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用多孔微载体大规模长期培养动物细胞的方法
被引量:
11
1
作者
胡显文
肖成祖
+1 位作者
高丽华
李佐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5-48,共4页
长期大规模高密度动物细胞培养是生物制药产业中的关键技术,文中介绍了利用多孔微载体在中试规模生物反应器中长期大规模连续培养分泌尿激酶原的DNA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rCHO)的方法。
关键词
动物细胞培养
多孔微载体
反应器
高密度
长期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用多孔微载体Cytopore高密度培养CHO工程细胞生产rHEPO
被引量:
1
2
作者
丛春水
邓继先
+2 位作者
肖成祖
程萱
苏治国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0-42,共3页
在2.2Lceligen灌注培养系统中采用Cytopore多孔微载体培养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细胞C2。细胞密度达到1×107/mL,rHEPO最高可达9.7mg/L。该载体具有表面积高,使用浓度...
在2.2Lceligen灌注培养系统中采用Cytopore多孔微载体培养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细胞C2。细胞密度达到1×107/mL,rHEPO最高可达9.7mg/L。该载体具有表面积高,使用浓度低,便于扩大培养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微载体
CHO细胞
RHEP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扫描电镜观察在多孔微载体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翠娥
曹军田
+1 位作者
李豫川
甘永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1-522,共2页
关键词
SEM观察
多孔微载体
细胞培养
脱落
细胞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聚L-谷氨酸苄酯多孔微载体的构建和性能
被引量:
4
4
作者
徐盛华
夏鹏飞
+2 位作者
张坤玺
高龙
尹静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95-1302,共8页
在氨基化改性的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粒子表面引发N-羧酸酐L-谷氨酸苄酯(BLG-NCA)开环聚合,制得四氧化三铁/聚L-谷氨酸苄酯(PBLG)复合材料(Fe_3O_4-g-PBLG).改变单体和引发剂比例可以调控Fe_3O_4-g-PBLG的接枝率,采用热失重分析(TGA...
在氨基化改性的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粒子表面引发N-羧酸酐L-谷氨酸苄酯(BLG-NCA)开环聚合,制得四氧化三铁/聚L-谷氨酸苄酯(PBLG)复合材料(Fe_3O_4-g-PBLG).改变单体和引发剂比例可以调控Fe_3O_4-g-PBLG的接枝率,采用热失重分析(TGA)测得实际接枝率分别为66.36%,79.66%和89.52%.通过双乳液挥发法制备磁性Fe_3O_4-g-PBLG多孔微载体,其中接枝率为89.52%的微载体密度为1.034 g/m L,孔隙率为92.57%,粒径为200~300μm,孔径为40~50μm,保水率为370%~400%.同时Fe_3O_4-g-PBLG微载体具有超顺磁性,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可排布成任意形状,对治疗复杂结构的骨缺损具有显著优势.因此Fe_3O_4-g-PBLG多孔微载体在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聚L-谷氨酸苄酯
多孔微载体
磁性能
骨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孔聚合物微球载体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任合刚
董平
+2 位作者
王登飞
闫义彬
周光远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44,共3页
采用两步种子溶胀聚合制备了含有氰基官能团的多孔聚合物微球载体,经化学法修饰后再负载四氯化钛,制备了聚合物微球载体负载的Ziegler-Natta催化剂,研究了多孔聚合物微球载体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结果表明:多孔聚合物微球载体颗粒规整...
采用两步种子溶胀聚合制备了含有氰基官能团的多孔聚合物微球载体,经化学法修饰后再负载四氯化钛,制备了聚合物微球载体负载的Ziegler-Natta催化剂,研究了多孔聚合物微球载体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结果表明:多孔聚合物微球载体颗粒规整、均一,催化剂形态良好,复制了载体的形貌;多孔聚合物微球载体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最高活性为45.0kg,聚合产物颗粒形态较规整,堆积密度可达0.33g/cm3,得到的聚乙烯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相对分子质量最高为4.8×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
聚合物
微
球
载体
ZIEGLER-NATTA催化剂
乙烯聚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载体的制备及生物活性评价
被引量:
10
6
作者
李琳
刘宝林
+1 位作者
韩宝三
唐临利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33-238,共6页
以壳聚糖为基质,通过共混法引入海藻酸钠,采用乳液冷冻干燥法,并结合正戊醇和醋酸铵作致孔剂,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多孔微载体,并在该微载体上培养人肝细胞L-0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微载体的微观结构形貌,并通过红外光谱、溶胀性...
