔微球为模板,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三辛基甲基溴化铵(TOMAB)为表面活性剂,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的比例实现微球孔径的可控。SEM和BET结果表明:该方法制备出的微球具有较好的单分散性,能有效解决传统方法的粒径分布不均和团聚问题。最后将全多孔微球经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C18)改性后装填色谱柱,并将其应用于50%烯酰·醚菌酯水分散粒剂测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测试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分散 多孔氧化硅 模板刻蚀再沉积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在药物控释载体中的应用(连载一)
2
作者 任小宁 罗志强 +2 位作者 李昱 万影 杨祥良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67-672,共6页
多孔氧化硅微球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较大的内外比表面积及孔体积,可调控孔尺寸,良好的胶体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容易功能化修饰等特性,在纳米药物制剂领域受到的广泛关注。该文首先对实心等级多孔、核壳结构、中空球结构的氧化硅微球的制备... 多孔氧化硅微球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较大的内外比表面积及孔体积,可调控孔尺寸,良好的胶体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容易功能化修饰等特性,在纳米药物制剂领域受到的广泛关注。该文首先对实心等级多孔、核壳结构、中空球结构的氧化硅微球的制备策略进行综述;其次探讨多孔氧化硅微球用于可控药物释放体系的各种响应手段;最后对多孔氧化硅微球在药物控释方面的应用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氧化硅微球 药物控释载体 纳米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在药物控释载体中的应用(连载二) 被引量:4
3
作者 任小宁 罗志强 +2 位作者 李昱 万影 杨祥良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85-793,共9页
多孔二氧化硅微球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较大的内外比表面积及孔体积,可调控孔尺寸,良好的胶体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容易功能化修饰等特性,在纳米药物制剂领域受到的广泛关注。该文首先对实心等级多孔、核壳结构、中空球结构的氧化硅微球的制... 多孔二氧化硅微球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较大的内外比表面积及孔体积,可调控孔尺寸,良好的胶体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容易功能化修饰等特性,在纳米药物制剂领域受到的广泛关注。该文首先对实心等级多孔、核壳结构、中空球结构的氧化硅微球的制备策略进行综述;其次探讨多孔二氧化硅微球用于可控药物释放体系的各种响应手段;最后对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在药物控释方面的应用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氧化硅 药物控释载体 纳米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廉价硅源制备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及其孔结构的控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帅 陈磊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69-674,共6页
以水玻璃(硅酸钠溶液)作为起始硅源,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得到硅酸溶液,进而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多孔结构的二氧化硅微球,并考察了乳液放置时间以及碱热处理条件对于微球的形貌、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及孔容的影响。实验发现,此方法可... 以水玻璃(硅酸钠溶液)作为起始硅源,通过阳离子交换树脂得到硅酸溶液,进而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多孔结构的二氧化硅微球,并考察了乳液放置时间以及碱热处理条件对于微球的形貌、比表面积、平均孔径及孔容的影响。实验发现,此方法可制备10~100μm球形圆整的二氧化硅微球,比表面积SBET可控变化区间为124.3~597.3 m2/g,平均孔径2.487~13.97 nm,孔容0.3354~0.8314 cm3/g。同时,利用基本粒子生长和堆砌的机理解释了不同孔结构形成的原因。为制备粒径和孔径可控的微米级二氧化硅球提供了一种成本低且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钠 多孔氧化硅 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I改性多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及其对巴豆醛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谢兰英 汤龙 +2 位作者 罗玮 郭君康 尹双凤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8-56,共9页
以十二胺(D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模板剂,制备具有不同孔径的多孔二氧化硅微球,然后采用聚乙烯亚胺(PEI)对微球进行改性制得复合材料,探究其对卷烟主流烟气中巴豆醛的选择性吸附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 以十二胺(DA)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模板剂,制备具有不同孔径的多孔二氧化硅微球,然后采用聚乙烯亚胺(PEI)对微球进行改性制得复合材料,探究其对卷烟主流烟气中巴豆醛的选择性吸附性能。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热失重(TG)和低温氮气吸脱附等方法探究材料的组成、形貌和结构,并结合动态重量法(DVS)、吸附动力学模拟以及卷烟抽吸实验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二氧化硅微球具有均匀的介孔结构,且随着PVP分子量的增大,微球孔径逐渐增大;经PEI改性后,二氧化硅载体材料表面及部分孔道被PEI所覆盖,导致复合材料的孔容、比表面积以及孔径均有所减小;巴豆醛在复合材料上的吸附符合拟二级动力学,且受颗粒内扩散作用影响。与对照品相比,复合材料对主流烟气中的巴豆醛的选择性去除率达到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多孔氧化硅 聚乙烯亚胺 巴豆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在药物控释载体中的应用(连载三)