以壳聚糖为基质,通过共混法引入海藻酸钠,采用乳液冷冻干燥法,并结合正戊醇和醋酸铵作致孔剂,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多孔微载体,并在该微载体上培养人肝细胞L-0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微载体的微观结构形貌,并通过红外光谱、溶胀性、吸水率、体外降解率、MTT比色法等手段来综合评价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载体的性能及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致孔剂不同,则得到的微载体的表观形貌也不同。以正戊醇为致孔剂进行冻干得到的微载体孔径为3~50μm,孔隙率为93%;以正戊醇和醋酸铵2种致孔剂来制孔得到的微载体孔径为15~55μm,孔隙率为94%。且2种方法得到的微载体硬度高,溶胀性良好,吸水率高,空白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载体在体外可完全降解。红外光谱显示,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载体中,壳聚糖分子链上的氨基和乙酰胺基都与海藻酸钠分子链上的羧酸盐官能团存在很强的静电相互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L-02人肝细胞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载体上生长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微载体
壳聚糖
醋酸铵
正戊醇
人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纤维素与明胶微载体微重力培养肝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
4
7
作者
张志
周焕城
+3 位作者
李治国
潘明新
王忠
高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4-707,共4页
目的探讨商品化的多孔微载体:cytopore 2和cultispher S何种更适合于微重力条件下培养CL-1细胞。方法采用RCCS旋转培养系统,在50ml水平微重力旋转培养CL-1细胞。分别对接种至cytopore 2和cultispher S的细胞进行动态形态学观察、细胞计...
目的探讨商品化的多孔微载体:cytopore 2和cultispher S何种更适合于微重力条件下培养CL-1细胞。方法采用RCCS旋转培养系统,在50ml水平微重力旋转培养CL-1细胞。分别对接种至cytopore 2和cultispher S的细胞进行动态形态学观察、细胞计数和功能学检测。结果CL-1细胞在两种载体上均可粘附生长,并于第9天达到生长高峰。细胞计数结果提示cultispher S的细胞密度可达到4×106个/ml。在第10、11、12天,cytopore 2组的上清中白蛋白浓度明显高于cultispher S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第10、11天,cytopore 2组的上清中尿素浓度明显高于cultispher S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ytopore2培养的CL-1细胞计数低于Cultispher S组,但功能好于Cultispher S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
重力培养
多孔微载体
人肝细胞
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质干细胞及明胶微载体植入大鼠心脏的研究
被引量:
1
8
作者
常静
雷寒
贾锋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7-511,共5页
目的 探讨将来源于人类胚胎肝脏的基质干细胞(human fetal liver-deliver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FMSCs)及明胶多孔微载体植入正常心肌组织促使心肌及微循环再生的可行性。方法 将SD大鼠分为细胞植入组(n=9)、微载体植入组(n=...
目的 探讨将来源于人类胚胎肝脏的基质干细胞(human fetal liver-deliver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FMSCs)及明胶多孔微载体植入正常心肌组织促使心肌及微循环再生的可行性。方法 将SD大鼠分为细胞植入组(n=9)、微载体植入组(n=9)和对照组(n=4),分别在左心室室壁内注射80—100μl含HFMSCs的perfadex溶液、含微载体的perfadex溶液或单纯perfadex溶液。用超声心动图评定移植前后大鼠心脏功能,并分别于术后7、14d取出心肌组织作原位杂交、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结果 细胞植入7d后,心脏功能有显著的增加,原位杂交显示,有较多细胞在心肌组织中存活,但免疫组化染色未发现植入细胞向心肌细胞方向的分化;至移植后第14天,移植细胞从心肌组织中消失,在注射局部发现大量巨噬细胞浸润,而体外MLC证实,此时HFMSCs有诱导sD大鼠内淋巴细胞增殖的效应。微载体植入7、14d后,心脏功能无明显增加,微载体仍集中在注射部位,并保持原有形状,其上有较多细胞生长贴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这些细胞既不是心肌细胞,也不是毛细血管。结论 HFMSCs植入正常大鼠心脏组织中能短期存活并促进心脏功能增加,但因慢性免疫排斥反应,移植细胞在发生心肌分化之前在体内逐渐消失;明胶多孔微载体植入正常心肌组织后,不能促进心脏功能增加,也不能促使心肌及其微循环生长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骨质干细胞
明胶
多孔微载体
心肌再生
微
循环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多孔微载体大规模长期培养动物细胞的方法
被引量:
11
1
作者
胡显文
肖成祖
高丽华
李佐虎
机构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45-48,共4页
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Z18-03-12
文摘
长期大规模高密度动物细胞培养是生物制药产业中的关键技术,文中介绍了利用多孔微载体在中试规模生物反应器中长期大规模连续培养分泌尿激酶原的DNA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rCHO)的方法。
关键词
动物细胞培养
多孔微载体
反应器
高密度
长期培养
Keywords
Animal cell culture porous microcarrier
分类号
Q952-3 [生物学—动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用多孔微载体Cytopore高密度培养CHO工程细胞生产rHEPO
被引量:
1
2
作者
丛春水
邓继先
肖成祖
程萱
苏治国
机构
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
出处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0-42,共3页
文摘
在2.2Lceligen灌注培养系统中采用Cytopore多孔微载体培养产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的细胞C2。细胞密度达到1×107/mL,rHEPO最高可达9.7mg/L。该载体具有表面积高,使用浓度低,便于扩大培养的特点。
关键词
多孔微载体
CHO细胞
RHEPO
Keywords
porous microcarrier
CHO cell line
rHEPO
分类号
TQ464 [化学工程—制药化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扫描电镜观察在多孔微载体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3
作者
王翠娥
曹军田
李豫川
甘永华
机构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出处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1-522,共2页
关键词
SEM观察
多孔微载体
细胞培养
脱落
细胞生长
分类号
Q81 [生物学—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聚L-谷氨酸苄酯多孔微载体的构建和性能
被引量:
4
4
作者
徐盛华
夏鹏飞
张坤玺
高龙
尹静波
机构
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系
出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95-1302,共8页
基金
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批准号:15JC14904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51373094)资助~~
文摘
在氨基化改性的四氧化三铁(Fe_3O_4)纳米粒子表面引发N-羧酸酐L-谷氨酸苄酯(BLG-NCA)开环聚合,制得四氧化三铁/聚L-谷氨酸苄酯(PBLG)复合材料(Fe_3O_4-g-PBLG).改变单体和引发剂比例可以调控Fe_3O_4-g-PBLG的接枝率,采用热失重分析(TGA)测得实际接枝率分别为66.36%,79.66%和89.52%.通过双乳液挥发法制备磁性Fe_3O_4-g-PBLG多孔微载体,其中接枝率为89.52%的微载体密度为1.034 g/m L,孔隙率为92.57%,粒径为200~300μm,孔径为40~50μm,保水率为370%~400%.同时Fe_3O_4-g-PBLG微载体具有超顺磁性,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可排布成任意形状,对治疗复杂结构的骨缺损具有显著优势.因此Fe_3O_4-g-PBLG多孔微载体在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
聚L-谷氨酸苄酯
多孔微载体
磁性能
骨组织工程
Keywords
Fe3O4
Poly (γ-benzyl-L-glutamate ) (PBLG)
Porous microearrier
Magnetic property
Bone tissue engineering
分类号
O636 [理学—高分子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孔聚合物微球载体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研究
被引量:
3
5
作者
任合刚
董平
王登飞
闫义彬
周光远
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化工研究中心
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生态环境与高分子材料重点实验室
出处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2-44,共3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项目(2016B-2602)
文摘
采用两步种子溶胀聚合制备了含有氰基官能团的多孔聚合物微球载体,经化学法修饰后再负载四氯化钛,制备了聚合物微球载体负载的Ziegler-Natta催化剂,研究了多孔聚合物微球载体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结果表明:多孔聚合物微球载体颗粒规整、均一,催化剂形态良好,复制了载体的形貌;多孔聚合物微球载体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最高活性为45.0kg,聚合产物颗粒形态较规整,堆积密度可达0.33g/cm3,得到的聚乙烯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相对分子质量最高为4.8×106。
关键词
多孔
聚合物
微
球
载体
ZIEGLER-NATTA催化剂
乙烯聚合
Keywords
porous polymer microsphere supports
Ziegler-Natta catalysts
ethylene polymerization
分类号
TQ314.242 [化学工程—高聚物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载体的制备及生物活性评价
被引量:
10
6
作者
李琳
刘宝林
韩宝三
唐临利
机构
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普外科
出处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33-238,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2078
30801107)
+1 种基金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S30503)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09YZ84)
文摘
以壳聚糖为基质,通过共混法引入海藻酸钠,采用乳液冷冻干燥法,并结合正戊醇和醋酸铵作致孔剂,制备海藻酸钠/壳聚糖多孔微载体,并在该微载体上培养人肝细胞L-0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微载体的微观结构形貌,并通过红外光谱、溶胀性、吸水率、体外降解率、MTT比色法等手段来综合评价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载体的性能及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致孔剂不同,则得到的微载体的表观形貌也不同。以正戊醇为致孔剂进行冻干得到的微载体孔径为3~50μm,孔隙率为93%;以正戊醇和醋酸铵2种致孔剂来制孔得到的微载体孔径为15~55μm,孔隙率为94%。且2种方法得到的微载体硬度高,溶胀性良好,吸水率高,空白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载体在体外可完全降解。红外光谱显示,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载体中,壳聚糖分子链上的氨基和乙酰胺基都与海藻酸钠分子链上的羧酸盐官能团存在很强的静电相互作用。光学显微镜观察L-02人肝细胞在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载体上生长良好。