6
作者 任小宁 罗志强 +2 位作者 李昱 万影 杨祥良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25-930,共6页
多孔二氧化硅微球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较大的内外比表面积及孔体积,可调控孔尺寸,良好的胶体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容易功能化修饰等特性,在纳米药物制剂领域受到的广泛关注。该文首先对实心等级多孔、核壳结构、中空球结构的二氧化硅微球的... 多孔二氧化硅微球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较大的内外比表面积及孔体积,可调控孔尺寸,良好的胶体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容易功能化修饰等特性,在纳米药物制剂领域受到的广泛关注。该文首先对实心等级多孔、核壳结构、中空球结构的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策略进行综述;其次探讨多孔二氧化硅微球用于可控药物释放体系的各种响应手段;最后对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在药物控释方面的应用进行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氧化硅 药物控释载体 纳米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对制革工业废水中蛋白质的吸附分离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强涛涛 朱润桐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2-29,共8页
由于制革工业废水中存在着大量的蛋白质,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因此,亟需一种吸附剂用于吸附分离废水中的蛋白质,从而为蛋白质的回收再利用提供可能,实现废水污染物的高附加值利用.以生物质材料BA栲胶为模板,采用模板法合成多孔二氧化硅(S... 由于制革工业废水中存在着大量的蛋白质,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因此,亟需一种吸附剂用于吸附分离废水中的蛋白质,从而为蛋白质的回收再利用提供可能,实现废水污染物的高附加值利用.以生物质材料BA栲胶为模板,采用模板法合成多孔二氧化硅(SiO_(2))微球,并用于吸附溶菌酶(LZ).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多孔SiO_(2)微球对LZ的吸附容量达到46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等温模型,且在经过6次循环后,吸附率仍达到80%以上.多孔SiO_(2)微球对实际制革工业废水中的蛋白质有一定的吸附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氧化硅 生物质模板 蛋白质吸附 制革工业废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多孔SiO_(2)微球复合材料的吸附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强涛涛 邱波强 朱润桐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33,41,共7页
制革原料皮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蛋白质残留物,利用吸附剂从制革废水中分离回收蛋白质可以实现制革废水污染物的循环使用。以鱼皮胶原蛋白为生物质模板,加入氧化石墨烯(GO)粉末,合成了氧化石墨烯/多孔SiO_(2)微球复合材料(GO/C-PSM... 制革原料皮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蛋白质残留物,利用吸附剂从制革废水中分离回收蛋白质可以实现制革废水污染物的循环使用。以鱼皮胶原蛋白为生物质模板,加入氧化石墨烯(GO)粉末,合成了氧化石墨烯/多孔SiO_(2)微球复合材料(GO/C-PSM)。以蛋白水解酶溶菌酶(LZ)为理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GO/C-PSM对LZ的最大吸附量为45.4 mg/g,吸附过程与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相符,同时GO/C-PSM对LZ的吸附等温线模型与Langmuir等温线模型相契合。GO/C-PSM在经过5次循环后,吸附率仍达到80%以上。此外,GO/C-PSM对实际制革工业废水中的蛋白质也有一定的吸附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多孔氧化硅 蛋白质吸附 制革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微球负载BTA缓蚀剂型自修复耐蚀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董培林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8-163,177,共7页
目的研究由负载缓蚀剂多孔Si O2微球和7537聚氨酯(PU)所制备的自修复涂层的耐蚀性能和防腐机理。方法利用负压-浸渍法将苯并三氮唑(BTA)负载到Si O2微球中,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分别对Si O2的形貌与... 目的研究由负载缓蚀剂多孔Si O2微球和7537聚氨酯(PU)所制备的自修复涂层的耐蚀性能和防腐机理。方法利用负压-浸渍法将苯并三氮唑(BTA)负载到Si O2微球中,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A)分别对Si O2的形貌与BTA负载含量进行分析检测,并利用划痕浸泡试验、电化学极化曲线及交流阻抗技术,研究Si O2、BTA以及负载有BTA的多孔Si O2微球(Si O2/BTA)对涂层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 SEM图像分析表明Si O2微球粒径约为1μm,热重分析试验表明BTA的负载含量为32.38%(质量分数)。划痕试验表明在浸泡过程中除了PU+Si O2/BTA coating试样外,其他试样的划痕处都出现了宏观腐蚀现象。电化学极化曲线和交流阻抗结果表明PU+Si O2/BTA coating试样始终具有最低的电流密度和较高的阻抗值。结论涂层中的多孔Si O2一方面可以储存BTA,当该涂层产生缺陷时,Si O2中的BTA被释放出来并在基体的缺陷处吸附成膜,从而使该涂层对微观缺陷具有一定的自修复功能;另一方面提高了涂层的致密性;两方面协同作用使PU+Si O2/BTA coating试样具有最好的耐蚀性能和一定的自修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 缓蚀剂 浸泡 多孔氧化硅 阻抗 自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