关键词
多孔微载体
壳聚糖
醋酸铵
正戊醇
人肝细胞
Keywords
porous microcarriers
chitosan
ammonium acetate
pentanol
human hepatocytes
分类号
TQ050.43 [化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纤维素与明胶微载体微重力培养肝细胞的比较
被引量:
4
7
作者
张志
周焕城
李治国
潘明新
王忠
高毅
机构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二科
出处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4-707,共4页
基金
国家863计划项目(2006AA02A141)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7A32100005)
文摘
目的探讨商品化的多孔微载体:cytopore 2和cultispher S何种更适合于微重力条件下培养CL-1细胞。方法采用RCCS旋转培养系统,在50ml水平微重力旋转培养CL-1细胞。分别对接种至cytopore 2和cultispher S的细胞进行动态形态学观察、细胞计数和功能学检测。结果CL-1细胞在两种载体上均可粘附生长,并于第9天达到生长高峰。细胞计数结果提示cultispher S的细胞密度可达到4×106个/ml。在第10、11、12天,cytopore 2组的上清中白蛋白浓度明显高于cultispher S组,有显著差异(P<0.05),在第10、11天,cytopore 2组的上清中尿素浓度明显高于cultispher S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ytopore2培养的CL-1细胞计数低于Cultispher S组,但功能好于Cultispher S组。
关键词
微
重力培养
多孔微载体
人肝细胞
人
Keywords
microgravity culture
macroporous microcarrier
human hepatocytes
分类号
Q813 [生物学—生物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质干细胞及明胶微载体植入大鼠心脏的研究
被引量:
1
8
作者
常静
雷寒
贾锋鹏
机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
出处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7-511,共5页
基金
WHO奖学金资助项目(2003)~~
文摘
目的 探讨将来源于人类胚胎肝脏的基质干细胞(human fetal liver-deliver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FMSCs)及明胶多孔微载体植入正常心肌组织促使心肌及微循环再生的可行性。方法 将SD大鼠分为细胞植入组(n=9)、微载体植入组(n=9)和对照组(n=4),分别在左心室室壁内注射80—100μl含HFMSCs的perfadex溶液、含微载体的perfadex溶液或单纯perfadex溶液。用超声心动图评定移植前后大鼠心脏功能,并分别于术后7、14d取出心肌组织作原位杂交、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及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结果 细胞植入7d后,心脏功能有显著的增加,原位杂交显示,有较多细胞在心肌组织中存活,但免疫组化染色未发现植入细胞向心肌细胞方向的分化;至移植后第14天,移植细胞从心肌组织中消失,在注射局部发现大量巨噬细胞浸润,而体外MLC证实,此时HFMSCs有诱导sD大鼠内淋巴细胞增殖的效应。微载体植入7、14d后,心脏功能无明显增加,微载体仍集中在注射部位,并保持原有形状,其上有较多细胞生长贴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这些细胞既不是心肌细胞,也不是毛细血管。结论 HFMSCs植入正常大鼠心脏组织中能短期存活并促进心脏功能增加,但因慢性免疫排斥反应,移植细胞在发生心肌分化之前在体内逐渐消失;明胶多孔微载体植入正常心肌组织后,不能促进心脏功能增加,也不能促使心肌及其微循环生长于其中。
关键词
基骨质干细胞
明胶
多孔微载体
心肌再生
微
循环再生
Keywords
human fetal liver-deliver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gelatin porous microcarriers
regeneration of heart tissue
capillary regeneration
分类号
R-322 [医药卫生]
R322.11 [医药卫生—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用多孔微载体大规模长期培养动物细胞的方法
胡显文
肖成祖
高丽华
李佐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2001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用多孔微载体Cytopore高密度培养CHO工程细胞生产rHEPO
丛春水
邓继先
肖成祖
程萱
苏治国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扫描电镜观察在多孔微载体细胞培养中的应用
王翠娥
曹军田
李豫川
甘永华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表面接枝聚L-谷氨酸苄酯多孔微载体的构建和性能
徐盛华
夏鹏飞
张坤玺
高龙
尹静波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多孔聚合物微球载体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研究
任合刚
董平
王登飞
闫义彬
周光远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载体的制备及生物活性评价
李琳
刘宝林
韩宝三
唐临利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纤维素与明胶微载体微重力培养肝细胞的比较
张志
周焕城
李治国
潘明新
王忠
高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基质干细胞及明胶微载体植入大鼠心脏的研究
常静
雷寒
贾锋鹏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